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岸花》小津安二郎,悲欣交集
影調看小津的電影是會上癮的,那種平緩柔軟,哀而不傷的感覺。影調又往往是溫馴乾淨的,黑白片對比度柔和自然,彩色片則喜用不刺眼的暖色,好像日本傳統和服喜歡用的色彩:淺蔥色、棣棠色、藤色、金茶色、暗茶色,小豆色或是緋色。《彼岸花》裡,放置在地板上的一把紅色茶壺,靈動婉轉的水紅,漂亮極了。
-
《彼岸花》小津安二郎影展 —— 彼岸花(1958年·彩色)
有一個心願埋在心底很久了:找機會把小津安二郎的電影有系統地重溫一遍。 最初接識小津電影,是在那種從錄像帶翻製成VCD的所謂「資料片」中。這種資料片裝在牛皮紙糊的簡陋包裝裡,無論畫質還是翻譯,全都差強人意,並且不成系統,找到一張算一張,小津的面貌,就這樣在支離破碎中悄悄洩露出一屢光芒,微弱但美好。
-
《彼岸花》小津安二郎-彼岸花 vs 我兩歲了
看了彼岸花發現作為「嫁女」體裁的忠實書寫者的小津無論在這個體裁的深度還是廣度上都已經達到了近乎完美的表達效果,基本上和秋刀魚之味的味道完全相同,但加入了很多對逝去年華的感傷(如同學會上的古歌),小津甚至在作同體裁的影片時連演員都用的是同樣的一班人馬,仍然是在歌頌婚姻的自由/父母的諒解/親情、友情的偉大,在同樣的平淡如水中將秋日全家最後的出遊那如隨想曲般暗淡的底色在片尾
-
小津安二郎作品推薦,喜歡的看過來
1、《東京物語》《東京物語》是由小津安二郎執導,笠智眾、原節子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講述了住在小城中的平山周吉老兩口,在與東京成家立業的子女們短暫相聚並迅速分離、各自回到原有生活軌跡的故事。《東京物語》是小津安二郎的代表作,影片講述了日本家庭關係的疏遠。
-
「日本最偉大的導演」小津安二郎的家庭敘事與現實溫情
——小津安二郎日本最具影響力的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出生於1903年的12月12日。也是在同年,在日本東京淺草出現了日本第一家電影院,「電器」館。小津安二郎出生時家境較為優越,世代經商,因此對於他的電影生涯也具有著許大的影響,在1923年,小津進入松竹公司,並開始他的電影生涯。
-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出版:愛吃愛睡愛讀書
這部日記是小津安二郎現存個人日記的集大成之作,全書四十餘萬字,收集整理了小津多達32冊、時間跨度從1933年至1963年、接近完整的日記。此次也是《小津安二郎全日記》在華語世界首次引進出版,由小津研究專家、摯友田中真澄整理文本,並由小津電影及文化學者、知日翻譯家周以量完成翻譯。
-
小津安二郎的人間風景
漫漫假期~融融為你帶來一組小津安二郎的作品集!
-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我要拍的不是故事,而是輪迴與無常」
1958年以《彼岸花》獲藝術祭文部大臣賞及紫綬褒獎,1959年獲藝術院賞,1961年以《秋日和》獲亞洲影展最佳導演獎,1963年被選為藝術學院會員,成為首次獲此榮譽的日本電影導演。作為小津安二郎的忠實粉絲,他曾專門跑到東京拍了一部紀錄片《尋找小津》以向偶像致敬。文德斯的好友、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彼得·漢德克也是小津安二郎的粉絲,尤其喜歡《東京物語》。
-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出版:在生活與電影之間的真實小津
近日,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了《小津安二郎全日記》(以下簡稱《全日記》),這部日記是小津安二郎現存個人日記的集大成之作,全書四十餘萬字,收集整理了小津導演多達32冊,時間跨度從1933年至1963年,接近完整的日記。從三十歲到六十歲,小津安二郎用日記記錄他生活與藝術的真實側影。
-
32冊40餘萬字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首次翻譯出版
1958年以《彼岸花》獲藝術祭文部大臣賞及紫綬褒獎,1959年獲藝術院賞,1961年以《秋日和》獲亞洲影展最佳導演獎,1963年被選為藝術學院會員,成為首次獲此榮譽的日本電影導演。從三十歲到六十歲,小津安二郎用日記記錄他生活與藝術的真實側影。
-
小津安二郎的攝影絕活:克制
所以我想拋卻那些華麗的攝影技巧,來探討一下日本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的作品,和他那種帶有克制風格的電影攝影。小津安二郎和所有偉大的導演一樣,小津安二郎的電影風格一直是非常獨特的,你能在五秒之內就認出他的作品,如緩慢的故事節奏、充滿東方式的智慧和幽默等等。
-
人物 小津安二郎的餘味
小津安二郎一生創作了54部作品雖部分散佚,仍有30餘部存世從細微之處觀察生活的幸與哀總在省略和留白之處讓觀者體會人生的無奈或明朗超低機位構圖小津安二郎好酒經常酩酊大醉他電影裡的喝酒場面大都是他的儀態如現實中的笠智眾從不喝酒影片裡的演出都是平時觀察小津喝酒所得
-
小津安二郎鏡頭中的家
小津安二郎堅持無限遠離好萊塢電影節奏,其緩慢細膩敘事手法被稱為「小津調」。「小津調」具有強烈的人文關懷色彩,深刻影響了侯孝賢、許鞍華、山田洋次、是枝裕和等電影巨匠。他筆下的人物對話極富日常韻味,而又深刻展示著潛藏內心的複雜情緒,獨特的幽默又時常閃現出小津式哲學。
-
不喜歡黑澤明的小津安二郎,他的日記藏著怎樣的秘密和私生活?
不喜歡黑澤明的小津安二郎,他的日記藏著怎樣的秘密和私生活?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創作受到哪些文學滋養?小津日記裡有哪些值得玩味的細節?小津作品打動人之處,並非溫情而是犀利?戰爭對小津個人和作品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
小津安二郎的「日常之味」
( 1955 年 1 月 17 日)這是大師級導演小津安二郎的「日常之味」。 循著小津的冷靜寡言的私人化的記憶去尋找他拍出電影的靈感,雖無必然聯繫,但似乎隱隱地能夠感覺到,那就是他。很多導演都受到了小津風格的「誘惑」,臺灣著名導演侯孝賢曾經以拍攝《咖啡時光》向小津致敬。而拍攝了《小偷家族》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則被認為頗有小津安二郎的遺風。
-
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全日記出版
本報訊(記者 路豔霞)《小津安二郎全日記》近日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該書是日本世界級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現存個人日記的集大成之作,全書四十餘萬字,收集整理了小津導演多達32冊、時間跨度從1933年至1963年接近完整的日記。
-
緣何《彼岸花》
信手翻出前陣買的小津安二郎電影集(1),先看了《秋刀魚之味》,疑惑的是整部電影都沒看到秋刀魚,看完後才明白,秋刀魚之味大概是一種悲傷的意味。再看《彼岸花》,有些情節讓人很動容。 看了這兩部電影,我大概明朗了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主題:大部分描寫的是日本女青年到結婚年齡,其和其家庭面對的種種問題,電影也從另一方面描述了二戰後日本人對戰爭的某些態度。
-
原節子:小津安二郎的繆斯
有一句玩笑話說,導演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分兩半,一半屬於原節子們,另一半屬於笠智眾以及幾個可有可無的男人。這話過於絕對,畢竟小津安二郎的諸如《秋刀魚之味》、《早春》等電影中也沒有出現原節子。然而原節子在小津的電影中溫婉動人、安靜淡雅的女性形象成為日本女性最具代表性的面貌,也成就了她國民女星的地位;而小津的創作也從她的加入開始進入巔峰時期,這樣的互相成就不能不說是一段佳話。
-
《秋刀魚之味》有關生命的溫柔凝視
看完了小津安二郎的《秋刀魚之味》,終於體會到了別人所說的導演獨有的「庶民情懷」,緩緩推進的鏡頭還有電影迷人的昏黃色調,尤其搭配上導演的選角,昭和時代的女性身上籠罩的那股淡淡的迷人氣質,跟電影的氛圍合二為一,恬淡真摯,細細包裹著深層次的孤獨和寂寞。
-
《尋找小津》: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真的存在過嗎?
導演帶著對東京的好奇,和對小津安二郎的憧憬,來到了這個城市…… 第一站:彈球遊戲室:遊戲像是一種催眠,一種奇怪的快感,勝利已經不再重要,但是,時間在消失。你沉溺於遊戲之中,無法自拔...或許你忘記了你一直要忘記的。這種遊戲出現在戰後,那時候日本想要忘記自己的民族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