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任何人都提不起欲望?你或許是「無性戀者」……

2020-12-22 壹點靈心理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如果有一個人,曾經交往過20多個人,且都在發生過1-2次性關係之後果斷分手。

你會覺得她是在追求真愛?

還是用談戀愛的藉口掩飾自己「濫交」的本性?

Barb就是這樣一個人,她談過25-30次戀愛,每個交往對象都性感又溫柔。

不過,每談一次戀愛,她都會在和對方發生一到兩次關係之後選擇結束這段感情。

或許在別人聽來,她是在「濫交」。

但是,Barb卻說,她只是渴望找到真愛。

和別人交往時,Barb一直以來有個困擾, 她沒有辦法感受到性吸引和性慾望。

哪怕她嘗試了無數次,仍然沒有辦法找到一個能喚起她性慾的對象。

身邊的朋友覺得她或許是存在情感障礙。

就連她自己,都只是為了「突破」的情感障礙,開始一段又一段的關係。

對於她來說,交男朋友和發生關係只是一種尋求突破的方式。

在無數次的探索都無疾而終之後,她才承認,自己是「無性戀」者。

無性戀,是指一些不具有性慾望或者宣稱自己沒有性取向的人,即不會對男性或女性等任一性別表現出性慾望,缺乏性衝動。

美國《醫藥日報》有過報導,無性戀者在世界人口中可佔到1%的比例,全球約有7000萬人為「無性戀」者。

無性戀人群的數量之多,超出我們的想像。

「你不試試怎麼知道?」

知乎上有一個90後的男生橫橫的故事。

確定了自己是無性戀之後,他鼓足了勇氣,向父母「出櫃」。

電話撥通的那一刻,他坐在宿舍樓下的電話亭裡,緊張到自己的胃都開始抽搐。

可是他說了很多,父母在電話那頭始終沒有什麼反應。

直到他說「以後不會有小孩」,父母才緊張地打斷他,「你胡說什麼?」

對於橫橫的父母來說,兒子是不是無性戀不重要,只要不影響他們抱孫子,一切都無所謂。

對大部分不理解無性戀的人來說,一個自稱為「無性戀」的人就像是在無中生有,尋求關注。

一個認同自己是無性戀的人,面臨的最大困境,是很難說服別人相信自己。

大部分人聽到有人自稱為「無性戀」時,往往都會問「你不試過怎麼知道呢?」

無性戀者會被等同於性冷淡、禁慾、柏拉圖式愛情、性慾減退功能障礙、性經歷缺失、沒有找對對象等等。

「我只是對別人沒有性趣,不是因為其他任何事情」。

這個答案,很少有人願意接受或者理解。

美國的Swank Ivy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在網絡上發布自己關於「無性戀者」的視頻。

她告訴所有人,為什麼她覺得自己是無性戀者。她給無性戀者們寫信。普及一切能夠讓人們對無性戀有更多了解的知識和心得。

現在能夠坦然地在網上談論「無性戀」的 Ivy,也並不是一開始就能夠接納自己。

14歲左右,她開始發現,沒有任何人能夠引起她的性趣。

每次當她和男朋友在一起,一旦對方想和她發生關係,她都需要想盡辦法迴避。

哪怕在對方再三請求之後妥協,她也很難掩飾自己的真實感受。

尤其是在男朋友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她還要拼命解釋,這並不是因為他做錯了什麼,只是她對這件事情不感興趣。

但是,這種解釋,從來沒有被接受過。

每一段關係都是如此,讓她對和人建立親密關係這件事心力交瘁。

直到了解到「無性戀」這個群體,她開始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不再勉強自己建立親密關係。

對於沒有辦法對他人產生性趣,又不需要依靠別人給予親密和幸福感的 Ivy來說,她幸運地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但是,並不是所有無性戀者都能如此幸運。

那些無法感受到性吸引力,又渴望從別人那裡獲得幸福感和親密關係的人,很難以一個無性戀者的身份生活。

「不依靠性愛也能獲得幸福感嗎?」

無性戀社區網站的創始人David Jay,在初中時發現,周圍的很多同學都開始談及「性」話題。

可是他卻對這種事情,沒有任何興趣。

他也嘗試過和人進行親密接觸,往往只發展到接吻的地步,他就已經失去了興趣。

Jay很困惑,他不知道是不是只有他才有這種提不起「性致」的感覺。

他四處去打探,從朋友、到網絡再到身邊任何可能提到這個話題的人群,可是什麼都沒有發現。

他明明可以有正常的生理反應,卻沒有辦法像朋友們一樣享受性帶來的愉悅和快感。

沒有人討論、沒有人理解、甚至連他的家人都擔心他會因為這件事無法獲得幸福。

好在,高中階段,他開始稱自己為「無性戀」。

這個他自己概括出來的詞語,讓他開始接受自己就是沒有辦法對別人產生性吸引這件事,也讓他不再感覺自己哪裡有所缺失。

接受自己就是無性戀這個事實,讓他很長一段時間內過得很快樂。

他把自己的經歷放到了網上,許多和他有過相同感受的人聯繫了他。

2002年的夏天,他和那些聯繫他的人一起建立了第一個屬於無性戀的網站。

2011年,這個網站的成員達到26780人。

15種語言,150多個國家,無性戀者們第一次,在網絡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團體。

他們在這裡,可以得到認同,可以感受到被接納,也可以發展出自己和他人都能夠接受的,區別於有性戀者的浪漫關係。

網站開創那幾年,Jay整個人都在發著光。

不用為迎合對方性慾而委屈自己,四處為自己的性取向和追求尋求認可。

他參加演講、錄製綜藝、帶著同伴們舉辦聚會、號召所有人一起認同無性戀群體。

甚至,同時和幾個人建立了親密關係。

每一個能夠彼此產生好感的同伴,都是他偌大親密關係網絡中的一員。

似乎一切都在朝著理想的方向發展。

直到2年後。

曾經和他產生浪漫關係的對象開始產生變化。

有的尋找到了新的戀人,離開了他。有的因為學業影響,去了另外的城市,自然而然地疏遠了。有的和有性戀交往,成功獲得了一段能夠滿足她親密感和幸福感的關係。

在最後一個仍舊和他保持關係的人也開始出現變化的時候,Jay開始懷疑,那個自己一直堅持的「不依靠性愛也能獲得幸福感」的觀念,真的可行嗎?

如果在無性戀人群中建立的親密關係,並不能夠滿足他們對親密的需求,他還要繼續堅持嗎?

如果性愛能夠讓我們更輕易地獲得一段更被珍視的關係,真的要放棄嗎?

他想要擁有一段穩固的感情,也想要和一個人保持長久的關係。

如果僅僅是性愛能讓他更輕易的獲得這些,那麼他不得不選擇妥協。

他的觀念發生了改變,他開始和有性戀交往,甚至開始嘗試,在親密關係中和另一半發生性關係。

無性戀者,常常因為無法接納自己的性取向而經歷很長時間的自我否定。

在接納了自己的性取向之後,也仍舊可能在現實中不得不進行妥協,以此換取一段穩定的感情。

曾經意氣風發地要創造一個「沒有性愛也可以獲得幸福」的社區的Jay,最終還是迎合了有性戀者的生活方式。

和自我的抗爭他已經勝利了,可和整個社會的這場仗,他形單影隻只好繳械投降。

無性戀者,可能是「愛取向」

一個無性戀者的抗爭,很多時候,比同性戀更難。

當我們說一個人是同性戀,你可能會想,他們不過是愛上了性別相同的人。

可是當我們說一個人是無性戀,我們會趨向於認為,他沒有辦法愛任何人。

如果一個人沒有辦法對別人產生性吸引力,不和對方建立親密關係中獨有的聯繫,要怎麼判斷他真的對一個人產生了愛意?又要怎麼維持這段看上去就不穩固的關係?

和Ivy、Barb這些不與人建立親密關係,也能從生活的其他方面獲得幸福的無性戀者不同的是:

大多數無性戀者,都像Jay一樣,渴望從他人那裡獲得依賴和滿足。

知乎某匿名網友曾說:

比起性愛,我更想抱抱他,親親他,撫摸他的肌膚,他的頭髮,和他一起入睡,和他一起醒來,和他一起生活,和他一起戀愛,和他一起面對以後的風風雨雨,和他一起走過所有的日日夜夜。

如果擁抱、親吻、撫摸就已經足夠讓我們獲得依賴和幸福感,那是否進行性愛,還那麼重要嗎?

無性戀者,也有可能是「愛取向」。

他們會通過內心的真實感受,界定這份感情是不是「愛」。

而不是以性慾為標準。

「性取向」從來都是一件基於個人喜好和偏向的事,只是當它被橫加了太多的外界規則和標準,往往就會出現衝突和難以理解。

理解自己很難,迎合大眾更會讓他們更加無法接納自己。

著名性學家李銀河說,「多數的愛情經常是帶著性吸引的,但如果有人喜歡這種非性的狀態,為什麼不可以呢?

既然喜歡,就照這種方式去生活。社會會越來越寬容和多元化,大家總有一天不會因此而感到大驚小怪。」

期待有一天,所有無性戀者,在回憶起自己曾經想要試圖彌補的「缺失」時,都能笑著說:

「真傻啊,我曾以為這是個需要糾正的問題。」

- THE END -

相關焦點

  • 無性戀者沒有愛情嗎?
    無性戀是指不具備性慾望或沒有性取向,即不會對男性或女性任一性別表現出性慾望,也就是缺乏性衝動。其實無性戀者與禁慾者和單身主義者是不同的,無性戀者之所以會成為無性戀一般沒有宗教信仰的因素,他們不管是對男性還是對女性都不會產生與之發生性關係的欲望,但會因為自己的性別或日常經歷而對某一性別多出一些好感。
  • 「第四性取向」曝光:作為一個無性戀者,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無性戀者們對於男生和女生都沒有性慾望,世界上這個群很龐大,研究表明在中國這個群體就有1000萬人左右,這個群體其實一直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只不過現在對於這方面的接受程度提升了,所以對於這個群體也更加包容,越來越多的人能夠了解到這個群體。無性戀者的成因其實有很多,有些是天生的有些則是後天造成的。
  • 自留地精選丨無性戀者:做愛比不上吃蛋糕
    目前在國內,無性戀的概念鮮為人知。在Annie戴黑戒的三年時間裡,她一次也沒有遇到過前來相認的小A。Annie的約會對象也一直是有性戀。要向有性戀解釋清楚什麼是無性戀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像你很難讓麻瓜承認巫師的存在一樣。
  • 一個無性戀者的自白
    他們會故意捉弄可愛的女生,也會在性感的女生路過時吹口哨起鬨,所有的挑逗和打鬧,在我看來都一樣的無聊。我不會因為有機會接近漂亮的女生而刻意掩飾,同學們都說我是個木頭。直到有一天,胡東悄悄地問我:「哎,你對女生不感興趣,該不會是喜歡男生吧?」這個問題我還真沒考慮過,仔細想想,似乎和同性在一起也不是什麼不能接受的事兒。胡東從我的沉默中捕捉到了令他興奮的東西,他向我出櫃,開始追求我。
  • 無性戀者有別于禁欲者和獨身主義者
    無性戀者有別于禁欲者和獨身主義者時間:2020-03-18 16:17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無性戀什麼意思什麼梗? 無性戀者有別于禁欲者和獨身主義者 ①首先,無性戀和以下幾種是有區別的: 無愛者,柏拉圖,精神戀愛,禁慾,x功能障礙,性冷淡。 ②無性戀,也稱第四性。
  • 「無性戀者」是種怎樣的存在?
    無性戀者並不意味著感情麻木。雖然妹子沒有身體反應,但是不代表她不愛你啊。要是反過來,你覺得自己好像對男人女人的肉體都不太感冒,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無性戀者,桔子伴可以教你去做一個【金賽量表測試因此量表結果有【0-6 】6個等級,如果你得到的結果是0,表示你是個絕對異性戀,3表示雙性戀,6表示絕對同性戀。如果你顯示的結果是【x】,恭喜你真的就是個無欲無求的無性戀者。
  • 三位無性戀者的自述
    我甚至不敢確定自己的性取向。我不喜歡男孩,所以我想我肯定是女同性戀者了。但是,當我與女孩交往時,她們也不能吸引我。我曾一度稱自己為兩性(從字面上講,這種叫法不無不妥,因為我喜歡男孩和女孩的程度是一樣的,即都不喜歡)。我17歲時,我的朋友們戀愛了,我也試著結交男孩。我們(我和男朋友)去看電影,我總是以為專為看電影而去的,但男朋友卻認為去那裡無非是擁抱、接吻。
  • 你知道「第四種性取向」嗎?不想被睡也不想睡誰,在中國超千萬人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難發現有這樣一類人,他們不具有性慾望,表示自己沒有任何的性取向,不論是對男生還是對女生都沒有強烈的欲望。有的人因為不了解這樣的人,會將沒有性慾望的人歸為一類人,統稱為禁慾者,但是與之不同之處在於不受宗教因素影響。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無性戀者群體越來越龐大,保守估計中國這類型的人超過1千萬。
  • 「對象偷偷自慰,卻不碰我,這是為什麼?」
    這個答案把我整蒙了,因為根據不完全統計數據,世界上的無性戀群體僅佔人口總數的1%,普通人很難碰到一位無性戀伴侶(很多人都是故意裝的),如果這位姐們的男友真是無性戀,那麼恭喜她,可以去買彩票了。非無性戀者看到伴侶穿著情趣內衣,就會引發欲望,然後開始馬賽克,而無性戀者看到伴侶穿著情趣內衣,可能是對對方完美的身材,性感的裝扮讚美一番,然後欣賞你的美
  • 無性戀者構建的三親家庭_新知_澎湃新聞-The Paper
    傑伊一直渴望擁有自己的家庭,養育小孩——然而他也一直都知道自己永遠無法用通常的方式建立一個家庭。傑伊是無性戀運動中最知名的人士之一,同時也是「無性戀可見度與教育網」(Asexual Visibility and Education Network,簡稱AVEN)的創始人。無性戀者並不會感受到性吸引力,不過他們中有很多人有著性生活,也能建立性關係。
  • 女人對「房事」提不起興趣,或許和3事有關,男人提前了解比較好
    和喜歡的人做喜歡的事,本身就是件讓人特別開心的事情,尤其對於夫妻來說,夫妻運動是必不可少的,在剛剛結婚的時候,兩個人對於彼此都充滿了新鮮感,所以夫妻生活的時候也會更加的有激情,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或許是兩個人朝夕相處,讓大家對彼此都比較厭倦,尤其是很多年輕女性,對房事根本就提不起興趣
  • 王菊要求全揭面坦言自己輸不起,原來她比任何人都活得清醒
    如此直白地在舞臺上說自己輸不起的人,大概也就王菊了吧?任何人面對輸贏,其實都是有所在意的,誰不想自己一直贏呢?可為了表現自己的大度,大家往往在輸了的時候都表現得雲淡風輕,甚至還會微微一笑為對手送上祝福,唯有王菊,承認自己的失敗,但同時也告訴大家:我輸不起。
  • 《白兔糖》大吉就當大吉就好了,你不是任何人的替代,也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獨一無二的存在
    大吉在祖父的葬禮上初遇了凜,或許是因為大吉與祖父有著九分相似的面貌吧,這個在旁人眼中顯得孤僻怪異的女孩卻像有著雛鳥情結般的一直跟隨著他,也成功的引起了大吉的注意~在祖父的葬禮儀式上,所有親戚大人們或許都對於凜這個私生女的身份選擇性的忽視了她的存在吧,只有大吉看出了凜對祖父的感情讓她來進行最後的告別~這個沉默不語的女孩摘下了花園裡的龍膽花,在她還不懂得死亡是什麼的年紀,僅僅只是知道祖父不會再起來了就已經足夠的傷心落淚了
  • 欲望之城,還是壓抑之都?
    這便是迷人又危險的香港,它繁華又落寞,它是欲望之城,也是壓抑之都。原籍南京,生活在香港的作家葛亮筆下也展示了這樣一個複雜的都市。評論家楊慶祥認為,葛亮所書寫的,是普通人的歡喜哀愁與一望無際的掙扎和欲望。
  • 愛你,是我孤單的心事,沒敢跟任何人提你的名字
    ,不知道什麼時候,連回憶都在逐漸模糊,你的面容,你的笑語,好像已經很遠很遠了。這麼多年過來了,你是否還是忘不掉你藏起來的關於那個人的簡單心事?那時候都太單純,不知道有一天,那個人再也回不來。原來,沒有刻意的見面,沒有意外和偶然,你和ta就真的再也沒有一點交集。這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人了,哪有那麼多幸運去再遇見ta一次,第一次遇見就已經花光了所有的運氣,後來再聽到關於ta都是小心翼翼的從別人口中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