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互相蔑視,又互相奉承,人們各自希望自己高於別人,又各自匍匐在別人面前。——《沉思錄》
每個人得到休閒滋養的方式不同,用於消化信息背景知識庫有別。
尊重每個人選擇的最符合自己理解的消遣題材。
反對態度絕對,只按出產國家粗分,對作品無差別的褒貶。
支持針對作品內容的客觀評級。
我有個室友,很愛在我看《請回答1988》時以一種很優越的態度說:「我這個人從來不看韓劇的,看多了人會變蠢。」
當下心裡有些不痛快,韓劇確實是有三大特點:車禍兄妹白血病。
但不是所有影視劇都是這樣,拋開童年記憶《大長今》不說,今年也有《信號》《請回答》系列等優秀作品。
也許影視作品,歌曲能分出個三六九等,評個爛番茄金鳳凰,但憑這些休閒放鬆的媒介作品對受眾分三六九等就太不好了。
自己以前看到父母看抗日神劇時會很抗拒,無法接受,大聲嚷嚷你們別看這種垃圾片子,演員演技又浮誇,劇情也很無腦,什麼褲襠掏雷,包子偽裝的新型手榴彈,抬手一槍炸戰鬥機。
於是我強烈安利父母看《琅琊榜》《偽裝者》之類的好劇。
告訴他們,這些好劇值得一看,很容易把觀眾帶入劇情思考,跟著主人公一起感受悲喜起伏。
我媽一邊看著《天天有喜》笑得樂呵呵,一邊淡定的安撫我:「寶貝呀,爸爸媽媽工作了一天,看些這種不費腦子又過癮的電視,能讓我們很放鬆開心啊,一個消遣時間的東西,不用太較真啦。」
恍然大悟,自己何時掉入了一個怪圈——看low劇的人本身很low的虛榮圈。
自己曾經何嘗不是low劇的忠實觀眾呢?
《巴啦啦小魔仙》《一起來看流星雨》等這些現在看來辣眼睛的電視劇,承包了那個沒有手機,iPad的童年。
看劇只看英美劇,聽歌用網易雲,咖啡首選星巴克,手機只愛蘋果的人,他們只是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但要是因為自己的選擇而去鄙夷快手,抖音,甚至QQ音樂,就不能贊同了。
每逢你想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要切記著,這個世界上並非所有人都擁有你所擁有的優越條件。——菲茲傑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