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中的小姐姐告訴你,千年來女性審美如何變遷?

2020-12-28 騰訊網

描繪女性的「美女畫」也是中國傳統人物畫創作中的一個類型——仕女畫。畫家們按照自己心中「美」的理想來塑造各類女性形象,每個朝代都具備不同的特色以及審美標準:六朝的秀骨清像、面短而豔;隋唐的豐肥腴麗;宋元的端嚴秀麗;明清的弱不禁風、風露清愁。因此,一部仕女畫史也是一部「女性美」意識的流變史。

「女性美」的千年流變史

傳為東晉顧愷之作品的唐宋摹本《洛神賦》、《列女仁智圖》、《女史箴圖》是現存最早的仕女畫,代表了魏晉時期的仕女畫風格。現藏大英博物館的顧愷之《女史箴圖》就是用歷代賢妃的故事來告誡宮廷婦女需遵守婦德。

傳顧愷之《女史箴圖》(局部)

唐代作為封建社會最為輝煌的時代,也是仕女畫的繁榮興盛階段。張萱和周昉成為仕女畫創作的代表性畫家。仕女畫主要描繪和表現女性的美,常與「宮怨」的意象結合在一起,帶有一種文學化的敘事結構。

唐 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卷(宋摹本),遼寧省博物館藏

張萱畫仕女尤喜以朱色暈染耳根,畫嬰兒既得童稚之形貌,又有活潑之神採。畫貴族遊樂生活場景,注意環境和色彩對畫面氣氛的烘託和渲染。其《虢國夫人遊春圖》描繪楊貴妃之姊虢國夫人乘宮馬春遊之情景,人馬、服飾盡得唐人風致。

唐 周昉《簪花仕女圖》卷,遼寧博物館藏

周昉生活的唐朝經過安史之亂由盛而衰,社會矛盾日漸尖銳。他筆下的婦女已不同於張萱作品中的歡愉活躍,而仿佛是沉湎在一種百無聊賴的心態中,茫然若失,動作遲緩。縱然是裝飾得花團簇錦,也掩不住內心的寂寞與空虛。

唐 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周昉的《簪花仕女圖》中描繪6位中晚唐時期典型的貴婦形象。從這幅作品我們能看到唐朝的時尚女性是如何裝扮自己的。

唐 周舫《揮扇仕女圖》(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到了明清時期,仕女畫的人物不再像唐代只局限於上層貴族女性,從最初的賢婦、貴婦、仙女等擴展到了各個階層、各種身份、各樣處境的女子,甚至一些有名的妓女也出現在了仕女畫中。隨著明清戲曲小說的發展,一些書中的女性人物也進入了仕女畫的題材中。

清 費丹旭《十二金釵圖》冊,故宮博物院藏

由於社會穩定,經濟的發展,審美情趣也有所變化。明清時期仕女畫多以亭臺樓閣等為背景,出現的女性身姿嫋娜而修長,面容清麗,突出女性柔美嫻靜的氣質。明代仕女畫風格總體上趨向於清淡典雅和精妍富麗兩種風格,體現了文人的審美要求。

明 唐伯虎《孟蜀宮妓圖》,故宮博物院藏

《孟蜀宮妓圖》是明朝著名文學家唐寅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藉此圖披露孟蜀後主的糜爛生活,有諷喻之意。值得注意的是,畫家所描繪的仕女,皆柳眼櫻唇,下巴尖俏,這也可以讓我們看到當時的時尚。

明 仇珠《女樂圖》軸,故宮博物院藏

到了清代,仕女畫在江南極受歡迎。明代仕女畫的「雅致」之風愈發走向極端,逐漸演變成一種超越了正常範圍的病態性的「孱弱」之美,以獲得一種惹人的憐愛。正如當時美人的標準「鼻如膽,瓜子臉,櫻桃小口螞蚱眼;慢步走,勿乍手,要笑千萬莫張口」。

清 金廷標《仕女簪花圖》軸,故宮博物院藏

現藏故宮博物院的《仕女簪花圖》、《芭蕉仕女圖》等作品中女子杏臉桃腮,皓齒朱唇,身段婀娜多姿,富於曲線變化,體虛力弱中顯現出嬌柔典雅的娟秀氣,體現出清代仕女畫清新俊秀的時代特徵。

清 沙馥《芭蕉仕女圖》軸,故宮博物院藏

如今,正在蘇州博物館進行展出的仕女畫精品展「江南佳麗」就清晰地展現了從清代中期至近現代女性「倚風嬌無力」的儀態。無論是大家閨秀、小家碧玉、仙女甚至花木蘭等都有著相似的柳腰、細目與櫻唇,風格崇尚淡雅飄逸。

在近現代也有大量的仕女畫作品出現。如傅抱石、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林風眠等市場表現不俗的名家也有大量仕女圖存世,他們的仕女畫相較於他們的山水、花鳥作品數量比較少,也更有藝術表現的難度。

傅抱石《湘夫人圖》軸,故宮博物院藏

傅抱石筆下的仕女圖頗具辨識度,她們通常都擁有纖細、清晰的眉眼,清秀淺淡的鼻子和紅潤精緻的嘴,人物的精神和畫家的精神融合到一起,當然使畫具有使人傾倒的生命力。尤其是傅抱石曾反覆根據屈原詩歌中的湘夫人、山鬼等形象繪製的仕女圖,讓人印象深刻,更有多件作品以天價成交。

傅抱石《雲中君和大司命》

成交價:230,000,000 元人民幣

北京保利

2016年春拍

傅抱石《蝶戀花》

成交價:133,400,000 元人民幣

中國嘉德

2018年秋拍

傅抱石《山鬼》

成交價:63,825,000 元人民幣

2017年北京保利春拍

傅抱石《柳蔭仕女》

成交價:17,825,000 元人民幣

中國嘉德2018年春拍

「五百年來一大千」的張大千不僅山水畫筆酣墨暢、恣肆淋漓,花鳥畫鮮活靈動、形神畢肖,仕女畫也細緻之極。張大千也曾在一首題畫詩中自道:「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婦人。」

張大千《春困圖》

成交價:8,970,000 元人民幣

2011年北京保利秋拍

張大千《執扇仕女》

成交價:6,775,000 港元

2019年香港蘇富比春拍

不同於山水和花鳥題材受到文人畫家群體的重視,仕女畫一直是小眾題材,其創作難度頗大。一般來說仕女畫創作講究精細、唯美,對人物神態的把握、身形的比例、線條、開臉、手部動作都有著超高的要求。

徐悲鴻《落花人獨立》

成交價:30,475,000 元人民幣

2015年北京保利秋拍

徐悲鴻《蜀婦汲水圖》

成交價:13,800,000 元人民幣

2017年中國嘉德春拍

備受青睞的仕女畫

而今,在藝術品市場,「仕女畫」這個小眾的品類也展現出上漲勢頭。近兩年有拍賣公司將仕女畫作為專題拍賣,雖然多半是夾雜在書畫專場中。無論從「仕女畫」的成交量還是成交價來看都是比較高的,市場潛力很大。像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等名家精品仕女畫因其稀有性,獨有的藝術魅力和文物價值,越來越受藏家的青睞,遠遠高於其他人物題材的作品。從市場的角度來說,仕女畫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收藏題材。

齊白石《黛玉葬花》

成交價:7,475,000 元人民幣

2019年中國嘉德秋拍

黃胄

《紈扇仕女》

成交價:368,000 元人民幣

2019年中國嘉德秋拍

當然,仕女畫的價值需要經過歷史的積澱,時間的檢驗及市場的篩選,投資或收藏切記不能盲目,既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同時也需要自身的常識和獨到的眼光。

林風眠《花蔭仕女》

成交價:3,680,000 元人民幣

2019年中國嘉德秋拍

林風眠《中國戲曲系列:楊門女將》

成交價:10,240,000 港元

相關焦點

  • 兩千年中國女性地位變遷史
    當時,一個盲童聽說有清朝的大官來,特意到李鴻章跟前,與他握了握手,然後蹲下來,摸了摸李鴻章的腳,把李鴻章搞的莫名其妙。據這個盲童後來回憶,在當時俄國人的印象中,中國人都穿著裙袍,長著畸形小腳,這種奇特的形象,他早就盼著親自檢驗一下。這個盲童不知,在當時的中國,只有女性才被裹成畸形的小腳。
  • 看世界名畫對孩子一生的好處,你的孩子看名畫了嗎?
    >當你去博物館看展覽的時候很明顯會看到許多孩子的身影有的孩子還坐在地上臨摹大師的名畫為什麼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數千年的藝術史,是一個藝術故事的寶庫。每一張世界名畫的背後,都會有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看完丟勒的《母親》,讓孩子更懂得母愛的偉大;看完梵谷的《向日葵》,讓孩子更懂得生命的艱辛和堅韌,每一個故事都會告訴孩子一個小小道理,讓孩子體會知識的營養。
  • 歡娛影視打造首部紀錄片《鳳凰》 聚焦女性審美紀錄時代變遷
    據悉《鳳凰》將邀請10位當代女演員展現10位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女性的生活細節,看點十足。 據悉,紀錄片《鳳凰》由歡娛影視聯手騰訊視頻共同打造,將聚焦於中國服飾妝容藝術,全景式展現中國古代女性審美變遷。從外在審美出發,以服飾作為切入點,展現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女性的生活細節,並將力邀十位當代女演員,對中國歷史上優秀先鋒女性故事進行重新演繹,用影視化的表達方式展現她們在特定歷史背景下對女性力量和美的理解。
  • 浙大團隊原創專欄「每日中華名畫」上線學習強國
    想足不出戶飽覽中華名畫風採? 想了解中國畫的筆墨技法?想探索古畫背後的逸聞趣事?現在,你的這些夢想或許都能一鍵實現!亮點一:「國寶級」名畫,飛入尋常百姓家千年丹青,國寶再現。由浙江大學、浙江省文物局編纂出版的「中國歷代繪畫大系」(以下簡稱「大系」)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批准,多年來一直高度重視、持續關注,並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的一項規模浩大、縱貫歷史、橫跨中外的國家級重大文化工程。項目自2005年啟動,至今已歷時15年。
  • 婚後女性如何「自強」?來《三十而已》,童瑤教你
    要說近期最火的綜藝節目和電視劇,那絕對非《乘風破浪的姐姐》和《三十而已》莫屬,從曾經的「小鮮肉」當道,到如今的「姐姐當自強」,社會的審美和關注點已逐漸向都市婚後女性的方向轉變,無論是《乘風破浪的姐姐》中30名姐姐們返老還童般的轉變,還是《三十而已》中三個身份迥異的婚後女性在社會中的經歷歷練,
  • 姐姐來了:閃耀的女性力量
    到這裡來,就要在比賽和競爭中接受評判,在眾目睽睽之下面對挫折接受失敗,這肯定有難以逾越的心理障礙。沒想到,姐姐們來了,不是玩票而是拼盡全力,為了團隊榮譽,她們在比賽中一個比一個拼命。這個成長的過程,讓她們變得更加自信,在最後的公演舞臺上,我們看到的是,每一個姐姐都在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當然,《姐姐》接受了讚美,也經歷了質疑。節目後期被熱議的是熱鬧化舞臺和年輕化審美。節目賽制是由現場500位小浪花來投票決定得分,現場的演出效果和熱場程度決定了每個團的得票多少,決定了姐姐們的去留。所以,姐姐們開始更傾向於去調動現場氣氛,走勁歌熱舞的路線。
  • 怎麼提升藝術審美?暢銷20年的「紙上博物館」告訴你答案!
    當你足不出戶就可以賞便世界名畫;當你可以用指尖觸碰名畫的某個細節;當你讀書的時候,體驗到藝術帶來的美感;這時候,你的藝術世界被打開了,以一本書的時間。家長給出的第一份藝術啟蒙尤為重要,試著從給他們講名畫故事開始。每天十分鐘,與孩子一起欣賞名畫,對孩子進行審美引導。我們為孩子成長提供什麼樣的「土壤」,孩子便會結出什麼樣的「果實」,孩童時期強大的藝術修為終將無限驚喜地回報給你。
  • 姐姐來了:閃耀的女性力量
    成熟女性的魅力,是30+的女性有歲月打磨出來的光芒,會更堅定自己的內心。阿朵說:這個年紀的女性有了更多的安全感,因為你知道你是誰,你知道自己的價值。參加節目的姐姐個個業務能力出眾,在自己的領域裡已經獲得了一定成就。到這裡來,就要在比賽和競爭中接受評判,在眾目睽睽之下面對挫折接受失敗,這肯定有難以逾越的心理障礙。沒想到,姐姐們來了,不是玩票而是拼盡全力,為了團隊榮譽,她們在比賽中一個比一個拼命。
  • 乘風破浪的姐姐 擺脫「低齡化」審美,成熟女性也應得到讚美
    最近,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在全網熱播,30歲以上的姐姐們成了當下熱議的焦點。許多人突然間發現,這些在娛樂圈摸爬滾打多年,被歲月賦予了成熟韻味的姐姐們,原來是這麼吸引人。長久以來,在娛樂圈裡的大齡女星,往往被媒體「低齡化」描述,他們的關注點往往只放在這些女星的外貌和身材上,喜歡用「駐顏有術」、「如少女般纖細的身材」「吃了防腐劑」這些詞語來形容她們。
  • 《乘風破浪的姐姐》火了,但審美霸權還在
    毋庸置疑,過去一個月,最受關注的娛樂節目,非《乘風破浪的姐姐》莫屬。網上對於它的熱捧已然太多太多,但是我卻從中隱約感受到一絲不安和彆扭。節目本意是給在娛樂圈摸爬滾打多年的女明星們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初衷很好。但從最初的第一期,到如今第一場公演結束,這個節目卻處處流露出對女性的年齡歧視。網友們每天討論關注的話題也無外乎,、、等等。
  • 張雨綺身材上熱搜,女性審美到底應該由誰來定義?
    作為一檔綜藝,在做足了話題性的同時,它以一種探索的姿態,向觀眾提出了如何定義女性,以及定義審美的問題,一開始的立意是非常高的。我很高興看到《浪姐》這樣的節目經常上熱搜,無論節目組賽制如何,也不管是不是存在所謂的「劇本」,至少參加節目的姐姐們年齡都是真實的,她們的努力也是真實的。
  • 70年來中國女性服飾變遷史:你的時尚,都是爸媽玩剩的
    那些承載著歷史的老照片,不僅記錄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也記載著女性服飾的花樣變遷,呈現出一個時代的光彩風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從老照片中,見證中國女性服飾變遷的幾十年,不知道其中有沒有你媽媽或者奶奶的身影呢?01 50年代:簡單樸素的工裝成主流上世紀50年代,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物資匱乏,百廢待興。
  • 這個作業夠「奇葩」,讓學生模仿世界名畫人物,老師的想法很創新
    第三張圖:是達.芬奇的《抱貂女郎》從右邊孩子模仿的樣子來看,衣服有些太花哨,手中抱的貂也不對,用貓來充個數,但是這個孩子的頭飾和表情還是蠻不錯了,月亮姐姐看這個孩子也像個男生。第四張圖: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又是一位可愛的小男生,沒有長頭髮,而是用一個頭巾來代替,手勢很像,就是眼神看的方向不對,如果是看右前方就更像了。
  • 《乘風破浪的姐姐》:選秀外殼下「中女」的角色解放
    除了觀眾審美心理的變化,這也隱含了大眾對中年女性的身份認同和對自我價值的投射。寧靜直言「女團嘛就是大家一起做一樣的動作,我覺得你看不見我,尤其動作越整齊越看不見我。」《乘風破浪的姐姐》提供的這樣一個契機,打破了「選秀」標準和限制,同時也擊退了人們對中年女星的刻板印象和懷疑,在辛辣熱烈的真實中凸顯了姐系女星別樣的魅力。
  • 《乘風破浪的姐姐》:張雨綺告訴你,獨立女性都是怎樣煉成的?
    ,獨立女性在我人生中帶給我什麼樣的經驗和感受,我想和大家談一談。」 女性的覺醒,這是老生常談。但怎樣才是覺醒?面對暴力、面對拳頭,你怎麼辦?你是退縮到角落頭,然後忍受一次次的拳打腳踢?反抗,可能會有更意想不到的結果。但,這樣的忍能夠忍到最後嗎?所有人的婚姻,幸福與完美真的說不定的。既然如此,請你為自己好好活下去吧。
  • 寶藏姐姐們的成團之夜,年齡不是女性的魔咒
    節目中楊瀾有關如何定義「女人味」上了熱搜,她和黃曉明的這段對話成功出圈,說到了各個年齡層女性的心裡,男性觀眾也紛紛點讚。上第九期節目前,楊瀾收到了藍盈瑩與寧靜的邀請,一開始也猶豫過一瞬間,畢竟節目中的姐姐們唱、跳、RAP門門在行,而且苦練了很久,自己也不擅長唱歌跳舞啊。
  • 女性該如何選擇運動裝備?怎樣跑不會把小腿跑粗?我來告訴你
    導語:很多女性都知道運動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因此就會經常去慢跑。但是問題來了,小姐姐們好像都不知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裝備,同時又非常擔心跑步會把自己的小腿跑粗,不用擔心,我會告訴你解決辦法。通過閱讀本文,你將得到以下內容:1、女性該如何選擇運動裝備2、怎麼跑才不會把小腿跑粗一、女性該如何選擇運動裝備很多女性在跑步的時候都會隨便選擇一身衣服,牛仔短褲、
  • 審美or禮教?「纏足」明為陋習,為什麼能戕害女性千年之久?
    東漢末年的《孔雀東南飛》中便有"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之句,明確讚美女足的纖小,唐朝詩人韓偓更是以"六寸膚圓光緻緻"之句贊女足之美,六寸相當於今18釐米,可是只是誇大之語,卻也得見詩人對小腳的喜愛。喜歡纖小的腳,本也沒錯,只是一種審美觀念罷了,可誰想會漸漸發展到後世那樣變態的地步。
  • 姐姐來了,姐姐很無奈
    這也是為什麼,縱然是不看綜藝的人,對《姐姐》也有話可說。提到「姐姐」二字,一個小插曲或許值得一提。兩個月前,《姐姐》節目還沒音訊,「姐姐」一詞就在網絡上掀起了一波熱度。時值鮑毓明事件發酵,章子怡、韓紅等眾多女星紛紛站出來聲援受害者,這一行動被稱作「姐姐來了」。
  • 臺灣女性散文的審美創造
    張秀亞在《秋日小札》中寫到:「菁菁,你這幸福的島上採茶姑娘,你不要笑我,說著,說著,又引起我的鄉愁了。我故鄉中的秋天,秋天裡的故鄉,比我那平凡的詩句美多了。」琦君的《下雨天,真好》則在對故鄉童年美好生活和美好人情、親情的回味中表達了鄉愁,羅蘭的《那豈是鄉愁》在鄉戀親情的回味中展示人間真情的可貴,郭晉秀的《鄉音》裡,在對河南梆子的描寫中透露深切的懷鄉情結。這些散文構成了當代臺灣鄉愁文學最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