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關羽堪稱快速斬將最具代表的人物。他過五關斬六將時,往往幾回合甚至一回合就能把敵將斬於馬下。白馬之戰中,面對顏良如此猛將,關羽也只是快馬一刀。雖說一直被讀者認為是有偷襲之嫌,但速度也的確快。而後來追殺文丑,速度也很快,這也多虧了赤兔馬。
關羽隨大哥劉備,參與討伐董卓時,在十八路諸侯軍中一戰成名,那次是因為他斬殺了華雄。而且從倒完酒開始,關羽上馬出轅門,到關羽提著華雄頭回來,酒還熱乎著呢。
要知道,當時張飛也在,如果張飛出戰華雄,那麼結果會怎麼樣呢?張飛能不能斬殺華雄?所用時間會不會比關羽多呢?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對此,我試著模仿三國演義的文風,寫一下「張飛對陣華雄」的故事。全文如下:
《袁公路怒斥弓手 張翼德速斬華雄》
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眾皆失色。紹曰:「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言未畢,階下一人手提丈八蛇矛大呼而出曰:「俺願去斬華雄頭,獻於帳下!」眾視之,見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如巨鍾,勢如奔馬,立於帳前。
紹問何人。公孫瓚曰:「此劉玄德之弟張飛也。」紹問現居何職。瓚曰:「跟隨劉玄德充步弓
手。」帳上袁術大喝曰:「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步弓手,安能對陣馬將?左右與我打出!」張飛嗔目,舉矛欲上前,劉備以目示之,張飛乃回。卻聽曹操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氣;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袁紹曰:「步弓手安能對陣馬將?且必被華雄所笑。」操曰:「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步將?配馬必然可行。」
張飛曰:「哼,俺若不斬華雄,請大哥斬俺頭。」操教釃熱酒一杯,又命人牽良馬一匹。張飛曰:「斬華雄小賊,何須飲酒騎馬?俺若騎馬,只怕慢了速度。酒且放下,俺去去就來」。階下之人牽馬而來,配鞍之時,張飛已提矛出帳,飛步而去。
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吼聲如雷而來,翼德已到中軍,提華雄之軀,擲於地上。眾將見華雄面目猙獰,瞳孔欲裂,其身軀共有九處孔洞,皆自前胸透甲,至後背而出。配鞍之人,尚未牽馬回槽。
袁紹不解,喚轅門將士詢問。一將報曰:猛將軍飛奔華雄,至華雄馬前,更不答話,躍身舉矛便刺,華雄未及格擋,長矛已透甲而出。一通鼓未罷,猛將軍已刺九次。
後人有詩讚之曰:「威震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冬冬。翼德舉矛施英勇,頃刻華雄九窟窿。」
這算是在關羽溫酒斬華雄的基礎上,改寫而來。這樣寫,突出了張飛的速度、力量和武藝,比關羽更快。之所以這麼寫,也是根據演義而來。
我個人認為,在《三國演義》中,張飛的殺傷力比關羽更厲害,速度也更快,尤其是面對猛將。
比如,關羽和張飛都曾對陣紀靈,用紀靈作對比可以發現兩人差距。
關羽大戰紀靈時,紀靈與他交手三十回合,沒分出勝負,雖然紀靈明顯下風,但是起碼還可以大叫著歇一會兒。但是,紀靈後來與張飛交戰時,根本沒有打三十回合,十回合最後,紀靈就被張飛一矛刺於馬下了。
另外,關羽自己對曹操說過,張飛很厲害,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以關羽的性格,能讓他認為武藝高強的人,還真沒幾個,除了張飛,另一個就是張遼了。
說這麼多,不是要說張飛一定強於關羽,也不是說關羽不如張飛,只是說張飛戰鬥力很強,以他對付華雄是綽綽有餘的。而且,就張飛的爆發力而言,他殺華雄也不會比關羽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