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代大戶人家嫡女和庶女,地位差別有多大?

2021-01-12 歷史的大風大浪

在古代,封建社會男足女卑,重男輕女的非常濃重。在封建宗法制度之下,均實行一夫多妻制度,也可謂一夫一妻多妾制,其中正妻一人,姬妾數人。在大戶人家裡,還會把妾分為: 良妾、賤妾、通房丫頭、媵妾等。

在傳統的封建社會下,不要說重男輕女,男女有別,即便在女兒當中,仍有嫡女和庶女之分。

正妻所生的子女,都算嫡出,乃正宗之意。正妻所生女兒為嫡女,非正妻的側室、偏房以及妾,她們所生的孩子叫庶出,所生的女兒稱庶女,也叫旁支。

在古代大戶人家或貴族人家裡,雖然表面上來說,庶女與嫡女都是主人的女兒,千金小姐,二者在吃穿用度上有時差別不是很大,但庶女與嫡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利益和心理層面,卻有著天壤之別。

庶女與嫡女的區別還表現在談婚論嫁上。在古代達官貴族之間談婚論嫁的時候,男方如果是門當戶對的人家,男方家庭挑選對象,大都傾向於嫡女,因為嫡女代表了女方家庭的地位,而庶女則是沒有嫡女或嫡女已嫁之後萬不得已的選擇。

最重要的區別在於心理層面。社會各階層談論女眷時,嫡與庶經常成為話題。而女孩自己,也往往因嫡出或庶出而在內心的優越程度很不一樣。驕傲如公主的,往往是嫡女;失落如配角的,往往是庶女。

像《紅樓夢》裡的探春,雖是主人賈政的女兒,但她卻是賈政的妾趙姨娘所生,因此常常因為庶出而生出莫名其妙的痛苦和怨恨,甚至因此對庶母非常不敬,母親說起舅舅,她還說沒有那個舅舅,這卻是自卑心理產生的異常言行。

嫡女與庶女,之所以在經濟、地位、心理層面造成千差萬別的原因,關鍵是宗法社會在倫理上有著尊卑高下的排序,人一生下來就決定了貴賤高下。所以嫡女與淑女的區別,既是傳統造成的,也可以說是人為的。

但是不管是嫡女還是庶女,她們的地位都是比不了兒子的。唐宋年間,嫡女和庶女的待遇是沒什麼太大區別的,這點可以從《唐律疏議》上看出來。除了母親的身份地位,還有一點就是看老爹喜不喜歡你了。

這個階層的人女人地位十分卑微,女人沒有婚姻自主權,受盡壓迫,受社會階層的影響,層層壓迫下的古代社會真為那時候的人捏把汗啊。

相關焦點

  • 古代的嫡女和庶女的區別究竟有多大?
    應是綠肥紅瘦》這部劇中,劇中女子身份尊卑非常的明顯,明蘭因為是庶女,不能配備好的姻緣,不能撒潑自己的性格,但是家中的五姐姐如蘭,是嫡女所以行為都乖張、跋扈,四姐墨蘭是寵妾的女兒,有體面,深受父親疼愛,也是任性妄為,但是終究沒有身份,那麼在古代嫡、庶的女兒究竟有多大區別呢?
  • 古代嫡女和庶子誰的地位高?
    在古代儒家文化圈裡,大戶人家的兒女,分嫡出和庶出。
  • 古代嫡庶區別有多大?一家人真的要說兩家話
    題/古代嫡庶區別有多大?一家人真的要說兩家話文/貓兒眼,一隻喜愛文史,愛談論古今的小貓兒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其中,僅有正妻所生的子女為嫡子嫡女,其地位要遠高於妾室所生的庶子庶女,無論是在繼承權、宗廟祭祀權、財產分配權等待遇上都相差甚遠。每當看到古代宅鬥劇時,大戶人家妻妾之間的紛爭,嫡子和庶子地位的懸殊,那麼到底什麼是「嫡出」?什麼又是「庶出」呢?
  • 古代嫡女跟庶女原來差距這麼大,別再被電視劇騙了,事實很殘酷
    早些年的一部宮鬥神劇《甄嬛傳》可是收穫了許許多多的劇迷,我也是看了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能看出不一樣的感覺。在說起去年的《如懿傳》更加讓我欲罷不能,每天哪怕熬夜也要看!這後宮裡的明爭暗鬥可謂是勾起了不少人的興趣。然而,大家可能會被電視劇裡面給迷惑了,誤以為庶出和嫡出的女兒地位其實相差不大,但其實呀,真正古代裡的嫡女和庶女可是有區別的。
  • 古代的父親就只重視嫡出,而且嫡庶的差別很大,原因是什麼呢?
    在古代,等級制度是非常嚴重的,我們在宮廷劇裡面可以看到,只要正妻皇后生下的孩子是嫡子,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其他妃嬪所生下的都是庶出,這不只是在皇宮裡,就是在,大戶人家也是這樣的,就算是同一個父親嫡出和庶出的差別還是很大的。
  • 古代「嫡庶」差別到底有多大?你根本想不到,大到不敢相信
    在古代,妾不被視為「人」,而是「物」。他們遠離人格、尊嚴和地位。即使給了別人,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此外,妾所生的子女將承認其真正的母親是正妻,而真正的母親則成為「姨娘」,因此妾很難動搖其妻子的地位。妾的地位壓倒了正常妻子的電視劇情節,這在歷史上基本上是不會出現的。妻子所生的第一個女兒是嫡女,生在一個偏房的女兒是庶女。在大多數古代朝代,女兒不能使用「繼承人」這個詞。在古代,如果你沒有兒子,基本上選擇收養一個。如果不能被收養,就是沒有繼承人。
  • 知否:明蘭、墨蘭只是個例,原著裡那些庶女們真實婚姻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可以說是一部庶女盛明蘭的成長、勵志的歷史故事,然而在原著裡,像盛明蘭和盛墨蘭這樣高嫁的庶女,畢竟是少數,原著裡還描寫了,好多和明蘭姐妹身份類似,同樣是官宦人家的庶女的婚姻遭遇,她們沒有明蘭和墨蘭這樣離奇的遭遇,她們更像是中國古代大多數庶女一樣,接受命運的安排,最終度過了平凡或者無奈甚至於悲慘的一生。
  • 古代嫡庶之分有多嚴重?庶女可否嫁大戶嫡子?庶子可否娶嫡女?
    《紅樓夢》裡,探春是庶女,並且常常為庶女的身份而苦惱。別人也因為她是庶出而歧視她。探春的結果如何?她可是做了王妃的!不管是和親,還是遠嫁,難道王妃的身份,會比不上一個「大戶嫡子」?賈環是庶子,寶玉是嫡子,但是探春說「將來環兒收了外頭的,自然也是同襲人一樣」,明言賈環將享受與寶玉同樣的待遇、賈環的屋裡人也與寶玉的屋裡人平等,又有誰敢反駁她了?如果說「嫡庶之分」是指妻妾的差距,那是無可反駁的:妻是主子,妾是奴才,不可能混淆。當然也有例外,暴發戶賈雨村不是把侍妾嬌杏扶正,做了大太太嗎?《金瓶梅》裡的春梅,也是由妾而妻,做了夫人。
  • 《知否》顧侯府嫡女嫻姐和庶女蓉姐兒,誰嫁的更好一些
    嫻姐是顧廷熠的女兒,正經的侯爺嫡女,可惜顧廷熠早亡,剩下孤兒寡母依附顧廷燁生活。嫻姐兒早熟懂事,明蘭很喜歡她。  蓉姐是顧廷燁與外室朱曼娘的女兒,往細了說,比正經庶女地位還低。不過蓉姐在先生的教導下,為人正直磊落,,明蘭對她非常疼愛。
  • 古代大戶人家的家眷們安排住宿有講究,地位明顯等級差別大
    封建社會等級森嚴,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喪葬規格都有嚴格的標準,尤其是皇家。平民百姓雖然沒有那麼多款項可講究,但是有條件的大戶人家還是很重視這些的。他們在住房上的安排就能看出來那些小心機。明清時期距離我們比較近,這個時期人們基本上是住的四合院。
  • 古代大戶人家的「標配」
    在古代,一說「大戶人家」,首先想到的是家財萬貫、良田千頃、僕從成群,衣著必然綾羅綢緞,飲食必然窮奢極欲。但是,我們畢竟沒有親身經歷過,只是從書上、畫中、人們的口口相傳中,發揮我們的想像力,才能有大體的印象,那麼有沒有實物的東西來印證所謂的大戶人家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 中國古代妻妾成群的大戶人家過年有哪些講究?
    古代的大戶人家可以三妻四妾、妻妾成群,事實上古代也是執行「一夫一妻制」的,但是男人可以納妾,可以納好幾個妾,就是只能有一個老婆,即使是皇上在同一時刻也只能有一個正室即皇后,其它的都是嬪妃。所以嚴格來說應該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婚姻制度。
  • 古代嫡出和庶出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嫡子繼承一切,庶子一無所有
    古代是一個「拼媽」的時代,嫡出和庶出的孩子會受到差別對待,差不多就跟咱們現在說的「親生」和「後娘養的」差不多。在古代,小妾再怎麼受寵,那是死也不敢踩在正妻的頭上往上爬的,因為要是敢這麼幹,絕對就是一個死。而且小妾無論生前多受寵,死後也不能和丈夫合葬。
  • 延禧攻略:同是魏瓔珞女兒,為何七公主是嫡女,九公主是庶女?
    古代有著嚴格的等級分化,等級越高,稱號和待遇越好,他們都講究嫡庶之分,皇子如此,公主更是如此,身份地位的尊貴程度除了和家族勢力有關,還有例外,魏瓔珞的女兒七公主便是個例外,魏瓔珞是奴婢出身,所以她所生的女兒肯定是庶女,可為什麼同是魏瓔珞的女兒,最後七公主成了嫡女,被封為固倫公主,而九公主還是庶女呢?
  • 古代大戶人家的主人休息,為何要讓丫鬟守在門外?古人很有講究
    古代大戶人家的主人休息,為何要讓丫鬟守在門外?古人很有講究現在的社會男女基本上已經平等了。女性也得到了這個社會該有的尊重與重視。古代的時候,男人的地位要比女人高多了。女子基本上沒有什麼地位,都是看著男人的眼色行事。女人也是沒有什麼絕對的自由的。
  • 古代大戶人家少爺臥室旁有個隔間,妻子幾乎不會進去
    古代大戶人家的少爺臥室有一隔房,妻子不是不能進,而是不屑於進,因為那是小妾和丫環的房間。少爺的妻子是一家的少奶奶,是有身份的,怎麼可能會隨便進小妾、丫環的房間,這有失尊貴。古時大戶人家的少爺,娶幾個小妾是很正常的,一般在婚前就已經有了通房丫頭,到了娶妻的年齡,妻子也得是門當戶對的大家小姐。這樣的小姐都會從娘家帶幾個丫頭過來,為了防止丈夫去外面找女人,一般會把帶來的丫頭許給自己的丈夫,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帶來的丫頭就算受了寵,也還是自己的人。像平兒就是王熙鳳從娘家帶來的丫頭,後來跟了賈璉。
  • 可能是2018富人最佳投資標的:現在成為前海「大戶人家」,未來就是「大戶人家」
    絕對是頂頂的「大戶」。歷史上這些有名的大戶人家生活到底怎樣的?電視劇看多了,好像覺得古代那些有錢有勢的大戶人家除了爭權奪利,勾心鬥角,啥也不幹了,所以花了點時間,認真地扒了一下古代大戶人家的歷史背景。這個對於我們以後觀看歷史劇,絕對有幫助。
  • 古代大戶人家妻妾成群,為何還要養丫鬟?因為妻妾有個事做不到
    男性作為家族血脈的傳承者,往往更受大家重視,而女性則淪為了男人的附屬品,即有了「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種觀念,古代大戶人家的男人往往是妻妾成群,而女性也只能默認這樣的關係,於是就有了一大群女人天天圍著一個男人轉的情況。
  • 在古代,不是什麼家庭都能被稱為大戶人家,至少要住得起這種房子
    在古代,不是什麼家庭都能被稱作大戶人家,至少要住得起這種房子 說起古代人和事,「大戶人家」這個詞經常出現,實際上,古代的大戶人家不僅要有財富,還要顯赫的身份地位以及良好的家學淵源,比現在的「大戶人家」標準可高上許多在古代,不是什麼家庭都能被稱作大戶人家,至少要住得起這種房子 萬變不離其宗的是
  • 古代嫡庶差別有多嚴重?別再被電視劇騙了,現實中比你想的還殘酷
    《紅樓夢》中家族男性都有一名正妻和無數的妾室或通房丫頭,比如伺候寶玉的襲人,就是王夫人暗指給他的妾室。妾室生的孩子叫庶子,庶女,他們與嫡子,嫡女之間有很大區別。「四春」中的迎春和探春都是庶出女兒;探春像男人一樣能幹,都到了全府上下認可,但無論怎樣自強也有不能擺脫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