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自創宗教,中國的「道」分為「道家」與「道教」,道家思想創始人是老子,主講哲學,道教創始人是張道陵,是宗教信仰。張道陵被道教信徒奉為「祖天師」,他的後裔張魯在東漢末年漢中建立了道教與政治將結合的政權,張魯依附曹操後,靠著曹魏龐大的人口基礎宣傳道教,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得到空前的發展規模。
可是現今外出旅遊就會發現,道觀總裡冷冷清清,道士大多精瘦如柴,而佛教寺廟裡熱火朝天、香客絡繹不絕,和尚大多肥頭大耳。為何道教就沒落了,不敵外來的佛教呢?
一,沒有積極傳道宣傳
道教是中國人自創的宗教,有中國人清高氣傲的影子。學道之人都希望清淨自在,自己能得道成仙,對於傳道這些俗事情不屑去做。而佛教對弘揚佛法就很積極,經常組織開展大大小小的座談會,抱著解救世人脫離苦海的信念。
二,入道門檻高
道教的入道門檻是很高的,是需要有悟性有慧根的人,導致很多人想入道門卻被拒之門外。而且因為缺乏宣傳,導致很多人想入道卻不了解道教文化,現在的人們一說到道士,第一反應就想到那些捉鬼除妖、堪輿風水、卜卦算命的形象,這只是道術,而非道法。佛教就不同了,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準入門檻很低,人人都可以信佛。
三,追求不同
俗話說:佛修來世,道修今生。道教給人一種自私的感覺,因為道家講究清靜無為,教義是先度自己再渡世人,先將自身修煉到極致,才得以長生,而且世間萬物皆分三六九等。
而佛教剛好相反,佛教認為眾生平等,教義是先度世人再渡自己,奉行四大皆空,所有事物都是虛無的,包括自己的身體,只有精神才是真實的,這點引起眾生信奉和膜拜,感嘆佛度眾生。
道家追求的是長生,佛家講究死後的世界,大多凡人明白長生不老是虛無縹緲的東西,信奉佛教只求今生多做善事積德,死後能超脫。佛教掌握了眾生貪生怕死的心理,又經過了多年的傳頌,現在已經都眾多信徒,而且每年都有絡繹不絕的香客求香問佛。
佛教的輪迴轉世、眾生平等和因果報應等學說給了人民精神信仰,因此傳播非常迅速,而且和中華文化迅速融合,到現在已經完全形成了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與發源地印度以及東南亞的其他地區信奉的佛教已有很大差異。
而作為繼承華夏民族遠古宗教血脈的道教,是華夏文化與生俱來的。魯迅曾說過:「中國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其實道家的思想已經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但現在已經到了衰落的邊緣,這也是從祈福時的「老天爺保佑」到「菩薩保佑」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