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大腸癌發現已晚期!做好3件事,降低發病率

2020-12-22 澎湃新聞

80%大腸癌發現已晚期!做好3件事,降低發病率

2020-12-16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本期專家

上廁所本該是件開心事

但是對便秘,有痔青年來說

不僅要見紅,還會廢「菊花」

還要忍痛自我安慰:會好的~

……

健康君要說句公道話了

排便見紅不全是痔瘡原因

還要當心患上大腸癌!

平均每分鐘有1人確診!

平均每分鐘就有1人確診

大腸癌是消化系統發病率第2位

患病率第1位的惡性腫瘤

我國2018年診斷大腸癌521,490人

平均每天1429人診斷為大腸癌

即平均每分鐘就有1人確診!

80%患者發現已是晚期

我國的早期大腸癌診斷率較低

早期發現可以顯著提高5年生存率

絕大部分(80%-90%)診斷已為晚期

不僅治療過程痛苦,治癒率低

高昂的手術費還會帶來極大負擔

即使痊癒,生活質量也大打折扣

別以為大腸癌離自己很遠

誘發癌症的危險因素幾乎人人都有

除了久坐、高鹽飲食等因素

還有容易被忽略的腸息肉

研究發現

80%-95%的大腸癌由腸息肉演變而來

80%~95%大腸癌是息肉惹的禍

80%的大腸癌是息肉惹的禍

及時切除息肉可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大腸息肉:腸管內的肉疙瘩

大腸是息肉的好發部位

息肉是腸黏膜的隆起性病變

就是腸管長了肉疙瘩

雖然息肉不是癌,但有可能病變

發展過程5~15年,因人而異

一般建議擇機、儘早切除

以免帶來其他疾病或發生癌變

警惕便血、腹痛、包塊等症狀

一般腸息肉沒什麼症狀

少數腸息肉患者會有

排便習慣改變、肛門墜脹,腹部隱痛

黏液血便、暗紅血便

腹痛、腹脹,大便不易

排便前腹有硬包塊,排便後消失等異常

以及乏力、貧血、消瘦等症狀

建議出現以上不適的朋友

儘早就醫做詳細檢查,更安心

大腸癌可防可治,早期診斷是關鍵

如果未出現以上異常症狀

亦不可掉以輕心哦

建議人人從生活方式著手

讓疾病離我們遠一點

約上家人一起跟著黃主任

學習如何降低大腸癌風險

話題

小息肉竟會大癌變?

大腸息肉可能與遺傳、慢性炎症刺激、生活習慣、慢性便秘等因素有關。

有什麼好方法可以預防息肉,並防止息肉癌病?今晚專家將會和大家聊聊如何預防大腸癌。

01

每周食用1次可降低40%患病風險

它是目前醫學界公認的、有效預防大腸癌的食物,基本每天會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

每周攝入足夠量,可降低40%的大腸癌風險。

02

常吃這種全球流行的美食

它被譽為遊牧民族美食,含有保護腸道的微生物,常喝有延年益壽作用。

此外,這美食還是男性朋友的健康福音,可降低腸道異常腺瘤增生的癌變風險,利於健康。

03

一種如抗瘤偵察兵的高科技手段

這種高科技手段直觀又準確,比X線造影、B超、CT、磁共振、PET等手段更早發現病灶。

想知道以上三種方法是什麼嗎?

今晚21點10分

鎖定廣東衛視《健康有道》

● 網絡同步直播間

https://m.itouchtv.cn/liveRich/54710?shareId=aXmUM6AA

*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入*

本期健康團

李 佳

主持人

宋嘉其

掌門人

鵬 sir

情報員

寇乃馨

情報員

張 弛

情報員

原標題:《80%大腸癌發現已晚期!做好3件事,降低發病率》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80%大腸癌發現已晚期?做好這件事情可以救命
    結直腸癌發現即晚期?做好這件事可提高生存率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年增長速度為8%,當前已成為消化系統發病率第二位、患病率第一位的惡性腫瘤;在臨床上,早期結直腸癌的診斷率較低,而患者在早期、晚期確診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有很大差別,早期發現可以顯著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 |大腸癌...
    在全球範圍內,發病率高居男性腫瘤第3位、女性第2位。在中國,發病率和病死率都僅次於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雖然聽起來很嚴重但只要早發現早治療大腸癌的5年生存率可達90%。不過問題是這病不到最後,大腸都不會「喊痛」。有時候僅僅是輕微消化不良、輕微便秘或者腹瀉,很多人都覺得這很「正常」。
  • 大腸癌患者年輕化,30歲以下超10%,如何防患於未然
    大腸癌的發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結腸)發展的趨勢。其發病與生活方式、遺傳、大腸腺瘤等關係密切。發病年齡趨老年化,男女之比為1.65:1。以往大腸癌好發於中老年,高發年齡在50歲以後,但近年來發病年輕化趨勢明顯。
  • 胃癌不痛不癢,一旦發現就是晚期,醫生:3件事情勸你少做
    近年來,我國的胃癌發病率持續上升,越來越多的人出現腸胃部不適,胃炎、胃潰瘍、消化性潰瘍、糜爛性胃炎等等疾病非常多見,也正是因為胃病人群眾多,因此大家都沒有提起重視,往往嚴重的時候就已經是胃出血或者胃部病變的時候。
  • 廣州大腸癌篩查對象年齡範圍擴大
    十年間大腸癌發病率上升50% 目前在癌症中發病率第二  作為全球範圍內最高發的惡性腫瘤之一,大腸癌的發病率近年在廣州市悄然攀升,十年間上升了50%,在惡性腫瘤中排在第二位。  慶幸的是,早期大腸癌病例幾乎可以痊癒。
  • 大腸癌早發現早治療,就能多活十年
    近年來,中國大腸癌發病率明顯升高。根據國家癌症中心最新統計數據,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位於各種惡性腫瘤的第三。大腸癌各部位的發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男女之比為1.65:1。
  • 大腸癌是可防可治的(健康直通車(第41站))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腫瘤發病率數據,2018年全國有393萬新生惡性腫瘤患者,相當於平均每7.5分鐘就有一個人患癌,每天有1萬多人會發生惡性腫瘤。其中,大腸癌的發病率持續上升,治療效果並不明顯。在不久前舉行的2020騰訊醫學ME大會上,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外科主任醫師蔡三軍表示,大腸癌在診斷時候的分期對治療效果有非常大的影響:一期腸癌的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二期可以達到80%,三期在60%左右。但是,在實際診斷的時候一期的腸癌只有10%,晚期腸癌的比率比較高。
  • 大腸癌是怎麼來的?如果你有這5個症狀,警惕大腸癌
    我國目前絕大部分(80-90%)大腸癌診斷時都是晚期,而晚期大腸癌治療效果明顯比早期患者差,且花費高。一、大腸癌是怎麼來的?實際上,大腸癌是可以預防的。早期發現結直腸癌或癌前病變,並及時治療,是防治大腸癌的最佳措施。
  • 越來越多年輕人得大腸癌,一定沒注意,這幾件事情早做!
    越來越多年輕人得大腸癌,一定沒注意,這幾件事情早做!年輕人為什麼得大腸癌的越來越多,隨著現代生活條件的不斷變好,但是大腸癌的發生率卻直線上升,年輕人中大腸癌的發病率也隨之升高,那麼大腸癌為什麼會向年輕人慢慢「逼近」呢?
  • 年年都體檢,為什麼發現癌症卻已晚期?四種檢查很多人漏了做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慨,醫生,我每年都在體檢,為何還是沒有及時發現癌症,為什麼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難不成每年做的都是假體檢? 可是醫生看了這些報告,搖了搖頭,這些體檢項目,都是肝腎功能,血脂血糖,心電圖,胸片,腹部B超,醫生告訴老鄭,這些都是最常規的體檢,它們能發現一些慢性病,比如糖尿病,高血脂,但是並不能發現胃癌。 癌症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肺癌,胃癌,大腸癌,肝癌等都是高發的惡性腫瘤,可要發現這些癌症,僅僅依靠常規的體檢,顯然是不夠的。
  • 作為我國發病率排名第三的它,竟然被稱為「幸運癌」
    最先大多數癌症是可以避免的,而相對於其他的癌症來說,大腸癌就是癌症裡的「幸運兒」。為什麼呢?因為大腸癌比較好預防,超過80%的大腸癌其實是由腸息肉惡變而來的,只要發現了腸息肉把它切除,就可以預防大腸癌,就可以防止癌變。
  • 世界衛生組織:80%的心腦血管疾病可預防,做好4件事護血管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80%的心腦血管疾病是可預防的,保證良好的生活以及飲食習慣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方法有哪些?世界衛生組織:80%的心腦血管疾病可預防,做好4件事護血管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不良的生活方式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如長期久坐、經常熬夜、抽菸酗酒等,這些不良生活習慣都會對血管造成損傷,比如長期久坐不動可導致肥胖,進一步導致血脂上升,從而導致血液粘稠度增高
  • 臺灣主持天王豬哥亮因大腸癌病逝 與其談癌色變不如做好預防
    從2017年3月28日起傳出病重,親友連日來對外封鎖消息,也不願意接待任何訪客,傳是為了讓他好好休息,之後病情一度好轉,卻在5月4日再度惡化,癌細胞轉至肝臟,導致肝功能衰退,15日一早因癌末、肝衰竭,於凌晨5時左右病逝,享年70歲。大腸癌有多可怕!這麼短的時間就奪去了一條生命?
  • 17歲男生肚子脹痛,沒想到是腸癌晚期!聽聽醫生這番話
    前往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消化科檢查後發現,能摸到男孩腹腔內有雞蛋大小的不規則腫塊,感覺不妙。檢測CT顯示回盲部團塊、腸梗阻。然而,經過一項一項的檢查排除,入院第3天腸鏡,結果——結腸癌!醫生表示,這位17歲男孩已經是結腸癌晚期,存活時間可能只剩半年,手術機會也沒了。醫生在了解病史的過程中得知,男孩沒有癌症家族史,生活也比較規律,沒有不良飲食習慣。
  • 患上大腸癌的人,大便多有3個特徵,及時發現或能躲過一劫
    腸癌的發病率高,可以分為大腸癌以及結腸癌兩種類型。很多人平時出現了腸道病變,在腸道功能紊亂影響下帶來許多不良症狀而沒有重視,任由腸道疾病繼續發展,有可能就會導致大腸癌形成。大腸癌出現之後糞便會有一些明顯的標誌,因此觀察到糞便有不良症狀存在需要警惕大腸癌。那麼,大便有哪些標誌說明大腸癌已經形成呢?
  • 您大腸癌風險有多高?篩查方法和建議全在這裡
    作者:武漢市第三醫院藥學部中心實驗室 吳思燃 大腸癌也叫做結直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根據國家癌症中心最新發布的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報告,2015年結直腸癌的發病情況高達全國第3。
  • 長期便血,一查已是直腸癌晚期!若出現「3多3痛」儘早去醫院查查
    沒想到在一次的體檢中,卻被查出他的直腸內長有多個息肉,腫瘤有五六公分大,經診斷,確診為直腸癌,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大腸癌,並且已經發現了遠處轉移的徵象,屬於癌症的晚期。如果排便時發現糞便上有著線條狀的血液,這個時候就要警惕了,極有可能是直腸癌導致,需要去醫院做檢查來進一步確認結果。直腸癌從早期到進展期,最主要症狀可能是便血,而且非常容易混淆。大多數在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一旦發現,很多已經是晚期。晚期直腸癌的症狀會出現腸梗阻、肛門腫塊和分泌物增多等症狀,伴隨著厭食症、貧血、體重突然減輕等症狀。
  • 也有可能是大腸癌
    實際上,便血除了痔瘡外,還可能是大腸癌(結直腸癌)的前兆。專家提醒便血時最好做檢查明確疾病,否則可能耽誤癌症的早期治療。 便血、排便習慣改變要當心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所有惡性腫瘤中,大腸癌發病率排在第三位。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其發病率還在上升。
  • 為什麼直腸癌被發現的時候就是晚期?醫生:這些徵兆不要忽視
    直腸癌的發病率很高,在我國惡性腫瘤當中排第三,就是因為直腸癌不容易被人們提早有所察覺所以才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被發現的時候就已經是腫瘤晚中晚期了,就算抓緊治療也錯過了治療的窗口期,所以很多患者就只能在遺憾中度過。
  • 這種癌在我國發病率高
    01早發現存活率高可達90%結直腸癌在我國成為高發癌症,並且其發病率每年遞增約4%,可以說結直腸癌現在是影響中國人健康的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通常,超過90%的結直腸癌被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而且結直腸癌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