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孩子是你在養,其實真相併不是!父母必看!

2021-01-14 劉老師開示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劉老師開示」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每天第一時間收到文章了。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你以為孩子是你在養,其實真相併不是!父母必看!


天道無親,唯親善人。一般人對這句話很難理解,現在我們用養育孩子來做比喻。


很多人去墮胎,有個原因,怕養不起孩子。養一個孩子都很累,更何況再來一個。我們潛意識中,都認為,這個人是我養的,家庭是我支撐的。


其實不是的。首先要有個觀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福報。孩子來投胎,是帶著他的福報來的,看起來是父母在養,但其實還是孩子自己的福報在養。


一件事情最後取得成功,是大家的福報在支撐,就是共同福報的累計。


惡業也一樣。現在環境破壞這麼嚴重,我們都在譴責別人,但最後發現每個人都是破壞者。



使用塑膠袋,衣服破了就扔,洗車,裝修,洗廁所,這些都是化學用品。我們每天都在用,每天都在破壞。


天道無親,哪怕是你的孩子,你都無法把福報留給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很多人不明白這一點,想要孩子會讀書,就給孩子買去名牌學校讀,以為能出人才,但首先他要有這個命。


就像養孩子,花的是父母的錢,但損的是孩子的福報。


父母給的起,孩子不一定能花的起。要看他的命,這就是天道無親。


很多人溺愛孩子,以為花很多錢來培養他,卻不知道,無謂的錢花太多了,反而損他的福報。


福報減少後,以後就沒出息了。所以我常勸人家:孩子要讀書,就正常讀,他命中要有讀書命,否則你給他請最好的老師,都沒有用。



古代帝王要教育子孫也要請老師,但和現在差別很大。


以前人請先生,先生先要教學生人品、人格。第二才是教技術,如何作文,如何作詩。現在不同了,沒人教人品、人格了,都是教技術,所以沒有多大的意義。


古人講:留財給子孫,守不住,留書給子孫,子孫不讀,只好留陰德給子孫,這才是正確的出路。


你要先去種福田,做善事,以後子孫自然會賺錢。現在不要賺非分的錢,把子孫的錢都賺完了,消費完了,以後子孫就要受窮了。


古人講:一代做官九代冤。官做的好,是為子孫積累福報;做不好,把老百姓的東西佔為自己,想留給子孫,這些非分的東西都是罪孽,子孫用了,反而損福報。



所以一代做官九代冤。又說,如果為自己一家謀,就不要去做官,做官是為百姓謀,這也是天道無親。


天道雖然無親,但唯親善人。


你只要廣積陰德,還是有用的。想要孩子能讀書的,就多印經,辦學校;想要孩子發財的,就要多救濟窮人;想要兒孫健康的,就多施藥。這就是唯親善人。


再講到孝順也一樣。


很多人很孝順,給父母買很多補品,買不必要的東西,甚至辦酒席祝壽。世人看來是熱鬧,其實是不孝,因為損了父母的福報。


人家過個壽,就要殺生那麼多。民國時,有個老人死了,他兒子辦宴席三百桌,過幾天,老人家就託夢來說,本來我可以去天上好好享福的,但因為你殺孽過重,導致我在地府審判,還出不來。


可見,雖然花的是兒女的錢,但卻在損掉老人家的福報。



父母花很多無謂的錢,也是損孩子的福報,這也是天道無親。所以不要給小孩慶生日,小孩能讀書,父母不要驕傲太早,到處宣揚。要對孩子嚴格一些,對他成長大有益處。


過分浪費錢給孩子都損孩子福報,更何況很多人在公司裡頭浪費,甚至國家單位裡頭浪費,都是損福報的。很多人都想著輕鬆賺錢,卻不知道這也是在透支福報,不長久。


我們要有「自知福德淺薄,無福消受」的概念。很多東西,別人給的起,但我們的福報不一定能用的起。明白了這個道理,人生就會少很多痛苦和煩惱!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文章轉載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告知刪!


◎ 責任編輯:妙如 ◎



尊敬的同修:

劉素雲老師學習平臺正式開放「二天一課」學習欄,請各位同修在菜單欄點擊「老師專欄」,打開「二天一課」,查看劉老師每期開示。「二天一課」每兩天更新一次講師內容,更新時間為晚上6點整(考慮到學習時間長,大家早上需上班)。每日學習分享,讓傳統文化回歸生活!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獵謊者》當你以為這就是真相了吧 但其實不是
    看完立刻過來寫的影評 算不上「評」 只是記錄當下感受 劇透提示⚠️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種感受:你對一個人 事 物 不帶任何期待的走近TaTa卻讓你一次又一次的驚喜。因為我最初的先入為主,所以林超凡與向晴所述的第一版「真相」,我堅定,絕對不是真的。接著林超凡說的第二版「真相」,存疑點也很多,我繼續往前看。當向晴說出她以為的「真相」的時候,林超凡說了他的第三版「真相」。就這樣了嗎,就這樣結束了吧?
  • 作為父母應該知道的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但作為父母,你讓孩子事事聽你的,可是你有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給他充足的空間進行自我探索,讓他成為自己嗎?01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講了9個不同家庭,關於母親通過不同形式對孩子進行控制的故事,其中林茉莉的故事最貼近生活,也最讓人唏噓。
  • 放下對孩子的人生遙控器,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點擊△藍字加關注,一起分享和成長足不出戶買遍全球好物點擊上圖可進入不二之選生活館前一陣有人推薦臺灣版黑鏡《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部劇改編自作家吳曉樂的同名小說,一共10集,每兩集為一個故事。忙裡偷閒看了第一個故事,看完覺得背脊發涼。原來這是一部以親子為主題的驚悚劇。
  •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家長必讀)
    如果這幾句話,也曾是你的陰影,如果你也曾被成績至上主義支配,如果你也曾被父母密不透風的控制欲困住,動彈不得.那你一定會喜歡上這部新出的高分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她以為孩子是她的所有物,是一個漂亮的提線木偶,一個到處與人展示的獎盃,一個亦步亦趨的小寵物,唯獨不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這種親子關係無疑是畸形的,可是不要以為這只是電視劇中的極端故事。實際上,這樣的父母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 致愛發脾氣的家長:你以為你很愛孩子,其實孩子更愛你!
    節目組在聖誕節前,採訪了幾組低收入的家庭,他們問了孩子兩個問題:1.你聖誕節想要收到什麼禮物?2.你的父母聖誕節想要收到什麼禮物?問完之後,節目組告訴他們,大家都能收到自己想要的禮物,同時也收到父母想要的禮物。但是只能從自己的禮物和父母的禮物中選一樣。
  • 《真相捕捉 第一季》你以為的你以為不是你以為
    你以為的你以為不是你以為,以為男主有PTSD,我們選擇相信監控是他掐了女主,才發現兩人好甜,以為女二是大boss結果瞬間掛彩,以為女一是一股清流,直接睡了上司,真相何在?一集一個小時也不覺得長,一步步逼近真相,鋪陳,倒敘,節奏很快,不一會兒就來到故事結尾。
  • 你的孩子,其實並不是你的孩子
    在你付出了無數個日日夜夜的辛勞中,在你把孩子圈定在你的視野之內的時候,你其實已在把孩子生命和你的生命連結到了一起。其實當孩子脫離你身體的一剎那,他就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了。你以為和你血脈相連的孩子是你的,所以你想把你未實現的夢嫁接到他身上;你以為孩子一切都會聽從你的,所以你忘了他還有自己的自尊和自由;你總以為孩子還小什麼也不懂,所以你想包辦他的思想,代替他去思維。
  • 【分享】你以為的「說反話」,其實不是保護孩子!
    01說反話,中國父母「保護」孩子的方式說反話,中國父母 「保護」 孩子最常用的方式。所以,父母只好說反話:你怎麼才考這麼一點?你看誰家的孩子,他考了 85,你怎麼就不行呢?父母說反話,總是批評先於肯定,責罵,打擊,總說「你還做得不夠好」,再給些他們認為正確的建議。第三,最自私的一種反話,源於父母對自身願望的不滿足。
  • 《親愛的自己》闞清子:「跪族」父母以為給孩子的是愛,其實是毒
    但是她只是為了維持自己孩子的「精英朋友圈」。她天真地認為只要孩子呆在「精英朋友圈」,那麼哪怕自己不是精英,自己的孩子也一定可以成為精英。很多討好型的父母想不明白:為什麼父母為了孩子忍讓一切,孩子卻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失控?為什麼自己含辛茹苦、付出一切養出來的卻是白眼狼?
  • 你是不是養男人了!「新型不孝」蔓延!父母一無所知,孩子淚流滿面!!
    翻了翻評論區,發現網友紛紛吐槽:「有些父母老以為兒子在廣東挖金娃娃。」「農村老人以為孩子在大城市,錢都是大風颳來的。」「其實不僅農村,很多大城市的老人也是這麼認為的。」我恍然大悟。原來,新型不孝指的是:一些父母緊衣縮食大半輩子,終於看孩子走進職場,以為完成了任務,等著孩子衣錦還鄉,揚眉吐氣。他們卻不知道,那些沒資本沒背景的孩子,上班要看老闆的臉色,租房要看房東的臉色,是處在鄙視鏈最末端的一群人。他們打拼得十分辛苦,賺錢不容易,生活成本高,根本攢不下多少錢。這樣一來,矛盾就產生了。
  • 以後做父母了,你會怎樣對你的孩子
    別羨慕別的父母為什麼能通情達理,自己的父母就喜歡跟自己作對。就把這個當做是一個人生任務,自己用自己的辦法處理。現在父母對你的種種不理解和令人厭惡的所作所為其實也可以換個角度看,也算是能給你做一個反面教材,讓你真正的體會到,孩子討厭的父母是什麼樣的,自己以後有了孩子應該如何去避免,從而培養出跟優秀的下一代,而不是拖著孩子的後腿。所以,如果你以後做父母了,你會是什麼樣子?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哪怕生為父母,也無權主宰孩子的人生
    就我讀完這本書的感受來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被熱議又似乎是意料之中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隨著80、90後這代人成為父母,勢必會衍生出很多跟上一代父母教育理念之間的碰撞。 很不幸,《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裡的孩子們,大多來自第二種家庭,他們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點:自認為很愛自己的孩子,但他們愛的方式、在孩子的眼裡卻成了束縛、壓迫和牢籠般的存在,令人窒息到想要逃離。
  • 「丟你進養老院,不是不養你」,本以為兒子不孝,不料或眾人支持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尊老愛幼是我國的傳統美德習俗,相信每個做家長的,本著一顆愛孩子的心引導其成長,也是期望孩子長大後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對待父母盡孝道。而對於一些人不盡孝道的行為,也是會遭到他人輿論譴責的。
  • 你以為你的孩子離它很遠?其實它就在身邊
    也許你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些拗口的新興網絡詞彙,但是這並不妨礙它們在泥淖裡畸形地野蠻生長,形成一條灰色的網絡軟色情產業鏈,當你以為你的孩子還是涉世未深,對「性」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他們可能已經被這些所包圍,甚至有的已經熟練地掌握了玩法,甚至磕炮成為了一些不法之徒性侵兒童的工具在你還對孩子難以啟齒性教育的時候,磕炮已經通過網絡把魔爪伸向了我們的孩子
  • 其實教育的真相是:孩子被尊重,父母被理解
    02父母吵架,最大的輸家是孩子凌霄的妹妹去世後,母親陳婷性情大變,幾乎每天都與丈夫吵架。父母一吵架,凌霄就坐在門外樓梯上,拿著一本書,聽著摔東西的聲音。如果不是遇上了活潑開朗的李尖尖,凌霄大概會一輩子孤僻下去。
  • 「我就是養條狗,也不贍養父母」,原以為是不孝,卻獲得大家支持
    「我就是養條狗,也不贍養父母」,原以為是不孝,卻獲得大家支持老家有一戶鄰居最近這鬧得非常的難看,因為女兒正在和家裡的老兩口打仗,說是要斷絕關係,對此很多不知內情的人都紛紛指責女兒不孝,沒想到女兒語出驚人表示自己,就算養一條狗也不會贍養父母。
  • 9歲男童凌晨四點幫父母賣菜:你以為你很愛孩子,其實孩子更愛你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因你而出現,並且,永遠用心愛著你。我們經常歌頌父母有多愛孩子,其實孩子更愛父母,他們的愛遠超過你的想像。1、 只要在你們身邊,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凌晨四五點鐘,天還沒有亮,陝西西安的一個菜市場已經熙熙攘攘,菜販子們開始一天的辛勞。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為你好」的父母,有想過孩子的感受嗎
    最近看到一部劇,名字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豆瓣評分8.3,反響很大,被評為臺灣省的《黑鏡》。《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共十集,兩集一個故事,總共五個單元。第一個單元,《媽媽的遙控器》這個故事中,一個強勢的媽媽將孩子的方方面面掌握在手中,甚至拿到了掌控孩子時間的遙控器,將孩子犯過的錯無限回退,只為逼迫孩子認錯。
  • 闞清子教育觀引爭議:「跪族」父母以為給孩子的是愛,其實是毒
    她天真地認為只要孩子呆在「精英朋友圈」,那麼哪怕自己不是精英,自己的孩子也一定可以成為精英。 對於孩子來說,拋棄的不是父母,是工具。 「跪族」父母以為自己給孩子的是養活未來的愛,但其實他們給孩子的其實是殺死自己的毒。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扎痛了所有父母的心!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臺灣作家吳曉樂所著,現在已經改編為電視劇,以及網絡有聲讀物,作者吳曉樂是一個家庭教師,通過她的真實還原,講述了九個家庭教育孩子的故事,作為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可理解,但是孩子僅僅是個孩子,是個有自主思想的人,不是誰的作品,誰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