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佛教、養生

2021-03-01 福安古觀音閣

福安古觀音閣原創文章

       道教是很重養生的,因為人命最可貴。通過肉身修成仙。比較有名的公案就是佛門禪師和道教祖師兩個人對比,要入定去洛陽採牡丹。兩人入定後,都在洛陽見面了,就是脫離身體後的那個神,在洛陽見面,都採了牡丹。但一出定,道士手上拿到了牡丹,而禪師手上沒有。

       這個公案很有名,就是說禪師出的是陰神。道士出陽神。陽神可以轉物質世界,好像可以採到花帶回來,但陰神不行。陰神無法作用物質世界。

       很多人通過這個公案來說,禪師打坐修的是陰神,道士的陽神明顯高一個級別。

       但其實不是只有道士才能修陽神,禪師就不行了。不是這樣子。比如九華山的肉身,百歲宮的無瑕禪師,也能託夢,能顯靈。而且大顯靈。那這個是什麼境界?顯然就是能轉動物理世界的境界。

       這個是人捨去肉身後而言。那人有肉身時要怎麼修。道教中修行的色身,有些確實比佛教要好一些。也就是比較不那麼俗氣。當然這個針對入道道士而言。佛教修行因為佛門廣大。什麼都來,比較圓融,所以佛教出家人顯胖。胖就有些俗氣了一點了。既能像羅漢,又能像神仙的,我看就虛雲老和尚一個人。虛老的弟子很多都是福報大的,但是缺仙氣的比較多。當然每個人示現的法不同。

       那再談佛教顯靈的祖師,比如定光禪師。普庵祖師,普庵祖師還有普庵咒,很多人都把他歸到了道教中。這些能顯靈的祖師也不多。最多是講經說法的祖師。因為祖師再厲害,再神通,還是需要這個肉身來度人。

       有個道友問,為什麼只有人能修行?因為所有的法,都要靠人去弘揚的,人來度人。佛,菩薩,以看不見的狀態度人還是很少的。最主要靠的是人的弘揚,尤其僧團來弘揚。

       所以佛教一般不怎麼講究修出陽神陰神的。佛教講的,就是生生世世投胎做人來修,來度眾生。這個是佛教理念。所以禪師都是發願再來。

       就是修得好,然後下輩子再來度,一直度到眾生盡。所以佛教不主張說,你要怎麼養生。

       有些人每天花很多時間練習道教的功夫,什麼八段錦之類。這些都是偶爾為之。也就是人的身體是比較重要,而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還是度眾生,少造惡業,清心寡欲。

       但現在佛教概念也有問題,很多人度人就要度到欲望減少來,而不是度到增長欲望。因為人的三屍蟲沒有除,所以很多佛教修行人,顯得俗氣,就是體內三屍蟲沒有除的原因。人三屍蟲除了,就會世俗欲望減少。

       漢地的修行人才有神仙的氣質,藏地和南傳是沒有的。包括日本也沒有。因為只有漢地才有道教的精髓。

       真的修行,道教的精髓,加上佛教的願力,是最好的。藏地比較重講願力,而缺乏道教精髓。所以自古是神州,神仙居住的地方。

       佛教願力大,所以佛教比較熱情,觀音雖然是道教的觀音,但是大家都認為是佛教的菩薩。人們更喜歡菩薩的救苦救難,雖然神仙也好,但神仙比較沒有菩薩那麼熱心腸的救苦救難。所以佛教的寺廟總是興盛過道教,因為佛教熱情,願力大。

       因為人間苦難多,更需要神仙發菩薩心腸來救苦救難。這就是為什麼觀音信眾最多的原因了。

隨喜轉發     陰德無量

        敬白眾道友:本公眾號文章均為原創,轉載請註明轉自「福安古觀音閣」,閱讀更多文章請關注「福安古觀音閣」新浪博客

功德皆悉回向三寶龍天天福增長,回向各位閱讀者、分享轉載者及踐行者,福慧增長,得遇善知識,勤修佛法得清淨和解脫,不缺福報又能不執著世樂。

  所有益我善知識     為我顯示普賢行

  常願與我同集會     於我常生歡喜心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以茶靜心,千古茶文化,揭秘道教、佛教、儒家的傳統文化關係!
    茶道與道教早在古書中就有記載飲茶具有「得到成仙」的神奇功能,因此道教將茶作為修煉時候的重要輔助飲品,道教提倡以茶待客,以茶代酒,他們對茶有著至高無上的敬意,把茶看作貢品,而且道教教徒都非常喜歡飲茶,他們覺得飲茶高雅脫俗,就如同他們所嚮往閒雲野鶴的生活一樣,飲茶對於他們來說是道教對生活的最高要求,所以說茶道與道教也是分不清的關係。
  • 訪談︱程樂松:道教為什麼鬥不過佛教?
    述及道教的信仰觀念,比方說不死的觀念,不死之藥的觀念,養生求仙的觀念,它們出現的都非常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乃至更古老的歷史傳統。道教最早的信仰觀念文本是《太平經》(《太平清領書》)裡的,其中聚合了大量既有的信仰觀念)。從歷史史料和具體信仰形式上看,五鬥米道、張角的太平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道教音樂的養生功效
    養生之道網導讀:道教音樂的養生理論可以說是音樂治療學的先河。在道教經典與文獻中,有關道樂與養生的論述屢見不鮮。在《太平經》卷一百一十三中有……  道教音樂的養生理論可以說是音樂治療學的先河。在道教經典與文獻中,有關道樂與養生的論述屢見不鮮。在《太平經》卷一百一十三中有:「樂,小具小得其意者,以樂人;中具中得其意者,以樂治;上具上得其意者,以樂天地。
  • 為何佛教的菩薩羅漢都喜歡以蓮花為座,道教的神仙都以蒲團為坐?
    在中國神話當中,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慣常又奇怪的現象,那便是道教神仙與佛教羅漢菩薩在日常行止修煉時有很大區別,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兩者盤坐的物品不同,道教神仙打坐修行一般都是坐在蒲團上,或者直接就地打坐;而佛教羅漢菩薩則都是坐在蓮花座之上,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為何不敵外來佛教?
    張道陵被道教信徒奉為「祖天師」,他的後裔張魯在東漢末年漢中建立了道教與政治將結合的政權,張魯依附曹操後,靠著曹魏龐大的人口基礎宣傳道教,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得到空前的發展規模。可是現今外出旅遊就會發現,道觀總裡冷冷清清,道士大多精瘦如柴,而佛教寺廟裡熱火朝天、香客絡繹不絕,和尚大多肥頭大耳。為何道教就沒落了,不敵外來的佛教呢?
  • 我們要求佛教達照和尚向道教道歉
    就像這位佛教法師所說的內容,完全是他根本不了解道教的情況下,就以著名佛教法師的身份,公然的誹謗道教,造成道教徒對佛教的誤會和仇視,甚至讓人懷疑,這就是西方宗教勢力培養出來的宗教動亂份子,想藉助宗教身份,引起佛教和道教的紛爭,擾亂國家的宗教平穩,反對國家的統戰核心思想,反對國家的宗教教職人員管理條例。
  • 佛教與道教的戰爭--論唐武宗滅佛
    開成五年,唐文宗駕崩,皇太弟李瀍在宦官仇士良和魚弘志的協助下,登上大位,是為唐武宗,上任之初,就有人感覺到了佛教大難將至的苗頭,不為別的,只因這位年僅二十六歲的新君是個徹頭徹尾的道教擁躉。作為本土傳統宗教,道教在中國具有廣泛的影響力,佛教東來後,道教的統治地位受到了挑戰,一則是因為道家推崇清靜無為,缺乏完整的教義,沒有凝聚力;二則道教推崇的長生不老,肉身成聖太容易穿幫,一旦那些標榜長生不老的神仙們駕鶴西去,道教的說服力就轟然倒塌。
  • 佛教,道教,儒家的修行特點,什麼是修行,在哪裡修行?
    03道教修身,性命雙修之法,注重養生,以無為而無不為提起道教的前身,自然想起了老子、莊子等這些先秦的大佬。其實道教的寶貝真的不少,單說這太極拳,先不說過去的實戰效果,但是作為導引養生,效果確實非常的好;而且醫易同源,於是道教就把易和醫都吸收到了,很多遊方道士又能治病還能給人測吉兇。
  • 道家養生修煉的方法!
    由於道家這一異於儒、佛的獨特著眼點,決定了在傳統養生、長生的修煉方法方面,道家的地位是最為重要的。    道教從養生健身、延壽成仙的宗旨出發,全面繼承發展了中華傳統諸家的各種煉養方法,並吸收了外來佛教、印度教煉養學的精華,形成了自家多渠道、多層次的氣功養生體系。
  •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道教養生的要強,還是中國人信仰缺失的狂妄?
    大家好,我是養生虎,今天咱們談談道家養生。相信看過電影《太極張三丰》和《哪吒》的人都知道「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話。雖然張三丰的師兄天寶跟哪吒兩個人說這句話的節點不一樣,天寶說的時候已經是黑化了,他想通過附庸權勢來走捷徑,追求榮華富貴。
  • 佛教道教並存的寺廟,相處十分和諧,門票只要60元
    我國是擁有5000年文明的古老國家,在這千年的發展中,我國本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同時引進了很多外國文化,佛教是我國佛教文化的代表,結果,現在有觀的地方找不到寺廟,有寺的地方也看不到道士的身影了,但是,在我國有例外,在這裡和尚和道士能和平共處,看起來非常和諧。
  • 從天而降的敦煌飛天——佛教神話和道教神話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比如說天龍八部中的「天眾」,也就是天神,叫做「二十諸天」,這些神明大多來源於印度教神話,後來被佛教吸取,成為佛教的護法神,其中「四大天王」在民間比較出名,還被中國的道教吸收成為神仙,「二十諸天」裡面的夜叉族首領金剛密跡與散脂大將,他們在中國的文化中合稱「哼哈二將」,還有一位不得不提,那就是著名的「韋陀天神」,他的原型是印度教主神溼婆之子鳩摩羅,他年紀尚輕,卻率領眾神將魔眾擊潰,因此成為戰神
  • 六字大悲咒是佛教的,為什麼道教也有六字大明咒?
    「有音無義,有字無解」的佛教《大悲咒》,一部深刻影響中國人的咒語。根據相關研究,早在唐代,僧眾及信眾就對《大悲咒》產生了信仰。如今的中國社會,也隨處可見以《大悲咒》為主題的護身符、音樂、圖片等。宋元之後,《大悲咒》更廣泛的影響著僧人與世俗信眾的生活。在宋元文獻裡,有很多關於《大悲咒》神效的記載。
  • 中國這一「教派」打敗道教,佛教和基督教,無形中影響著我們
    其中最熱門的幾個教派包括了佛教,基督教,道教等等。有很多中國人都是佛教信仰者,佛教在我國存在的歷史也比較悠久,一代一代傳承下來,古代有很多著名的有大智慧的大師,如今也有不少僧人也非常厲害,他們不拘泥於世俗,能夠為人點破迷津,講大道理,也能夠為我們傳播佛經知識。
  • 別傻傻的分不清道教的天道承負論和佛教的三世因果論?
    對國人影響最大的兩個宗教,一個是道教,一個是佛教,兩教在民間有廣大的信眾。究竟所有問題,就像愛因斯坦所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宗教是人類社會影響最大的一個方面,是人類社會生息繁衍生存,最有力的強大精神支柱。從人類文明開始便伴隨著人類一直發展到今天。
  • 佛教是「南無阿彌陀佛」,道教的日常用語是什麼?很多人都會誤解
    尤其是土生土長的道教和外傳而來的佛教,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相愛相殺,兩者之間既互相融合思想教義,又因為修行的不同而產生分歧。但是道教和佛教都是以勸人向善、濟世度人為主的宗教,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個人。佛教的僧眾在見面時,常常會誦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而且在影視作品中也經常聽到僧人念誦「阿彌陀佛」的聖號。阿彌陀是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一尊佛,也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 《靜心咒》佛教和道教皆有,他們有何不同?
    能稱之為教的教派,更多的是時間上的傳承與文化的沉澱,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源遠流長是無需置疑的;並且通過時間的積累和沉澱,佛教之中遺留下來更寶貴的是佛教真解與古籍經文。同然,道教作為我國本土的教派,更是包羅萬象,源遠流長;道之一字可演天地,演人間地府,化秩序規則;隨著時間的積累和沉澱,也留下來了部分真解與經文。
  • |釋迦牟尼|道教|佛教|鹿角...
    中國傳統的宗教思想一直是學界討論的熱點問題,佔絕大多數的觀點是:它實際上是融合了道教和佛教的思想內容而形成的體系。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是它的信仰核心。因為「道」無時無處不在,只要認真修煉,就能得道只要得道,人就可以「與道同久」,成為神仙。道教將人的最高理想界定為長生成仙,然後圍繞這一終極目標提出種種思想和方法。
  • 皈依了能不能佛道雙修,道家和道教有什麼不同?
    作者:陳全林博友問:陳老師,我有一個問題始終縈繞心頭:作為一個佛教皈依弟子,我學道家功夫,是否有失皈依體?對佛道不生分別心是否意味著佛家和道家在最高見地上是一樣?陳兵教授認為「道教修煉 難以超出三界生死、不及佛法的原因,在於其理論之不究竟」,這應該判定了道教修煉 不能出生死輪迴。嗯,還有道家和道教這兩個概念應該是有所不同,是否可以說原始道家是究竟的,而後世道教反而不究竟?問得多了,抱歉。我說:第一,宗教皈依和修證大道還有不同,一般的宗教形式和大乘見地不同。作為宗教信仰,你皈依佛教,就不要再皈依道教。
  • 永樂仁宣(增三)朱元璋立國時崇信佛教,為何朱棣大興武當山道教
    所以明朝立國後,朱元璋崇信佛教,多次召請江南高僧到南京做法會。並在南京設立管理佛教的機構,掌握天下名山古剎的住持任免。他還給兒子的親王府派去主錄僧,以協助他們日常祭祀,為去世的馬皇后誦經祈福。可朱棣登基後,卻大肆推崇道教,並且花巨資修建武當山宮觀,使武當山成為了明朝皇室的家廟,被譽為道教第一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