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守孝?

2021-02-10 日行一善共修平臺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父母去世了,要守喪三年,三年中因追思父母而常常感到悲痛哀傷,所以要調整居處,並戒絕酒肉。

父母死了沒多久,還唱歌跳舞、開開心心,好像怨敵死了一樣,這是不對的。這時候怎麼能高興得起來?在古代,很多孝子會在三年當中,在父母墳前結個茅棚,為父母守孝。或者再怎麼樣也要把住處調一下,住得簡樸些,同時戒酒戒肉,戒掉不如法行為。

三國時期有一名孝子叫王裒。王裒的母親生前最怕打雷,所以母親死後,每次一打雷,他就立即跑到母親墳前,安慰說:「裒兒在此,母親不要害怕。」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聞雷泣墓」。


「守孝三年」,藏地也有類似的傳統。

在藏地,父母死後,比較孝順的子女,上等者三年內不過年,也不辦喜事、不搞慶祝活動,甚至都不打扮;中等者兩年內不做這些;下等者一年。父母死了不到一年,就歡歡喜喜過年、唱歌跳舞找樂子,大家會取笑他:「還有這種人!家人剛死,就做這些!」

值得一提的是,藏地一直有念經超度的傳統。親人剛去世,家人要請僧眾為亡者念經四十九天;第二、第三年的祭日之前,還要為他念三天經。比如,我父親今年三月八日去世,明年、後年三月八日前,我們都要請人為他念經。有些情況下念不了三天,一天也可以。如果四十九天的經念了,但第二年、第三年沒念,大家還是會說你不孝順的。

我們不僅對父母,對上師也是如此。老道友們都會記得,在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離世後三年內,整個佛學院幾千人冬天不過年,夏天不開娛樂法會,全部取消。當時在上師遺體火化前,學院所有法師都發願:三年內不離學院,三年後再重新決定未來的管理方法。對一般人而言,以這種方式紀念父母,是盡孝,同時也深化了道德;而對修行人來講,以此紀念上師,則更多表達了我們對上師的思念、依戀和祈禱。

印度有一位修行人就是在為上師守孝三年期間獲得了成就。《密宗大成就者奇傳》記載了這則公案:這名修行人叫護喜,是梅志巴尊者的弟子。護喜從小學習並精通各種世間論典,皈依佛門後,依止梅志巴尊者十二年,直到上師圓寂。上師圓寂後,他每日在上師靈塔前哀傷哭泣、供養祈禱,三年沒說一句話,一心修行。由於他的誠心憶念和祈禱,有一天,上師的加持完全融入,他證悟了。此後,護喜前往印度南方度化眾生,再後來,又不舍肉身進入地下,為非人傳法。作者多羅那他說,直到現在,護喜還在那裡。

弟子問:「父母去世,守孝三年是不是太久?」孔子說:「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孩子生下來,三年之內都離不開父母的懷抱,吃喝拉撒都要在父母照料下才能完成,為了紀念這一點,守孝三年並不長。再說,守三年是天下通行的喪禮。

《孟子》中也說:「三年之喪,齊疏之服。」三年服喪期間,要穿縫了邊的粗麻布喪服。這一傳統在中國古代一直被遵循著,就是做官的人,在任職期間父母死了,也要回家守孝。我以前看過《蘇東坡傳》,裡面提到,蘇東坡一生經歷了兩次這種情況,先是母親去世,然後是父親,他都分別守孝三年。

可能今天很多人覺得,這些都是迷信、教條,早已被捨棄了。新時代不需要這些,新時代要學新的思想。那學什麼呢?學西方。但是,在學西方的過程中,我們是否真正學到了有價值的東西?好像也不多。所以,還是要重視我們自己的傳統。重視傳統不一定是完全照搬那樣的形式,但本質的東西可以繼承。

我是這麼想的,古代社會和今日環境雖然不一樣,但人是一樣的,盡孝以及做人必須遵循的道也是一樣的。在家人走世間的道,需要孝,如果不孝,其他的人格或德行就談不上;出家人走出世間的道,也需要孝,如果不孝,更深更廣的菩提心就修不了。所以,以孝為首的我們那些傳統不能丟,丟了,規矩沒了,用什麼約束自己?

和我們通常的理解不一樣,道德的約束不會給人帶來痛苦,而是相反,會幫助你產生美德。而一個有美德的人,《二規教言論》裡說,不僅會得到世人喜愛,還會得到護法神及喜愛善法的非人、天神的保護。所以,我們應該追求並擁有美德。遺憾的是,如今的很多年輕人不喜愛美德,甚至侮辱踐踏美德,也許這是個人行為,但從整個背景來看,也是全體人類的悲哀。由此我覺得,現在我們最需要的是反省,就像古人說的「吾日三省吾身」,時時省察自己的言行是否偏離了道德。

一個人往外面看、跟著物質世界走很容易,現在科技發達,交通、網絡、信息也便利,遠超古代。但在這種極度攀緣、追逐潮流的過程中,內在道德很容易喪失。因為外面的東西多,誘惑就多,人心也容易亂,很難有理性把持,而一旦陷入其中,意志就被消磨了。如果說我們被外物欺騙了,也許有人不信,可我們追求的那些東西是不是真有價值,這一點很值得反省。

我經常覺得,我們不應該一味盲目地往前奔,有時也要停一停,回顧一下古人的足跡,看看他們是怎樣堅守道德,走過一生的。試著了解人類曾經有過的心靈探索,對於以後我們怎樣往前走,應該也是有益的。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古人要守孝三年?
    守孝,也叫守喪,或守制。最早出處不可考,孔子弟子編纂的《論語(陽貨篇)》,記述了孔子說過的一句話:「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意思是:孩子從孕育到離開父母懷抱,需要三年的時間。所以,在父母死後,孩子要用三年的時間為父母守孝,以報答父母生養之恩。
  • 古人為什麼要守孝三年?
    中國古代,父母死了,子女要守孝三年,所謂聖朝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也不管官做的多大,一旦父母去世,你不馬上請假回家守孝,那就是不對的,監察御史馬上彈劾你,處分很嚴重,甚至朝廷永不錄用。
  • 為什麼古人守孝三年
    百善孝為先,父母過世後,兒女守孝三年,在這三年內不結婚,不外出遠處,不貼紅對聯,不撤孝號只有三年過了才撤孝號。這是中華祖先傳統文化。古代所有人,都要守孝三年,在喪期中,皇帝是也不能結婚的。所以這種古禮,也代表著中國文化的一種精神。守孝從古代到現在,已經很古老了。
  • 父母離世後,兒女為什麼要「守孝三年」?孔子的一句話道明了緣由
    古時候,當父母死後,遊子需歸鄉守孝三年。即使入朝為官的官吏,也必須遵守這個原則,直到守孝過了以後才可以回京做官。如果不遵守這一原則,時人將視之為大不孝。為什麼古人守孝的時間要三年呢?這裡有沒有講究和內涵?「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宰我問。
  • 守孝期間為什麼不讓理髮嗎 ?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從出生到死亡,就只有短短的幾十年時間,終究是要離開這個世界的
  • 為什麼古人要「守孝三年」,三年是不是有點久
    你是不是曾經對古人守孝三年的習俗感到不解?你是不是對古人守孝時要穿的五種等級的喪服感到困惑?如果你有這些問題,那麼不妨跟隨我的腳步一起來探尋古代的孝文化吧。為了報答辛勤養育過的自己的父母,三年喪期,是天下通行的喪禮,是每個人都要遵循的道德準則和社會制度。而且關於古代守孝這一習俗,裡面還有比較多的學問。三 何謂守孝「五服」《荀子·禮論》:「稱情而立文。」
  • 終於知道,奚夢瑤為賭王守孝期間,為什麼三次被罵
    賭王何鴻燊上月逝世,6月27日賭王家在報紙刊登了訃聞,不僅首次公開了神秘的第17子何猷邦身份,也對外公告了為賭王何鴻燊舉行葬禮和出殯的時間,按照賭王家的習俗,整個家族的成員都在守孝之中,包括以往經常活躍在報刊頭條的何超蓮都變得低調,不過,身為豪門媳婦的奚夢瑤卻一反常態,守孝期間多次被網友罵
  • 守孝期間可以領結婚證嗎和守孝幾年不能結婚
    俗話說:「死者為大」,所以親人過世後結婚也有很多講究,今天接親網小編就來跟大家聊聊守孝期間可以領結婚證嗎和守孝幾年不能結婚,相信對大家有所幫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一、守孝期間能不能結婚現行的法規沒規定這事,但有的地方有一些風俗習慣,可尊從當地習俗.沒有那就按婚姻法規定的法定年齡辦,只要達到了法定年齡就可以結婚,親人去世了,大家可能都還在悲痛之中,才辦了喪事又急著辦喜事,可能親人的心情一時難於轉過來,可緩幾月再辦婚事.
  • 何猷君奚夢瑤守孝期間同遊迪士尼 閉口不談何猷邦並表示要尊重家人
    何猷君奚夢瑤守孝期間同遊迪士尼 閉口不談何猷邦並表示要尊重家人時間:2020-06-29 10:07   來源:中華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何猷君奚夢瑤守孝期間同遊迪士尼 閉口不談何猷邦並表示要尊重家人 6月29日,據港媒報導,何猷君和奚夢瑤在為賭王守孝期間,現身迪士尼樂園招待外籍友人
  • 守孝期間可以結婚嗎 守孝期間能結婚嗎
    婚喪嫁娶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情,喜事我們要舉杯慶祝,喪事的話我們只能希望是讓逝者安息,願天堂只有歡樂。
  • 古代守孝的禮制有多嚴苛?現代人大呼:一樣也受不了!
    因此,在古代人們極為重視父母亡後的守孝制度。在古代,父、母去世後,兒子在守孝期間必須遵守儒家的禮制,這種守喪制度叫「守制」,俗話說就是「守孝」。一般期限為三年(準確說是二十七個月),而在這段守孝期間,有一系列相當嚴苛的生活方面要求,我們現代人回過頭看看,估計一樣也接受不了。
  • 大盜守孝: 他說在三天之內停止下雨,他願割肉祭天
    頓時他生出懺悔心,於是他發願:「我這個傷,如果在一個禮拜之內好了,我到父母墳前守孝,不再做土匪!」很奇怪的,他的傷沒有幾天都完全好了;他也不食言,真的去父母墳上守孝。怎麼樣叫守孝?是子女捨不得父母,雖然父母死了,他還在墳旁邊守護著父母的墳,這叫守孝。活人這樣守死人,雖然沒有意思,你要能做得到,就變成有意思,因為這種事情不容易做的!
  • 古代官員守孝三年,再回來職位還在嗎?奪情起復會不會挨罵
    尤其是從宋朝開始,守孝三年,基本上成為了每個讀書人必須要做的事情。 比如說蘇東坡當年考上進士以後,還沒怎麼飛黃騰達,他的母親就去世了,他只好回家守孝三年,再回來做官沒多久,父親蘇洵又去世了,他又回家守孝三年。這6年時光,皇帝都換了,因此蘇東坡的仕途受到了嚴重影響。
  • 守靈守孝時期的十大禁忌是什麼?
    親人去世,後人則要為逝去的親人守靈守孝。那麼何謂守靈守孝呢?在先人逝世至下葬的一段時間內,其後人要為先人守靈是指先人從去世至火化、下葬這一時間段內,其後人及直系血親陪伴的時間為守靈。在先人下葬至先人去世三周年日這一時間段內,為守孝。然而守靈守孝也是有十大禁忌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33歲失業跟男友提結婚,男方拒絕:父親去世,我要守孝三年!
    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男朋友的父親去世了,他說需要守孝三年,期間不能結婚。以前我為了打拼事業,把結婚的事一拖再拖,可是事業辜負了我。現在我要為了男友,再傻傻等待三年,誰知道最後會不會又是一場空?35歲前結婚的底線該堅守嗎?33歲失業,因為不好找工作,突然閒了,想結婚了,但男方的態度呢?因父親去世,守孝三年!
  • 古代「居喪守孝」的二三事
    三年期滿,要舉行一次隆重祭祀,然後方能「起靈除孝」,即移父親靈位於祖廟或家廟,脫下孝服。晉代竹林七賢之一阮籍恃才放蕩,居喪飲酒,朝臣何曾上奏文帝,認為應將這「敗俗」之人,流放邊疆民族之中,以免汙染華夏風俗。
  • 何超蓮透露要為賭王守孝只能穿素服,何猷君奚夢瑤錄節目怎辦?
    據報導,賭王不會在今年入土為安,有高人認為,今年沒有適合的吉日,要等到明年才能擇日下葬,在此之前,賭王遺體會一直存放於東華義莊。賭王喪禮期間,三房千金何超蓮極受媒體關注,她與明星男友竇驍連續四天合體現身,感情穩定恩愛,竇驍被發現入住賭王三太陳婉珍的豪宅,與女友同居「試婚」。
  • 丈夫戴孝期間,妻子懷孕,丈夫:去打掉,我要守孝!結果一生無子
    民國時有一對夫妻,丈夫在守孝期間,妻子卻懷孕了,丈夫覺得這件事有違孝道,於是對妻子說:去打掉,我要守孝!結果從那時起一生無子。 不幸的是,他的母親早逝,多虧了父親和長姐將他撫養長大,因此他從小就立志長大後一定要回報父親和長姐。在刻苦的學習下,年僅16歲的他就獲得了縣試第一,周圍的鄰居都知道馬家有一個了不起的兒子。
  • 奚夢瑤一身黑裝為「澳門賭王」守孝,素顏出鏡面容很是憔悴
    看這樣子奚夢瑤顯然已經復工,還跟丈夫何猷君接下了夫妻真人秀節目,但他們作為賭王的兒子兒媳,肯定還是要為「賭王」何鴻燊守孝,並不能穿鮮豔的衣服以及化不合時宜的濃妝,相信這應該就是奚夢瑤為什麼要素顏全黑現身的最大原因。
  • 傳統葬俗守孝禁忌,大多沉睡在封塵的歲月裡
    傳統戴孝的規矩比較多,尤其在守孝期內,子女的穿戴言行,都要遵循傳統喪俗。諸如守喪期孝男要穿麻衣、戴孝冒,孝女(含兒媳)要罩粗布麻衣,其他喪屬腰間纏孝帶等。這種披麻戴孝的習俗,傳統葬禮上稱之為「戴孝」,那麼傳統葬禮守孝期有哪些禁忌呢?接下來一起看一下。守孝期禁忌一:俗語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中國的喪葬習俗,儘管各地有很多差異,但大體上還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