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曾經引以為傲的亞洲四小龍,現在經濟究竟如何?真的那麼差

2021-01-12 思路哥

一、臺灣是戰略要地,具有海上貿易的地理優勢

臺灣,作為中國的第一大島,地處大陸東南海域,東臨太平洋,與福建省隔臺灣海峽(寬130—200公裡)相望,由臺灣島和周圍21個附屬島以及澎湖列島64個島嶼組成,總面積約3.62萬平方公裡。

臺灣省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國與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繫的重要交通樞紐和戰略要地,海上貿易的地理位置相當優越。

臺灣省會為臺北市,下轄6個直轄市、3個市和13個縣,2020年末臺灣人口2369.4萬人,比上海市(2418.3萬人)略少,相當於兩個武漢市人口(1140.7萬人),臺灣人口密度(654.5人/平方公裡)排全國第7名,僅為上海的1/5.85。

臺灣人口的98%來自大陸的漢族,約2%為臺灣的高山族,漢族中,70%為從福建省南部沿海遷移過去的閩南人,14%為廣東東部遷移過去的客家人,因此,臺灣和大陸是同祖同宗,血脈相連!

正是由於臺灣獨特的地理位置,解放戰爭後臺灣才有機會與大陸長期對峙、分隔,並成為美國制衡中國大陸發展的棋子。

二、解放初期,臺灣的經濟基礎優於大陸

經過八年的抗日戰爭和四年的解放戰爭,大陸早已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到建國時的1949年,GDP僅約123億美元,90%以上產值來自於非常落後的農業,近代工業很少,產值不足總產值的1/10。

在5.4億人口中,近80%是文盲,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只有1.3%,人均GDP僅有23美元,而老蔣的後臺,美國當時的人均GDP已經高達1882美元。

反觀臺灣,1949年的GDP為13億多美元,已佔中國整個GDP的18.7%,人口僅約830萬,人均GDP為156美元,是大陸的6.78倍,經濟基礎遠勝於大陸。

這是由於臺灣在被日本佔領的近50年間,建立了較先近的工業基礎設施和教育制度,已經具有相對發達的工業體系,並且,基本普及中等教育,連大多數女性都上過小學,勞動者教育水平比較高。

三、老蔣敗退臺灣時,偷運了價值3億美元的黃金、白銀等硬通貨

根據1986年在臺灣出版的《俞鴻鈞傳》,第一次明確確認了國民偷運黃金入臺之事。當時俞鴻鈞是中央銀行總裁,是將國庫黃金運往臺灣最直接的當事人,第一批黃金起運時間是1949年12月1日夜晚。

目前,偷運到臺灣的其體數據仍有爭論,據專家估算,偷運到臺灣的黃金400萬兩,白銀及美元等,折合約當年的3億美元。

國民黨偷運到臺灣的黃金、美元等硬通貨約佔臺灣當年GDP的23%,這麼多錢是老蔣在臺灣立足、起步的重要資本。

四、美國的援助對臺灣經濟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不可小視

冷戰時期,東西方對立,為確保美國自身戰略利益,達到打壓、遏制大陸發展目的,臺灣作為美國人的棋子和對抗前哨,得到了來自美國的大量援助。

據統計,1950—1965年間,美國給予臺灣15億美元的經濟援助,以及軍事援助、低利貸款、直接投資、技術轉讓和人才支援等。甚至有臺灣學者認為:「沒有美國的援助,臺灣經濟至少要比現在落後20-30年」。

五、抓住歐美產業轉移的大好機遇,大力發展出口型海島經濟,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

臺灣與韓國、香港和新加坡曾是耀眼的「亞洲四小龍」,創造了亞洲經濟的奇蹟,在1970—1996年間,臺灣經濟發展相當迅速,甚至自詡位列「亞洲四小龍」之首(實際為第三名)。

在1970年以前,臺灣主要以農業和輕工業為主,在之後的20餘年中,抓住了歐美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大量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大好機會,利用臺灣廉價勞動力和貿易港口優勢,推行出口導向型工業化戰略。

臺灣大力發展出口加工業,吸引了大量的國外資金和技術,形成以輕紡、家電等加工為核心的支柱產業,同時,其高新技術產業和製造業也非常發達,在電子精密製造、IT、通訊、半導體等領域全球領先,湧現出HTC、富士康、宏碁、華碩、臺積電等一大批明星企業。

臺灣逐漸完成工業化和城鎮化,從而成為發達經濟體。到1995年,臺北已非常之繁華,大型商場、摩天樓、火車站及機場人流如織!

臺灣在1963 — 1996 年間,創下了年均GDP成長率超過9%的「經濟奇蹟」,以至於國外許多學者將臺灣視作第三世界發展的成功典範。

尤其是1994年,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臺灣的GDP高達2564.4億美元,大陸的GDP只有5664.7億美元,臺灣相當於大陸的45%!

六、金融風暴之後,臺灣的經濟輝煌不再,經濟增長乏力

從1997 年起,臺灣經濟增長受阻,首先是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01 年又雪上加霜,遭遇全球電子業衰退,GDP 首次負增長 1.26,失業率高達 5%,2007 年又被全球金融海嘯衝擊,2009 年 GDP 年成長率為負 1.57,失業率近 6%!2019年,臺灣GDP增長率為2.7%,而大陸為6.1%,是臺灣的2.26倍!

從下表可以看出,若以1952年的GDP為基數,臺灣從1982年至2017年,GDP基本保持了線性增長,而大陸則從1997年開始進入高速增長階段。

在2009—2019年的10年間,臺灣GDP增長了1.61倍,而大陸同期增長則高達2.88倍!

七、儘管臺灣的經濟增長乏力,在全國的GDP排名不斷下降,但其經濟實力仍不可小覷

2019年,臺灣GDP6048.59億美元,大陸為142433.7億美元,臺灣僅相當於大陸的4.25%,臺灣GDP排名居全國第9,位居湖北和福建之後。

儘管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快速崛起,臺灣的GDP在大陸的比重快速下降,但臺灣的人均GDP依然一騎絕塵。

2019年,臺灣人均GDP2.59萬美元,居全國第一,超越北京(2.38萬美元)和上海(2.28萬美元),臺灣的經濟實力仍然不可小覷。

如今,臺灣的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是其經濟支柱,在半導體、IT/電子和信息等領域實力仍舊強大,在全球供應鏈中依然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根據2020發布的《財富》世界500強,臺灣共有9家企業上榜,其中大部分屬於電子、半導體企業。

其中最牛逼的是鴻海精密和臺積電,尤其是臺積電,2019年在半導體製造領域市場佔有率高達52%,幾乎壟斷了全球7nm晶片的生產。目前已經成功掌握5nm晶片製造工藝技術,並正在研發3nm工藝。

總之,隨著大陸的崛起和經濟的快速持續增長,在與大陸的實力比拼中,臺灣早已遠遠地甩在身後,變得無足輕重,臺灣想以一省之力與大陸相抗衡,只能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

臺灣近年搞的「新南向」政策已經變成「新難項」。臺灣對大陸的經濟依存度高達46%,每年從大陸賺取1000億美金,對於缺乏資源並以外向型加工為主的臺灣而言, 如果在統一問題上不與大陸同向而行,臺灣經濟未來的發展前景堪憂!

相關焦點

  • 現在臺灣經濟的發展為什麼淪為亞洲四小龍之末
    臺北101臺灣作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上個世紀七八年代經濟發展可謂是奇蹟,與中國香港 韓國 新加坡並稱亞洲四小龍。當時還排在首位,可以這樣說一個臺灣省的經濟總量就相當於我們整個國家的百分之45,其富於程度不言而喻。
  • 蔡英文預計臺灣將成「四小龍」之首?到底什麼是四小龍?
    據臺灣「中央社」10月15日消息,蔡英文當日到新竹縣「寶山保生宮」參拜。蔡英文現場自誇,經過3年多努力,臺灣改變經濟結構,讓產業轉型,已經是「四小龍」第一。還稱現在「到處都有投資與建設,經濟正在快速向上」云云。但對於蔡英文的說法,島內評論幾乎「一邊倒」質疑。蔡英文說,臺灣近年發展機會多,只要穩穩往前走,臺灣一定越來越好。
  • 曾經輝煌一時的「亞洲四小龍」,如今誰最風光,誰最失意?
    「經濟明星」,於是它們就有了「亞洲四小龍」這一響亮的名頭而一時風光無二。亞洲四小龍歷年人均GDP變化客觀而言,「亞洲四小龍」經濟奇蹟的出現既有四地政府決策者的智慧、人民本身的努力,也與它們跟上了當時全球產業體系擴散的歷史機遇有必然關係,當然更不可忽視的是四地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具有無可比擬的地理海運優勢和人力資源稟賦。可以說,是「天時、地利與人和」的完美配合,才有了當時經濟騰飛的光輝歲月。
  • 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如今經濟下滑,富裕程度卻不減當年
    中國香港以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天然深水港優勢創造了數百平方公裡的陸地面積與韓國相比的經濟成果,與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合併稱為「亞洲四小龍」,現在的香港整個國際貿易發展不景氣,周邊港口城市貿易的 現在香港的社會經濟發展不景氣,只相當於我國二線城市蘇州,但這並不意味著香港的有錢人也變少了,其實香港有錢人的數量似乎不減當年,除了有名的李嘉誠,還有很多有錢人,那麼,不說有錢人多和少,還是去香港看看這個城市的發展吧
  • 蔡英文「報喜」:臺灣經濟增長率居「亞洲四小龍」第一,網友:都2020年了,還在炒「四小龍」
    對此,島內網友諷刺她,「還四小龍,果然還活在20年前」。蔡英文去年也曾熱炒臺灣經濟重返「亞洲四小龍第一」話題,國臺辦發言人當時對此表示,臺灣經濟民生的狀況怎麼樣,臺灣民眾的切身感受才最有說服力。今天(1日)的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稱,今年因為新冠疫情,世界各國和地區的經濟增長受挫,但臺灣因為防疫得宜,經濟交流未受到太大的影響,最新公布的經濟增長率數據顯示,臺灣的增長率在「亞洲四小龍」中名列前茅,更是四個地區中唯一正增長的地區。
  • 曾經「亞洲四小龍」之一的臺灣,現如今GDP和大陸哪個省相當
    我們都知道,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亞洲擁有著四個發展巨猛的及經濟體,而臺灣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們利用當時發達國家將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機會,成功的用本地廉價而又品質優秀的勞動力優勢,吸引了大量的外國資金和技術。
  • 經濟增長率是「亞洲四小龍」之首?龐建國:臺灣人均GDP墊底
    毋庸置疑,這將對目前及未來的全球經濟發展狀況都巨大影響。而中國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一個實現了人均GDP增長率呈正增長的國家,也成為了各國羨慕的對象。此前,美媒就報導稱中國的現狀令世界各國羨慕不已。蔡英文罔顧民意,拒認事實眾所周知,臺灣地區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部分,這一既定事實,是「臺獨」分子叫囂得再厲害,也無法改變的。
  • 亞洲四小龍,新加坡GDP增長不到1%,香港下降1.2%,韓國和臺灣呢
    而2019年香港的的經濟更是出現了過去十年來的首次衰退。根據香港統計處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四季度,香港的GDP同比下降2.9%,連續兩個季度下降,2019年全年,香港的GDP總量同比下降了1.2%,為過去十年來首次下滑。很顯然,香港的亞洲四小龍的光環已經不復存在。那麼,除了香港之外,亞洲四小龍的其他幾個情況又如何呢?
  • 還亞洲四小龍呢?臺灣薪酬都快被東南亞追上了!
    由於蔡英文當局此前常把「臺灣重回『亞洲四小龍』之首」標榜其「政績」,因此有人不禁諷刺,「蔡政府喊『四小龍』臺灣第一,我看是低薪第一」。資料圖: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 臺灣「中央社」   6月1日,有臺灣網友在PTT(島內網友常用的論壇「批踢踢實業坊」)問道,「為啥『四小龍』的薪水排名,臺灣差這麼多?」
  • 曾是「亞洲四小龍」之一,如今卻經濟「衰退」,GDP大跌超40%!
    文:七七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越來越強大的國家,但是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貧富差距嚴重,所以我國一直沒有成為發達國家,而是發展中大國,但是,我國的臺灣地區可是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相信大家對"亞洲四小龍"並不陌生。亞洲四小龍是指自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期間,西太平洋四個發展迅速的經濟體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及新加坡。 它們因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成為了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經濟火車頭之一。
  • 30年前亞洲四小龍之一,臺灣GDP佔大陸GDP總值的一半,現在如何了
    說起亞洲四小龍,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他們分別是臺灣、新加坡,香港和韓國,作為聞名於世界的亞洲四小龍,在經濟的發展潛力上遠超其他的一些貧困國家與地區,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便是作為中國省區之一的臺灣省。作為中國領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也有著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與經濟發展方式,臺灣由八十多個島嶼組成,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島嶼。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臺灣的經濟發展方向便轉到了導向型工業戰略,而這也幫助臺灣的整體經濟得到了突飛式的增長,後面就有了成為亞洲四小龍的故事。
  • 「我們是亞洲四小龍之首」……噗~
    蔡英文資料圖「亞洲四小龍」是指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 香港、臺灣、新加坡和韓國實現經濟騰飛,一躍成為亞洲發達富裕的地區。幾個月以來,臺當局多次宣稱臺灣重回「亞洲四小龍」之首。今年5月,臺「行政院長」蘇貞昌稱,根據預測,臺灣2019年經濟增長率將重回「亞洲四小龍」之首。
  • 蔡英文稱臺灣經濟增長率居「亞洲四小龍」之首,遭島內網友諷刺
    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今天(1日)又在臉書「報喜」:臺灣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率居「亞洲四小龍」第一。對此,島內網友諷刺她,「還四小龍?!
  • 亞洲四小龍: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前三季度GDP對比
    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以及中國臺灣是亞洲最早一批發達經濟體。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這四個國家和地區利用本地廉價而良好的勞動力優勢,吸引外國大量的資金和技術,同時利用發達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實現經濟的騰飛。這便是「亞洲四小龍」的由來。
  • 臺灣到底有沒有當過「亞洲四小龍之首」?
    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表示臺灣曾為居亞洲四小龍之首,至今卻毫無進步「整整鬼混20多年」,引來學者發文反駁「四小龍之首」謠言。近日,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沈榮欽在臉書貼出臺灣GDP曲線圖,直言「臺灣從來不是四小龍之首」,一語道破「這為了意識形態而製造出的謠言」。
  • 亞洲四小龍,緣何「成也李家,敗也李家」?
    "亞洲四小龍"是指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和韓國四個經濟體,從上世紀後半段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起步,"亞洲四小龍"逐漸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
  • 亞洲四小虎未來20年的GDP總值能超過亞洲四小龍嗎?為什麼?
    提起亞洲四小龍想必大家並不陌生,「亞洲四小龍」就是指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和香港。但是說起「亞洲四小虎」大家可能不太清楚,「亞洲四小虎」是指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當年「亞洲四小龍」經濟的飛速發展讓我們為之感嘆。
  • 亞洲四小龍和亞洲四小虎,你知道是哪些地方嗎?
    「亞洲四小龍」和「亞洲四小虎」幾乎同時崛起於上個世紀60年代末,亞洲四小龍至今為止依舊被公認為現在發達國家及地區,但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崛起的「亞洲四小虎」卻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那四小龍和四小虎分別是哪些地方和國家你知道嗎?
  • 在「亞洲四小龍」當中,GDP總量排名墊底的是哪個?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亞洲的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期內經濟實現騰飛,並且成為亞洲最富裕的地區,因此,誕生了「亞洲四小龍」的說法。當然,這些國家和地區人均GDP都較高,尤其韓國和新加坡早已邁入發達國家行列,其綜合經濟實力超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因此,在亞洲佔據較高的地位。另外,中國臺灣最近幾年經濟發展緩慢,從而在中國國內經濟排名出現下調,而新加坡與中國香港經濟差距較為突出,因此,在亞洲的綜合經濟實力各不相同,對應GDP排名差別明顯。那麼,在「亞洲四小龍」當中,GDP總量排名墊底的是哪個呢?
  • 亞洲四小龍是哪四個國家或地區
    亞洲四小龍是哪四個國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亞洲四小龍這個詞」呢?亞洲四小龍指的是亞洲四個國家或地區,分別是中國臺灣、中國香港、韓國和新加坡。為什麼要叫「亞洲四小龍」呢?香港·維多利亞港直至今日,這四個國家或地區依舊保持著經濟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