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靜害怕失去是原生家庭的傷,梅豔芳一生並不悲慘,她擁有大愛

2020-09-05 多肉媽媽說育兒

最近《乘風破浪的姐姐們》熱播,也得到了大家的喜愛和關注,這個節目的姐姐們都讓人看到了不一樣的一面,藍盈盈的努力和不服輸,寧靜大姐的御姐範更是讓人肅然起敬,黃聖依的「豪門教養」讓人吐槽,然而最有爭議的姐姐當屬伊能靜了,之前伊能靜一直在標榜女性價值,然而在一採訪節目中卻發表了:人生要先追求愛,再去實現人生價值,如果先實現人生價值,像梅豔芳一樣,就會很慘,然而這樣的女性價值我並不認同。

完成了愛之後,你就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伊能靜害怕失去,是原生家庭留下的傷

在採訪中伊能靜問主持人:你不覺得我很幸福嗎?緊接著就表達了自己關於追求愛和實現自我價值的看法:

伊能靜參加採訪

伊能靜的一生其實很坎坷,尤其是年幼的她,父親重男輕女,拋棄了她和母親,她沒有享受過父愛如山,在母親眼中她也是母親的拖累,被寄養到姐姐家,被姐夫餵過狗糧,跟著母親改嫁日本,在校園遭受同學欺凌,她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童年也是缺愛的,不幸的童年生活給他留下了一定的心理陰影,後來他遇到了比自己大8歲的庾澄慶,開始自己的第一段婚姻,這段婚姻中庾澄慶比她大名氣也比她高,對伊能靜也是疼愛倍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她內心對愛的缺失,不過他們最終不歡而散。伊能靜之所以把完成愛看的那麼重,也許是因為她童年時代內心愛的缺失,是原生家庭留下的傷。

先完成愛,再實現自我價值的觀點,我並不認同,梅豔芳一生雖有遺憾,但並不悲慘

在採訪中伊能靜為了表達自己對實現女性價值的觀點,提到了梅豔芳,她認為梅豔芳的一生先實現了人生價值,卻沒得到愛,是悲慘的一生。

伊能靜參加採訪

顯然伊能靜用自己的觀點定義了自己認為正確的人生順序,那就是先完成愛,再實現自我價值。魯迅曾經說過:「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你眼中的世界有時並不是你想的那樣,而一個人最大的惡意是將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別人,並一直認為自己是對的。」伊能靜有權定義自己的人生是圓滿的,她得到了愛,實現了自我價值。但是她不應該隨意去評判梅豔芳的一生悲慘,這也是對於逝者的不尊重。然而用別人人生的不圓滿來映襯自己人生圓滿,這樣做法也讓人不能認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有權利決定自己的人生該再怎麼活。

梅豔芳沒得到屬於自己愛情,是一種遺憾,但是她擁有粉絲的愛,她也愛大家,她擁有大愛。

梅豔芳最終的告別演唱會上穿一襲白紗跟粉絲分享自己的人生感受:要把握生命的每分每秒,她說:雖然我這一生有遺憾,但是我有你們的愛,已經將這份遺憾填補,我將自己嫁給了你們,嫁給了音樂。梅豔芳人生雖有遺憾,但是她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珍貴的的作品,她把一生獻給了她所愛的事業和粉絲,她的人生是精彩的,她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梅豔芳演唱會

梅豔芳演唱會

對於伊能靜先完成愛,再實現自我價值的觀點也許只適合她自己,也許原生家庭的傷讓她害怕失去,但是這不是所有人的人生標準,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人生價值和完成愛沒有先後順序的標準,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軌跡,不隨意評判他人尤其是逝者的人生,過好自己的人生就好了,別人人生的不圓滿並不能夠凸顯出你自己人生的圓滿,自己覺得幸福就好。

如果喜歡本文,認同我的觀點,歡迎關注我哦。

相關焦點

  • 人生很慘梅豔芳?伊能靜言論翻車,她曾哭訴原生家庭傷害太深
    ;其次,她是對的,適合自己的,不代表梅豔芳就是錯的,這樣拉踩,實在太不應該。事件發酵後,伊能靜反應還算迅速,沒有沉默,直接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公開道歉並說明自己的微博是閨蜜在打理,然後採訪被有意剪輯,曲解了自己的意思,她接受批評,可她同時又關閉了微博的評論功能。
  • 伊能靜又爆新黑料,太難看!粉絲喊冤:不怪她,是原生家庭的鍋
    除此之外,她身邊的工作人員爆出:伊能靜無緣無故就開口大罵工作人員,根本不把他們當人看。連小區鄰居也跑出來吐槽:她太事兒了。可即便如此,伊能靜的粉絲還在奮力喊冤說,這一切都是因為她從小「缺愛」,是原生家庭的問題。
  • 40歲伊能靜說梅豔芳一生很悽慘?
    最近我被伊能靜的話嚇了一跳。伊能靜參加了《乘風破浪的姐姐》。隨後,她的丈夫秦昊也因她的網絡劇《隱秘的角落》而走紅。當秦昊提出「如果有一個小三,我就自殺」。伊能靜也成了女孩們羨慕的對象。好吧,大家都知道你的婚姻是幸福的,但你不需要拿梅豔芳說事。她不知道自己是漂浮著還是瘋了。一開始,她對主持人說:「你不覺得我很開心嗎?」?我覺得我真的很開心。
  • 伊能靜18歲兒子同框好友皆女生引熱議,外界質疑系原生家庭惹的禍
    大家知道,才女伊能靜是一個被愛情傷得遍體鱗傷卻始終堅信愛情的女人,原生家庭的悲慘經歷,第一段婚姻的卑微絕望,讓她一步步失去自我,甚至婚內出軌,背負罵名。正是嫁給小10歲的秦昊,生了女兒小米粒,才再次擁有美好的幸福家庭。
  • 伊能靜談《隱秘的角落》,令人深思:原生家庭對人一生的影響
    微博長文中,她談到了她丈夫秦昊最近主演的一部叫做《隱秘的角落》的劇,她講道:」如果不是因為秦昊,《隱秘的角落》是我最不想看的一種劇,並不因為它恐怖,而是因為它真實,它從側面反映出了原生家庭給人一生帶來的影響,絕不是任何人可以輕易批判的!
  • 伊能靜嘲梅豔芳沒愛情結局慘,伊能靜是情商低還是真的壞?
    人生便是這樣,有些時候你預料的東西,你以為擁有的東西,偏偏沒有,我以為我28歲,或者三十歲前便會結婚,我希望我在三十二歲擁有自己的家庭,擁有自己的小孩,但是沒有,終於過了四十歲,我擁有什麼?我擁有你們啊。
  • 伊能靜的原生家庭:母親連生7女,父親為生男孩離婚另娶
    她說:「你不覺得我很幸福嗎?就是我也不知道,我就覺得我真的很幸福。因為通常在完成了愛之後,再去完成自我價值,你就再也丟不掉什麼東西。可是如果你先完成自我價值,那很慘。因為你的事業已經到頂,那就會像梅豔芳。她一輩子都在尋找愛,連她最後已經瘦成那樣,她在臺上都要穿著白紗。人生不能倒過來。」
  • 伊能靜:拉著婆婆的手哭訴原生家庭的傷害!52歲了,真的該消停了
    比如52歲的伊能靜,因為在節目中說到梅豔芳,一番話像是在炫耀自己的幸福也貶低梅豔芳價值觀。愛的確很重要,但是斯人已逝,一番不經意的言論無疑讓人覺得她在以自己的價值標準對別人品頭論足。尤其是擁有眾多粉絲,在娛樂圈擁有重量級地位的前輩。自然也就免不了被群嘲。
  • 被伊能靜瞧不上的梅豔芳,是演藝圈的天花板
    其實,之前大娛也寫過伊能靜(點擊藍色閱讀),覺得伊能靜原生家庭不好,從小父母離婚、自己一直寄人籬下,所以為了證明自己、彰顯自己、讓自己更討喜,難免有討好型人格、強迫症人格、表演型人格,反正就是一大堆毛病。
  • 孫儷、鄧超、伊能靜那些被原生家庭傷過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可見,原生家庭對我們的童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原生家庭給童年造成的不好回憶,讓他們都懼怕婚姻,沒有安全感。可緣分來了,擋也擋不住。兩人相遇後,互相被對方吸引,自此改變了不婚的想法,走進了婚姻的殿堂,互相取暖、互相扶持,彼此治癒原生家庭帶來的痛,還讓彼此與原生家庭和解。
  • 52歲伊能靜跟秦昊吵架,哭訴原生家庭不幸,心機賣慘or真情流露?
    看點不少,伊能靜和秦昊發生了爭吵,伊能靜跟秦昊道歉,向婆婆和老公傾訴起了童年的悲慘遭遇。伊能靜說自己小時候太缺錢了,由於家裡欠了很多外債,年紀尚小的伊能靜就要扛起家庭的責任到外面去打工賺錢。如果不出去賺錢的話,家裡欠的帳還不了,別人會來家裡潑油漆,她是在這種充滿了焦慮和不安全感的環境中長大的。
  • 如果梅豔芳活著,聽到伊能靜的話,她會怎麼做?
    伊能靜自參加「浪姐」以來,越來越口無遮攔。為了證明自己過得很幸福,不惜拿梅豔芳做反面教材。一時間,導演關錦鵬忍不住了,站出來指責伊能靜:「我個人對梅豔芳自己在價值觀上的判斷,或者她自己所做的一切選擇,我是尊重她的。
  • 伊能靜人設崩塌,朱朝陽壞小孩的黑化,都是原生家庭的錯?
    最近勢頭正火的是伊能靜和老公秦昊,沒有人反對吧。 因為《乘風破浪的姐姐》,讓家庭主婦伊能靜再次回到大眾視線,而她也成功在前兩期中獲得好聲一片。 而她的老公秦昊,因為《隱秘的角落》大火,熱度也是蹭蹭的。 在一片熱熱鬧鬧中,伊能靜卻因為第三期節目以及節目外訪問中口碑暴跌。
  • 梅豔芳這一生,如同煙花一般絢爛卻短暫
    其實,之前大娛也寫過《 》(點擊藍色閱讀),覺得伊能靜原生家庭不好,從小父母離婚、自己一直寄人籬下,所以為了證明自己、彰顯自己、讓自己更討喜,難免有一些不好的習慣。如果談原生家庭,梅豔芳的原生家庭可能更不好。
  • 楊紫崩潰大哭,揭露殘酷真相:原生家庭的「痛」,要用一生去治癒
    媽媽因為怨恨出軌的爸爸,用最惡毒的語言詛咒爸爸,常年跟女兒說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導致女兒恐懼結婚,失去了愛一個人的能力……媽媽令人窒息的愛,是對女兒深深的傷害,這種傷害奪走了她的快樂和自信,讓她痛苦不堪,想要逃離這個家。《原生家庭》的作者蘇珊·福沃特用一個詞來描述「傷害型」父母——「有毒」。
  • 比「松子」還悲慘的伊能靜,躲開了被命運安排的一生,是個狠角色
    伊能靜迫不及待想證明自己,哪怕日子過得很辛苦,哪怕是幾片麵包加白開水,或者有一餐沒一餐,她都沒有向母親低頭過。後來,伊能靜的父親出現,帶著上千萬的債務。從小就缺乏父愛的伊能靜其實根本抗拒不了來自父親的「誘惑」,她承擔下了父親的債務,並且關係開始有所緩和,她甚至寫了一首歌《爸爸不要說》,可是,就在錄製這首歌的當天夜裡,好不容易才感受到父親的伊能靜,再次失去了父親,她的父親,車禍去世了。
  • 重男輕女家庭走出的伊能靜:有本事乘風破浪,別永遠傷在童年
    全網都知道了,被梅豔芳的粉絲嘲諷:你也配?>伊能靜害怕被忽略被小看,永遠在求關注!伊能靜自己在公開採訪和演講裡,也說過很多次關於她的原生家庭的問題,今天不妨再贅述一遍:父親是山東男人,重男輕女從,母親生下伊能靜,已經是她生下的第七個孩子,全部是女孩,因為生不出男孩,父母離婚。
  • 伊能靜:深受「原生家庭」影響的《流浪的小孩》的人生歷程
    在錄製《爸爸不要說》一曲當夜,生父車禍去世,只有16歲的伊能靜,一個人去太平軍處理父親的後事。這件事成為伊能靜一生的痛!也給她的人生留下很大陰影,後來只要看到離別的場景就會崩潰。1987年伊能靜的獨唱歌曲《爸爸不要說》發行。從第一張個人音樂專輯開始,伊能靜就開始自己作詞了。有人說原生家庭會帶給孩子一生的影響。1993年,伊能靜到英國的劍橋,倫敦遊學。
  • 唯一的「香港女兒」,被伊能靜評慘的梅豔芳,逐愛一生卻不得而終
    我們可以了解到,當時伊能靜是在感慨現在的自己很幸福,只是她用錯了表達方式,也沒有理由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評價這樣一名女性。而伊能靜描述的場景,正是令無數人都難以忘懷的梅豔芳的最後一場演唱會。,誰知這一演,就是一生。
  • 「作精」伊能靜節目裡又翻車,到底成年人該如何與原生家庭和解?
    乘風破浪的姐姐中,伊能靜這個作精又作出了天際。憑一己之力一夜間從知心姐姐轉為職場PUA達人,還拉踩梅豔芳不如自己幸福,渾身上下每個細胞都在非常用力的向別人展示自己是個「人生贏家」。她一次次的翻車言行,無不暴露出童年經歷和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一個人的性格缺陷,長大成人後的失敗,都與原生家庭的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