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汽車之家《說客》欄目,作者:張立祥
[導讀]以一輛電動車而言,小牛的表現讓人覺得他們是一間有用心在這件事情上的公司,但是還是有一些外在因素,左右著小牛未來的命運。
小牛電動N1從發布之初,就成為了一個很火熱的話題,剛推出的時候,叫罵聲與叫好聲都同時出現了。我在這裡並不想評論這些叫好或看壞的人他們的論點是否正確,更何況一個新產品推出之後,是有必要接受任何人的評斷的,正所謂「怕熱就不要進廚房」,是吧?不過,在這裡我還是想要提出我的一些看法。
小牛看起來是一件具有雄心壯志的公司,但是它到底能不能踏上成功之路,繼續「牛」下去呢?
在2015年7月17號的時候,我參加了小牛電動N1在北京瑞得萬國際卡丁車場舉辦的試駕品鑑會。很不幸地那天是個雨天,但是幸好瑞得萬有條室內賽道,所以我們還可以在不被天氣幹擾的情況下試駕小牛電動N1。
前方有紅色賽車條紋的是測試用車,車輛本身已經過各種強化。
胡依林(Token),niu品牌創始人、副總裁,也來到北京親自為我們解說小牛電動N1的設計理念。
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小牛電動N1,它分為兩種型號,一種是動力版,官網售價4999元,續航裡程為100km,城市版為3999元,因為電池容量較小,所以續航裡程縮短為80km。不過你在官網上可以看到一行小字:動力版在滿電狀態、時速20km/h條件下可連續行駛100km以上,都市版在同等條件下可連續行駛80km以上。意思就是你必須得用這種龜速前進的步伐,才能有「理論上」100km的續航裡程。
在電力系統方面,兩者都使用了松下18650電池組(跟特斯拉相同),搭配自主研發智能電池管理系統和六重防護,保證電池的安全性。關於小牛電動N1的許多技術細節,我在這裡就不再多說了,因為之前已經有很多介紹。
這塊電池重量有10kg重,說真的我很懷疑有那個女性同胞能夠輕鬆地將它取出?幸好這塊電池在正常情況下不需要取出,除非你怕晚上停在外面被偷。
充電接口。
容量與電壓都標記在電池的外殼上,從這裡可以得知這是一輛動力版車型。
但是,相信大家一定很好奇它到底值不值這個價錢呢?4999元的售價對於傳統人們認知中的「電瓶車」而言,確實稍微高了點,因為再加一些錢,就可以買到一些汽油踏板車。但是,我想說的是,在某些設計上,小牛的確有些值得賣這個價錢的理由。
首先,我們看到這輛車的外型非常的簡潔,沒什麼多餘的設計。在產品說明會的時候,創始人胡依林對我們說,設計團隊刻意將不必要的設計取消,給使用者一個簡單沒有多餘裝飾的外型,所以就出現了今天我們所看到這種「極簡」的外形風格,他也認為同類型的產品都太圓了,不夠陽剛。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看,這樣的的外型設計我不覺得非常好,但也不覺得很差,反正不是我喜歡的類型,只不過審美觀本來就是因人而異的,至少小牛給我的感覺,已經擺脫了原有電瓶車的廉價感。
身高1.69米的騎士坐在上面,兩腳都能夠輕鬆著地。
另外車上有許多按鍵,都跟一般踏板車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質感基本上符合5000元的水平,但是那個後下擺臂卻讓我覺得很不錯,雖然騎著小牛的人可能不會感受到那根粗壯的擺臂到底提升了什麼。跟許多電瓶車不同的是,小牛電動N1的後下擺臂是貨真價實的鋁合金鑄造零件,而不是拿一根鐵管再加上塑料飾蓋那種帶有欺騙性質的裝飾。另外,在產品說明會上,胡依林特別提到了在小牛電動N1的身上,許多零件都是從汽車零件配套商那邊所取得,我想這應該是為了要扭轉以往電瓶車給人一種粗製濫造的既有印象吧?關於這點,我個人頗為認同。
這個擋泥板看起來有些突兀,像一根舌頭一樣,不過這也是向現實妥協之下的設計。另外,後下擺臂是鋁合金製品,這個配置別說是電動車了,連進口車都要一定級別以上的車款才看得到。
在儲物箱中你還能夠找到一個開關,這個開關的供應商是德力西,平時上面有一塊橡膠蓋住。
動力系統使用博世與小牛聯合研發的N1電機。
然後,我們試著用比較粗暴的方式去拉動小牛電動N1的車殼,我們發現這輛車的組裝品質還算不錯,因為在這樣暴力對待的情況下,車殼依舊沒有發出塑料摩擦的聲音。仔細觀察外殼塑料件的間隙非常均勻,沒有車殼對不齊或是翹起的情況發生,看來這輛車還真是像他們所宣稱的一樣:注重細節,只是我們還是需要多一些時間來驗證它的耐久性到底如何。
間隙控制得很好,沒有不均勻的情況發生。
打開坐墊,底下的儲物空間放不下全盔,不過,很多人騎車都不戴盔,所以這算是一個缺點嗎?對於我這個一定會戴盔的人是,但是或許對那些從來不帶盔的人,或許他更在乎底下到底能夠放得下什麼。其實底下的空間不小,要放手機、錢包或是隨身包包等等物品都可以,就跟一般的踏板車一樣的方便。
手機是iPhone 6。
手機是iPhone 6。
電池位在前方的踏板底下,不過看起來防水性只能說是普通而已,或許電池本身就是防水的吧?10kg的重量對於一般女生而言其實有點重,雖然他們說已經經過實地測試,10kg是一個女生能夠拿得動的重量,而且或許還有男朋友可以幫忙,重點是這電池其實也不用一直換來換去,因為車上有插座能充電。不過偷電池這件事情很常發生,所以停車過夜可能還是要拆電池。所以關於這點,我個人覺得對於女性而言可能還是比較不那麼友善。可是如果再將電池減輕的話,續航力又會再下降,算是一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問題。但是車輛本身倒是滿輕巧的,我甚至可以將整輛車抬起來原地調頭。
這個電池艙的防水性看起來不怎麼靠譜,不過艙蓋是可以被鎖住的,要打開它必須從儲物箱中用鑰匙解鎖。
車身左側有一個充電的插口,這樣就可以直接替電池充電,而不用再取出電池。
當電池沒電的時候,儀錶盤會顯示這個畫面。
至於動力方面,因為中國法規規定速度超過20km/h,重量超過40kg的電動車,就算是輕便電動摩託車或者是電動摩託車,會被劃入機動車範疇(要考駕照),所以試駕的小牛已經將極速限制在20km/h,不管你用幾擋都一樣。但是現場有人用「秘技」解開了速度限制,將極速提升到45km/h,不過經過我的實際操作,發現還是無法成功解開速度限制。
在出廠的時候,為了符合國家法規,速度全部被限制在20km/h,所以切換1、2、3擋在這時並不能夠提升極速。
本車有USB接口,可以讓你邊騎車邊幫手機充電,儼然成為一個超大型充電寶。
除了鑰匙之外,小牛還多了一把遙控防盜鎖。雖然遇到小面抬車黨還是沒什麼用,但是如果小偷自行更換零件,車輛會因為認證錯誤而無法啟動。
儀錶盤很簡單,時速電量都顯示得一清二楚。
起步的時候動力很輕柔,不會亂竄,而「油門」的阻尼感(正確的說應該是電門)不錯,不會讓你覺得生澀或是空虛。但是因為20km/h的極速實在太低,所以馬上就能到達極速,而且在試駕過程中幾乎不用鬆開油門。鬆開油門之後,車輛向前滑的速度還滿快的,沒什麼被拉住的感覺。剎車使用了EBS電子剎車系統(Electric braking system),可以能回收動能,有效利用能源。不過或許是因為車輛太新的緣故,總覺得剎車的第一時間,反應沒有很靈敏,也由於我們都用時速20km/h的速度在試駕,所以車輛都能夠迅速的停下來。
本車採用前後盤剎,不過因為車速實在太慢了,測試不出它真正的實力。
至於操控方面,只要你一進入側傾的階段,會覺得車的穩定性下降,有點一直往下倒的感覺。我想車輛在過彎時會有這種反應,應該是軸距太短,加上拖曳距和重心的設定才讓人有這種感覺,;另外,此車的傾角不大,現場已經有兩三名媒體在過彎時蹭到下面的車殼。
以下是小牛電動N1的燈光及其他細節:
使用遠近分離的LED大燈,這在汽車上都不見得有的配置,出現在小牛電動N1的身上。
轉向燈、剎車燈全部都使用LED光源。
前方有一個隱藏式掛鈎,用來買菜掛東西很方便。
後方還有一個可摺疊的腳踏,讓後座乘客能夠輕鬆找到可以踩的地方。
結論:
在快速檢視過小牛的各項表現之後,我個人認為還算對得起它5000元的售價,從種種細節看來,小牛電動N1的確是款用心的產品。但是作為一個以摩託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的人而言,電動車對於我個吸引力不大,因為摩託車的速度比它快多了,我可以很隨心所欲的想去哪裡就去哪裡,而且還保有相當程度的駕駛樂趣。雖然說小牛電動N1的設計初衷是一輛城市代步用的電動車,但是對我這種只能用一輛車來滿足所有需要的人而言,它還是無法符合我的需求。再說,極速20km/h換來100km的續航裡程,對於我而言有點太不切實際,因為我實在無法忍受那種龜速前進的感覺,總有一種阻礙地球自轉的嫌疑。
而20km/h的極速正是小牛的遺憾所在,因為這關係到它到底是以機動車的身分推出,還是以一輛高檔電瓶車的身分推出,此問題引發了許多關注它的人熱烈討論。廠商在這個部分還是遊走在灰色地帶,但是這樣的妥協讓它喪失了許多自己的優勢,因為它無法拉開與一般電瓶車的差距(但是價格倒是拉開了)。然而這個問題目前還在解決中,但是何時能夠改變,又或者只能成為消費者心中的一個夢想,就讓時間去證明吧。
講到這邊,我就想到在海峽的對岸,有人拿小牛跟Gogoro相比,我個人認為這就像張飛打嶽飛一樣,有點太「跳」了。在臺灣,Gogoro一般版的售價是12.8萬臺幣(約2.5萬人民幣),Gogoro Plus售價是13.8萬臺幣(約2.7萬人民幣)。Gogoro的電池只租不賣,但是小牛是完完整整的賣給你一輛含電池的電動車,兩者的商業模式差異巨大,目標客群也不一樣,因此將它們相提並論我個人覺得並不合理。甚至有人認為小牛抄襲Gogoro,這點更是無稽之談,我相信大多數的人都能分得出來小牛與Gogoro的差異到底在哪,更何況,Gogoro在臺灣是必須得上車牌的電動摩託車,兩者的差異不只一點點,而是像雍和宮到外太空那麼遠。
但是,有趣的地方就在這裡。因為Gogoro是以電動摩託車的名義申請,所以在設計上的限制就顯得不那麼多,此外,臺灣地區的摩託車駕照取得簡單,所以這並不構成購買的阻礙因素,最重要的一點,Gogoro的品牌策略也從沒想讓它變成大眾交通工具,而是賣個「範兒」的玩具(從它的售價可以看出)。走平民路線的小牛電動N1,或許真正的活路,並不是在國內,而是在國外對於摩託車比較友善的城市吧?
欲加本公眾號專屬微信主群、電池分群、充電分群、電機電控分群、整車設計分群,請在公眾號回復「想加入的群+您的微信號+姓名+公司/產品/行業/機構+地區可選」,經群主審核後拉入群
另新建無人駕駛分群,歡迎無人駕駛方面或對其感興趣的朋友朋友掃碼加入
原創投稿或好文推薦請發送至 Leander.sun@foxmail.com 或QQ:17666188,也歡迎直接回復公眾號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