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為何不敵外來佛教?

2021-01-08 傑鍋遊戲解說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自創宗教,中國的「道」分為「道家」與「道教」,道家思想創始人是老子,主講哲學,道教創始人是張道陵,是宗教信仰。張道陵被道教信徒奉為「祖天師」,他的後裔張魯在東漢末年漢中建立了道教與政治將結合的政權,張魯依附曹操後,靠著曹魏龐大的人口基礎宣傳道教,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得到空前的發展規模。

可是現今外出旅遊就會發現,道觀總裡冷冷清清,道士大多精瘦如柴,而佛教寺廟裡熱火朝天、香客絡繹不絕,和尚大多肥頭大耳。為何道教就沒落了,不敵外來的佛教呢?

一,沒有積極傳道宣傳

道教是中國人自創的宗教,有中國人清高氣傲的影子。學道之人都希望清淨自在,自己能得道成仙,對於傳道這些俗事情不屑去做。而佛教對弘揚佛法就很積極,經常組織開展大大小小的座談會,抱著解救世人脫離苦海的信念。

二,入道門檻高

道教的入道門檻是很高的,是需要有悟性有慧根的人,導致很多人想入道門卻被拒之門外。而且因為缺乏宣傳,導致很多人想入道卻不了解道教文化,現在的人們一說到道士,第一反應就想到那些捉鬼除妖、堪輿風水、卜卦算命的形象,這只是道術,而非道法。佛教就不同了,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準入門檻很低,人人都可以信佛。

三,追求不同

俗話說:佛修來世,道修今生。道教給人一種自私的感覺,因為道家講究清靜無為,教義是先度自己再渡世人,先將自身修煉到極致,才得以長生,而且世間萬物皆分三六九等。

而佛教剛好相反,佛教認為眾生平等,教義是先度世人再渡自己,奉行四大皆空,所有事物都是虛無的,包括自己的身體,只有精神才是真實的,這點引起眾生信奉和膜拜,感嘆佛度眾生。

道家追求的是長生,佛家講究死後的世界,大多凡人明白長生不老是虛無縹緲的東西,信奉佛教只求今生多做善事積德,死後能超脫。佛教掌握了眾生貪生怕死的心理,又經過了多年的傳頌,現在已經都眾多信徒,而且每年都有絡繹不絕的香客求香問佛。

佛教的輪迴轉世、眾生平等和因果報應等學說給了人民精神信仰,因此傳播非常迅速,而且和中華文化迅速融合,到現在已經完全形成了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與發源地印度以及東南亞的其他地區信奉的佛教已有很大差異。

而作為繼承華夏民族遠古宗教血脈的道教,是華夏文化與生俱來的。魯迅曾說過:「中國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其實道家的思想已經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但現在已經到了衰落的邊緣,這也是從祈福時的「老天爺保佑」到「菩薩保佑」的轉變。

相關焦點

  • 佛教與道教的戰爭--論唐武宗滅佛
    同時還:「勒大秦穆護、祆三千餘人還俗」,佛教史稱之「會昌法難」。「武宗滅佛」事件對中國佛教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不僅佛寺被毀,僧尼還俗,大量佛教典籍也被付之一炬,以至後世佛法研究者不得不從日本、朝鮮輾轉獲取,唐宣宗繼位後,終止了對佛教的打擊,但中土佛教再無力恢復到盛世景象。唐武宗為何對佛教如此仇恨,又為何在繼位當年即開啟對佛教血腥打擊,其背後隱含了深刻的政治經濟意義。
  • 中國這一「教派」打敗道教,佛教和基督教,無形中影響著我們
    中國是一個寬容民主自由的國家,也是一個歷史傳承和文化融合併存的一個國家,只要你不背叛國家,有很多的信仰供你選擇。其中最熱門的幾個教派包括了佛教,基督教,道教等等。有很多中國人都是佛教信仰者,佛教在我國存在的歷史也比較悠久,一代一代傳承下來,古代有很多著名的有大智慧的大師,如今也有不少僧人也非常厲害,他們不拘泥於世俗,能夠為人點破迷津,講大道理,也能夠為我們傳播佛經知識。
  • 訪談︱程樂松:道教為什麼鬥不過佛教?
    首先,寺院經濟只是一個動因,但這個動因本身不會是最終的、直接的導火索;另一方面,是否因他篤信道教,而在佛道之爭下促使他滅佛?未必盡然。這個問題要從深層次去看,要知道崔浩為何會和寇謙之聯盟?崔浩是清河的世家大族,是儒生的代表,他能和北魏太武帝融合在一起是因為後者想進一步實現漢化。漢化就必須要去接受中國傳統的禮制、官制和中國傳統的信仰方式,在這個過程中道教正好能起這個作用。
  • 《俠女》:從胡金銓的電影來談古代道教
    讓我來具體分析一下明末的道教。並且道教在後期逐漸對外封閉,它錯過了吸收儒家,佛教精華的優良時機,堅持閉關修煉,不像佛教一樣還有偶像化的造像,唐卡(藏族繪畫),變文等供其對外宣傳佛教故事的媒介。對百姓來說,精彩紛呈的佛教圖畫所講述的波瀾壯闊的故事使他們更願意去相信佛教。
  • 天竺國王:佛教在天竺竟是外來教派
    3、天竺國王對佛教的態度?4、為何天竺會受儒教影響?《孔子》篇咱們說了,孔子來過西方。說到西方,就不得不提佛國天竺。長話短說,原文小金魚就不放了。您就問了,西方不是有佛教嗎?但小金魚很遺憾的告訴您:孔子到來時,佛教並沒有成形根據《腦洞西遊》的設定:1000年前,菩提荊棘嶺創建西方教。樹人之戰,菩提死後西方教瓦解才有佛教。後來老君化胡為佛,佛教正是得到認可。
  • 從天而降的敦煌飛天——佛教神話和道教神話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比如說天龍八部中的「天眾」,也就是天神,叫做「二十諸天」,這些神明大多來源於印度教神話,後來被佛教吸取,成為佛教的護法神,其中「四大天王」在民間比較出名,還被中國的道教吸收成為神仙,「二十諸天」裡面的夜叉族首領金剛密跡與散脂大將,他們在中國的文化中合稱「哼哈二將」,還有一位不得不提,那就是著名的「韋陀天神」,他的原型是印度教主神溼婆之子鳩摩羅,他年紀尚輕,卻率領眾神將魔眾擊潰,因此成為戰神
  •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和尚多道士少
    我們都知道,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可是發展到現代,似乎西風壓倒了東風,應了「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這句話,外來的佛教似乎比本土的道教更普及,信眾更多,這個我們可以看以下一組數據:目前,全國共有開放的佛教活動場所約3.3萬處,佛教教職人員(這裡我們可以稱其和尚)約22.2萬人,信仰佛教的人數那就更為眾多
  • |釋迦牟尼|道教|佛教|鹿角...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其他國家,梅花鹿都被看作是吉祥如意的象徵。在西方國家的聖誕節裡聖誕老人乘坐的就是鹿車,也是借鹿來獲得好運的寓意。而在中國古代,梅花鹿則是視作是「神物」。    中國傳統的宗教思想一直是學界討論的熱點問題,佔絕大多數的觀點是:它實際上是融合了道教和佛教的思想內容而形成的體系。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是它的信仰核心。因為「道」無時無處不在,只要認真修煉,就能得道只要得道,人就可以「與道同久」,成為神仙。道教將人的最高理想界定為長生成仙,然後圍繞這一終極目標提出種種思想和方法。
  • 道教、佛教、養生
    道教中修行的色身,有些確實比佛教要好一些。也就是比較不那麼俗氣。當然這個針對入道道士而言。佛教修行因為佛門廣大。什麼都來,比較圓融,所以佛教出家人顯胖。胖就有些俗氣了一點了。既能像羅漢,又能像神仙的,我看就虛雲老和尚一個人。虛老的弟子很多都是福報大的,但是缺仙氣的比較多。當然每個人示現的法不同。       那再談佛教顯靈的祖師,比如定光禪師。
  • 佛教是「南無阿彌陀佛」,道教的日常用語是什麼?很多人都會誤解
    在漫長的中國傳統文化發展過程中,儒、佛、道三家的思想構成了中華文化的主體和精髓。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清靜無為,佛家的慈悲救度,它們三者相輔相成,融會貫通。尤其是土生土長的道教和外傳而來的佛教,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相愛相殺,兩者之間既互相融合思想教義,又因為修行的不同而產生分歧。
  • 六字大悲咒是佛教的,為什麼道教也有六字大明咒?
    「有音無義,有字無解」的佛教《大悲咒》,一部深刻影響中國人的咒語。根據相關研究,早在唐代,僧眾及信眾就對《大悲咒》產生了信仰。如今的中國社會,也隨處可見以《大悲咒》為主題的護身符、音樂、圖片等。宋元之後,《大悲咒》更廣泛的影響著僧人與世俗信眾的生活。在宋元文獻裡,有很多關於《大悲咒》神效的記載。
  • 何為「全真道」,在眾多的道教派別中,為何它的名氣最大
    我們知道,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自東漢時期誕生的那一刻起,至今已經有近兩千年的漫長歷史了。在這漫長的兩千餘年年,道教也派生出來了許許多多的不同的派別,如「南天師道」、「北天師道」、「茅山派」、「靈寶派」、「樓觀派」、「神霄派」、「清微派」、「太一教」、「全真道」等等,而其中最為我們所熟知的,大概就是「全真道」了。那麼,何為「全真道」?在眾多的道教派別之中,為何它的名氣最大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問題吧。
  • 佛教為何在中國如此盛行
    為什麼佛教會在中國比較流行呢?這個問題好像大家應該都考慮很久了,為什麼在中國流行的不是基督教?不是伊斯蘭教,而偏偏是佛教呢?接下來就跟隨我們的腳步,讓我為你們解析一下吧!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當下我們看到的佛教並不是最開始的佛教,而是進入本土文化之後不斷演化,不斷改變的佛教文化。這種改變是趨於中國人文化底蘊和文化基礎的改變,是適合於在中國發展下去的改變,所以佛教會在中國發展下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什麼樣的土壤裡面就會得出什麼樣的果實,南橘北枳就是這個道理,佛教的傳承也是這個道理。
  • 我們要求佛教達照和尚向道教道歉
    就像這位佛教法師所說的內容,完全是他根本不了解道教的情況下,就以著名佛教法師的身份,公然的誹謗道教,造成道教徒對佛教的誤會和仇視,甚至讓人懷疑,這就是西方宗教勢力培養出來的宗教動亂份子,想藉助宗教身份,引起佛教和道教的紛爭,擾亂國家的宗教平穩,反對國家的統戰核心思想,反對國家的宗教教職人員管理條例。
  • 明星為何都不信奉道教?
    明星這個行當,很大一部分都是靠運氣。  另外一位明星則是殭屍片祖師爺林正英。應該說,殭屍片從林正英開始變得非常富有中國特色,特別是道家色彩。  其實林正英也並不信奉道教,那小編為何提起他呢?因為在一定程度上,英叔也傳播了中國的道教。據說電影中的技術和手法都是茅山老道馬小芳傳授的。此外,英叔在採訪中坦誠過自己是不信這些的,而且他演了一輩子道長,離世的葬禮舉行的是佛教葬禮。
  • 中國有四大宗教,你最想入哪個教
    1、道教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鬥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的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
  • 中國這個「教派」,打敗佛教、道教、基督教,不知不覺影響著我們
    佛教、道教和基督教是現在世界上比較有名的三大教派,出現了許許多多的信徒。其實在我國古代,文化思想百家爭鳴,出現了許許多多的流派,像比較有名的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韓非子的法家思想等等,但是我國一直崇尚信仰自由,並不會強迫大家。
  • 永樂仁宣(增三)朱元璋立國時崇信佛教,為何朱棣大興武當山道教
    到朱棣即位之後,明朝宗教政策上對佛教的傾斜就大為減少。皇家方面除了對朱元璋和馬皇后夫婦的祭祀外,其他對佛教的投入資金都被大為削減。與之相反的是,朱棣投入了巨資修建武當山道教,使其宮觀規模達到了歷史上道教第一的程度。迄今為止,武當山道教的宮觀建築群也仍舊中國宗教建築群中規模最大的,看上去非常壯觀。
  • 為何佛教的菩薩羅漢都喜歡以蓮花為座,道教的神仙都以蒲團為坐?
    在中國神話當中,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慣常又奇怪的現象,那便是道教神仙與佛教羅漢菩薩在日常行止修煉時有很大區別,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兩者盤坐的物品不同,道教神仙打坐修行一般都是坐在蒲團上,或者直接就地打坐;而佛教羅漢菩薩則都是坐在蓮花座之上,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以茶靜心,千古茶文化,揭秘道教、佛教、儒家的傳統文化關係!
    茶道與佛教佛教主張「禪茶一味」以茶助禪,以茶禮佛,茶的存在也已經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自從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就與茶結下了深受的關係,茶具有清心降火,提神明目的作用,佛教經常都會打坐,而飲茶也成為了他們的必需品,佛教為了繼續將茶道延續下去,開始研究茶,製作茶,在《晉書藝術傳》中就有記載「復飲茶蘇,二升而已」,飲茶對於佛教來說已經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