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以來,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孩子,有的聰明淘氣,有的文靜內向,也有的正直勇敢。孩子們各有不同,卻也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他們的心底都藏著溫柔。
曾經教過一個班級,班裡的曉曉來自一個離異家庭,父親經常出差,母親在外地,長期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
一年級入學時,曉曉和大部分男生一樣,開朗又調皮,下課常常在走廊奔跑,上課經常走神。為此也受了不少批評。
二年級的某個課間,我經過走廊,看到曉曉和班裡一個特殊陪讀生春春一起在走廊裡玩。春春是班裡一個特殊的學生,因自理能力有限,長期由家長陪讀,與其他同學也不親近。曉曉拉著春春的手不停地提醒春春要小心,不要被別人撞到。
站在一旁看到這一幕,我心裡暖暖的,突然發現了不一樣的曉曉,熱心溫暖的曉曉。那天我特地走到他們旁邊,誇獎他:「你今天課間休息真文明啊,還會照顧春春。」「春春剛剛差點被其他同學跑過來撞到,所以我把他拉到一旁。」他一邊說一邊還拉著春春的手。「那你以後多陪陪春春,看看他需要什麼幫助,這就是你的小任務啦。」這之後,我常常在課間看到曉曉和春春一起玩兒。
進入冬天之後,我們開始了長跑。如果春春家長不陪著跑,春春自己一個人無法跟上班級的隊伍。看到曉曉和春春這麼好,我決定嘗試一個辦法。我把排在前面的曉曉調到了隊伍最後,請他跟在春春旁邊一起跑。
剛開始我還有點擔心,如果曉曉照顧不好春春,兩個人都沒法好好跑步。結果第一天慢跑,我跟在他們旁邊,發現曉曉非常負責地跑在春春旁邊,一會兒提醒他快一點,一會兒提醒他跟著隊伍,不要跑到別的班級去。
那天春春和曉曉兩個人都緊緊跟著隊伍完成長跑。回到班級,我很高興地表揚了曉曉,誇他愛幫助同學,他笑得小虎牙都露出來了。從此每天除了長跑,我們排隊下樓上體育課、音樂課時,他都熱心地跟著春春,提醒春春跟著隊伍,不要走丟。
回去後,我也在不停地反思,雖然平時曉曉是一個很頑皮的小男孩,他內心也是一個溫暖熱心的孩子,而我們要做的是發現他內心的溫柔。為了進一步了解曉曉,我聯繫了曉曉的媽媽。曉曉媽媽表示,奶奶平時對孩子寵愛,事無巨細地安排好一切。雖然對孩子也很嚴格要求,但是主要以批評教育為主。孩子常常在電話裡說想念媽媽,希望媽媽過來陪他。
和曉曉媽媽聊過之後,我想,曉曉從小母親不在身邊,父親也極少陪伴,他內心是比較孤單的,缺乏愛。也許曉曉需要的是別人對他的肯定,對他的需要。
從做教師的第一天起,我們就知道要給予孩子正面的鼓勵與表揚,可是在實際教育中,我們常常以第一印象去評判一個孩子,用標籤固化這個孩子,是乖巧的,是頑皮的,是活潑的,而忘記去發現孩子們的閃光點,沒有走進孩子們的心裡,感受他們內心的柔軟。
這之後,我把學校衛生廣播的任務交給了曉曉和另外一個孩子。因為之前沒有交代過這樣的機會給曉曉,我內心也有些許不安,萬一廣播的時候出錯了,全校的同學可都聽見了。但是曉曉一臉激動地接過廣播稿,自己坐在位置上和同學念了起來,下課了還和自己的好朋友炫耀。
我安慰自己,就算念得不太好,能讓他這樣高興一番,也是一種很難忘的經歷。很快我們等來了這次廣播時間,曉曉出乎我意料地流利地完成了這期廣播,連數學老師也和我誇獎,沒想到曉曉廣播稿子念得這麼好。
有了這次經驗,我會有意無意地會把一些小任務交給曉曉。雖然不過是一些「跑腿」的活兒,但他還是很樂於去做。直到有一天,我收到了曉曉媽媽的簡訊,曉曉告訴她,「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黃老師經常給我一些任務,對我說話的語氣和眼神都很溫柔,我特別開心,我現在最喜歡上語文課了。」短短幾行字,卻滿是孩子得到老師肯定的激動與興奮。
也許,在我們眼裡,那不過是拿個本子,給花澆個水的小事,可是在孩子的眼裡,那是老師對他的信任、肯定與鼓勵。每個人都有心底最溫柔的一塊地方,而孩子那塊溫柔的地方,需要我們用溫柔去發現,用心去感受。一直以來我們都覺得班主任是嚴格的,有威嚴,其實溫柔也是一種力量,溫柔的力量無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