原創 師建國 心聲經典
8、蘇東坡與佛印的故事
一天,蘇東坡先生去找好友佛印和尚下棋,剛走進寺廟,東坡先生就高喊一聲:"禿驢何在?"只聽見佛印和尚應聲回答:"東坡吃草."旁邊的人都一愣,他們兩個人卻哈哈大笑起來。
有一次,東坡到金山寺與佛印禪師打坐參禪,蘇東坡覺得身心通暢,於是問禪師道:「禪師,你看我坐禪的樣子如何?」
佛印看了一下東坡,點頭贊道:「好莊嚴,像一尊佛。」
東坡非常高興,佛印隨口也問東坡:「學士,你看我的坐姿如何?」蘇東坡從來不放過嘲弄禪師的機會,揶揄說:「像一堆糞!」。佛印聽了,並不動氣,只是置之一笑。
東坡高興的回家,告訴蘇小妹說:「我今天贏了佛印禪師!」蘇小妹頗不以為然的說:「哥哥,其實今天輸的是你。禪師的心中有佛,所以才看你如佛;你心中有糞,所以才視禪師為糞。」 蘇東坡啞然,方知自己禪功不及佛印禪師。
禪,不是知識,是悟性;禪,不是巧辯,是靈慧。不要以為禪師們的機鋒銳利,有時沈默不語,不通過語言文字,同樣的有震耳欲聾的法。
9、成敗在心態
你對一個人的印象不好,你就會不知不覺的專挑對方缺點來看,越看越不順眼,結果你們因小事而反目,於是你之前的預言便實現了。心裡陰暗的人,看什麼都是陰暗的,自己也會處在一個陰暗的世界裡。喜歡在背後說人壞話、愛抱怨的人,他所看到的世界也是負能量,自己也會處在一個消極的世界裡。你看世界的角度,就是一面鏡子,你是善良的,你所在的世界就是善良的,你是醜陋的,你所在的世界就是醜陋的。當你對這個世界敞開懷抱的時候,這個世界才會對你敞開懷抱。所以,你的世界是由你的內心投射所決定的。
正如莎士比亞所說:「事情是沒有好壞之分的,全看你怎麼去想它」。積極的人在每一次憂患中都看到一個機會,而消極的人則在每個機會中都看到憂患。問題的本身不是問題,如何看待問題的方式才是真正的問題。高度決定視野,角度改變觀念,尺度把握人生。喜羊羊還是灰太狼:完全取決於你的心態和思維方式。心態好事業成不成也成,心態壞事業敗不敗也敗,成敗在心態。只要有好的心態,才能保持愉快!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你把你周圍的人看成是草,你就是草包;你把你周圍的人看成是寶,你就是聚寶盆。你把你周圍的人看成天使,你就活在天堂裡;你把你周圍的人看成魔鬼,你就活在地獄裡。換個角度去看待問題,你的人生將變得與眾不同。世界就是如此奇妙,很多時候,我們會碰到不順心的事,覺得心情鬱悶,很煩惱,那麼換個角度,換個思路,重新考慮一下,滿臉皺紋的老太太就變成美麗的少女,同一件事,也許您看到的就是天使而不是魔鬼。
10、如何讓自證預言向好的方向發展呢?
默頓關於自我實現預言的定義,來源於託馬斯定理。該定理指出:「如果人們將情境定義為真實的,那麼其結果就是真實的。」託馬斯定理認為:人們不僅對他們所處的情境做出反應,而且通常主要是對他們感知情境的方式以及他們賦予自己感知的意義做出反應。
因此,人類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們的感知和他們所處的情境所賦予的意義決定的,而不是情境本身。一旦人們說服自己,一個情況真的有一定的意義,不管它是否真的有意義,他們最終都會採取非常實際的行動。那麼,如何讓自證預言向好的方向發展呢?
(1)語言可能是最好的武器,多用積極正面的話鼓勵自己。
(2)通過主動接觸能正面影響我們的人:比如能激勵自己的老師的書,聽自己相信的老師線上和線下課程等,讓自己儘可能的置身於這種積極的環境中。
(3)通過專心做好一件事,用事實來正面影響自己的認知,慢慢就能積累越來越強大自信。
在許多時代,這種預測一如既往地為其自身的成就做出了貢獻。也可能是預言本身,成為了我們行動的動力,因此它是屬於自我實現的一種體現。
所以,當我們渴望某一件好事情發生時,會傾向於找尋符合該期望的正面訊息,而那些正面訊息又誘發我們找尋更多的正面訊息,使我們變得越來越樂觀和充滿自信,行為上也變得更積極,大大地提升了成功的機會。相反地,如果我們越擔心壞事情的發生,便會越留意不利的訊息,不利訊息越多,心情越加焦慮不安,行動消極、被動或過度保護自己,最後更容易地誘發了壞事情的發生。在前面沒有路的時候,在遇到不順心的事的時候,換個角度,你會發現,世界大不一樣。願我們的視野永遠有笑沒有累,願我們的心中永遠有喜沒有悲,願我們的生活永遠美麗似鮮花。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