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管之聲 | 溫酒斬華雄

2021-03-05 石化經管人

《溫酒斬華雄》可謂是三國演義中人盡皆知的經典片段之一了,大將關羽的風採在其中展現的淋漓盡致。在華雄連斬袁紹兩員大將時,關羽主動請戰,一句「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豪邁中不失謙遜;在得知關羽隨劉備充當馬弓手時,袁術破口大罵,絲毫沒有把他放在眼裡,袁紹也因為他的身份不敢下令出兵,怕被華雄恥笑,而關羽面對輕視和謾罵沒有任何辯解,一句「如不勝,請斬某頭」盡顯大將風採。曹操倒了杯熱酒給關羽壯膽,關羽一句「酒且斟下,某去便來」表現了關羽的自信,酒且尚溫之時,雲長已經戰勝歸來,將華雄頭擲於地上,關羽的風採在此刻驟然升華,躍然紙上。

此外,對於戰爭場景和人物的描寫也讓人嘆為觀止,關羽出場,借用他人視角對關羽進行描寫「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鍾」寫出了關羽的威風凜凜,霸氣外露;關羽出戰,原文中的「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場面之壯觀,袁紹營中眾將內心的忐忑,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筆鋒一轉,關羽戰勝歸來,張飛高興的不得了「俺哥哥斬了華雄,不就這裡殺入關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時啊」氣氛瞬間輕鬆下來,張飛的性格也凸顯得很巧妙,很鮮明。

在這一橋段中,我更喜歡曹操這一角色,在這裡的他與我們平時認識的曹操不一樣,他愛才惜才,慧眼識英雄,一眼就看出了關羽氣度不凡,大膽派關羽出馬,並為關羽溫上一壺熱酒,當時的關羽只是一個小卒,以曹操的身份,對於關羽來說實在是榮幸至極。關羽歸來後張飛高聲大叫的場面引起袁術不滿,命令將劉備三兄弟趕出帳去,曹操站出來擁護關羽一行人「得功者賞,何計貴賤乎」這一句話在這一事情中可以說主持了正義,無可挑剔。下面請您欣賞由我為大家帶來的這一段——《溫酒斬華雄》。

相關焦點

  • 劇本《溫酒斬華雄》
  • 溫酒斬華雄
    原文:忽探子來報:「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紹曰:「誰敢去戰?」袁術背後轉出驍將俞涉,曰:「小將願往。」紹喜,便著俞涉出馬。即時報來:「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眾大驚。太守韓馥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去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眾皆失色。紹曰:「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
  • 都說溫酒斬華雄,其實華雄並非死於關羽之手!
    大家好,這裡是臥仔~說到華雄,大家應該都會想到「溫酒斬華雄」這個故事吧。當時董卓廢除劉辯,立劉協為帝,挾天子以令諸侯,暴行橫肆。以袁紹、曹操等人為首組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舉兵討伐董卓,然而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時被華雄擊敗,並將孫堅部將祖茂斬首。
  • 關羽真的「溫酒斬華雄」嗎?歷史上的華雄居然是被此人所殺
    所以在後世關羽被稱為武聖人,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甚至連剃頭匠也奉關羽為祖師爺,要說關羽能如此受歡迎還真得感謝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因為在三國演義一書中,羅貫中先生將許多別人的事跡和功勞都加到了關羽的身上,比如今天我們就要說的關羽溫酒斬華雄的事,關羽真的「溫酒斬華雄」嗎?其實並不此事,歷史上的華雄其實是被孫堅所殺。你能想得到了嗎?
  • 湯飛: 溫酒斬華雄(外一篇)
    這次看了一集新版電視劇《三國演義》,看樣子編導者又是根據自己的意向在詮釋演繹名著,也許很有成功的一面,可我只看了一集《關雲長溫酒斬華雄》。記得《三國演義》是在我初中時代看的,當時對待這半文半白的文字還是不太懂,近四十年過去了,但對書中精華《溫酒斬華雄》這一節總是記得的。以後又多次聽到對這一節點評,都是倍加讚賞。
  • 兩軍對對碰 溫酒斬華雄 象棋的規則
    小故事:溫酒斬華雄東漢末年,董卓把持朝政,袁紹、袁術、公孫攢、曹操等諸侯不服,就組成聯軍,攻打董卓。然而,董卓手下有個虎將叫華雄,此人勇猛異常,連斬聯軍俞涉、潘鳳兩員大將,諸侯無不驚恐。這時,有一人說道:「華雄有什麼可怕的?我來應戰。」大家順著聲音望去,只見是一個身長九尺,罵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之人。袁紹問此人是誰,公孫攢說:「這是劉備的弟弟關羽,劉備的弓手。」袁術冷笑一聲,對關羽說:「我們的大將都奈何不了華雄,你一個小小的弓手,竟口出狂言!如果你敗了,我們定會被華雄嘲笑的。」
  • 溫酒斬華雄,永遠的英雄傳說!
    正當大家愁眉不展之時,一名馬弓手主動請纓。上陣之前,曹操特為他熱了一杯「壯膽酒」,此人卻說:「酒且斟下,某去便來。」不一會兒,這人就提了華雄的頭凱旋歸來,舉杯飲酒時,酒,還是溫熱的。這名馬弓手,名叫關羽;這個故事,史稱「溫酒斬華雄」。這場戰鬥,無論是對關羽還是對這次戰爭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昨晚,俺也來了次溫酒斬華雄……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就你,叫華雄啊? 本著忠於原著的想法,在華雄叫完陣後,小編輕輕按下了暫停鍵。都說生活要有點儀式感,今兒個,咱也學一把關二爺,來個「溫酒斬華雄」。
  • 溫酒斬華雄的到底是誰?三國中被遺忘的英雄人物
    孫堅說到《三國演義》這其中的「溫酒斬華雄」想必大家都知道把。在東漢時期的時候,董卓把控了當時的朝政,在朝中做出了很多無理的事情。但是董卓敢這麼囂張,自然他的手下也是少不了猛將的,比如華雄就是董卓的手下良將。在當時被討伐的時候,董卓就把華雄派了出去,並且先後將俞涉、潘鳳斬於馬下。隨後,「紹曰: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言未畢,階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這裡袁紹就說了,可惜自己的上將顏良、文丑不在,要說有一個人在這裡就不用怕華雄了。
  • 三國最大的騙局,溫酒斬華雄之人根本不是關羽,真相另有其人
    三國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關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關羽一生以勇猛著稱,說到關羽最經典的戰役,很多人都會提到溫酒斬華雄。但是這場戰役事實上並不是關羽打的,而是孫堅打的,我們都被欺騙了?而董卓則派華雄出戰迎戰孫堅,但華雄連斬孫堅和和部將祖茂,然後再次下關挑戰,連斬關東二將。
  • 關羽溫酒斬華雄,如果換張飛出戰,結果會怎麼樣?
    他過五關斬六將時,往往幾回合甚至一回合就能把敵將斬於馬下。白馬之戰中,面對顏良如此猛將,關羽也只是快馬一刀。雖說一直被讀者認為是有偷襲之嫌,但速度也的確快。而後來追殺文丑,速度也很快,這也多虧了赤兔馬。關羽隨大哥劉備,參與討伐董卓時,在十八路諸侯軍中一戰成名,那次是因為他斬殺了華雄。
  • 關羽溫酒斬華雄,卻打不過二流貨色的紀靈,難道是關羽太弱了
    眾人力捧關二爺,他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三國中,除了呂布之外,誰也不服誰。關羽就是其中最被人看好的存在,首先,關羽一出場便與張飛大戰幾百回合,到後來追隨劉備打黃巾,很少有人扛得住他手裡關公偃月刀。但是唯獨對陣紀靈的時候,居然馬失前蹄,打輸了,這到底是為何?
  • 溫酒斬華雄是怎麼斬的?
    這事不僅我不知道,估計郭德綱也不知道,之所以用這詞要的就是這模糊的效果,用他自己的話說——一想之美,你閉上眼想這個人怎麼美這人就怎麼美。也是,想要用語言來描述一個人的美是很難的,尤其人跟人審美還很不同,認真描述很有可能費力不討好。如果故事對這人的長相特徵沒什麼特殊要求只是美,不妨來一句「又勾勾又丟丟」,讓聽眾自己腦補去。
  • 溫酒斬華雄:頭銜和實力哪個更重要?
    江湖騙子畢竟登不得大雅之堂,我們還是回到之前說的「頭銜」上來。  在詩詞對聯圈子,有些官方的頭銜最能唬人,其中之一就是——會長,有地方學會,有國家學會,甚至還有世界學會,簡直門類繁雜,讓人眼花繚亂。  會長也分三六九等,就如武俠小說裡的各門各派一樣。
  • 三國殺盛宴神仙問題:溫酒斬華雄的酒精濃度?小智戲說酒文化
    而小智這種老直男自然會認真的「刨根問底」了,而五虎上將頭髮有多少,小智自然頭髮掉光都不會知道了,但是溫酒斬華雄時候的酒精濃度是多少?小智就感興趣了,因為這裡面有兩個知識點很有意思。 華雄是關羽殺的麼?
  • 歷史上顏良文丑真的能斬華雄嗎?
    說到三國時期的華雄,其實大家聽得最多的就是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故事吧,但是如果對歷史有研究的網友可能會發現了,那就是其實關羽斬華雄這件事情是假的
  • 「蜀漢五虎」的張趙馬黃四位,是不是也能夠在溫酒之際斬殺華雄?
    汜水關一戰,「溫酒斬華雄」是關羽的成名之戰。此戰之前,關羽只是一介籍籍無名的馬弓手;而此戰之後,關羽則威震諸侯,堂堂正正地跨入「超級猛將」的行列。
  • 華雄人頭落地,將他斬首的不是關羽,此人名聲不辱沒華雄一顆好頭
    這也就有了羅貫中筆下「關羽溫酒斬華雄」的精彩情節。在這一情節之中,關羽幾乎被神話,斬掉華雄頭顱之時其酒尚溫。可見關羽不僅武力驚人,還膽識過人。《三國演義》中的溫酒斬華雄自打黃巾軍起義,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桃園三結義之後,成為了生死與共的兄弟。劉備開始招兵買馬,想要參與到這場諸侯權勢爭奪戰中。然而,劉備出生貧寒,雖是正統皇室貴族出身,無奈家道中落。
  • 若當時關羽不在,在場還有誰能斬華雄?
    聽說關羽斬殺華雄是用計殺得,上去沒報名,就說你們幾個華雄,華雄說就一個,關羽說你往後看怎麼還有一個華雄,華雄往後一看,關公手起刀落,就把華雄斬了。個人認為,夏侯惇武力確實強悍,在鼎盛期斬華雄問題不大。但諸侯匯聚時,他應該還屬於上升期,估計那時候他鬥孫堅都勉強能贏。因此,單打獨鬥在當時,也就只有關、張穩勝。
  • 上聯:「關公斬華雄,全靠一壺老酒」,網友試對的下聯太經典了
    以曹操、袁紹等人組建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但前鋒孫堅在進軍泗水的時候被華雄擊敗,華雄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後來,關羽主動請纓前去徵討華雄,在溫酒未能冷卻的短時間內就斬殺了華雄,關羽也就此名震諸侯!當看到這個上聯之後,許多網友紛紛給出了下聯。第一、上聯:「關羽斬華雄,全靠一壺老酒」,下聯:「曹操識劉備,皆因幾顆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