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天命而用之」——荀子的天命觀

2020-12-24 獨視角

荀子是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其對儒家道家的各派思想有所發展和繼承, 既沒有像道家老莊那樣略顯消極的「出世」,也沒有像孔子那樣強行「入世」。正如荀子的「天行有常」的自然義,與心虛靜以知道的認知義,都承自老莊,只是「天」失去其形上性格,落在陰陽氣化中;而「心」之虛靜,也不再是超越的觀照,而落在平對的認知。故「天行有常」的現象自然,成了被治的對象,而「心」之虛靜認知,成了能治的主體。此開展出諸子百家間僅見之以認知心建構禮義法度,而將天地萬物與天下百姓納入體系中運作的客觀思考。

荀子對老子與莊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老子所說的「道法自然」,道不離它自己永遠如此的理則,也就是它是它自己存在的理由,如同孔子的「仁者安仁」,「仁」就是它自己存在的理由。「然」是生命的美好,說「自然」意謂「然」從自己來,這樣的「然」才有必然性,「然」從外在來稱之為「他然」,「然」落在外在的因緣條件中,終究落空,佛門就說是「緣起性空」。「緣起」依外緣而起現,就是「他然」。此所以老子認定天生自然就是真實而美好,後天人為在執著造作之下,本真失落而美好不再。

荀子卻站在老莊的對立面,〈性惡篇〉開宗明義就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此上下兩句,「性」與「偽」對顯,天生而有的是「性」,後起人為的是「偽」,意謂人天生而有的性,是沒有善可說的;人間所有的善,都是人為製作出來的。關鍵在「偽」的解讀,老莊解為人為造作,荀子讀回「制禮作樂」的人為製作,造作失真,而製作創新,荀子在此走離老莊,而另開新路。

荀子說:「聖人化性而起偽,偽起而生禮義,禮義生而製法度。」聖人以後起人為的「偽」,來化成天生本有的「性」,此起偽以化性,正與「天地生之,聖人成之」的「天生人成」兩相呼應。且天生在「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成在「人有其治」,天時地財的現象自然,是被治的對象;人為的虛靜知道,才是能治的主體。能治在「偽起而生禮義,禮義生而製法度」,故所謂「人治」,就是通過「偽起」之人為製作的禮法制度,來治理天下。

正如佛家說緣起,又從緣起說性空,僅是負面的消極觀點;荀子說偽起,偽起正所以化性,已走向正面的積極觀點。就「緣命之間」來看,人間有緣的後起人為,若通過人為製作,建構客觀的體制規範,也可以安頓人物有命的天生命定,這或許是「有善緣的人可以扭轉命」的當代新解。

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最後說:「人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人物有命是天生而有,靠天職天功來生養;而家國天下的人間有緣,不能老在緣起不定中,而要偽起而製作禮義法度,來定住緣起不定的人間。故「人之命」在「天生」,「國之命」在「人成」。

荀子如何說命,歸結在「制天命而用之」。就荀子來說,天是現象自然,等同天氣天象;「制」在「偽起」的人為製作,建構禮義法度,藉以治理天時地財的存在資藉,「而用之」意謂做公平合理的分配,為全民所分享共享,所以說一國的命脈就在客觀的禮義法度。這樣的話,「人間有緣」在「不定」中可以定,「人物有命」在「命定」中也可以扭轉。這就是大儒荀子給出的大突破。

他的弟子韓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韓非子有云:「智,性也;壽,命也。性命者,非所學於人也。」從非所學於人來看,智的心性與壽的氣命,都是天生命定;不過韓非師從荀子,以心的虛靜認知去建構法制,以治理萬民,並將心的虛靜轉向術用,用以統御群臣。

所以,韓非子又說:「法術不可一無,皆帝王之具也。」二者皆由後起人為的「起偽」,製作法度,並運用治術,以富國強兵。其後通過秦皇李斯之手,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從事功來看,韓非子似乎越過了他的老師,不過整個治國安天下的大方向,是他的老師開創出來的,不走孔孟老莊之主體修養以開發智慧的老路,而走出荀韓之客觀體制以治理天下的新路。

從某種程度上說荀韓終結了戰國亂局,這是他們師生倆共同的大突破,何止是一己的「善緣」與「好命」而已!他們「定」全天下的「緣」,「改」全天下的「命」!與其說是定緣改命不如說是「制天命而用之」。

往期相關文章:

人的本性是善還是惡?性善與性惡的濫觴:孟子與荀子

荀子為何成了「儒學之歧途」?

荀子為何反對孟子的「性善論」?

相關焦點

  • 《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輝思想!(8)
    班固注曰:荀子"名況,趙人,為齊稷下祭酒。"顏師古注曰:"本曰荀卿,避宣帝諱,故曰孫。"也有的說"荀"、"孫"古代同音,兩種說法都能成立。"三十三篇"可能是"三十二篇"之誤。劉向的《荀卿新書敘錄》載孫卿書322篇,除去重複的290篇,定為32篇,這與現在通行的《荀子》32篇基本相符。《隋書》、《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都著錄12卷,這大概是劉向編訂的32篇本。
  • 從「神靈崇拜」到「以德配天」,天命觀是如何影響西周政治的?
    西周拓展了殷商時期單一的「神靈崇拜」思想,「德」成為天命觀的核心,「以德配天」順理成章被納入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範疇,與西周政治緊密相連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回溯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夏商周時期,科技不發達,對世界理性認識不夠,那是的人們用自己的感官認識世界,面對自然界及社會上發現的一些難以解釋或沒見過的現象,他們會認為是神秘力量的操控
  • 易經智慧:天命是什麼?孔子為何強調要「畏天命」?
    俗話說「天命難違」,關於「天命」這個話題,在《論語》中至少出現過兩次,一次是在《為政》篇中,「五十而知天命」,另一次是在《季氏》篇中: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那麼什麼是天命呢?01天命的概念《說文解字》說:「天,顛也。至高無上,從一大。」
  • 荀子「天論」中的人學觀-光明日報-光明網
    「制天命而用之」是天人關係的思想樞要    「天人之分」廓清了神秘主義天人論的迷霧,但荀子並非要讓人與天分途而行。相反,荀子認為人與天是緊密聯繫的,他也是在天人相系的思想視域中論述人的存在的,與同時代思想家不同的是,荀子大膽為天祛魅,割斷了天與人的宗教神性聯繫,建立起天人之間的新的客觀實在聯繫。
  • 先秦時期的天命觀演變過程
    天命觀是早期中國政權用於闡釋自身政權合法性的重要理論。隨著夏、商、周政權的更替變遷和社會認識水平的提高,以統治階級為主的早期社會對天命觀經歷了由完全信仰到質疑繼而探尋天命轉移規律的認識階段,與之相對應的,是各個時期對天命的不同闡釋。
  • 楊倞第一位給《荀子》作注之人-焦子棟
    楊倞第一位給《荀子》作注之人楊倞,生卒年月不詳,唐憲宗年間弘農(今河南靈寶縣南)人,楊汝士之子,大理評事。著《荀子注》一書,是現今流傳《荀子》的最早注本,《荀子》一書,以難讀著稱,學者多從楊注。為荀學研究史上繼劉向之後的又一位裡程碑式的傑出人物。
  • 中國史|荀子的思想
    荀子肯定「天」是自然的天、物質的天,完全按照自己的規律運行和變化,與人類社會的治亂毫無關係。這種「天人相分論」,第一次將天與人、自然現象與社會現象區分了開來,作出了符合當時社會狀況的解釋。他強調人類在認識自然、改造自然中的主觀能動作用,主張「制天命而用之」,掌握自然的變化規律,並利用它。這是光輝的人定勝天思想。
  • 《悟學.第203篇》儒家的天命觀
    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譯文】公伯寮向季孫告發子路。子服景伯把這件事告訴給孔子,說:「季孫已經聽信了公伯寮的話,但我的力量還能使他陳屍街頭。」孔子說:「大道能夠得到推行,是天命決定的;道不能得到推行,也是天命決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麼樣呢?」注釋:(1)公伯寮,字子周。春秋末年魯國人,與子路同做季氏的家臣。(2)子服景伯,即子服何,中國春秋時期魯國的大夫。
  • 荀子的思想片論
    這種頗具神秘主義色彩的「天」,實際上起著一種象徵性作用,它作為義理之基礎的權威代表者,約束著人們的行為。天、天命、天道的問題一直是先秦時期各家關切的問題。殷商西周時期,天、天命是被作為人格神看待的。到了孔子,它的人格神色彩被淡化,孔子主要借親親之情論仁德,而視天命為一種盲目的主宰力。
  • 獨樹一幟的荀子思想,學其一點讓你受用終身!
    在荀子的學術思想中,能高孔孟一籌的,首推「天人相分」的天道觀。《荀子·天論》云:「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故明於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是「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直到漢代,大儒董仲舒還高揚「天人感應」的旗幟,且導引為時代文化的主潮。
  • 《天命奇御 2》開發團隊專訪:「武俠判案」是怎樣煉成的
    2018 年是一個國產武俠遊戲扎堆的年份:《古劍奇譚》推出了第三部續作,徐昌隆帶隊基於《武林群俠傳》重新製作了《河洛群俠傳》,《太吾繪卷》用鬥蛐蛐在社交媒體引發了廣泛討論,還出現了一款此前名不見經傳但卻非常「好玩」的口碑產品 ——《天命奇御》。
  • 【推薦】荀子《性惡》定本全文 | 林桂榛
    除《性惡》篇駁「性善」之「不善」被董仲舒之後、王充之前的劉向團隊(有說「性善惡混」的揚雄等)校書錯改並定為《性惡》篇名外[3],宋本《荀子》仍有「不善」字樣凡22見,其中15見是嚴格的「善—不善」對言,如:《勸學》「善者少,不善者多」,《修身》「見善……見不善」、「善在身……不善在身」、「以善先人……以善和人……以不善先人……以不善和人」,《仲尼》「善用之……不善用之」
  • 【預告】「漢娜」重寫亞瑟王傳奇!Netflix奇幻新劇《天命之咒》前導預告獲網友狂贊
    《天命之咒》改編自《萬惡城市》美國漫畫家法蘭克米勒(Frank Miller)與《鞋貓劍客》編劇湯姆威勒(Tom Wheeler)共同創作的同名圖像小說。故事透過少女妮妙(Nimue)的角度重新假想亞瑟王的傳說。 妮妙具有神秘天賦,註定要變成強大(也悲慘)的「湖中仙女」(或譯「湖中妖女」、「湖水女巫」,Lady of the Lake)。
  • 荀子的修身思想
    人在感性的層面上所具有的本然之性,屬自然之維。求樂避苦,即是自然的本性。在後天發展過程中,人究竟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則並不僅僅取決於人一開始具有的自然本性,而是和人的外部條件及自身習行過程聯繫在一起,後者也就是荀子所說的注錯和習俗,「注錯」就是人的舉止行為,習俗則是外在的環境。人到底能成為什麼樣形態?在荀子看來,外部的環境和人自身的所作所為在這裡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 TVB新劇《天命》大穿崩!重演「同朕check下」搞笑一幕?
    兩位展開二十八天的權義之弈,所以二人有大量對手戲。陳展鵬劇中豔福不少,先跟皇帝妃嬪李施嬅有過一腳,又有二夫人長媚(姚子羚飾演)、紅顏知己豆蔻(唐詩詠飾演)為自己賣命,一同逼譚俊彥退位。當中陳展鵬、姚子羚經常合作,所以合拍程度高,觀眾都大讚爭鬥情節緊張刺激,甚至比《深宮計》好看。
  • 《天命奇御》首款免費DLC「伏虎迷蹤」發售日期公布
    甲山林娛樂今日宣布,自製研發的原創武俠單機遊戲《天命奇御(Fate seeker)》將於11月11日上午11點上線免費DLC「伏虎迷蹤」。劇情將延續本傳《天命奇御》結局劇情,本傳通關後的玩家即可開啟新篇章。DLC將以新場景、新BOSS、各種奇遇事件、精彩多結局、嶄新隊友模式以及難度飆升的BOSS戰等內容,帶來充滿爽快感的江湖體驗。
  • 【20210922】楊夢瑤專欄 | 淺談《三國演義》的天命思想
    然而,在人物的刻畫中,過多的引入天命觀,也使小說的描寫有不足之處,正如魯迅評價道:「至於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二、「天命觀」對悲劇氣氛的營造天命觀被統治階級作為一種精神武器去統治人民,在「命由天定,天意難違」的天命觀籠罩下,人物的性格,戰爭的勝負,朝代的更替無不顯示著濃厚的悲劇色彩。
  • 荀子思想概覽
    為闡明道的遮蔽,荀子採用經史相參的方法,一邊列舉前朝的亂臣賊子、暴君昏王的違道史事,一邊指出這些史事如何與聖賢的教導和《詩經》隱含的光輝思想相違背。其經史相參的方法蔭庇後學甚深。在荀子所處的時代,百家之嘴各說各話,諸子之論各表其見,積極地說,學術空前繁榮,消極地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 天命Store夏日購開業!新服裝「冰海琴音」登場,特惠禮包上架~
    ★★★雷鳴擴充禮包(小)★★★【上架時間】7月10日12:00~7月31日12:00【禮包內容】天命購物貝★★★鬼鎧碎片隨機禮包★★★【上架時間】7月10日12:00~7月31日12:00【禮包內容】開啟道具,可隨機獲得4/5/8/12個「雷電女王的鬼鎧碎片
  • 《馗降:粽邪2》,天命中邪,一線之隔
    某日,佳敏的國中同學芊芊,和網紅男友灰熊(孫安佐飾)想拍攝著名的民間傳說「椅仔姑」,希望由佳敏召喚神靈,吸引直播流量。過程中灰熊為求畫面精彩,故意激怒椅仔姑,召靈情況失控,幸而得到路過的火哥(李康生飾)相助,才化解危難。火哥與佳敏一樣擁有靈異體質,且配戴著師父金龍師(雷洪飾)傳給他的五雷令項鍊,他擁有「鍾馗身天命」,可以召喚鍾馗降妖伏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