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被迫「叛逃」當場做一英勇舉動 卻被世人誤解了半個世紀

2021-02-15 鳳凰私享會


對於「廉寶生」這個名字,

很多人都會覺得很陌生,

他是兩岸對峙下的悲劇人物。


半世紀前,飛行員李顯斌決定趁訓練投奔臺灣。結果飛機偏離跑道,機尾著地,李顯斌、領航員李才旺受傷被抬出機艙,廉寶生當場身亡,之後他們被當成臺灣島上家喻戶曉的「反共義士」。


廉寶生的死亡可謂是疑點重重,他究竟是如何死亡的?蓄謀已久的行動成為什麼會在降落時發生事故,這些疑問依然找不到答案,這起離奇的叛逃事件依舊是迷霧重重。

  鳳凰衛視《冷暖人生》節目特別呈現——生死迷航(下)。

上集回顧:烈士還是叛徒?他生前奔赴臺灣死因疑點重重

1988年,駕駛著伊留申二八型轟炸機,來臺灣「投誠」的大陸飛行員李顯斌向臺灣資深「立委」遞交陳情書,抗議當年「投誠」的4000兩黃金獎賞頒發不公。一時間,島內民眾議論紛紛,這則討要黃金的鬧劇,喚起了人們對23年前那個蹊蹺的轟炸機「投誠」事件的記憶:當時飛機上「投誠」的三人,因為這次事件展開了各自迥然不同的命運。

1965年11月11日下午1點多,一架繪著「八一」字樣的大陸伊留申二八型轟炸機,在國軍飛機的引導下,在桃園機場著陸。飛機原本順風穩穩降落,卻突然間偏離跑道,衝向草坪,機頭與地面摩擦,火花四濺。駕駛員李顯斌安然無恙,領航員李才旺受傷,一聲槍響後,坐在後艙的通信兼射擊員廉寶生頭部重傷,被送到醫院後,急救無效身亡。

臺灣官方封鎖了這些細節,宣稱三名「反共義士」同心「投奔自由」,由於天氣不好,視線不良,飛機著陸時發生事故,廉寶生頭部受到撞擊身亡。事發23年後,李顯斌否認三人皆同心「投奔自由」。

臺灣記者範立達,長年追蹤報導李顯斌,他在文章中記述了當時的情形。

範立達《李顯斌檔案》節選:

在這份陳情書中,李顯斌強調,54年(1965年)的那場投奔自由行動,從頭到尾都只有他一個人想要來到臺灣。當飛機降落在桃園機場時,廉寶生才發現李顯斌的意圖,因為已經無法改變局勢了,廉寶生只好自殺,而李才旺則是被李顯斌俘虜。

李顯斌認為,黃金應該由他一人獨得,不該讓同機另外兩個根本不願意「投誠」的人也分一杯羹。而且廉寶生名下的黃金,根本沒有發放,李顯斌的「陳情」,如同給了臺灣軍方一記響亮的耳光。空軍總部立即發表嚴正聲明,李顯斌「投奔自由」時,李才旺、廉寶生也是「反共義士」,不是被俘者,並宣布李顯斌未經長官許可,私自對外發言,記過一次。

已經獲得了2000兩黃金幣值的駕駛員李顯斌,忽作驚人之語,推翻之前的宣傳,這和他的境遇相關。

當年李顯斌晉升少校軍銜,並迎娶19歲的中廣播音之花張美雲,風光一時無兩,然而等待他的卻是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波折。

高興華(臺灣空軍子弟):他們(「投誠」飛行員)都還有去臺灣大學夜間部念書,李顯斌其實也去念,但是後來他自己說,他程度跟不上,他就放棄,他就沒有去了。

只有考取臺灣相關大學文憑,才能夠繼續晉升軍銜,李顯斌像大多數「投誠」飛行員一樣,無法再晉升。他的言行也受到了保防部門的監控,而且「叛逃」的烙印,使他再也無法翱翔藍天。

範立達《李顯斌檔案》節選:

這些反共義士既然能夠開著飛機飛過來,說不定,哪天在臺灣混的不爽了,也有可能駕著飛機飛回去。這種事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只要發生一件,那政府豈不是糗大了?我在訪問李顯斌時,他在言語之間仍然流露出非常想飛的欲望,而且,說話的時候,眼神會不時的飄向天際,看得出來,飛行仍是他的最愛。

1965年11月11日,那一天短暫的一瞬,雖然只不過是跨越了一灣淺淺的海峽,卻成為這架伊留申二八型轟炸機上的所有人,人生中最後一次駕機飛行,是他們人生的轉折點,甚至終點。

李顯斌與張美雲在臺灣當局撮合下的婚姻,也因兩個人個性差異和李顯斌的不忠走到了盡頭。上世紀八十年代,臺灣經濟開始騰飛,許多「投誠」的大陸飛行員在快速發展的經濟大潮中,流失了財富。李顯斌跟隨前妻張美雲,投資給了民間非法集資集團,卻血本無歸,李顯斌遷怒於張美雲,將她告上法庭,結離20年的夫妻,一度對簿公堂。


正是此時,李顯斌申請獨得當年的全部4000兩黃金獎賞,臺灣「立法院」討論後,予以駁回。

廉寶生被大陸定性為「叛徒」  

家人寫25年申訴信終送到萬裡手中


臺灣民眾也議論紛紛,李顯斌出於經濟動機翻案,真實性讓人懷疑,而廉寶生之死,說不定另有隱情。大陸的廉寶生家人,也一直關注著事件的進展,廉寶生在臺灣被看作是「反共義士」,在大陸則被定性為「人民的叛徒」,但廉家人始終不相信廉寶生會「叛逃」。大哥廉保忠為此寫了25年的申訴信,他認為是李顯斌謀害了廉寶生。

就在李顯斌討要黃金的1988年,廉保忠父子通過老鄉關係找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裡的秘書,將申訴信遞到萬裡手上。

萬裡批覆予以調查,全國人大會同空軍進行了論證,論證中發現,廉寶生一貫先進,加上新婚燕爾,蜜月尚未度完,並沒有「叛逃」動機,平時也沒有「叛逃」行為和證據。

反覆論證的焦點集中在:飛機偏航後,大陸軍方持續地呼叫,作為通信員的廉寶生,掌握了通訊器材,為什麼沒有絲毫的回應?

孫培新(原空軍司令部副部長):飛行員把電臺一關閉以後,機上沒有辦法跟地面進行溝通,地面呼叫他們也聽不見,這是一。第二,前後艙的電臺他也關閉了,前後艙他也聽不見。

駕駛員李顯斌若關閉通訊開關,廉寶生根本無法與地面通訊。論證中,人們達成了共識,這個疑點不能作為廉寶生「叛逃」的證據。

大陸為廉寶生「平反」  

家屬卻因一個詞表示不滿

1990年,中國空軍黨委常委決定,更改過去對廉寶生是「叛徒」的定性。按遇到無法抗拒的意外事故死亡對待,定為「因公犧牲」軍人,給予等同革命烈士的待遇。

然而經歷了幾十年風雨的廉家人,對這樣的結果並不滿意。

廉田(化名 廉保忠的兒子):待遇一樣,但是「因公犧牲」跟「烈士」意義完全不一樣,廉寶生這樣的,不作為烈士,我覺得那就是太冤枉了。

要跨越從因公犧牲到革命烈士這中間的距離,仍然需要證據的支持,誰也沒有料到,關鍵的證據就在幾個月後,以戲劇化的形式出現了。


1991年,一名兩鬢斑白的臺灣來客,在青島出境時,被大陸警方逮捕,因為他26年前,駕駛了一架轟炸機去臺灣,被捕者正是李顯斌。

上世紀九十年代,海峽兩岸出現滄海桑田的變化,1991年,臺灣終止所謂「動員戡亂時期」,為兩岸相互「叛逃」的歷史畫上了句號。當時李顯斌剛剛退伍,第一次出國,探望在加拿大讀書的第三任妻子潘列華。潘列華的一句「要不要回大陸探親」,讓李顯斌怦然心動。

範立達《李顯斌檔案》節選:

潘列華說,在李顯斌的心中,其實一直對大陸的家人有著很深的虧欠感。當年他投奔自由後,他在大陸的妻子就被迫和李顯斌劃清界限,而且立即改嫁。父親在大陸過世,他卻遲了一兩個月才知道,事後非常自責,後來兩岸開放通郵,他輾轉接到家書,得知母親身體不好,就更想回去探親。

在潘列華的勸勉下,李顯斌見已經過了法律追訴的20年時效,便抱著僥倖的心理以探親的名義,手持旅行證飛回了老家山東。當年他離開大陸時拋母棄子,無比決絕,而今進入知天命之年,他選擇回來時,也同樣地不顧一切。

在家鄉,李顯斌見到了80多歲的老母親,母子倆抱頭痛哭,兒孫們也與他團聚。闊別20多年後,一家人享受了十天的天倫之樂。

但李顯斌沒有想到,大陸警方已經把他鎖定。當他來到青島機場,準備飛回加拿大時,立刻被控制起來。

李顯斌和李才旺

在審理時,李顯斌供述,當年為了配合臺灣當局的宣傳需要,說李才旺和廉寶生協同「投誠」。事實上,兩人事前並不知道他的「叛逃」計劃。

在飛機上,李才旺發覺異常後,問李顯斌,航線錯了,要飛到哪裡去?李顯斌謊稱,要飛去臺灣照相,遠在尾艙的廉寶生更是信息隔絕,飛機落地後,才知道被挾持來到了臺灣,當即在飛機上開槍自殺身亡。

法院參考到伊留申二八型轟炸機特殊的結構,採信了李顯斌的說法。在這架飛機上,三個人所在的三個機艙互不相通,都只有通向機外的艙門,李才旺和廉寶生,沒有辦法阻止李顯斌叛逃,李顯斌也無法加害廉寶生。

同機三人 命運殊途

病逝;移民;烈士

知道廉寶生是死於自殺後,大哥廉保忠相信弟弟自殺也是為了不讓家人受到連累。然而廉寶生料想不到,他終究因為死無對證,被定性為「叛徒」,家人也長年背負著「叛徒」家屬的重負。

此時同一架飛機上的三人展現了完全不同的命運。

1992年,李顯斌被以投敵叛變罪判處有期徒刑15年。在刑囚將近11年後,他因胃癌晚期得以假釋出獄就醫,半年後在上海病逝,享年66歲。

李顯斌的前妻張美雲在接受採訪時說:只能說他的大半生是個在兩岸政局突變下的獲益者,酒色財氣他都嘗夠了,過去十一年的拘禁歲月,應該是他該償還的孽債吧!如果能夠重來一次,他們也許不會來了。

長年追蹤報導李顯斌的臺灣記者範立達,也在《李顯斌檔案》的最後,寫下了一段感慨。

範立達《李顯斌檔案》節選:

海峽兩岸的分離,扭曲了很多人的命運。對於李顯斌來說,更是開了他人生的一場大玩笑。只是身為當事人的他,無論如何,都笑不出來。


同機三人中,領航員李才旺被挾持到臺灣後,眼看木已成舟,索性配合宣傳。他十年服役期一滿就申請退役,第二年以探親為名,攜全家移民到了美國。1983年,李才旺以僑胞身份回國探母,在機場上發表了被脅迫「叛逃」的聲明。探親後返回美國,消失在茫茫人海。

孫培新(原空軍司令部副部長):這三個人毛主席早就說過,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李顯斌這個事件裡頭就三個人,正好是左中右三個都有。

至此,曾經迷霧重重的1965年伊留申二八型轟炸機「叛逃」一案,真相終於水落石出。

1993年,廉寶生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1998年,廉寶生的母親李蓮茹病危,她在彌留之際,最大的遺憾是二兒子(的骨灰)還流落在異鄉。

廉田(化名廉保忠的兒子):當時我奶奶跟我爸爸說,把你二弟從臺灣接回來。咱們這個家是完整的,我離開了以後,也是欣慰的。唯一的遺憾,就是你二弟沒回來,一定把他帶回來。你們這代人有困難,第三代接班辦這個事情。

從此讓廉寶生回家成為全家人接下來的目標,然而從「叛徒」平反為「革命烈士」,已經用了33年的時間。要讓廉寶生回到故鄉,還牽扯到彼岸的臺灣,難度似乎更加難以估量。

目擊者回憶「投誠」瞬間:

與廉寶生四目相對 看他扣動了扳機

廉保忠並不知道,1991年李顯斌被捕的消息,同時觸動了海峽另一側的一名高中教師高興華。1965年,伊留申二八型轟炸機「投誠」臺灣時,高興華只有6歲,在附近的空軍子弟小學讀一年級,這件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廉寶生一案經過26年的波折才定案,高興華不禁產生疑問事發的當天,廉寶生究竟經歷了什麼。

高興華訪問到兩位目擊者,飛行教官王濤和胡瑞發。事發時,他們正在飛機跑道附近值班,曾第一時間衝到現場查看。

         高興華


高興華(臺灣空軍子弟):那天下著濛濛細雨,飛來臺灣是順風降落,降落在跑道上,可能他(李顯斌)為了前座領航員李才旺不能夠反抗他,所以呢他就順勢收了一下起落架,機頭就下陷,偏離了跑道,滑到草地上。機頭摩擦地面,底部的領航艙首當其衝,領航員李才旺的腳被破損的飛機底部夾住,他的座位旁邊有一些撕碎的紙片,風從被撞破的領航艙灌進來,碎紙片隨風飛出機艙外漫天飛舞。李才旺為了他職責上的保密作用,他一定要把航行圖相關文件撕毀,這是他必要的保障措施。李顯斌首先被從飛機上抬下來,他交出了佩槍。臺方人員用刀割開李才旺的軍靴,幫助他脫困。此時廉寶生仍在尾艙中。他們兩位告訴我就說廉寶生發覺落的地方不對了,他曾經透過他的後艙,那是透明艙,他左右張望,附近圍的人都是穿著所謂國民黨空軍的制服,他才發覺說這一定是飛到臺灣了。

機場上一名臺方空軍班長看見廉寶生舉起手槍對準了他。兩名分屬不同政治陣營的中國士兵在一瞬間四目相對。不過幾秒的時間,如同漫長的一個世紀。廉寶生忽然掉轉了槍口對準自己的頭部,扣響了扳機。

廉田(化名 廉保忠的兒子):臺灣空軍的一個士兵班長囑咐他太太,每到清明的時候向廉寶生的墳墓當中去獻百合花。他說如果廉寶生向我開了這個槍之後,我就活不到今天了。


廉寶生忠烈的舉動使在場的人受到震撼,也對空軍子弟高興華產生了強烈的衝擊。他對這名素未謀面的解放軍戰士產生了莫名的情感。

臺灣軍官不忍廉寶生成「孤魂野鬼」

終促成遺骨歸葬還其公道

高興華和志同道合的臺灣空軍退役官員李剛來到了廉寶生的墓前。

李剛(臺灣退役空軍軍官):雖然他是我的敵人,但是他能夠為了他的信仰、他的理念而選擇壯烈成仁,這個是絕對讓人尊重的。

臺灣軍方明知廉寶生是自殺,並未將他下葬在空軍公墓,而是就近埋在桃園機場附近的普通公墓,由於幾十年中缺乏後人的祭掃和維護,已經墓地塌陷、荒草叢生。

然而讓廉寶生回家並非易事。1987年,臺灣當局解除實施了長達39年之久的「戒嚴」,允許民眾回大陸探親。離家幾十年的老兵才得以葉落歸根。而在對岸殉職的將士們回歸故裡之門卻遠未開啟。

2016年7月,一則臺灣空軍退役軍官的臉書(社交媒體)在多個群內轉發,很快吸引了上萬名粉絲的關注。文中寫道,臺灣將興建桃園航空城,桃園公墓被列入了拆遷範圍。廉寶生墓是無主孤墳,恐怕廉寶生將成為孤魂野鬼,因此急尋廉寶生的家人,以便促成廉寶生葉落歸根。這則臉書正是源自李剛和高興華。

李剛(臺灣退役空軍軍官):他是這樣一個烈士,他怎麼可以這樣子就一輩子荒煙蔓草,就變成一個孤魂野鬼呢?這是對不起他的。50年已經過去了,我們要希望把這個歷史總結,還他一個歷史公道,給他的家屬一個最基本的一個尊重,對戰士「殉國」最基本的尊重,這是我們一定要做的事情。

2012年,高興華作為民間人士與臺灣黑貓中隊的家屬合力向大陸官方尋求幫助。在大陸找到了陳懷生等三位臺灣黑貓中隊殉職飛行員的遺骨。受此啟發,高興華明白以民間的方式辦理這類事宜,關鍵是要聯繫上家屬。

2016年,李剛的臉書經過網友的接力轉發終於聯繫上了也在努力促成歸葬的廉寶生家人。此後有廉家人作為事主,高興華與李剛在臺灣代為奔走,通過李剛與軍方的關係,開具了死亡證書,辦成了廉寶生遺骨起掘歸家事宜。在臺灣軍方開具的死亡證書上,廉寶生仍被稱為「反共義士」。

李剛(臺灣退役空軍軍官):前面幾十年都沒有辦成,原因就是因為大家都有政治上的顧慮。希望往後我們兩岸之間能夠開啟一個新的模式,以人道精神為第一優先,讓每一個不管是國軍或共軍陣亡的將士都能夠歸葬故鄉。「殉國」後不能歸葬是兩岸軍方最大的恥辱。我們也期望以後兩岸再也不會有遙祭亡靈悲傷的家屬。



2016年9月27日超強颱風「鯰魚」來襲,

廉寶生的侄子廉成剛、廉野來到臺灣桃園公墓。

雖然墓地已塌陷,

但終於在大園墓穴兩公尺深處挖到廉寶生的遺骨。

2016年9月30日是中國的「烈士紀念日」。

在熄燈號聲中,

廉寶生走完了漫漫51年的回家歸途,

回到了故鄉天津寧河。

長眠於薊運河畔的——寧河烈士陵園。

 

 

點個讚給小鳳君加個雞腿!

讓鳳凰衛視的節目更好玩兒

獨家猛料 深度時評 主播風採 鳳迷社群

鳳凰私享會

微信號 : phtvifeng

新浪微博:@鳳凰私享會

這些平臺也有我:一點資訊、鳳凰號

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主播小鳳君 等你哦!

相關焦點

  • 廉寶生:因被脅迫叛逃臺灣定性為叛徒,犧牲25年後,終真相大白
    也就是「叛逃」事發之後,從有三個軍人的「光榮之家」的廉家一下子便成為「叛徒家庭」。村裡的大字報更是都貼滿了「叛徒家庭廉」「叛徒家屬」的字樣。不僅廉家的同輩兄弟,就連廉家的後代都受到了極大的牽連。有一次廉寶忠的兒子廉田,也就是廉寶生的親侄,在學校裡因為被人辱罵「叛徒家屬」,與同學鬧了口角。
  • 英勇無畏 救民情殷 殺身成仁 永留清芬——緬懷王家棟烈士
    自此,王家棟一家被迫過起了逃難生活,他和姐姐、弟弟風餐露宿流浪到重慶。王家棟原認為重慶是抗戰的「聖地」,在重慶目睹了種種現實後,他發現自己看法很幼稚,把現實生活估計得過高,想像得過於美好。王家棟在流亡日記上寫道:「我們要拿出最大的力量,與不滿的現實作堅決鬥爭……」不久,王家棟考入四川江津國立九中高中部。抗戰勝利後,王家棟隨學校遷往安徽宿縣繼續讀書。
  • 泗陽烈士唐大聖:英勇奮戰精神永存
    ,每當想哥哥的時候,她就會拿出唐大聖的烈士證明書來看一看。 唐大聖同志,在解放戰爭中犧牲,被評為烈士。 泗陽縣委黨史辦四級主任科員 姜田兵:時間緊迫,容不得多想,他咬緊牙,抱起一包炸藥,一步一挪地爬著向前,隨著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敵人的鐵絲網又被炸開了。
  • 致敬武寧公安烈士—李迅!26年前的英勇事跡,感動至今...
    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三日,在追攔路搶劫的重大案犯時英勇犧牲,年僅二十七歲。一九九二年十二月,江西省民政廳批准李迅同志為革命烈士。一九九三年四月,江西省公安廳追記李迅同志一等功。在這緊急關頭,李迅同志想到的是,如果讓犯罪分子遊上對岸,很難再將其擒獲;若開槍將其擊斃或在水中溺死,贓物難以取到不說,同案犯也難以查清,勢必影響到這一重大案件的偵破。在強烈的責任心驅使下,他毅然奮不顧身地和衣跳入水中追捕。但由於他在辦案中連續奮戰了兩晝夜,身體過於疲勞,加上時近中午,早餐未吃,當他泅水追擊四十餘米時,終因精疲力竭而沉溺水中,英勇地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 歧視與不公,造成了半個世紀的悲劇,澳大利亞「被偷走的一代」
    經過這一系列的"操作",到了20世紀30年代,當地原住民的人數驟減到7.4萬人,一些主要城鎮附近幾乎沒有原住民的蹤跡,許多土地都被白人殖民者及其後代所控制,倖存的原住民只能被迫遷徙到環境惡劣的中部沙漠地區。
  • 《新疆烈士傳》:220餘位革命烈士和5個烈士集體英名永存
    1983年以來,新疆有關部門深入挖掘、收集、整理70餘年來為新疆繁榮發展英勇犧牲的220餘位革命烈士和5個烈士集體的英雄事跡,編輯出版《新疆烈士傳》叢書共14輯,讓烈士的英名在天山南北廣泛傳頌。請關注《中國國防報》的報導——
  • 飛行員孫天勤:叛逃臺灣獲英雄待遇,受獎七千兩黃金,卻未得制裁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有多個大陸飛行員叛逃臺灣,還受到了臺灣方面的「款待」。飛行員孫天勤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暫時騙過了大陸,成功潛逃到了臺灣。如今時隔幾十年,昔日用盡一切手段逃離的他,結局如何呢?從優秀飛行員到叛徒如果不是鬼迷心竅走了錯路,孫天勤的人生本也是一片輝煌。
  • 一草一木一忠魂 一山一石一豐碑——新圩酒海井紅軍烈士紀念碑碑文...
    一草一木一忠魂 一山一石一豐碑——新圩酒海井紅軍烈士紀念碑碑文敬讀
  • 陳明仁起義後,3位副司令變節叛逃,其中一位逃跑當場被擊斃
    可是陳明仁的起義之路走得卻非常坎坷,他起義後手下還有三位副司令變節叛逃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三個人有著怎樣的結局。後來71軍叛逃,他藉口去把部隊拉回來,自己也趁機跑了,之後熊新民投靠了白崇禧,擔任了國民黨用殘兵拼湊的第一兵團副司令兼71軍軍長。不過熊新民並沒有逍遙很久,1949年11月8日,71軍被解放軍打得全軍覆沒,熊新民也成了我軍的俘虜。從起義將領淪落到階下囚,熊新民是後悔莫及的,他在戰犯管理所一直被關到1975年,釋放後當過政協委員,1992年去世。
  • 林為民追憶父親林正亨烈士傳奇式的一生
    10月24日,由臺盟中央宣傳部主辦的「臺籍抗日誌士、臺盟盟員林正亨烈士圖片特展開幕式」在北京林獻堂抗日事跡陳列館舉行。全國政協常委、臺盟中央常務副主席黃志賢出席開幕式並講話。北京石景山區委副書記李文起,北京市臺盟副主委蔡勉,承辦與協辦單位代表,林正亨烈士家屬代表、林正亨長子、北京林獻堂抗日事跡陳列館館長林為民等在會上致辭。
  • 刑場上大笑赴死,投敵叛國卻兩次被追認烈士,是漢奸還是英雄?
    新中國成立後,出現了很多曾經被認為是投敵叛國的叛徒,最後卻被追認為烈士的英雄。朱大同就是其中爭議最大的一位,因為他的確做過不少危害我黨的事,那麼,朱大同究竟是漢奸還是英雄?朱大同是安徽蕭縣朱莊村人。雖然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但父母思想都比較進步,把讀書看的的很重要,一直省吃儉用的供朱大同上學。
  • 抓捕飛車搶奪賊英勇黃錦江犧牲
    羊城晚報訊 記者王普,通訊員胡岸然、龔宣報導:10月12日,廣州增城市衛山派出所輔警黃錦江協助民警在新塘鎮抓捕飛車搶奪犯罪嫌疑人的過程中英勇犧牲,一名飛車搶奪賊當場被警方抓獲。這名25歲的輔警上個月29日剛結婚,僅休息了一天,又於10月1日回到派出所上班,婚後13天為抓捕犯罪分子英勇犧牲。  黃錦江是廣州市增城市石灘鎮人,2007年加入輔警隊伍。10月11日18時,增城衛山派出所民警帶領輔警分別駕駛摩託車開展打「兩搶」伏擊行動。  20時30分許,黃錦江等人發現兩名男子駕駛一輛無牌女裝摩託車,形跡可疑,立即駕駛摩託車尾隨跟蹤。
  • 盤點被世人誤解的十位古代英雄:遺臭萬年的大人物
    總有一部分英雄會被歷史所遺忘,被世人所誤解,甚至於臭名昭著。同樣是英雄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大的偏差,筆者認為有如下原因:其一:也是最重要的,即文人墨客評書家的虛構刻畫。這一點主要現於元明清戲曲小說的虛構描寫。其二:老百姓的以訛傳訛。這點主要是古代百姓知識的匱乏,盲目的聽聞。其三:英雄個人原因。
  • 【拂曉紀實】巍巍老山祭忠魂——當年雲南邊境保衛戰烈士洗消火化寫真
    巍巍豐碑鐫刻著英烈的忠誠與信仰,綿綿哀思寄託著世人的緬懷與崇敬。走進南疆邊陲,面對烈士陵園裡那一尊尊墓碑,面對紅土地上那一座座芳草茵茵的烈士墳塋,面對英烈牆上鐫刻著的一位位為國捐軀的烈士名字,每個人心中都會升騰一種情愫與思緒:那一個個深情的鞠躬,那一次次莊嚴的仰望,那一聲聲親切的呼喚,無不凝結著對英烈的追思、對勇士的景仰……他們是民族的英雄,他們是祖國的驕傲,他們是時代的楷模,他們是人們學習的榜樣,他們的英名與江河共存、與日月同輝。
  • 空軍叛逃事件始末:獲贈黃金4000兩,叛徒26年後說出真相 | 白烏鴉精選01
    而坐在機尾的飛行員卻是一臉鮮血,送到醫院後,搶救無效死亡。審訊時,駕駛員李顯斌主動交代了,他們是解放軍空10軍8師第22大隊的人。他是特意來投奔的,還是主謀。這天訓練時,本應該向正北飛,他卻兜了個圈子,飛向了南方。
  • 王若琳回應外界誤解:世人對我誤解太深(圖)
    王若琳來廣州宣傳個唱。  信息時報記者 朱元斌 攝  王治平和前妻、女兒王若琳的照片。  王若琳(左)和她的兩個妹妹。妹妹在紐約讀書,開銷很大,父親王治平曾誇讚王若琳賺錢後幫忙擔起家庭開銷。  王若琳和父親王治平上張小燕的節目時,提及做第一張專輯時很不開心,突然就情緒失控哭成淚人兒。
  • 架機叛逃!前蘇聯米格29為何叛逃土耳其,局勢危險,戰爭一觸即發
    圖為米格-29戰鬥機近日,土耳其和俄羅斯已籤訂了關於S-400型防空飛彈的軍購合同,而就在此前,因為前蘇聯飛行員駕駛米格-29叛逃到土耳其,因此還曾使局勢一度危險升溫,甚至還有與土耳其爆發戰爭的可能。蘇聯解體前,名叫亞歷山大·祖耶夫的蘇聯飛行員駕駛一架米格-29叛逃到土耳其,打開機艙門後的第一句話便是「我將要成為一個美國人」,這一舉動震驚世界,而他駕機叛逃的理由是為了申請西方的政治避難。這名軍人名叫亞歷山大·祖耶夫,是蘇聯空軍的大尉。他雖然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很快在空軍中出人頭地,他也漸漸接觸到了各種西方的文化,也與戰友討論各種見聞。
  • 省黨政軍領導向烈士敬獻花籃
    今年的9月30日,是我國第七個烈士紀念日。當天上午,省和杭州市黨政軍領導與社會各界代表一起,在杭州雲居山浙江革命烈士紀念碑前舉行敬獻花籃儀式,深切緬懷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金秋的雲居山上,天高雲淡,秋色漸濃。蒼松翠柏掩映下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巍然聳立,莊嚴肅穆。
  • 他們為烈士守墓,從青絲到白頭
    然而,他以自己63的堅守,實踐了對英烈的承諾,默默地為11位無名烈士看墓守靈。63年,他從白天守到夜晚,從春天守到冬天,從青年守到老年,直至生命最後一刻。他說:「吃水不忘挖井人。俺們今天的好日子,是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怎麼能忘記?他們活著的時候,俺沒有機會報答,現在終於可以為他們做點事情這是一份終生難以放下的牽掛。」
  • 中共臺灣隱蔽戰線千餘名烈士尋蹤紀實
    由於臺灣受日本半個世紀統治,大陸革命風潮對島內影響較小,群眾對共產黨缺乏了解,臺灣工委一年內發展黨員不過百餘人。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掀起臺灣全島反對國民黨統治的民變,中共臺灣工委因事先缺乏準備,只有謝雪紅和張志忠等人組織部分群眾參加鬥爭。隨後,國民黨當局實行白色恐怖,臺灣工委的秘密活動更加困難,不過民眾不滿情緒的增長也為地下黨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