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圭,很多人對他可能並不熟悉,白圭遠遠沒有範蠡、子貢的名氣大,但提起他的老師大名鼎鼎的鬼谷子則無人不曉。
作為鬼谷先生的高徒,戰國時期興業於天子之都洛陽,被後人尊稱為「天下言治生祖」,也就是天下開辦工商實業的祖師爺。《史記·貨殖列傳》記載:「蓋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為什麼太史公給白圭如此高的歷史評價呢?他有那些值得彪炳千秋的功績呢?
1、博才眾長,足智多謀,勤學善用
白圭曰:「吾治生產,猶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意思就是我開辦工商實業,要有商朝的開國首臣伊尹和滅商興周的第一功臣呂尚(又名呂望、姜尚、姜子牙、姜太公)那樣的謀略,孫武和吳起那樣的兵法韜略,還要象商鞅依法治國那樣按照規章制度治理工商企業。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伊尹和姜太公是謀略的化身、智慧的象徵、忠臣的楷模;孫武和吳起是兵家的祖師;商鞅是法律的化身、制度的象徵。商鞅認為法律是至高無上的(遺憾的是,商鞅最後死於自己親手制定的「商君法」)。謀略象一隻「無形的大手」法力無邊,法律法規白紙黑字明文規定必須遵守。成功的企業家均善於使用謀略這隻」無形的大手「長袖善舞呼風喚雨,同時用「明文規定」經營管理企業。「無形的大手」在於用,而不在於說,神龍隱首又隱尾,讓人捉摸不透。而「明文規定」必須與時俱進適時修訂。
2、精準行情調查,果斷把握商機
白圭治產,善觀天象以預測農業生產的豐欠,《史記·貨殖列傳》記載,比如白圭經多年觀察得出:「太陰在卯,穰;明歲衰惡。至午,旱;明歲美。至西,穰;明歲衰惡。至子,大旱;明歲美,有水。至卯,積著率歲倍」。
太陰指什麼?一般認為太陰指月亮(對應太陽而得名),也有人說與木星有關,總之與哪顆星星有關。也有人懷疑上述說法是否準確,有待於農業專家和天文學家來判定,無論如何,以太史公司馬遷一貫嚴謹的治學態度,一定有其道理所在,準確與否,本書不做討論。
做為身在職場的商界人士,白圭的「樂觀時變」,之後「趨時若猛獸摯鳥之發」的經商決策之道同樣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象商祖白圭學習就是要強調市場大環境、政策法規、行業動態的重要性,並善於總結規律,摸索出一套「進退之策」,何時生產、何時進貨、何時壓貨、何時出貨、何時投資、何時撤資。萬事萬物皆有其運行規律,一旦掌握了規律,摸清了行情,就要抓住機會,毫不猶豫,「動如脫兔,靜如處子」。
沒有搞清楚規律之前,盲目出擊,甚至以賭博的方式經營企業,十有八九會失敗。不要盲目相信那些成功者們對外的宣傳之詞,說自己如何有魄力,敢於冒險。其實每一位成功者的成功之路都是經過深思熟慮、或者歷經失敗血的教訓,抑或有高人、智者的指點、出謀劃策,而不是簡單的莽撞行事,誤打誤撞。
3、人棄我取,順勢而為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香港局勢動蕩不安,許多有錢人紛紛外逃,大量房產和其它不動產無人問津。「人棄我取」。富有遠見卓識的李嘉誠這時以極低的價格收購。1968年後,香港局勢趨穩,地產價格一路飆升,擁有房產等於坐地生財,李嘉誠頓時身價百倍。
白圭把經商之道總結為八個字:「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總是順勢而為,不和市場「擰著幹」,對比股神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別人瘋狂時我冷靜,別人冷靜時我瘋狂」,兩人的商道思想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不與他人爭鋒,不同市場搏鬥。別的商家打價格戰時不要盲目跟著瞎起鬨,我根據自己對規律的把握和對行情的預測決定取予。
商海大潮波濤洶湧、險象環生,只有善於把握規律、順浪而行的衝浪者才能成為商業的弄潮兒。
4、設身處地為客戶著想
白圭做穀物生意是這樣對待客戶的:「欲長錢,取下谷;長石鬥,取上種」(《史記·貨殖列傳》),意思是說當客戶來店裡買穀物時,先要問客戶是食用還是做種子,如果是日常食用,為了省錢可以買下等的穀子,如果是做種子,為了有個好收成,建議買上等的穀子做種子來播種。(「欲長錢,取下谷」的另一種解釋是經商首先要選擇百姓需求量大的穀物來銷售,這樣可以長久的賺錢,而不是貪圖暴利。)
2300年前,商祖白圭提出的處處為客戶著想的經商之道閃爍著人性的光芒,是為「誠賈良商」。對比今天的一些商家千方百計「忽悠」欺騙客戶,只顧推銷獲利高的商品,根本不顧及客戶購買商品的用途,如此「奸賈佞商」在商祖面前應該感到失德和羞愧吧。
5、開壇授徒,兼濟天下
據史料記載,在戰國時期白圭開辦了中國最早的商學院,把自己的致富經驗傳搜給世人,正所謂「先富幫後富,實現共同富裕」,「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白圭授課時要求學生經商要做到「智、勇、仁、強」四個字。「智」是指經商需要通曉權變方略,能夠權衡利弊,善於把握商機,出奇才能致勝;「勇」是指善於決策勇敢果斷、當機立斷,不能優柔寡斷,更不要「多謀而少斷」;「仁」是指經商要有仁愛之心,不賺黑心錢、不賺昧心錢,乾乾淨淨把錢賺;「強」是指成功的商人要能夠把持住自己,禁得起誘惑,以強者的心態參與競爭。
6、富而能儉,財享萬年
商祖白圭倡導日常生活:「薄飲食,忍嗜欲,節衣服,與用事僮僕同苦樂。(《史記·貨殖列傳》)」身為富甲天下的富商大賈,能夠抵制誘惑,做到富而能儉實屬不易。原臺灣首富、臺塑集團創始人王永慶先生雖億萬身價,然而一條毛巾用到五年之久,喜歡「毛巾操」把毛巾用成了一塊布片(毛巾沒毛了)還捨不得扔掉,工作午餐都是同下屬們一起一邊談工作一邊吃飯。生活簡樸的王永慶終於天年之壽。
財富是一批烈性十足的駿馬,唯富而能儉、富而好德者才能長期駕馭它。
我們學習往聖先哲的謀略智慧,並不是去僵化的效法先人。《商君書》記載:「聖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則後於時,修今則塞於世。」「不法古,不修今」是法家的思想精髓,不盲目的效法古人,不拘泥於現狀,才是智者的學用之道。
姜太公的雄韜偉略、管仲的治國體系、範蠡的進退取捨、子貢的機辯睿智、白圭的富而授徒,「中國商道五聖公」的思想光耀千秋,滋養著後世工商業者的心智,他們是世界級的聖賢哲人、創富巨人。21世紀的今天,全世界都在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從中汲取養分,尤其是日本、韓國做為世界強國正是紮根於東方文化的沃土之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創造了世界奇蹟。遺憾的是我們做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對先哲們傳下來的寶貴財富學之甚少,本書只此區區萬言何以道儘先哲們深邃悠遠的思想和智慧。
至此,中華商道五聖公的大智慧連載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