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傳玖正在介紹吉他製作工藝。 陳 鵬攝
一個把吉他賣到了全世界的老闆,不會彈吉他?每天傍晚,貴州省遵義正安吉他產業園鄭傳玖的辦公室,都會傳出一陣陣撥弄吉他的聲音,斷斷續續的旋律告訴人們,正在彈奏的人不是熟手。
說來好笑,他甚至連五線譜也看不懂。為此,鄭傳玖給自己定下一個2018年的小目標:一定要學會彈吉他。
「新時代有新要求,首先就要掌握新技能,不能停下學習的腳步。」鄭傳玖笑著說。
鄭傳玖今年40歲,老家正安縣安場鎮解放村。19歲那年,跟村裡大多數年輕人一樣,他南下廣州打工,在吉他廠一幹就是7年,從工人做到車間主管。「那時候苦啊,每天從早上8點幹到凌晨2點,通宵加班是常事。」
正是靠著一股子不怕吃苦的精神,7年時間,鄭傳玖從對吉他生產一竅不通到熟練掌握選料把關、噴漆組裝、調音調試等180多道工序。「打工就要把『工』打好,努力了總會有收穫。」
「幫別人幹能做好,自己當老闆肯定也不差。」敢闖敢拼的鄭傳玖對未來有了新想法。2007年,依靠多年務工積累,鄭傳玖和幾位老鄉一起創建了廣州神曲樂器製造有限責任公司。
不巧,2008年就趕上金融危機……這對剛起步的工廠來說,無疑是沉重打擊。
「那是最難熬的一年,沒有訂單,只好裁員,30多人最後只留下10多名技術工人。」不服輸的鄭傳玖一直給大家打氣:「扛過去,我們就贏了。」大家利用那段時間,沉下心來認真琢磨提升工藝水平。
半年後,鄭傳玖拿著研發出來的新產品到上海參加國際樂器展。憑著過硬的質量,鄭傳玖的吉他獲得巴西樂器公司「塔吉瑪」的青睞,當場就收到了2000把的訂單——那是工廠創立以來接到的最大一筆訂單。後來,日本、美國等世界知名吉他品牌紛紛找上門來,鄭傳玖的吉他製造廠房規模不斷擴大,工人一度超過200人。
2013年,正安縣派出招商小分隊赴珠三角等地區,吸引正安籍企業家或外省企業家到正安創業。「工廠80%的原料從國外進口,80%的產品出口國外,相比在廣州生產吉他,正安具有勞動力、廠房、電費等成本優勢。」鄭傳玖跟大伙兒一合計,覺得返鄉創業大有可為,便迅速將公司生產線從廣州搬回了正安。2014年8月,兩條木吉他生產線就入駐了園區。
「家鄉要發展,我不回去誰回去?當時我就想,人這一生就要奮鬥,奮鬥就得敢拼、敢闖。」鄭傳玖的神曲公司回家鄉後從零開始,現在一年能生產吉他50萬把,年產值達4億元,創匯8000萬美金。
公司發展進入正軌後,鄭傳玖仍不滿足。創業之星、勞動模範、工藝美術大師,等等,面對這些榮譽,鄭傳玖想的卻是:正安是國家級貧困縣,既然回來了,就不能只想自己辦廠,要讓這個產業真正在老家做起來,那樣才能對改變家鄉面貌起大作用。「光靠自己一家企業是做不成產業的,必須抱團發展。」他一次次聯繫廣州的老朋友,介紹到正安發展的前景。
在鄭傳玖積極引薦下,塞維尼亞樂器、華成樂器等吉他製造企業相繼落戶正安吉他產業園區。現在,從傳統木吉他到電吉他,市場上能看到的吉他產品,正安都能生產,園區的標準廠房每年新增20萬平方米。
29家吉他製造商,500萬把年銷售量,60%的產品銷往海外市場,產值約50億元,實現地方稅收3億元……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正安縣如今有了一張新名片:中國吉他製造之鄉。截至2017年底,園區企業解決就業11432人,其中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60人,帶動4645人脫貧。
鄭傳玖表示,這條奮鬥之路還得往下走,「我的夢想是做出全球最好吉他,打造我們的民族品牌,讓正安吉他走向世界。」
■記者手記
肯奮鬥,總會有收穫
從外出就業到自己創業,再到產品走向世界,鄭傳玖的人生軌跡,折射著時代的變遷;唯一不變的,是他從未停下奮鬥的腳步。
鄭傳玖成功的背後,是在外打工多年的艱辛和返鄉創業克服的種種困難。幸福不會憑空降臨,那些你曾吃過的苦,終會變成光束,照亮前行的路。
新時代的大幕已開啟,只要肯奮鬥,總會有收穫。唯奮鬥,才是通往幸福的路徑;唯奮鬥,夢想的天空才會越來越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