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電動N1,不錯,但卻有遺珠之憾

2021-02-14 微型電動車

本文來源:汽車之家《說客》欄目,作者:張立祥

[導讀]以一輛電動車而言,小牛的表現讓人覺得他們是一間有用心在這件事情上的公司,但是還是有一些外在因素,左右著小牛未來的命運。

小牛電動N1從發布之初,就成為了一個很火熱的話題,剛推出的時候,叫罵聲與叫好聲都同時出現了。我在這裡並不想評論這些叫好或看壞的人他們的論點是否正確,更何況一個新產品推出之後,是有必要接受任何人的評斷的,正所謂「怕熱就不要進廚房」,是吧?不過,在這裡我還是想要提出我的一些看法。

小牛看起來是一件具有雄心壯志的公司,但是它到底能不能踏上成功之路,繼續「牛」下去呢?

在2015年7月17號的時候,我參加了小牛電動N1在北京瑞得萬國際卡丁車場舉辦的試駕品鑑會。很不幸地那天是個雨天,但是幸好瑞得萬有條室內賽道,所以我們還可以在不被天氣幹擾的情況下試駕小牛電動N1。

前方有紅色賽車條紋的是測試用車,車輛本身已經過各種強化。

胡依林(Token),niu品牌創始人、副總裁,也來到北京親自為我們解說小牛電動N1的設計理念。

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小牛電動N1,它分為兩種型號,一種是動力版,官網售價4999元,續航裡程為100km,城市版為3999元,因為電池容量較小,所以續航裡程縮短為80km。不過你在官網上可以看到一行小字:動力版在滿電狀態、時速20km/h條件下可連續行駛100km以上,都市版在同等條件下可連續行駛80km以上。意思就是你必須得用這種龜速前進的步伐,才能有「理論上」100km的續航裡程。

在電力系統方面,兩者都使用了松下18650電池組(跟特斯拉相同),搭配自主研發智能電池管理系統和六重防護,保證電池的安全性。關於小牛電動N1的許多技術細節,我在這裡就不再多說了,因為之前已經有很多介紹。

這塊電池重量有10kg重,說真的我很懷疑有那個女性同胞能夠輕鬆地將它取出?幸好這塊電池在正常情況下不需要取出,除非你怕晚上停在外面被偷。

充電接口。

容量與電壓都標記在電池的外殼上,從這裡可以得知這是一輛動力版車型。

但是,相信大家一定很好奇它到底值不值這個價錢呢?4999元的售價對於傳統人們認知中的「電瓶車」而言,確實稍微高了點,因為再加一些錢,就可以買到一些汽油踏板車。但是,我想說的是,在某些設計上,小牛的確有些值得賣這個價錢的理由。

首先,我們看到這輛車的外型非常的簡潔,沒什麼多餘的設計。在產品說明會的時候,創始人胡依林對我們說,設計團隊刻意將不必要的設計取消,給使用者一個簡單沒有多餘裝飾的外型,所以就出現了今天我們所看到這種「極簡」的外形風格,他也認為同類型的產品都太圓了,不夠陽剛。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看,這樣的的外型設計我不覺得非常好,但也不覺得很差,反正不是我喜歡的類型,只不過審美觀本來就是因人而異的,至少小牛給我的感覺,已經擺脫了原有電瓶車的廉價感。

身高1.69米的騎士坐在上面,兩腳都能夠輕鬆著地。

另外車上有許多按鍵,都跟一般踏板車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質感基本上符合5000元的水平,但是那個後下擺臂卻讓我覺得很不錯,雖然騎著小牛的人可能不會感受到那根粗壯的擺臂到底提升了什麼。跟許多電瓶車不同的是,小牛電動N1的後下擺臂是貨真價實的鋁合金鑄造零件,而不是拿一根鐵管再加上塑料飾蓋那種帶有欺騙性質的裝飾。另外,在產品說明會上,胡依林特別提到了在小牛電動N1的身上,許多零件都是從汽車零件配套商那邊所取得,我想這應該是為了要扭轉以往電瓶車給人一種粗製濫造的既有印象吧?關於這點,我個人頗為認同。

這個擋泥板看起來有些突兀,像一根舌頭一樣,不過這也是向現實妥協之下的設計。另外,後下擺臂是鋁合金製品,這個配置別說是電動車了,連進口車都要一定級別以上的車款才看得到。

在儲物箱中你還能夠找到一個開關,這個開關的供應商是德力西,平時上面有一塊橡膠蓋住。

動力系統使用博世與小牛聯合研發的N1電機。

然後,我們試著用比較粗暴的方式去拉動小牛電動N1的車殼,我們發現這輛車的組裝品質還算不錯,因為在這樣暴力對待的情況下,車殼依舊沒有發出塑料摩擦的聲音。仔細觀察外殼塑料件的間隙非常均勻,沒有車殼對不齊或是翹起的情況發生,看來這輛車還真是像他們所宣稱的一樣:注重細節,只是我們還是需要多一些時間來驗證它的耐久性到底如何。

間隙控制得很好,沒有不均勻的情況發生。

打開坐墊,底下的儲物空間放不下全盔,不過,很多人騎車都不戴盔,所以這算是一個缺點嗎?對於我這個一定會戴盔的人是,但是或許對那些從來不帶盔的人,或許他更在乎底下到底能夠放得下什麼。其實底下的空間不小,要放手機、錢包或是隨身包包等等物品都可以,就跟一般的踏板車一樣的方便。

手機是iPhone 6。

手機是iPhone 6。

電池位在前方的踏板底下,不過看起來防水性只能說是普通而已,或許電池本身就是防水的吧?10kg的重量對於一般女生而言其實有點重,雖然他們說已經經過實地測試,10kg是一個女生能夠拿得動的重量,而且或許還有男朋友可以幫忙,重點是這電池其實也不用一直換來換去,因為車上有插座能充電。不過偷電池這件事情很常發生,所以停車過夜可能還是要拆電池。所以關於這點,我個人覺得對於女性而言可能還是比較不那麼友善。可是如果再將電池減輕的話,續航力又會再下降,算是一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問題。但是車輛本身倒是滿輕巧的,我甚至可以將整輛車抬起來原地調頭。

這個電池艙的防水性看起來不怎麼靠譜,不過艙蓋是可以被鎖住的,要打開它必須從儲物箱中用鑰匙解鎖。

車身左側有一個充電的插口,這樣就可以直接替電池充電,而不用再取出電池。

當電池沒電的時候,儀錶盤會顯示這個畫面。

至於動力方面,因為中國法規規定速度超過20km/h,重量超過40kg的電動車,就算是輕便電動摩託車或者是電動摩託車,會被劃入機動車範疇(要考駕照),所以試駕的小牛已經將極速限制在20km/h,不管你用幾擋都一樣。但是現場有人用「秘技」解開了速度限制,將極速提升到45km/h,不過經過我的實際操作,發現還是無法成功解開速度限制。

在出廠的時候,為了符合國家法規,速度全部被限制在20km/h,所以切換1、2、3擋在這時並不能夠提升極速。

本車有USB接口,可以讓你邊騎車邊幫手機充電,儼然成為一個超大型充電寶。

除了鑰匙之外,小牛還多了一把遙控防盜鎖。雖然遇到小面抬車黨還是沒什麼用,但是如果小偷自行更換零件,車輛會因為認證錯誤而無法啟動。

儀錶盤很簡單,時速電量都顯示得一清二楚。

起步的時候動力很輕柔,不會亂竄,而「油門」的阻尼感(正確的說應該是電門)不錯,不會讓你覺得生澀或是空虛。但是因為20km/h的極速實在太低,所以馬上就能到達極速,而且在試駕過程中幾乎不用鬆開油門。鬆開油門之後,車輛向前滑的速度還滿快的,沒什麼被拉住的感覺。剎車使用了EBS電子剎車系統(Electric braking system),可以能回收動能,有效利用能源。不過或許是因為車輛太新的緣故,總覺得剎車的第一時間,反應沒有很靈敏,也由於我們都用時速20km/h的速度在試駕,所以車輛都能夠迅速的停下來。

本車採用前後盤剎,不過因為車速實在太慢了,測試不出它真正的實力。

至於操控方面,只要你一進入側傾的階段,會覺得車的穩定性下降,有點一直往下倒的感覺。我想車輛在過彎時會有這種反應,應該是軸距太短,加上拖曳距和重心的設定才讓人有這種感覺,;另外,此車的傾角不大,現場已經有兩三名媒體在過彎時蹭到下面的車殼。

以下是小牛電動N1的燈光及其他細節:

使用遠近分離的LED大燈,這在汽車上都不見得有的配置,出現在小牛電動N1的身上。

轉向燈、剎車燈全部都使用LED光源。

前方有一個隱藏式掛鈎,用來買菜掛東西很方便。

後方還有一個可摺疊的腳踏,讓後座乘客能夠輕鬆找到可以踩的地方。

結論:

在快速檢視過小牛的各項表現之後,我個人認為還算對得起它5000元的售價,從種種細節看來,小牛電動N1的確是款用心的產品。但是作為一個以摩託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的人而言,電動車對於我個吸引力不大,因為摩託車的速度比它快多了,我可以很隨心所欲的想去哪裡就去哪裡,而且還保有相當程度的駕駛樂趣。雖然說小牛電動N1的設計初衷是一輛城市代步用的電動車,但是對我這種只能用一輛車來滿足所有需要的人而言,它還是無法符合我的需求。再說,極速20km/h換來100km的續航裡程,對於我而言有點太不切實際,因為我實在無法忍受那種龜速前進的感覺,總有一種阻礙地球自轉的嫌疑。

而20km/h的極速正是小牛的遺憾所在,因為這關係到它到底是以機動車的身分推出,還是以一輛高檔電瓶車的身分推出,此問題引發了許多關注它的人熱烈討論。廠商在這個部分還是遊走在灰色地帶,但是這樣的妥協讓它喪失了許多自己的優勢,因為它無法拉開與一般電瓶車的差距(但是價格倒是拉開了)。然而這個問題目前還在解決中,但是何時能夠改變,又或者只能成為消費者心中的一個夢想,就讓時間去證明吧。

講到這邊,我就想到在海峽的對岸,有人拿小牛跟Gogoro相比,我個人認為這就像張飛打嶽飛一樣,有點太「跳」了。在臺灣,Gogoro一般版的售價是12.8萬臺幣(約2.5萬人民幣),Gogoro Plus售價是13.8萬臺幣(約2.7萬人民幣)。Gogoro的電池只租不賣,但是小牛是完完整整的賣給你一輛含電池的電動車,兩者的商業模式差異巨大,目標客群也不一樣,因此將它們相提並論我個人覺得並不合理。甚至有人認為小牛抄襲Gogoro,這點更是無稽之談,我相信大多數的人都能分得出來小牛與Gogoro的差異到底在哪,更何況,Gogoro在臺灣是必須得上車牌的電動摩託車,兩者的差異不只一點點,而是像雍和宮到外太空那麼遠。

但是,有趣的地方就在這裡。因為Gogoro是以電動摩託車的名義申請,所以在設計上的限制就顯得不那麼多,此外,臺灣地區的摩託車駕照取得簡單,所以這並不構成購買的阻礙因素,最重要的一點,Gogoro的品牌策略也從沒想讓它變成大眾交通工具,而是賣個「範兒」的玩具(從它的售價可以看出)。走平民路線的小牛電動N1,或許真正的活路,並不是在國內,而是在國外對於摩託車比較友善的城市吧?


欲加本公眾號專屬微信主群、電池分群、充電分群、電機電控分群、整車設計分群,請在公眾號回復「想加入的群+您的微信號+姓名+公司/產品/行業/機構+地區可選」,經群主審核後拉入群

另新建無人駕駛分群,歡迎無人駕駛方面或對其感興趣的朋友朋友掃碼加入


原創投稿或好文推薦請發送至 Leander.sun@foxmail.com 或QQ:17666188,也歡迎直接回復公眾號進行交流

相關焦點

  • 頂著「主角光環」的小牛電動N1,到底是一款怎樣的產品?
    但從今天開始,你將會在大街上看見一輛和大多數「Low 逼」電動車有些不太一樣的電動車,它的名字叫做小牛電動 N1 智能電動踏板車,這輛車便是出自於這家頂著「主角光環」的公司。我和你一樣,對男哥開場十分鐘的「人生經歷」並不太感冒,我是來看那輛神秘的「小牛」的——小牛電動 N1 智能電動踏板車。對於頂著「主角光環」的牛電科技,我們應該怎麼定義它的產品呢?下面我們就開聊這輛電動踏板車。
  • 《青春有你2》前九公布之後,誰成為那個「遺珠之憾」?
    《青春有你2》已經迎來了第一次的順位公布,同樣表示迎來了第一次的淘汰賽,《青春有你2》第一次順位,前九名分別是虞書欣、許佳琪、趙小棠、安崎、王承渲、陳珏、謝可寅、劉雨昕、孔雪兒。這個成績公布之後,必定會引起網友們的大爭論。
  • 牛群與馮鞏,相聲界的遺珠之憾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相聲界的遺珠之憾,牛群和馮鞏。為什麼想起說這兩位老先生呢?因為前些天在一個社交平臺上看到一幅圖片,是姜昆他們一些相聲界的人士組了一個飯局。姜主席在正中端坐,牛群在招呼客人,並且還負責拍照啊等等一些瑣碎的事情。這讓我不禁有一些唏噓。
  • 為什麼小牛電動成立6年後才拿到電摩生產資質?
    2020年1月14日,成立6年的小牛電動終於拿到了工信部頒布的摩託車生產資質,小牛終於可以「合規」的生產電動摩託車了。為什麼說小牛拿到的是摩託車生產資質,可以生產電摩?
  • 8999元一臺的電動車,小牛電動M+ PRO版到底有什麼好的?| 鈦極客評測
    小牛電動M+ PRO版騎行實測上周小牛電動在巴黎發布了兩款電動車N-GT和M+系列 。我們拿到了M+系列的頂配產品M+ PRO版本,經過一周的騎行體驗,現在讓我們一起聊一下這款售價8999元的電動車到底怎麼樣?電動車最重要的功能你猜是什麼?在正式開始評測前,我們先聊點題外話。
  • 她的一個小舉動令人惋惜,節目遺珠之憾
    《青春有你2》又走了一部分訓練生,相信很多訓練生的離開會讓觀眾意難平,特別是嗓音獨特的張鈺和「中國女孩」陳珏,這兩人的離開讓《青你2》的vocal成為了稀有位置,留下來的都是一些舞蹈強勁的訓練生,這點節目組應該均衡一點,其中還有一個訓練生成為節目的遺珠之憾,那就是張楚寒。
  • 【遺珠之憾】人生如戲,一笑而過,我依然前行
    人生可謂是一部電視劇玩轉起「酸甜苦辣鹹」五部曲簡(只)直(想)是(簡)小(單)菜(點)一碟氮素,每個人的生活總是要造作一番劇情才會精彩,才有新航線展現電視劇中,劇情不會平淡無奇總會有搞事鏡頭畫面的呈現這無疑也是wuli程琳的真實寫照了
  • 2020光華龍騰獎頒布 小牛電動胡依林榮獲中國服務設計業十傑稱號
    (左二:小牛電動創始人董事、研發副總裁胡依林)  12月17日,在第十六屆(2020)光華龍騰獎頒獎典禮上,小牛電動創始人董事、研發副總裁胡依林獲得中國服務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稱號自開創以來,胡依林及其小牛團隊秉承「好看又好用」的設計宗旨,力爭把對審美的思考融入到電動車作為騎行產品的屬性上來,掀起了兩輪出行行業的設計革命。小牛電動的開山之作NQi1不僅是國內第一款智能兩輪電動車,且憑藉7000萬的京東眾籌,一舉刷新國內產品類眾籌記錄。
  • 小牛電動發布首款自動駕駛電摩TQi,引領未來十年城市出行
    其中一款搭載L2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出行工具吸引了大批觀者的駐足,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它並不是一款汽車,而是電動車,這就是小牛電動發布的自動駕駛三輪電動摩託車——TQi。  TQi是小牛電動發布的首款自動駕駛三輪電動摩託車,同時也是全球首款自動駕駛電動摩託車。那麼小牛電動為什麼要在個人城市出行工具上布局自動駕駛?其實跟小牛電動對未來十年城市出行的新思考有關。
  • 小牛電動胡依林榮獲2020光華龍騰獎·中國服務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
    12月17日,在第十六屆(2020)光華龍騰獎頒獎典禮上,小牛電動創始人董事、研發副總裁胡依林獲得中國服務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稱號。自開創以來,胡依林及其小牛團隊秉承「好看又好用」的設計宗旨,力爭把對審美的思考融入到電動車作為騎行產品的屬性上來,掀起了兩輪出行行業的設計革命。小牛電動的開山之作NQi1不僅是國內第一款智能兩輪電動車,且憑藉7000萬的京東眾籌,一舉刷新國內產品類眾籌記錄。
  • 「瘋狂」的小牛
    胡依林的人生,頗有點像李一男、李想的昔日,而且胡依林還的確和他們有交集,甚至行動密切。根據胡依林的自述,有關牛電科技和小牛電動自行車的故事,就此清晰:胡依林,1984年生,17歲前,因在校成績差,未能考上高中,後在2002年赴上海打工。
  • ...數據倡議/小牛電動在美提交招股說明書/衛星廣播Sirius擬35億...
    小牛電動在美提交招股說明書 擬最高募資1.5億美元引述騰訊科技消息,小牛電動周一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招股說明書,計劃通過首次公開募股(IPO)募集最多1.5億美元資金。小牛電動在招股書中暫未透露發行價格區間、發行量等信息。小牛電動表示,該公司打算申請在納斯達克全球市場掛牌,證券代碼為「NIU」。
  • 唱跳界遺珠之憾,JYP首位培訓生讓泫雅伴舞,被鄭爽吐槽模仿女團
    ,而該檔綜藝節目,正是聚集了這樣的男明星,給他們一個重新出發的機會,也給他們一個舞蹈,讓他們再次重新找回舞臺,重拾演藝之夢。 但是不得不說,看了最新的一期節目中,而有一個人卻沒想到出道經歷這麼的不容易。他就是劉維了。
  • 央視報導:兩輪電動車特殊時期後呈現爆發式增長,小牛電動市場滲透...
    雖然鋰電池的成本高,但是據小牛電動創始人胡依林表示,小牛電動的鋰電池重量不僅比相同續航的鉛酸電池重量輕,而且壽命也在鉛酸電池的三到四倍。重量輕、續航久,壽命長的鋰電池電動車將會成為未來兩輪電動車的主流選擇。報導還提到,到2025年,鋰電池的成本年均降低在6%-8%之間,隨著鋰電池持續降本,鋰電池電動車的性價比優勢開始凸顯。
  • 走出《街舞3》的燥熱街區,騎小牛電動「回到街頭」探索美好和快樂
    就是街舞3》宣布達成合作以來,小牛電動也不斷沿著節目中的燥熱街區,嘗試將「希望不曾熄滅,熱愛也沒有被忘記」的精神理念傳送至現實街頭。在官方微博與牛油社區,小牛電動同步發起了全民騎行探城主題活動,希望通過更加真實可感的騎行故事徵集,讓用戶在煙火氣和人情味中找回熱愛和希望的共鳴。騎行深入街頭,城市騎行家們收穫著各不相同的感悟。
  • 小牛電動布局未來十年城市出行 自動駕駛電摩TQi成起點
    今年,小牛電動在CES上首秀,並提出要用科技引領未來十年城市出行,而發布的首款自動駕駛三輪電動摩託車TQi,便是未來十年城市出行的起點。  開啟自動駕駛電動摩託新時代  TQi不僅是小牛電動首款自動駕駛三輪電動摩託車,也開啟了整個電動摩託領域的自動駕駛時代。TQi採用L2級自動駕駛技術,以車距雷達配合ADAS控制車輛的巡航、剎車和轉向。
  • 小牛電動車旗下小牛N1S和小牛U1應該如何選擇?
    小牛電動(Niu Technologies)(NASDAQ: NIU),成立於2014年,是全球領先的智能城市出行解決方案提供商。目前,已推出小牛電動NQi、MQi、UQi三個系列多款電動車和周邊文化產品NIU POWER以及專業戶外運動自行車NIU AERO等。
  • 極光(JG.US)與小牛電動達成深度合作,攜手探索用戶智慧出行新體驗
    近日,中國領先的移動開發者服務提供商極光(Aurora Mobile, NASDAQ:JG)宣布與全球領先的智能城市出行解決方案提供商小牛電動(Niu Technologies,NASDAQ: NIU)達成深度合作。
  • 從小牛U1到MQi2,小牛新國標電動車快速滿足市場需求
    小牛電動市值躋身10億美元俱樂部!今年5月,上市一年半的小牛電動被順利納入MSCI中國小型股指數成分股之列,6月18日,美股收盤,小牛電動漲10.38%,報14.35美元,最新總市值達到10.73億美元。小牛電動車為何能受到國際資本市場的認可?
  • 小牛電動高顏值新車,騎上秒變臺灣偶像劇畫風,配套「丟一臺賠一臺」保險
    看到U1的造型設計和配色,邦哥眼前一亮,有一種在臺灣街頭騎行,遠處海風吹過耳畔的感覺。跟工作人員一了解,這次發布的U1新品是設計師劉傳凱完整參與設計的系列,而劉傳凱就是臺灣人,前寶馬中國設計總監,德國紅點大獎評委,現任牛電科技設計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