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山伯爵》是法國作家大仲馬創作的一篇長篇小說,發表於1844年到1946年,故事所講述的是19世紀法國皇帝拿破崙在位時,一個年輕水手受法老號大副受船長的委託為拿破崙黨人送了一封信,卻遭到兩個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黑牢,出獄之後成為巨富,經過精心策劃,報答恩人,懲罰仇人的故事。
該小說以基督山揚善懲惡,報恩復仇為故事發展的中心線索,情節跌宕起伏,又從中演化出了若干次要的情節、小插曲,緊湊精彩卻不喧賓奪主,情節離奇卻不違反生活真實。因此,《基督山伯爵》被公認為通俗小說的典範。
大仲馬所生活的時代算是法國文學的黃金盛世。巴爾扎克、雨果、司湯達早已聞名於世。而千古之後是能被奉為經典的也僅僅只有《悲慘世界》和《基督山伯爵》等這幾本書。《基督山伯爵》雖然有百萬字,但卻並不複雜,其情節之精彩構思之精妙,在當時可謂是首屈一指。
現在就來大體的說一下這本小說,一本書的成功與否,首先在於情節的玄妙,其次在於主角塑造的成功與否。這本書在主角塑造方面,不僅注重外在,而且還重視內在的心理刻畫以及心裡的人物剖析。人物就像是珠子,情節就像是一根長線,整個人物貫穿在情節之中,環環相扣。
在進入監獄之前,艾蒙德是一個充滿激情,對生活充滿著嚮往的水手,但進入監獄之後在神譜的教導之下,卻變成了另外一個樣子,比如他的眼神變的陰鬱,氣質卻提升到了極致,前後對比十分強烈。他在被關進監獄之時僅僅只有19歲,整整關了他14年他才逃出監獄。出獄之後他不再是那個普普通通的水手,他需要隱藏自己的身份,慢慢的謀劃,慢慢的發展,才能夠進行復仇。
但是,這個復仇卻並非是要讓迫害他的人付出代價,而是他想要回歸自己原來的生活。但是這一點他剛開始並沒有想到,剛出獄的他腦中只有仇恨。足足過了8年,經過他的策劃和計謀,他找到了足夠證明自己清白的證據,並將以前迫害他的幾位仇人逼向了絕境。在艾蒙德的復仇過程中,善與惡經常出現在他的腦海中,雖然他所進行的是復仇,滿腦都是仇恨,但是,他心中還有一絲僅存的善良,兩者之間不斷的對抗。
正是因為他心中的善良,使得他的復仇並不純粹。在復仇的更深層,他內心還是想過上自己原有的生活。百萬字的小說,關於復仇的情節整整佔據了四分之三,他在復仇過程中所運用的手段、計謀的狠毒,令別人心驚膽戰,有些手段確實過於殘忍。
但就像我們上文所提到,他心中有善良,仇恨並沒有遮住他的雙眼,最終他意識到永無止境的復仇,永無止境的仇恨,往往只能帶來痛苦。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復仇生涯和自己的前半生,他發現他非常的在意自己失去了什麼,卻從未想到自己之後可以得到什麼?在最後,他放棄了財富,帶著愛人,飄然而去,沒有人知道他們去了哪裡,也沒有人知道他們要去做什麼?
他又變回了那個曾經昂揚向上充滿激情的少年。重新來讀《基督山伯爵》,我們可以發現小說並不僅僅講述了復仇,如今你再讀一遍會發現新大陸。還有由於他內心的善良所表現出來的成長和寬恕。艾蒙德入獄後失去了一切,而復仇之路卻使得他變得更加成熟。其實我們可以想像,若沒有這一次的迫害,他的生活會是怎樣?或許他會平平安安一生幸福,也或許他會遇到更大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