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老張說」不再錯過有料管理乾貨
文|歐德張
前幾天我看到有朋友轉發了這麼一張圖片。
對話中的年輕人很有「勇氣」,但你也知道這絕對不是職場交流的正確方式。
職場上的溝通,不是閒話八卦,要麼是想了解、匯報情況,要麼是向領導或者同事請教,特別是後面這種,非常需要一些溝通技巧。
我們先來看一下職場中三種主要的溝通關係:上司對下屬,下屬對上司,平級同事。
在溝通中,我們需要考慮自己和提問對象之間的關係,對象不同、立場不同,提問的方式也不同。
有一句阿里土話叫,「向上溝通要有膽量,平行溝通要有肺腑,向下溝通要有心肝」,基本上就概括了職場交流的秘訣。
下面我就來詳細地展開說一說。
01
上司對下屬的提問
一個成功而有效率的領導者懂得運用「提問」作為工具,在管理過程中不斷找機會進行教練式問話來做溝通的探尋,通過提問來輔導員工,目的是激勵員工、啟發創意、促進合作,幫助下屬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
那麼,如何進行教練式問話呢?需要遵守這樣三個原則:
01.
避免打擊式提問
什麼是打擊式提問?問題的焦點放在「為什麼沒有或不能完成任務」、「出了什麼錯」上面,把責任怪罪在他人身上,會使被問的人大受挫折,而且激起自我防衛心理,讓問題更找不出解決之道。
最常見的糟糕問題有:
你的進度為什麼落後?
是誰跟不上進度?
你就只知道這些嗎?
……
02.
學會使用引導式提問
引導式提問就是用邏輯去引導問題,引發下屬思考,促使他們自己找出答案,這樣有助於他們建立正面的態度與自我認同,而且可以讓團隊齊心一致,創造出一個高能量、高信任度的工作環境。
比如可以這樣提問:
就目前你所完成的部分,你最滿意哪些地方?
如果按照你的意思去完成這件事,你會怎麼做?
這些目標裡你認為哪部分容易完成?哪部分困難?
你認為完成目標的關鍵事項有哪些?
若要保證成功,你需要哪些支持?
……
03.
考慮被提問者的性格因素
對象不同,提問的方法也不同。
假如下屬是一個比較有大方向的人,那麼提問可以更偏重於細節:「你打算什麼時候開始?有哪些要注意的關鍵點?有多少人和部門會受到影響?」
這種提問的方式叫做「下切」。
但如果提問對象是一個很關注細節的人,那麼提問的時候就要抓大方向:「你覺得這件事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你這麼做給團隊帶來的幫助是什麼?」
這種提問的方式叫做「上堆」。
這兩種提問方式,目的都是希望對方在思考問題時能夠考慮得更加全面。
02
下屬向上司提問
下屬向上司提問,一定要避免這樣的情況:一有問題就馬上問,任何細枝末節的問題都問。這樣做不僅會直接增加上司的工作量,也會讓上司對你的工作能力產生懷疑。
而且如果你總是能在上司那裡得到明確的答案,你就會逐漸養成依賴的習慣,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
向上司提問應該把握好這樣三個方向:
01.
真心不懂,想做徵詢
不懂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裝懂,想當然地處理問題。如果是真心不懂,想徵詢上司的意見,應該採取封閉式提問,目的是對信息進行確認:清晰明確地描述問題,確保上司和你對問題的理解是一致的。
02.
問效果、問意義、問價值
提問的核心是儘可能地考慮上司所處的環境和狀態,問事情要達到怎樣的意義和效果,不要問具體如何執行。
比如,上司安排你去接待客人。
這時候不要問上司諸如「酒店訂哪家,吃飯安排哪裡」這類問題,而是要問「這批客人對公司的重要程度如何?我們打算給他們留下怎樣的公司印象?預算大概是多少」這樣的問題。因為當你得到後面這些問題的答案後,前面那些細枝末節的問題就沒必要去問上司了。
03.
用提問帶入觀點
把建議融入提問中,讓提問成為一種提建議的有效方式。比如:
「加一點其他的活動,你覺得會不會更好?」
「如果增加兩個人你怎麼看這個事情?」
「如果再增加一些預算,這個案子會不會做得更好?」
03
平行關係間的提問
平行關係之間的溝通,要考慮「共情」。
比如,當你需要平行部門的支持時,要以對方的立場為出發點,充分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所以,下面這類話是斷然不能說的:
「開會的時候不是溝通過了嗎?」
「不是已經宣布過了嗎?」
「要不這事我們看領導怎麼決定吧!」
這種方式不叫溝通。雖然有些信息是同步給了所有人,但不等於所有人都對這件事達成了共識。
平行同事之間沒有權力關係,沒有命令關係,更多的是一種共創關係,而這種共創關係的前提是要創造共情、達成共識,目標則是達到共贏的局面,這是平行關係間溝通和提問的關鍵。
所以,當你對平行部門的同事提出需求時,可以這麼說:
「我知道這個要求有點為難你,你看我能不能做些什麼來支持?」
「我知道,我希望得到的這個資源是蠻不容易的,幫我想想看怎麼樣才能達成?」
這樣的提問和交流方式,就會比較能夠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最後我來總結一下:
上司向下屬提問,更多是從輔導的角度出發;
下屬問上司,則更多的是從詢問意義、價值和效果的角度出發;
而平行部門之間則更多的是從共情、共創和共贏的角度。
掌握了這三種提問模式,就能夠解決職場中大部分的溝通問題,讓你的工作變得更加順暢。
一個真正好的問題不僅僅能夠讓你得到想要的答案,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輔導和教練的工具方法,能夠讓被問者醍醐灌頂,洞悉方向。
- End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