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在香港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他明明是豪門,卻穿打補丁的衣服。在晚年,他將自己一手創辦的兩家高達2000億的銀行無償交給國家。他就是莊世平,一個你可能很陌生的名字。這篇文章3700字,預計10分鐘讀完,帶你走近莊世平為國為民的一生,他的名字不該被遺忘。
這是一張並不美麗,甚至有些「土氣」的照片。
照片中兩位穿著簡樸的老人,絕大多數人或許都不認識。那是莊世平和他的妻子林影平。
不過提到「莊世平」這個名字,或許很多人也都覺得陌生。
周恩來總理曾表示:
「潮汕為中國革命貢獻了兩個經濟人才,一個是理論的許滌新,一個是實踐的莊世平。」
而《亞洲經濟》特約高級記者高新慶回憶道:
我這一生,寫過眾多人物,包括政界、企業界領袖;包括作家、教師、社會賢達;也包括科學家、勞模、工人、農民,以及商賈小販,三教九流,但沒有一個人像莊老,令我心仰神馳,久久不能忘懷。
那是一個不該被遺忘的名字,那是一段不該被歲月掀過去的傳奇人生。
莊世平從未停止
為國家儘自己的一份力
出生於1911年的莊世平,從小目睹國家遭受列強欺辱。
「即使力量微小,也總要做點什麼,也總能做點什麼。」
以優異的成績從北京中國大學經濟系畢業後,他就以教師、記者的身份奔走於國內和東南亞各地,團結華僑同胞的力量,將各方支援抗戰的物資,輸送到國內抗日前線。
以《中原日報》記者身份,親往緬甸、雲南一帶考察,撰寫緬甸公路的文章,鼓勵華僑積極參與國內抗戰。
▲ 賺的錢絕大多都用來支持國內抗日戰爭
而因為他的活躍,他的名字也屢屢上了日偽分子的通緝名單。在泰國抗日的七年裡,莊世平曾一度被捕,兩度逃亡。最後一次逃亡,和妻子孩子分離了近5年的時間。但縱使如此,他卻從未有一刻停止為國家儘自己的一份力。安達公司在河內、新加坡、曼谷的分公司相繼關閉,莊世平於是又將陣地轉移到香港。一邊繼續安達公司香港分公司的經營,一邊做起了生豬和棉花的生意,然後將賺到的錢又全都投入到國內解放戰爭中。1949年10月1日,北京。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上冉冉升起。莊世平創辦的南洋銀行開業,而在銀行上方,一面五星紅旗慢慢升起。那是全港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在還處於英國殖民統治的香港,升起這面旗幟,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將高達2000億的銀行
無償交給國家
再聊聊他所創辦的南洋銀行,雖然資金少,規模也不大。但南洋商業銀行卻是當時香港唯一能與大陸進行資金劃轉的銀行。而憑藉多年積攢的人脈和信用,很多華僑都願意選擇莊世平的銀行進行匯款,和內地進行貿易往來。一個依靠18人和借款1萬美元創辦的小銀行,發展成為了擁有50家分行、2000多員工、總資產達733億港元的現代化商業銀行。「作為一個中國人,這個根不能忘。」「國家民族不富強,不自立,做一個中國人是很難過的。」以莊世平的身價和經商頭腦,他完全可以成為「首富」,從此過上瀟灑奢華的生活。然而這個男人在晚年,卻選擇將自己一手創辦的兩家高達2000億的銀行無償交給國家。沒有半分保留。捐了就捐了,好像做了件很平常的事情似的。「我這一生,不為名不為利,只是受了洋人太多氣,就想爭口氣,讓中國人坐在國際舞臺上強盛,有地位、有尊嚴。」深圳特區剛剛規劃時,深圳特區的第一任市委書記吳南生一時也不知道該從何處進行,特意找了莊世平商量。吳南生後來回憶道:「政治上的、經濟上的、僑務工作上的,金融工作上的,他都提過意見。」也是莊世平率先在深圳經濟特區設立南洋商業銀行深圳分行。▲ 莊世平(左一)、李嘉誠(左二)與吳南生(右二)
甚至今天汕頭大學、潮汕體育館、普寧華僑中學、普寧華僑醫院等諸多由華僑與港澳同胞捐資建設的項目,都離不開莊世平的牽針引線。李嘉誠與莊世平是認識很久的朋友,兩人之間曾經有這樣一段對話:「興學育才最有意義。像陳嘉庚先生一樣,名字和他創辦的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校聯繫在一起的,這樣的人生最有意義。」而學校的籌辦、選址、設計、師資力量籌備等,莊世平都全程參與,還親自邀請自己的老師,著名經濟學家許滌新擔任汕頭大學第一任校長。而對於自己的做出的貢獻,莊世平卻從來只是輕描淡寫的帶過:「人老了,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做點對國家、對人民有益的事,盡點心而已。」「衣著整潔、得體,但坐下仔細端詳,發現整潔的白色襯衣的衣領居然有破損,顯然穿得很久了。」他本該是名副其實的豪門,但全身上下,最值錢的不過是手上那塊帶了幾十年,一百多塊錢的老手錶。無房無車,上班跟其他人一樣擠公交地鐵,住的地方一直是銀行的員工宿舍。擺在牆邊的行李箱,跟著莊世平去了很多地方,老舊不堪。撰寫《莊世平傳》的作家廖琪在汕頭開研討會的時候,恰逢莊世平85歲,於是大家一起給老人辦了個生日會,那是莊世平第一次開這樣的生日慶祝會。然而生日會結束後,莊世平就將那筆數額不小的禮金全數捐給了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作為他們的研究經費。在他看來,自己有吃有穿足矣,其他的錢,應該放在更值得的事情上。莊世平和妻子林影平,是依照傳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的婚姻,卻相互扶持著走到最後。莊世平最初為國家四處奔走,甚至無法回家時,林影平為了照顧孩子,一人兼職了好幾份工作,卻沒有絲毫抱怨,她知道她的丈夫在做對的事情。每次穿好衣服,莊世平都會摸摸妻子的腳,看穿的衣服是不是少了還是多了。吃飯的時候,他也總是先給妻子餵完了,然後自己才去吃飯。事實上,莊世平的幾個孩子,從未從父親那得到任何金錢上的庇佑。長子在香港開了30多年的小巴車,退休也還是住在廉租房裡。「父親總是教導我們要自食其力,不願意借用自己的影響為子女辦事。我到香港後,他從不過問我的事。」「我們是沒有什麼埋怨的,因為這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總有一批人是這樣做。」他沒留給孩子什麼錢,卻言傳身教,給孩子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2007年6月2日,97歲的莊世平先生因心力衰竭在香港去世。而即使在人生的最後,莊世平念念不忘的還是:「金甌尚缺,老驥未甘伏櫪,仍求一統神州。」其靈柩蓋著五星紅旗,李嘉誠、董建華等親自為他扶靈。而在他的追悼會上,無數香港市民從各地趕來,只為送他最後一程。妻子當年生病,香港醫療太貴,他於是將妻子帶到了內地治療。Reference:
1、《亞洲資本》訪全國著名僑領、著名金融家、世紀老人莊世平
點擊「在看」,莊老不該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