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聯幫、天道盟多處堂口被掃,王菲8000萬受邀參加湖南臺真人秀

2021-01-07 重溫影視經典

據臺媒報導,新北市警察局在4月底的掃黑行動中,掃蕩竹聯幫、天道盟等六個幫派組織共抓獲32人。其中分別瓦解竹聯幫虎堂、月堂、青堂、戰堂,天道盟同心會和雙和分會等幫派組織。警方指出,竹聯幫虎堂涉嫌指揮成員強佔他人房屋、索取搬遷費,月堂涉嫌恐嚇,青堂涉嫌向商戶收取保護費。天道盟和雙和會涉嫌恐嚇、暴力討債、販毒以及欺詐等不法行為。此次行動查貨涉及各類刑事案件429人,毒品2386克,改造手槍2把,子彈113發。

據英媒報導,英國一男子因被37歲女友索要無度,最終提出分手。起因是改女子患有性癮症,每天最少需求5次。男子期初還覺得興奮,願意一同分擔她的病症,但是時間一久男子就覺得害怕了,而且也無法忍受每天腰酸腿軟的折磨,最終被迫選擇分手。女子最終選擇離開英國,定居法國後病症奇妙自愈。

張家輝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低壓槽》在香港首映,主演苗僑偉、張可頤、元華和張家輝好友陳慧琳、王晶、劉偉強等人全部到場出席,甚至連一直被人誤會為兄弟的張學友也抽空現身。現場張家輝與張學友鬥嘴不斷,張家輝稱沒有想到張學友能來現場,更調侃道:「他哪有時間啊!一直都在巡演好像巡邏一樣,要巡好幾年吧?」張學友反擊道:「我只巡迴到明年1月而已,你也不會真麼快開拍新片吧?」

據傳,王菲將以8000萬人民幣擔任湖南衛視新節目《幻月之城》的體驗官,據說該節目為一檔音樂真人秀,嘉賓將會請來歌手和演員等。只是王菲已經很久沒有在媒體前出現了,要請動王菲估計難度比較大,而王菲經紀人也回應香港媒體稱:「雙方都還在洽談中。」

相關焦點

  • 竹聯幫」、「四海幫」、「天道盟」……臺灣黑社會政治史
    1949年,國民黨政府在內戰中潰敗,不少江湖大佬離開大陸,但多半逃至香港,來臺的人數不多,也沒有形成勢力。因此在遷臺初期,各地江湖生態基本維持「小諸侯」各據一方的局面。200萬外省人移入,對臺灣黑道的影響,反而是在50年代中期之後出現,而且主角不是大人,是一群當時十幾、二十來歲的大孩子。
  • 竹聯幫:臺灣最大的黑幫!
    人數最多的分別是「竹聯幫」(600多人)、「四海幫」(500多人)、「天道盟」(400多人),但這只是警方「列管」的黑幫情況,實際的黑道人物達數萬人之多。在這麼多幫派中,最負盛名的就是「竹聯幫」、「四海幫」、「天道盟」,被並稱為臺灣三大黑幫。1953年左右,孫德培於中和鄉成立中和幫。之後在孫德培的帶領下開始擴大地盤勢力,兩年內中和幫的勢力擴及中和、板橋等地。
  • 竹聯幫幫主慶生要擺1000桌,驚動臺當局
    臺灣幫派「竹聯幫」計劃在11月為「幫主」舉辦壽宴,預計開席1000桌,驚動警方,連臺當局「內政部長」也緊急出來表態。
  • 臺灣黑幫風雲:竹聯幫堂口遍布世界各地
    臺灣在冊1000多黑幫組織,他們都幹了哪些驚天動地的事?臺灣情報局僱竹聯幫幫主赴美暗殺作家江南美籍作家江南在美國發表了大量文章,披露蔣氏父子統治臺灣的黑幕,他寫的《蔣經國傳》在美國報紙上連載,被視為污衊元首,令臺灣當局震怒。
  • 竹聯幫風雲丨臺灣第一大黑幫的前世今生(下)
    陳啟禮王者歸來的消息在江湖上傳開後,引起了臺灣黑道大地震,很多黑道人和小幫派紛紛前來投效,甚至連不少臺灣本省掛也爭相歸入竹聯旗下,竹聯幫勢力開始擴展到全省各鄉鎮,之後竹聯幫又成立了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天地至尊、萬古長青、東南西北等堂口。此外,竹聯幫還積極向海外拓展版圖,先後在香港、東京設立了分堂,張安樂也在紐約、洛杉磯、 舊金山等地成立了龍、鳳、虎、獅等堂口。
  • 歷史上竹聯幫陳啟禮的兒子究竟是誰?他是否繼承了他爸的幫派哪!
    到1984年"江南案"發生前又共設立天、地、至、尊、萬、古、長、青、東、(南)、(西)、(北)等9個堂口(西堂、北堂創立甫遇江南案不及運作,故視為"空堂",南堂仍為獨立組織)及一個女性堂口"花堂"(仁堂蘭花會前身),短短數年竹聯幫在陳啟禮手裡迅速擴張成擁有18個企業化堂口及直屬武裝部隊"竹聯突擊隊"(又稱"捍衛隊")。
  • 「竹聯幫」:講政治的黑社會
    事實上,與其他黑幫不同,竹聯幫於上世紀50年代成立以來,曾多次參與臺灣政治和社會事件,其組織形式,也採用「由上往下」的核心集權,不但組織嚴密,紀律嚴明,還有著詳細的等級、升遷、福利等制度。臺灣黑幫起源日本殖民臺灣時代,由於警察權力甚大,黑幫在臺灣的發展十分緩慢,只有一些地域性的「角頭」(黑社會老大),在鄰裡附近經營某些特殊行業。1949年,國民黨政府在內戰中潰敗,不少江湖大佬離開大陸,但多半逃至香港,來臺的人數不多,也沒有形成勢力。因此在遷臺初期,各地江湖生態基本維持「小諸侯」各據一方的局面。
  • 臺灣三大黑幫之"天道盟"
    羅福助在新加坡飄蕩了兩年,他在新加坡期間,一群流亡海外的黑道大佬經常聚集在羅福助的住處商議他們未來的出路,並達成共識:「政府」每次掃黑,總會拿他們這些有「案底」的人開刀,每掃必跑,跑終究不是長遠之計,最可行的方案就是今後應該積極參加選舉,借政治力量來保護自身安全。羅福助認為臺北縣有許多可能當選市民代表的人和他都有交情,若長子羅明旭能當選市代會主席,政治地位不亞於臺北縣議員。
  • 臺灣高雄監獄劫持事件主犯系竹聯幫堂主鄭立德
    中國臺灣網:【劫持主犯系竹聯幫堂主 典獄長自願當人質交換獄警】高雄地檢署指出,高雄監獄內兩派共6名受刑人發生鬥毆糾紛,典獄長陳世志進入調解時,遭到挾持。據了解,帶頭的是竹聯幫尊堂高雄分會長鄭立德。檢方證實,典獄長陳世志是得知獄警遭挾持後,自願當人質交換獄警平安離開。
  • 【揭秘】「竹聯幫」:講政治的黑社會
    事實上,與其他黑幫不同,竹聯幫於上世紀50年代成立以來,曾多次參與臺灣政治和社會事件,其組織形式,也採用「由上往下」的核心集權,不但組織嚴密,紀律嚴明,還有著詳細的等級、升遷、福利等制度。目前,竹聯幫有超過80個以上的直系堂口與分支堂口,正式的核心成員約有2萬人,外圍組織號稱高達10萬人。
  • 黑社會專題連載(19)臺灣三大黑幫之竹聯幫
    最有名的有臺北的「竹聯幫」、「四海幫」、「牛埔幫」;臺中的「大湖幫」、「十三兄弟幫」,高雄的「七賢幫」、「西北幫」、「十二煞星幫」,桃園的「鐵鷹幫」等等。人數最多的分別是「竹聯幫」(600多人)、「四海幫」(500多人)、「天道盟」(400多人),但這只是警方「列管」的黑幫情況,實際的黑道人物達數萬人之多。在這麼多幫派中,最負盛名的就是「竹聯幫」、「四海幫」、「天道盟」,被並稱為臺灣三大黑幫。
  • 【90號茶室】高雄監獄的槍聲,「竹聯幫」:講政治的黑社會
    事實上,與其他黑幫不同,竹聯幫於上世紀50年代成立以來,曾多次參與臺灣政治和社會事件,其組織形式,也採用「由上往下」的核心集權,不但組織嚴密,紀律嚴明,還有著詳細的等級、升遷、福利等制度。臺灣黑幫起源日本殖民臺灣時代,由於警察權力甚大,黑幫在臺灣的發展十分緩慢,只有一些地域性的「角頭」(黑社會老大),在鄰裡附近經營某些特殊行業。1949年,國民黨政府在內戰中潰敗,不少江湖大佬離開大陸,但多半逃至香港,來臺的人數不多,也沒有形成勢力。因此在遷臺初期,各地江湖生態基本維持「小諸侯」各據一方的局面。
  • 「看破江湖路」之竹聯幫往事
    到1984年"江南案"發生前又共設立天、地、至、尊、萬、古、長、青、東、(南)、(西)、(北)等9個堂口(西堂、北堂剛創立就遇到江南案,來不及運作,故視為"空堂";南堂仍為獨立組織)及一個女性堂口「花堂」(仁堂蘭花會前身)。短短數年竹聯幫在陳啟禮手裡迅速擴張,擁有18個企業化堂口及直屬武裝部隊「竹聯突擊隊」。
  • 臺灣竹聯幫堂主帶人劫持獄長
    李榮宗擔任議員的女兒李眉蓁因擔心父親安危打電話聯絡,和鄭通上電話,11日晚間九點多她也轉述鄭立德的說法,鄭表示不會傷害人質,表達訴求後,12日就會放人。據「中央社」報導,臺灣法務部門指出,6名受刑人(囚犯)11日下午16時許挾管理員,副典獄長賴振榮和戒護科長王世倉自願替代當人質進去談判,典獄長陳世志後來去換副典獄長出來。
  • 「天道盟」老大過世,萬人送別
    天道盟第三任盟主蕭澤宏因病過逝,24日下午在新北市蘆洲舉行公祭,政商名流多來上香,天道盟、竹聯幫、四海幫等幫會及各地方角頭動員近萬人到場,新北市警局調派404名荷槍實彈警力維護秩序,在警方強力約束及治喪委員會自主管理下,近萬名兄弟依序上香致意,下午4時30分儀式順利結束,也讓警方鬆了一口氣。
  • 誰是竹聯幫:「天下第一幫」 曾辦周杰倫演唱會
    1980年,竹聯幫開始著手將幫派企業化,並在1982年陸續成立8個分堂,分別取名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被叫作前八堂。後來又成立天、地、至、尊、萬、古、長、青、東、南、西、北等堂口,但其中西堂、北堂剛剛成立就因為江南案而來不及運作,所以只是「空堂」,南堂則是獨立組織,所以實際只有9個堂口,被稱作後九堂。另外還有一個女性堂口「花堂」,也就是仁堂蘭花會的前身。
  • 臺灣黑幫:竹聯幫的江湖往事和家國情懷
    改為竹林聯盟,後來叫竹聯幫。竹聯幫不設幫主一職,遙尊孫德培為幫主,分設「獅、虎、豹、鳳、鴨」五個堂口。又在動物名稱前冠上顏色,區分輩分,而陳啟禮,當時就是「鴨」的成員,所以綽號也叫「旱鴨子」,「鴨霸子」。
  • 綽號「黑鵝」,臺灣「竹聯幫」真正的元老
    六七十年代,臺灣省經濟起飛,錢突然多了起來,色情、賭博、討債業蓬勃發展,此時的竹聯幫已經開始變質,朝黑社會性質轉型。陳大偉軍校畢業後,沒有選擇軍中效勞,而是返回臺北追隨「鴨霸子」陳啟禮闖蕩江湖。後來,竹聯捍衛隊隊長孟憲祥帶領人馬將餐廳砸毀,替陳大偉出了一口惡氣,引起軒然大波。這一事件發生後,對陳大偉觸動很大,他決定懸崖勒馬淡出江湖。從此,陳大偉致力在商界打拼,為了遠離江湖糾紛,他後移居新加坡,隱居他鄉。
  • 臺灣竹聯幫教父陳啟禮的傳奇一生
    前有轟動一時的臺北"十三太保",近有永和幫、三環幫、文山幫、萬國幫……其中,以大一、大二學生為主的44名青年在臺大校園成立的"四海幫"橫行臺大、公館周邊,一枝獨大。在大佬趙寧召集下,在臺北永和竹林路舉行重整大會,將中和幫改為"竹林聯盟",簡稱"竹聯幫"。為了尊重入獄的幫主,並沒有設幫主一職,這也是竹聯幫長期以來沒有幫主一職的原因。外省掛的竹聯幫與臺籍本省黑幫糾紛不斷,人數相對弱勢的竹聯幫卻不曾畏戰退縮。年輕的陳啟禮正是在這樣激烈的幫派火併中開始嶄露頭角。"最出名的一戰,是1968年7月在臺北中山北路一處香港人開的西餐廳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