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大佬們的新蛋糕,窮人們的奶酪?

2020-12-25 張事說科技

最近「社區團購」火了,被大家稱為「新零售的最後一公裡」。

當我們路過門口便利店時,總能見到超市門口呈列著許多生鮮水果、肉禽蛋品等等。明明並非是便利店的主營,卻依舊成了小區門口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各大便利店,甚至是快遞點、文具店等線下門店的老闆紛紛化身「社區團長」,甚至還組建購物群,方便發布促銷新品,提醒到貨領取等。

網際網路巨頭加持,社區「燒錢」大戰開始

方法沒毛病,手段也很到位。

但是,社區團購真的能夠興起,並非這麼簡單,更有諸多網際網路大佬加持布局。

新興社區電商興盛優選,一出手便搶奪了三四線城市市場,甚至完成了縣鎮農村的覆蓋布局,背後有今日資本領投。

橙心優選,是滴滴旗下的社區電商平臺。

還有美團推出的美團優選,拼多多推出的多多買菜等等。

因為眾多大佬布局,「社區團購」如今已然硝煙瀰漫,競爭激烈。因為有資本注入,所以社區團購又出現了此前常見的「燒錢大戰」。

新用戶1分錢買1斤橙子,1分錢買胡蘿蔔等是不是已經很有誘惑力?不僅如此,拉新更有現金紅包,此外團購平臺上還常有打折力度極大的商品,許多生鮮菜品的價格也遠低於周邊菜場、超市的價格。

總而言之,社區團購,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

社區團購短期優勢明顯,那長期呢?

站在普通吃瓜用戶的角度上,大家都會去想,社區團購興起,對自己到底有沒有好處?

從短期來看,優勢是非常明顯的。

第一:實惠。團購平臺上生鮮價格普遍較低,再加上「滿9-3」「滿50-15」等類優惠券的加持,儼然有多買多送的態勢。

第二:便利。之前買菜常需要到菜市場或大型超市去,但是現在下單後,只需要到小區附近的「自提點」(便利店、文具店、快遞點什麼的),下班回來的時候路過就能拎回家,簡直不要太便捷。

第三:新鮮。這一點勉強算得上,倒不是說團購的生鮮菜蔬就一定比菜場的更新鮮,只是對用戶來說,他們可以「即吃即買」,想到吃什麼,就買什麼,不用再去菜場買菜屯菜。

然而從長期來看呢?還會有優勢麼?

我們從團購大戰的身上,就已經看出了端倪。

之前共享單車「小黃」與「小紅」為搶佔市場份額將燒錢這項運動進行到底,可結果呢?長租房也在各大城市之間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可結果呢?

由此看來,社區團購到最後極可能會出現一個局面:

附近小攤小販少了,社會上的打工人多了。

去菜場的人少了,每日運動的步數也少了。

而等到真的燒錢熬到最後,沒了競爭對手,一個人便能吃下一個蛋糕時。那這個蛋糕到底是蒸著吃,煮著吃,還是烤著吃,涮著吃,不都自己說了算了麼?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會消滅菜市場嗎?
    但自從裁判揪著搞社區團購的那些網際網路大佬們的領子囑咐:「別只惦記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全網就開始發揮想像力,把社區團購當作資本大佬們用來搞壟斷的工具,覺得會造成菜市場倒閉、菜販子失業、夫妻店倒閉,超市體量變小賣菜翁被裁。人類社會凜冬將至。好,讓咱來一場成年人之間的溝通。社區團購會是一種新型生鮮供應鏈,在市場上普及。
  • 社區團購浪潮裡的「團長」們
    但另一方面,不管是武漢、長沙,還是成都、濟南,很多果蔬商超老闆卻紛紛抱怨,認為社區團購搶了他們的生意,弔詭的是,這些受到衝擊的店老闆們有不少人也不得不加入到社區團購的陣營……誰在做團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上團長道路,雖然他們背景各異。濟南歷城某小區的張琳是一位寶媽,在家全職帶孩子,後來她接觸到社區團購,並逐漸成為團長。她說不指望這個掙錢,主要是方便帶孩子。
  • 爭議社區團購:「價格戰」下的「新業態」,誰動了誰的奶酪
    證券時報消息,一般而言,一件商品從出廠到送達消費者手中,會經過批發商、零售商等環節,然而,這一傳統的商品流通過程,正在被社區團購這種新業態蠶食。近年來,社區團購以產地直銷、集體拼單、合力團購為名,以減少中間環節讓消費者得實惠的模式深受廣大小區居民的歡迎,也吸引了眾多玩家入局。其中,今年以來加速入場的網際網路巨頭,將社區團購推向了輿論的漩渦。
  • 大佬們擠破腦袋,就為了社區的最後一捆白菜,有點難度
    才想起是最近在風口浪尖的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早就出現了,只是在今年迎來了爆發。可能主要也是因為今年新冠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的原因。幾家大型網際網路集團相繼擠得頭破血流,勢要把最後一位顧客挖到手。僧多粥少怎麼辦,巨頭們為了爭奪更多的土地,開啟了自掏腰包燒錢模式,又開始用各種福利政策籠絡消費者們。
  • 社區團購的團長們,現在怎麼樣了?
    莊帥:我是去年底加入了京東3C部門搞的京東社區團購聯盟,還發了一個證:社區團購聯盟服務商。這個過程得以了解許多來自地方的小社區團購平臺的數據。天眼查APP專業版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大陸地區有近200家涉及社區團購、社區生鮮相關業務的企業相關業務的企業。
  • 財閥們進入社區團購的險惡用心
    網際網路巨頭們在2020年末開始了瘋狂的跑馬圈地,勢要把社區團購推向一個新的投資風口。一時間,大家聞社區團購色變,它仿佛成為了一頭洪水猛獸。首先,我們先分析一下資本們為什麼敢把賭注押在社區團購上?畢竟這是前幾年流行的商業模式,並且各路大神也沒有在社區團購領域獲得足夠的成功,都是一些區域性的小玩家在運營。為什麼現在又突然熱衷了呢?原因有二,第一,網際網路資本們賭的是疫情會再度爆發,能發國難財;第二,互聯巨頭們手裡有大量的資本,而不知道該投到哪裡?我們的網際網路巨頭喜歡掙快錢大錢,比如坑害下一代的遊戲,坑害這一代的P2P。
  • 社區團購到底能走多遠,巨頭們抬頭看路,不要以卵擊石!
    近日,在網際網路各媒介聚焦一個話題,就是「社區團購」。本來社區團購要涼菜了,但疫情讓這個賽道突然爆發,日訂單量從100萬單向1000萬單逼近。滴滴橙心優選打響了第一槍,美團優選先投入20個億,一上來先砸10個億再說,外賣大戰、單車大戰都己經成為過去,為什麼還是要涉及社區團購呢?因為純電商發展到天花板上了,對於網際網路公司來說,沒有增長就意味著死亡,社區團購正是一片藍海,增長迅速、潛力巨大,市場規模11000億的市場份額,比外賣市場6500億還多。
  • 萬字長文,深度解析「社區團購」
    而如今社區團購的模式,簡單來說,則是一種供貨端+用戶端的雙重整合——社區團購通常以一個社區為單位招募團長,對該社區的居民團購進行負責。在流量端,團長需要組建微信群,在群中對相關產品進行介紹、推廣;在產品端,團長負責在承接點理貨、售後等服務。從這一點上說,這一場熱鬧非凡的社區團購,似乎是一種「新瓶裝舊酒」。
  • 「社區團購」 攻城掠地,藥店的機會!
    疫情的原因,2020年上半年,熱門、風口是直播帶貨;而下半年,熱門、風口絕對是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是真實居住社區內居民團體的一種購物消費行為,是依託真實社區的一種區域化、小眾化、本地化的團購形式,本質是以一群人為單位、注重低價的電商服務。2020年下半年,社區團購火了!
  • 大公司們押注社區團購,這真的是賺錢生意嗎?
    更重要的問題是,網際網路大公司們真的能把它變成一個賺錢的生意嗎?大公司們押注社區團購,但模式其實各異2020年的下半年,大公司們集體湧入了社區團購市場中。這看上去意味著,社區團購可能擁有足夠的市場增長潛力。在社區團購之前,但凡大公司們短期密集投資,通常都意味著一個個新的風口:團購、網約車、生鮮電商,以及今天火熱的電商直播。
  • 實探社區團購:價格戰下的新業態 誰動了誰的奶酪
    來源:證券時報網微信號 作者:卓泳 唐維   一般而言,一件商品從出廠到送達消費者手中,會經過批發商、零售商等環節,然而,這一傳統的商品流通過程,正在被社區團購這種新業態蠶食。為此,證券時報記者走訪各個市場主體,解讀社區團購背後的爭議。  動了誰的「奶酪」?  所謂社區團購,即以社區商鋪店主或小區居民作為「團長」,收集社區內居民的訂單,當商品達到一定數量後,即可以優惠價格團購商品,平臺將在下單後的第二天將商品送達團長,最後由團長在小區分發,或者消費者自行提貨完成銷售。
  • 網際網路大佬進入社區團購無異於殺雞取卵,逼迫養殖戶只好殺雞棄卵
    只是最近隨著興盛優選、美團優選、橙心優選、多多買菜四大社區團購的進入,超市裡原來很暢銷的雞蛋突然賣不動了!原來,網際網路大佬爭相進入社區團購後,依然是依靠自身雄厚的實力,繼網約車和外賣價格大戰後又將屢試爽歪歪的補貼大戰策略用到社區團購上。
  • 社區團購:大勢所趨還是曇花一現?
    社區團購作為當下興起的新風口,帶來震蕩的同時也蘊藏著機遇,對它不可一味否定,也不可一味熱捧。當下巨頭和人們都應回歸冷靜,認真思考如何迎接這一技術賜予我們的新產物,讓它更好地發揮價值,惠及萬家。 社區團購作為2020年被網際網路巨頭瞄準的又一個新風口,引來幾大網際網路巨頭無一缺席地爭相入場,美團、滴滴、拼多多、騰訊、阿里、京東都快速殺入這一賽道,打響社區團購之戰。 這是網際網路史上首次有如此多巨頭共同參與同一場戰役,也是幾大網際網路巨頭首次集中優勢兵力搶奪同一塊蛋糕,社區團購大戰愈演愈烈。
  • 社區團購「九不得」新規公布,大廠們逍遙的日子到頭了
    網際網路巨頭們盯上了團購業務,可背後,另一雙眼睛也盯著它們。12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阿里、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6家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參加。這幾家都是業界鼎鼎有名的巨頭,只要它們遵守規則,其他中小玩家也就有榜樣可以效仿了。
  • 揭秘社區團購的「團長」們:誰來做怎麼做 收入如何?
    來源:新京報揭秘社區團購的「團長」們:誰來做怎麼做 收入如何?記者 孫文軒冬季的武漢,早上7點天剛剛放亮,武昌某小區內一家服裝修改工作室裡,剛睜開睡眼的馬大姐先在微信群裡問候了一番群友,接著把一些產品的團購連結發到群裡,以供群友挑選下單。做完這些,她才開始起床、做家務,以及等著社區團購平臺的送貨車陸續到來。
  • 社區團購之戰,一塊難啃的生鮮蛋糕
    編輯導語:對於社區團購來說,2019年末到2020年初是一道分水嶺。2019年年底,社群團購經歷野蠻生長後,市場一度墜入寒冬。然而2020年初突然爆發的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讓垂死掙扎的社區團購重新煥發了活力。社區團購,已經變成了一塊難啃的生鮮蛋糕。
  • 多面社區團購,無論多火熱,但最終結局卻只有一個
    日前,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發布了一條微博說,「馬斯克正在一步步把未來世界的幻想變成現實,而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忙著搶社區小販們的飯碗……」。
  • 社區團購:巨頭們都去搶菜市場的生意!個體戶拿什麼活下去?
    以後需要買菜的話,可以掃碼進群團購,在橙心優選上下單,然後到我這裡來取。社區團購,這個冬天最火熱的概念,就這樣猝不及防地進入了我的生活。小區門口天天打瞌睡的小賣部老闆,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突然有一天也站上了「風口」,成為各大巨頭爭搶的「團長」。
  • 「拼命」奔跑的社區團購
    然而在受到疫情影響的2020年,巨頭們看到了社區團購崛起的機遇,因此國內網際網路巨頭阿里、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等六家先後在社區團購領域布局。電商老大哥阿里在早期對十薈團投資,出行領域的滴滴率先推出自家品牌橙心優選,之後美團優選、多多買菜也緊隨其後,據天眼查APP顯示,京東和騰訊則是選擇投資興盛優選進行押注,這一場「新流量之爭」也隨之打起。
  • 巨頭電商大戰社區團購,爭搶大「蛋糕」,誰才是最後的贏家?
    巨頭電商大戰社區團購,爭搶大"蛋糕",誰才是最後的贏家?社區團購利潤空間很大俗話說:商人是無利不起早,巨頭電商既然高調入駐社區團購,那麼一定是有利可圖,說明社區的菜籃子裡還是有很大的利潤空間,不然巨頭們也不會那麼興師動眾,一擲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