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老實話:自從寫中醫科普文章以來,我的內心充滿愧疚。
因為,我越是深入地科普,越感覺到自己的無助。
比如說,在我的後臺上,每天能收到數百,甚至上千條留言。文老師一個人,真的沒有辦法挨個回復。
但是,我又能感受到讀者朋友,那一顆顆焦慮憂愁的心。愛莫能助,鞭長莫及,這是最讓人受煎熬的事兒。
所以,我只能儘量地,把我的文字寫得詳細,寫得明白,寫得清楚,好讓大家儘可能地攝取到有價值的信息。
用心雖苦,但哪怕是能幫助一小部分人,哪怕是可以給人以希望,也值得啊。
比如說現在,我給你聊的,就是讀者在後臺上拋給我的問題。
這位朋友是七十多歲的老人,獨居,兒女都不在身邊。
他告訴我,他今年冬天特別不好過,腿涼,沒勁兒,膝蓋冷痛。以往的冬天,他下樓不成問題。今年就不行了。尤其是晚上睡覺的時候,哪怕是用上電熱毯,半夜身體關節還會傳來不適感。整個人比往年都怕冷。
他說,他今年是真的感覺到老了。這是從前沒經歷過的事情。人生的冬天,真的來了……
他問我,該怎麼辦。
我的回覆是,應該儘快到醫院做個檢查,確診自己是否有風溼關節炎。最好找個中醫看看,是否脈象沉細或細緩,舌淡嫩,苔薄白。也就是說,看看你是否處於陽虛的狀態。因為從你的描述看,考慮陽虛虧虛、外感寒溼或風寒所致的痺症。
如果真的是這樣,用一張簡單的中藥藥茶方子,有適當緩解的可能。在這裡,我把這配伍講一下吧。你看好——
準備中藥巴戟天5克,牛膝5克,五加皮5克,羌活5克。所有這些藥材,切成小碎塊,放在茶杯裡,倒入剛燒開的沸水,蓋好蓋子,悶泡大約15分鐘之後再來飲用。可以一邊喝,一邊加開水,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泡一劑。
應用的時候,儘量防寒,注意肢體保暖,不要碰冷水。
這個小藥茶方子,很簡單,容易操作。我過去用它幫助過不少老鄰居、老朋友。這裡頭,巴戟天是溫陽、強筋骨的。五加皮可以補肝腎,強筋骨,驅散寒溼。羌活則可以散寒解表,祛風除溼止痛。牛膝則補益肝腎,強筋壯骨。
總體來看,它對於陽氣本虛,外感風寒或寒溼的風溼關節炎患者,比較適宜。
其中的外感風寒, 是什麼樣子呢?
臨床表現,就是關節冷痛,疼痛位置可能會改變,遇寒加重,遇熱緩解,局部皮色正常不紅不熱,關節屈伸費力,患者比較畏風畏寒,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緊或者弦緩。這類人的手腳往往不熱乎,捂也捂不過來。
其中的寒溼證,是什麼樣子呢?
肢體關節冷痛,發沉,重濁,痛處基本不改變,很固定,遇寒加重,遇熱緩解,白天症狀輕,晚上症狀重,關節屈伸也比較費力,有的人,關節或有輕微腫脹,但是不紅不熱。舌質可能淡胖,苔白膩,脈弦緊、弦緩或者沉緊。同樣的,此類人也可能四肢不溫,天寒雨溼的季節症狀嚴重。
上述兩種人,往往還都有一個基本問題,就是腎陽不足,體現為腰膝酸軟乏力,精神疲憊,耐熱不耐涼,容易疲倦。當然,上述兩種表現,不可能截然分開。很多人是兼而有之。
我說的這些,年輕人可能感受不到,只有那些上了歲數的人,才有可能清楚地感覺到。尤其是六十歲以上的人,在當下這個季節,感受可能更明顯。如果你是個年輕人,你可以問問你的長輩,他們可能正在受此類症候的折磨。
這個時候怎麼辦?溫陽、祛風、散寒、除溼,把骨縫裡的寒溼之氣「逼走」。巴戟天、五加皮、牛膝、羌活的配伍,就是這個意思。
我把這個小經驗寫出來,供我的讀者朋友參考借鑑。我之所以寫得詳細,也是因為我對此類朋友,充滿同情。
別的不說,在文老師我小的時候,就親眼目睹家中的長輩,常年關節冷痛,甚至因痛而呻吟。冬天的夜晚,十分難熬。什麼時候把冬天熬過去了,快入夏了,日子才好過一些。那時的我,不懂岐黃之術,更意識不到這是常見的疾病。到後來,長輩去世多年,我這才想到,如果當初我能懂一點這樣的道理,說不定,可以讓長輩的晚年更舒適一點……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不忍心看我的讀者也受此類折磨,所以就寫點科普的文章,幫助您了解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