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為民追憶父親林正亨烈士傳奇式的一生

2021-02-07 中國臺灣網

林為民接受記者採訪。(中國臺灣網 郭曉康 攝)

  中國臺灣網10月24日北京訊 (記者 郭曉康)「三代民族英雄,百年臺灣世家。」這是後人對霧峰林家的讚譽。10月24日,由臺盟中央宣傳部主辦的「臺籍抗日誌士、臺盟盟員林正亨烈士圖片特展開幕式」在北京林獻堂抗日事跡陳列館舉行。全國政協常委、臺盟中央常務副主席黃志賢出席開幕式並講話。北京石景山區委副書記李文起,北京市臺盟副主委蔡勉,承辦與協辦單位代表,林正亨烈士家屬代表、林正亨長子、北京林獻堂抗日事跡陳列館館長林為民等在會上致辭。

  開幕式結束後,林正亨烈士長子林為民為大家介紹林正亨烈士的親筆書信及英勇事跡。林為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起父親林正亨時仍滿懷崇敬和自豪。

  他是臺灣第一家族——霧峰林家的第八代傳人

  據史書記載, 霧峰林家從第五代林文察開始,成為清代著名臺籍將領,曾協助平定小刀會,並於閩、浙、贛等地領軍對抗太平軍,最後戰死於漳州萬松關。林文察之子林朝棟,曾參與中法戰爭臺灣基隆之戰,擊敗法軍,還協助劉銘傳在臺辦理新政,於甲午戰爭後支持籌組「臺灣民主國」抵抗殖民統治,他率領的部隊也成為臺灣抵抗日本的重要力量,後因寡不敵眾,舉家遷至廈門,病死於上海。霧峰林家第七代林祖密,長期追隨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事業,深受其賞識,和蔣介石同時被授予陸軍少將軍銜,還被孫先生親自委任為閩南軍司令和大本營參議兼侍從武官。1925年他不幸被反動勢力殺害,年僅48歲。

  他也是棄筆從戎、保家衛國、錚錚鐵骨的漢子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林正亨選擇棄筆從戎,考取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44年,林正亨奉命入緬作戰。1945年春天,遠徵軍從緬北打到緬中,在一次戰役中,林正亨帶領的連隊被日本兵包圍,子彈打光後,他和全連戰士與日本鬼子展開肉搏,他以一敵八,刺倒幾個鬼子後,負傷十六處昏死過去,戰友們從死屍堆裡將他背出,送進戰地醫院,做了兩次大手術,才從死亡邊緣把他挽救回來,但他兩手傷了筋,已成半個殘廢人。

  林正亨在抗戰勝利後寫給母親的家書,可謂血淚真情,上面寫道:「在這神聖的戰爭中,我可算盡了責任。臺灣的收復,父親生平的遺志總算達到了,要是有知,一定會大笑於九泉。我的殘廢不算什麼,國家能獲得勝利強盛,故鄉同胞能獲得光明和自由,我個人粉身碎骨也值得。請母親不要為我殘廢而悲傷,應該為家族的光榮而歡笑,你並沒有為林家白白教養了我,我現在成了林家第一勇敢和光榮的人物。」

  他是蔣介石下令槍決於馬場町的第一個臺灣人

  1949年國民黨軍在大陸兵敗如山倒,蔣介石為固守臺灣開始大肆捕殺中共地下黨員和進步人士,釀成黑暗、血腥的白色恐怖。1949年8月18日凌晨,也就是新中國成立前夕,林正亨在臺北家中被捕。考慮到他是國民黨元老之子,蔣介石派陳誠到獄中勸降,許諾只要他肯「悔過」,即可釋放出獄,林正亨卻不為所動。1950年1月30日,35歲的林正亨在臺北市郊的馬場町刑場英勇就義。

  他也是「寧可站著死,絕不站著生」的中國人

  林正亨犧牲後,難友們將他在獄中為孩子們剪的精美紙花,以及他赴刑場前在牢房地板上所刻的絕筆詩帶出,題為《明志》的詩這樣寫道:

  「乘桴泛海臨臺灣,不為黃金不為名,只覺同胞遭苦難,敢將赤手挽狂瀾。奔逐半生勞心力,千裡河山不盡看,吾志未酬身被困,滿腹餘恨夜闌珊。」

  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頒發《革命烈士證明書》追認林正亨為革命烈士。(完)


林為民為大家介紹林正亨烈士。(中國臺灣網 郭曉康 攝)

林正亨烈士親筆書信、親手剪的紙花。(中國臺灣網 郭曉康 攝)

相關焦點

  • 臺盟先輩林正亨的家書故事
    今天我們想與大家一起分享的家書故事來自我們早期的傑出盟員林正亨。這位傳奇式的人物,在抗日戰場上出生入死,為報效祖國忠貞不屈,在風華正茂的35歲壯烈犧牲,愛國之心可歌可泣,英雄事跡青史流芳。林正亨生於1915年8月,長在「臺灣第一家族」霧峰林家,是霧峰林家第八代傳人。其父林祖密是日本侵佔臺灣時期第一個放棄日本國籍恢復中國國籍的臺胞。
  • 臺籍抗日誌士、臺盟盟員林正亨烈士圖片特展在京開幕
    臺籍抗日誌士、臺盟盟員林正亨烈士圖片特展在京開幕。(中國臺灣網 吳怡 攝)  中國臺灣網10月24日北京訊 (記者 吳怡)10月24日,為緬懷林正亨烈士的光榮事跡,激勵兩岸同胞繼續為民族復興和祖國和平統一而奮鬥。由臺盟中央宣傳部主辦的「臺籍抗日誌士、臺盟盟員林正亨烈士圖片特展開幕式」在北京林獻堂抗日事跡陳列館舉行。全國政協常委、臺盟中央常務副主席黃志賢出席開幕式並講話。
  • 【跨越時空的回信】第五期:誓言(林正亨 劉老莊連)
    節目沿著時間的刻度讀懂烈士的家信,再用一封后人的回信來完成跨越時空的對話。今天推出第五期《誓言(林正亨 劉老莊連) 》。「三代民族英雄,百年臺灣世家」,這是外界對臺灣霧峰林家的評價。本期的第一封家書就來自霧峰林家第八代傳人林正亨。家境優渥的林正亨,原本志在學習美術,面對民族存亡危機,林正亨毅然投筆從戎,考入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 林正亨
    林正亨(1915—1950)  林正亨是霧峰林家的傑出後人,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霧峰林家的林朝棟、林祖密、林正亨祖孫三代,曾在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保衛臺灣家園,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偉大鬥爭中,英勇不屈,戰鬥不息。今天的《臺灣抗日英雄譜》為你講述林正亨的故事。  林正亨,是臺灣霧峰林家大戶的後代,是著名愛國志士林祖密將軍之子。1915年8月生於廈門鼓浪嶼,在福州讀書。1934年返臺。1937年考入南京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任國民黨36軍見習官。
  • 《中華家風》系列報導:霧峰林家告訴你什麼是硬核愛國
    林獻堂 臺灣議會之父  臺灣日據時期右派反日親中的代表性人物,後因中國國民黨的迫害而避居日本,他的一生是對國民黨的諷刺。  ▲1936年林正亨母親郭玲瑜與六子女在霧峰林家合影  林正亨(1915-1950),霧峰林家第八代傳人,1915年8月生於廈門鼓浪嶼,在福州讀書。1934年返臺。
  • 【視頻】臺灣霧峰林家:滄海百年 丹心不改(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
    戲臺前、花廳下,他感慨追憶起家族往事。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林家開臺祖林石從福建平和渡海來臺。鹹豐、同治年間,林家子弟文察率鄉勇效力清政府,受名將左宗棠重用,因戰功卓著而官至福建陸路提督,卻不幸殞身於漳州萬松關之戰,年僅36歲。清廷追封林文察為太子少保,因而霧峰林家宅邸得冠「宮保第」之名。
  • 馬場町秋祭紅色英靈 不齒臺獨收割烈士鮮血
    在此喪生者,有真正在臺潛伏的共產黨烈士,也有被冤枉牽連為「共諜」的冤魂。第一個於此被處決時,是臺灣霧峰林家的後人林正亨,曾加入滇緬遠徵軍,抗戰勝利後對國民黨失望,由妹妹介紹加入共產黨。1950年1月,林正亨魂斷馬場町,享年35歲,妻子在中共組織協助下攜兒女奔赴大陸。今天的公祭典禮上,林正亨的兒子出席致詞。
  • 平和縣埔坪村的林石(霧峰林家第一代):述世家滿門英傑 閱百年抗寇風華
    ▲林正亨獄中絕筆詩《明志》霧峰林家——臺灣五大家族之一,其跌宕起伏的家族史在臺灣家喻戶曉,臺灣史學者黃富三教授曾著文:「霧峰林家是臺灣二百年來的第一家族,其家族的歷史就是臺灣近代史的縮影漢土之邦何時復清朝乾隆十九年,漳州府平和縣埔坪村的林石(霧峰林家第一代)不畏艱險,東渡臺海,肇基「霧峰林家」。後霧峰林家第二代林遜早卒,第三代林甲寅,衍林定邦、林奠國、林振祥三子。清朝道光年間,林定邦開枝霧峰林家下厝系,子孫多務農習武,以鼎盛武風奠該系之根基。
  • 碧血丹心照海峽 說不盡臺灣霧峰林家愛國情
    而海峽彼岸的臺灣同胞還要再受26年的煎熬,才復歸祖國懷抱。 明信片的收件人同樣不同尋常。單看收件人地址簡簡單單地寫個地名,沒有道路沒有門牌,就知道收件人非同一般的顯赫。收件人正是臺灣霧峰林家巔峰時代的掌門人——林獻堂。 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日子裡,大量關於抗日的報導、紀錄片、宣傳冊高頻率地出現一個名詞:臺灣霧峰林家。
  • 天津文藝界追憶革命烈士常寶堃
    本報訊(記者 張恩傑)近日,天津市文藝界舉辦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座談會,革命烈士常寶堃家屬、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豐在座談會上追憶了兄長常寶堃在朝鮮戰場慰問演出時,遭遇敵機瘋狂投彈掃射不幸中彈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
  • 《蒲公英》傳奇式
    傳奇式的故事,加上傳奇式的人物,整部片就像人間的一次戲劇性的表演,其深處狠狠批判了現實社會對人殘害,即使主線描寫清晰,副線的幾個小的情節正現導演的厲害著處,不帶聲色直述,對看者感觀將是一次極大的觸動.
  • 「臺灣五大家族」的霧峰林家:三代抗日英豪
    而林朝棟、林祖密、林正亨,祖孫三代抗日英雄,更是臺灣愛國同胞的傑出代表。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周年前夕,本報記者穿越霧風敲開林家「宮保第」的大門,聽林家後人和臺灣史專家講述那風雲激蕩的往事…… 「宮保第」,可不是誰家宅第都能取的名字。清朝時,只有被封為太子太保及太子少保的官員才能用「宮保第」為自家命名。
  • 在緬懷追憶中傳承英烈精神——湖南烈士紀念塔陳列展廳背後的故事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燕娟 梁可庭9月30日,湖南烈士公園,滿園翠綠中,一座高聳的烈士紀念塔巍然肅立。塔堂正門上方,「湖南人民英雄紀念陳列」幾個大字遒勁有力,三三兩兩的市民、遊客走進展廳,瞻仰塔內陳列的烈士掛像及遺物,追憶英烈事跡,在緬懷追思中傳承英烈精神。
  • 追憶英雄——龍飛
    4月1日至4月4日,由伊犁廣播電視臺和伊犁州公安局政治部聯合在漢語綜合廣播調頻90.5兆赫《直播伊犁》節目中推出清明特別策劃《追憶英雄》
  • 聯贊活「烈士」李玉安老英雄
    仇殿清(肇源)生死皆烈士,烈士盡傳奇,敢赴家國生死以避趨亦英雄,英雄誠本色,豈圖名利避趨之5.孫福奎(雙鴨山 )前線殺敵,榮建殊勳,浩氣英風碑萬丈故鄉隱姓,默呈大愛,忠心赤膽士一名 6.劉淑彬(依蘭 )細數勳章,戰功赫赫,英雄血泊歸鄉,戎裝隱匿高懷可鑑輕翻履歷,業績頻頻,壯士心忠事國
  • 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出身福建貴族,一生為民請命,書法絕佳
    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中過秀才留過學,出身福建貴族,一生都在為民請命。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養出見識卓越,卻又能說出「門口就是揚子江」的女兒。一、喪身亂世非關命,感舊儒門惜此才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出身福建一貴族家庭,自小學習優秀,於1897年中了秀才。那時的秀才可不簡單,單看魯迅先生的《範進中舉》便會明白,科舉在當時可不是窮苦人家能夠玩得起的。
  • 《新疆烈士傳》:220餘位革命烈士和5個烈士集體英名永存
    筆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退役軍人事務廳見到新疆革命烈士事跡編纂和宣傳教育中心主任楊貴軍時,他正忙著整理烈士的資料。楊貴軍告訴筆者,自治區退役軍人事務廳以貫徹落實《烈士褒揚條例》為主線,把烈士傳記編寫作為「學習烈士精神」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將《新疆烈士傳》系列叢書作為教材,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