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懂《一步之遙》,是最近各大媒體的熱門話題。
卡君的一個好友在看過《一步之遙》的首映之後說,散場時至少聽到三個女生說:我沒看懂,這片什麼意思?
卡君還沒有去觀看姜文導演的神劇《一步之遙》,但是作為一個希望大家能成為「真文藝青年」的敬業卡君,看了各家的影評。
以下這篇是今天看過解讀裡面寫得較好的,希望對要去電影院的你們有所幫助。
來源|鳳凰網娛樂
作者|小鳳 初號機
2014年賀歲檔頭牌《一步之遙》在昨日(12月15日)全國公映,以任志強為代表的微博大V,道出了部分觀眾對姜文新片的困惑,簡單形容三個字就是——沒!看!懂!
其實對於「理解姜文用意」這件事,大家基本上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想做到人前不露怯,只要不主動鳴響信號槍就成。而鳳凰娛樂這次從電影中摘取18個基礎知識點,真實用意並不是為觀眾修葺知識倉庫——是的,看《一步》需要腦洞大開,但這些要點只能為你探到洞穴門口。
當然了,繼不繼續往下鑽,還是看你是否任性。
1.馬走日原型
▶舊時民國報紙對《一步之遙》故事藍本「閻瑞生王蓮英」案件的報導
電影出處:即整部電影裡的姜文。
真實出處:閻瑞生,上海震旦大學學生,他揮金似土,好嫖嗜賭,1920年端午節前夕,輸光所有身家後,盯上了上海名妓「花國總理」王蓮英。6月15日,王蓮英的屍體被發現在上海西區徐家匯鎮的一片麥田裡,其脖頸上有明顯的勒痕。被捕後的閻瑞生在一審就判了死刑,於11月23日槍決。
2.中國第一部長片
▶民國報紙對電影《閻瑞生》的報導及劇照
電影出處:武六決定拍一部名為《槍斃馬走日》的電影,電影還沒拍完,她卻愛上了這個「SM變態」。
真實出處:「閻瑞生案」震驚了整個上海灘,中國影戲研究社兩位主創陳壽芝、施彬元和商務創辦人夏瑞芳之子夏筱芳三人決定將這一事件搬上銀幕,陳壽芝甚至毛遂自薦扮演起閻瑞生,而王蓮英扮演者則是一位名叫彩雲的從良妓女,片名就叫《閻瑞生》(沒有「案」、「慘案」、「傳說」這些尾綴)。最後電影拍了膠片10本,每本10分鐘,全長約100分鐘左右,從案件發生到電影上映僅時隔半年,並且連演四年,空前賣座,經久不衰,堪稱中國第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也是學者認定的中國第一部長片。
3.現場直播
電影出處:片中的「花域總統」選舉被馬走日做成了「全球第一次現場直播」,在這次直播上,舒淇飾演的完顏英通過臺上的義舉平息了一場歐洲戰事。
真實出處:歷史上真正的首次現場直播也與「歐洲反戰」的命題有關,那是在1937年9月30日,英國廣播公司播出首相張伯倫從德國慕尼黑談判歸來的經歷,現場由三架攝像機同時拍攝,採用的是每秒25幀的電視畫面,這個節目在當時名為《我們時代的和平》,是被公認為人類史上首次真正的直播節目。
4.賽二爺
▶著名作家兼音樂家劉索拉(左)客串出演「賽金花」,片中被譽為「北洋夢露」。
電影出處:完顏英當選「花域總統」,馬走日與項飛田呼喚「賽二爺」出場親自為完顏英加冕,該角色由著名音樂家、作家劉索拉客串出演,時長僅一分鐘。
真實出處:「賽二爺」是晚清名妓「賽金花」的綽號,這位名妓在稗官野史中是「床上救國」的民族英雄,她曾被傳在八國聯軍佔領北京之時,利用美色與智慧成功勸說八國聯軍司令瓦德西放下屠刀而避免了北京被進一步「屠城」,還有野史稱八國聯軍放棄讓「慈禧抵命」,也與賽金花從中的斡旋不無關係——這些野史現在看來均無正史佐證,「妓女救國」的賽金花與曾在《讓子彈飛》被提及過的「小鳳仙」異曲同工,這類「俠妓」均是姜文青樓情結的表達,同時也可順延自姜文的下部作品《施劍翹》,施劍翹雖不是妓女,但其「民國俠女」的特質較之前兩位更加明顯。
5.安南國
電影出處:項飛田探監馬走日時,幾個頭戴鬥笠的門衛向他行禮,字幕提示觀眾,他說的是安南國語。
真實出處:安南,即越南,據史料記載,在1918年,上海法租界警察機構中共有「華捕」353人,越南巡捕230人,電影中馬走日最開始被關押的就是法租界監獄。事實上,《一步之遙》是部「多語種」電影,除了越南語,還涉及到法語、英語、義大利語、俄羅斯語等。
6.阿烏卵
電影出處:王天王在戲劇舞臺上痛罵馬走日為「阿烏卵」。
真實出處:阿烏卵,原是上海、台州方言,指男人不爺們,頭腦不聰明,瞻前顧後缺乏壯志,一個字,慫。而在大部分使用方式中,「阿烏卵」只是兩人吵架時的第一句髒話,攻擊力相當於「TMD」、「NYD」。其實《一步之遙》不僅是「多語種」電影,在地方方言上也琳琅滿目,洪晃扮演的覃賽男在京腔與上海話之間自由轉換;馬走日和項飛田都是滿人,時不時溜兩句滿語;馬走日變裝找王天王談判時還說了一嘴的天津話;王志文全片講上海話,劉利年扮演的武大帥全片講山東話。
7.文明戲
▶王志文在片中演繹的「文明戲」《槍斃馬走日》並不文明
電影出處:王志文飾演的王天王排演劇目《槍斃馬走日》,但是看上去,好像不太文明哦。
真實出處:文明戲是中國早期的話劇,它起源上世紀30年代末期(即影片故事發生時期),由天津曲壇上演十樣雜耍演變而成,這類戲劇在演出時無正式劇本,可即興發揮,曾在上海一帶流行。真實歷史中,在上海創辦「新舞臺」的著名京劇演員夏月珊、夏月潤(「京劇大王」譚鑫培之婿)被「閻瑞生案」震驚,他們二人很快將它改編成文明戲,取名《閻瑞生》,演出歷時半年之久,成為同時期最受歡迎的劇目。
8.德先生賽先生
▶言德賽先生必提胡適
電影出處:武六向父親武大帥普及德先生賽先生,武大帥說那就是男盜女娼。
真實出處:經歷過九年義務教育的同學們應該都不會對此陌生,「德先生和賽先生」這一名詞正是新文化運動時期提出一大重要口號。「德先生」即「Democracy」的音譯德莫克拉西,意為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而「賽先生」即「Science」的音譯賽因斯,科學之意,指近代自然科學法則和科學精神。在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熱血青年高舉「民主」和「科學」兩大旗幟,向封建禮教以及封建專制思想猛烈開火,並由此走向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現在北大校園裡還有「德先生」和「賽先生」的雕塑。
1.《教父》
▶《一步之遙》明顯致敬了《教父》中馬龍-白蘭度的表演片段
電影出處:《一步之遙》第一場戲,文章扮演的武七找馬走日和項飛田為如何洗錢支招。
解析:從語境到造型全部模仿了《教父》的第一幕,當時馬龍-白蘭度替人平事,頂光攝影、黑西服紅玫瑰全都一樣,唯一變的是「教父」手裡的貓變成了姜文手裡的兔子,「兔子」在之後的奔月場景再次出現。
2.伯克利式頂攝
▶萬花筒式的大腿舞其實借鑑的是伯克利歌舞片
電影出處:花域選舉時的歌舞拍攝場景
解析:很多觀眾認為本片華麗的歌舞片段模仿了去年小李的那部《了不起的蓋茨比》,也有不少觀眾看出此片是對《紅磨坊》的借鑑。但其實,姜文對這兩部電影的導演巴茲-魯曼並沒多大推崇。如果按具體場景編排的相似度衡量的話,此片的歌舞場景更貼近與影片故事處在同一時代的巴斯比-伯克利歌舞片,最明顯的片段就是那個遭遇審查危機但最終得以保留的「大腿下划過」的鏡頭,以及「用鳥瞰角度拍攝萬花筒式的歌舞場面」的鏡頭,後者在影史上被稱為「伯克利式頂攝鏡頭」。巴斯比-伯克利來自百老匯,身兼電影導演、製片人、編舞和音樂指導數職,為華納拍攝了包括《第42街》(1933)在內的一系列經典歌舞片,創造了電影化的宏大場景設計和獨特的攝影機角度及運動。觀眾第一次在大銀幕上領略了百老匯風格的舞蹈場面的豪華壯觀,徹底改變了歌舞娛樂的方式。伯克利對三、四十年代的美國歌舞片影響極大,他的導演手法成為當時歌舞片的標準語彙。
3.《月球旅行記》
▶《一步之遙》對默片經典《火車進站》《月球旅行記》也有明顯的致敬
電影出處:馬走日與完顏英吸食鴉片後出現幻覺,巨大的月亮向他們滾來,馬走日開了幾槍後,開著車,載著完顏英飛進了月亮。
解析:馬走日與完顏英「奔月」的場景亦是「完顏英死亡」的離奇時刻,這一「奔月」場景也可看做是對《月球旅行記》的戲謔。《月球旅行記》是影史早期代表人物喬治-梅裡愛的代表作。梅裡愛是影史上第一個公認跳脫出盧米埃「單純以鏡頭紀錄生活」的電影人,他提出「電影是一個可以按照創作者的意志來觀察、解釋以至歪曲現實的新方法。」首次強調了電影的「作者性」。而這正是影片後段項飛田歪曲「奔月」場景而改為「馬走日殺人段落」的電影創作理念。值得一提的是,姜文的另一個偶像馬丁-斯科塞斯曾在2011年拍攝過一部同為3D的電影《雨果》,用以紀念喬治-梅裡愛,《一步之遙》的3D技術團隊則來自於《雨果》。
4.《火車進站》
電影出處:馬走日對武六吹牛時提到了《火車進站》和《水澆園丁》。
解析:《火車進站》曾在上映時造成了影院觀眾的恐慌出逃,它的導演「盧米埃兄弟」也在影片開篇以旁白口吻介紹武六時被提及,旁白話:「她想當中國的盧米埃」。上文說道,「盧米埃爾兄弟」是公認的「電影之父」,而《火車進站》始終被看做「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電影」。馬丁-斯科塞斯的《雨果》曾在片中復刻了「火車進站」的場景,並以3D的形式革新了「進站」所帶來的奇觀性。而姜文則以它偏愛的「火車」元素(詳見《太陽照常升起》及《讓子彈飛》),在影片結尾以「火車出站」的方式與《火車進站》形成了互文。
5.全景拍攝技術
電影出處:武六發明了一臺由三隻猴子操作的機器人,機器人上360度架著數臺攝像機,用來拍攝全景圖像。
解析:事實上,全景拍攝技術直到現今才被廣泛運用,並且很少運用到院線電影中,它大部分運用在旅遊景點虛擬導覽展示、房產三維全景虛擬展示應用、公司企業宣傳甚至電子遊戲上。
6.庫裡肖夫效應
▶「庫裡肖夫效應」
電影出處:看完《槍斃馬走日》樣片後,項飛田在與武六、武七等人商討電影創作,項飛田提到一個技巧:把馬走日的笑臉和孩子的臉剪輯起來,他就是好人,把馬走日的笑臉和被殺害的女人剪輯起來,馬走日就是壞人。
解析:這是對影史早期著名的「庫裡肖夫效應」的一種山寨說法,不過大體意思相同。「庫裡肖夫效應」證明了「剪輯術」對於電影的重要性,對如何強化梅裡愛提出的「電影作者論」有具體指導意義。實踐這一理論的最有名導演則是擁護列寧主義的同性戀者謝爾蓋-愛森斯坦,他意識形態粗糙的《戰艦波將金》因其純熟而大膽的「蒙太奇手法」名垂影史。
7.對鏡說話
▶伍迪-艾倫也是「對鏡說話」的高手
電影出處:結局中,馬走日在紅色大風車前闡述自己遭世人誤解的經歷,最終被臺下槍擊殺死。
解析:風車一定不是在致敬中國實拍3D第一人「阿甘」的《唐吉可德》,那個馬走日中槍墜落之後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對鏡說話」也肯定不是在致敬李檣。姜文的電影風格常常被指承襲義大利電影大師費德裡科-費裡尼和前南名導埃米爾-庫斯圖裡卡,後者的金棕櫚作品《地下》曾在2小時20分鐘的歇斯底裡後留下了影史上最有名的「對鏡說話」鏡頭;而費裡尼半自傳式的電影《阿瑪柯德》也有對鏡說話的片段。再加上,此前提到的庫布裡克和斯科塞斯,姜文導演對偶像的崇拜在《一步之遙》中可謂「一步到位」,多種語言切換所形成的荒謬感是不是還有一絲昆汀《無恥混蛋》的味道呢!
1.《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完顏英獲得「花域總統」時用所使用的背景音樂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電影出處:完顏英獲得「花域總統」時用所使用的背景音樂。
解析:這部交響樂的創意來源於哲學家尼採的同名著作,它描繪了無神論者從唯心走向唯物的一個富於哲理的過程。而姜文一直以來被稱為是「馬列毛」唯物主義的堅定擁護者。當然,施特勞斯的作品被影迷所熟知還是因為它曾在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以及周星馳的《少林足球》這兩部電影的開篇出現過,而庫布裡克也是姜文最為崇拜的導演之一。
2.《貴妃醉酒》
電影出處:馬走日給完顏英吹口哨用的曲子是京劇《貴妃醉酒》,而到了開車上月球的情節時,這首曲子則被當做配樂使用。
解析:《貴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源於乾隆時一部地方戲《醉楊妃》的京劇劇目,此劇主要描寫楊玉環醉後自賞懷春的心態,凸顯楊玉環對帝的柔情。在《一步之遙》中,碩大的月亮出現之時,正好唱到「皓月當空」,歌詞裡的「玉兔」等元素也出現在馬走日與完顏英的對話裡。
3.久石讓原創
▶從《太陽照常升起》開始,姜文的電影就一直使用久石讓的配樂。
電影出處:《一步之遙》片尾字幕升起時,播放的是《讓子彈飛》中久石讓的原創音樂。
解析:久石讓,這位與宮崎駿和北野武合作多部電影的日本著名配樂家,其實只給姜文完成了一部電影《太陽照常升起》的原創配樂,此後姜文卻將同樣的旋律反覆用在了《讓子彈飛》和這部《一步之遙》。
▶有網友認為:「油潑麵」變成「王婆刀魚面」是對演員文章現實生活中的戲劇化處理。
腦補明星八卦
整部《一步之遙》呈現了極強的「媒介自反」屬性,姜文始終通過夢囈的形式對創作者進行自嘲,以達到對一種「創作焦慮」的抒發(詳見《八部半》)。也許是情節需要,也許是巧合,這種抒發不僅關於姜文自身,也延展到了片中的演員身上。
影片第一個場景中,文章扮演的武七向姜文扮演的馬走日求助,讓他在義大利女商人面前丟臉的原因是一碗「王婆刀魚面」。有網友聯想到媒體報導過的「文章耍大牌」經歷——文章在杭州宣傳時要求電視臺準備油潑麵,否則不上臺錄製節目。「油潑麵」變成「王婆刀魚面」,要求「有鍋氣」,這樣的設置確實值得玩味。
對於已經看過片,還沒看懂的毒友,貼心的Sir也幫準備了姜文自己的說法。
據說,確實對劇情理解有幫助。
以下部分來自澎湃新聞thepaper.cn
看不懂《一步之遙》?看看姜文的解釋
我這裡必須跟你多說兩句啊,當時《鬼子來了》,出了一個很情況很有意思,《鬼子來了》的事情,前因後果發生之後,包括禁等等,有一個明白人就對我說,「姜文啊,你把《鬼子來了》是拍完了,很好的一部電影,但是你呀,又順著馬大三的足跡,在21世紀初的中國,你又親身走了一遍,你所碰到的事情跟馬大三一樣,馬大三隻不過是接了倆麻袋,惹出了一堆事兒。」我是接了一個坎城的獎,惹出了一堆事兒,那個事兒,跟馬大三的事兒,一模一樣,大家怎麼對待這件事兒啦,怎麼議論啦,怎麼最後把我(馬大三)給砍了呀,都一樣。我說怎麼理解呢?他說你自己體會吧。
好,現在又碰到相近的事兒,明明是馬走日,我演的那個人,很痛苦的被強迫摁在那SM皮具裡面,是別人對他有意的誤解,因為是大家想槍斃馬走日,找個機會倒退,因為你這麼嘚瑟,你還搞這個大選,那個大選,有無數人就想把他給辦了,得,你又出了一個完顏英死,而你又不在了,一定是你殺的,也就是說馬走日還沒被抓住的時候,各種演出,兩年的演出,已經把他痛痛快快地「槍斃」了,而且大家已經堅信他就是這樣把完顏英給害的。
等把馬走日抓住的時候,馬走日最好的朋友,葛優演的項飛田,也為了能讓自己有更高的位置,更顯赫的聲音,毫不猶豫把他,按照眾人的思路,不負責任的把他斃了。這個時候,王志文演的王天王出現了,他演的非常好,王天王在想,馬走日怎麼能這麼坦然的,這麼殘忍的殺害完顏英,所以在觀眾的喝彩當中,在互動當中,他就把馬走日演成那樣,然後他見到了真正的馬走日的時候,根本就不打算聽你說什麼,你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把你打扮成,更有話題性的人,再宰,觀眾會看得更爽,於是王天王就放棄了原來在劇場裡江南小鎮的土打扮,直接把馬走日穿上大家都看得懂的,有國際語言的「阿烏卵」。
這是我們電影已經拍出來的,今天碰到的一個情況,如果這些人稍微靜下心來,看這個劇情,他們不會發出這樣的聲音,因為發出來的是王天王的聲音,是項飛田的聲音,而就是這樣的聲音,當然讓馬走日真正的受難。馬走日從一個不認真的人,自以為是的人……
沒辦法,因為完顏英死了,他只能跑了,等再看見逃跑後造成的惡果是,他們(王天王等人)是這樣表現一個他愛的女人和愛他的女人,由於他的失誤,把整個的原來的情況徹底扭曲了,在受難當中,馬走日開始觸及到了他很高的底線,我寧可被警察抓,也要讓你停演。被抓了之後,又在葛優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說服下,就是說,你可以按照大家的塑造,演一個非常猥瑣、操蛋、狂妄的阿烏卵,讓我們把這個事兒辦了,大家的氣出了,然後你就可以委屈地變成一個安南人,你可以活著,怎麼樣這筆交易。
這兒,馬走日有一個非常轉變,當他沒有生的希望的時候,他大義凌然,我死還是活有什麼關係,當葛優把生的希望告訴他,又是用發小的口氣告訴他,我為你鋌而走險,你能不能為你自己委屈求全,馬走日說,「好」。於是他披上了這身皮具,進入了王天王精神蹂躪之中,你可以成為一個明星,你可以像王天王崇拜的那樣,你可以演國際化的電影,但是這個是用你的靈魂來做賭注,你來侮辱自己的,甚至是來侮辱你愛著的女人的,你能不能堅持下去?
最後一刻,馬走日又碰到了他以為沒有底線的時刻,他又把自己玩砸了,也就是說,這次他真正面對死亡了,就是說,你到底要你的底線,還是要你的活,他要了底線。我愛的人,不是可以侮辱的,我沒有殺她,她雖然是個妓女,但她是個體面的人。好,那你就面臨死吧。而那些人正好在拍他,現在正好能拍全景的槍斃馬走日,這個作品太好了。
這個時候,武六作為一個「公主」,原本跟武七的區別不大,但是她真的不能越過自己的底線,雖然她問,「我能相信你嗎?」但是她被馬走日打動了,重新看待這件事情,然後她把他挪到了似乎安全的地方,又被她爸爸、媽媽、弟弟做了一個局,武七說過,「馬走日殺不殺人重要嗎?」他們認為不重要,殺了馬走日才重要,這個時候,武六的良心和馬走日同時是在自己以為自己是沒底線的,但突然碰到比較高的底線,也就是說,自己有一個高的底線,以前自己不知道,不是一個自覺高底線的人,他們倆走到了一起,武六把馬走日救了,你可以說是私奔,也可以說是美女救英雄,在這個時候,馬走日發現,你武六為我不值啊,在被人家救,被人家愛的同時,深刻體會到對不起以前愛他的完顏英,我就更不能再對不起你了,鋌而走險,寧可把她打暈,也要去面對子彈。這是一個贖救,一個通過受難,讓自己的靈魂得到升華的一個故事,我要說的是,這個SM皮具的作用在這兒。
這個皮具的故事,在15號之後的網絡上,大家都在演王志文,確實讓我有點覺得……我不知道是應該慶幸,還是應該嘆息。沒關係,他是一個客觀存在。
最後,Sir再說兩句,關於怎麼看懂電影這個的問題,事實上,姜文自己早有答案。
當年他接受崔永元採訪的這段話,某種程度上,早已暗示了今日《一步之遙》的境遇。
當時他剛拍完《讓子彈飛》,票房口碑雙豐收,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但他卻說,把一部電影寫得有起承轉合,有滋有味,不難,但是想通過電影表達一點對生活或者生命的感受,這樣的機會很難得。
姜文:《讓子彈飛》是我送給觀眾的禮物。我在這兒解釋一下,正好《太陽照常升起》的編劇述平也在。 《太陽照常升起》就好像不是我們寫出來的劇本,而是真有一個聲音讓我們那麼去寫。我和述平一樣大,那時是40歲出頭,都有一些對生命、生活的感悟,很誠心誠意地想通過一部電影把它們不加修飾地表達出來。因為生活是沒有起承轉合的,是被教育、被《小崔說事》這些給裝上起承轉合的。而當你單拿一個生活的原型出來,沒了這些起承轉合,大家就說看不懂了。當然了,電影有電影的一套,大部分人去看電影,都說你得有個起承轉合,但這跟你對生活的感悟不是一回事。
實際上《太陽照常升起》就是寫了一件真事,講一個警察抓不著犯人,犯人又死不悔改。這難道不是生活嗎?生活往往是這樣的。但是大家習慣了看好萊塢的電影,說怎麼能是這樣呢?警察怎麼那麼笨?好萊塢電影裡的警察太聰明了,沒那麼笨的啊!也沒那樣的犯人,往往人家都是幹壞事幹到一半就悔改了。這是大家習慣的一種欣賞電影的方式,但那是電影偽造的生活,離我們的生活很遠。
很明顯,《一步之遙》是他想「表達一點對生活或者生命的感受」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