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8年,察合臺汗國已陷入到一片混亂之中,杜格拉特部(又譯朵格剌惕部)擁立王室後代禿黑魯帖木兒為可汗,東察合臺汗國由是建立。
在禿黑魯帖木兒死後,汗國曾陷入短暫的混亂期,杜格拉特部的哈馬兒丁叛亂自立。之後哈馬兒丁的侄子忽歹達擁立禿黑魯帖木兒的幼子黑的兒火者重建了汗國。
忽歹達作為功臣,成為東察合臺汗國權勢最大的異密(又譯埃米爾,相當於諸侯)之一,在黑的兒火者死後陸續擁立了六代大汗,直到被歪思汗逐出汗國。
歪思汗驅逐了權臣,汗國卻陷入到持續的分裂之中,最終導致葉爾羌汗國與吐魯番汗國的分立。在這段時期,汗國主要有三次分裂,涉及三對兄弟。本文以這三對兄弟的三次分裂,在敘述中分析遊牧與農耕對汗國的影響。
一、羽努思與也先不花
歪思汗在位時期,瓦剌接連來犯,東察合臺汗國的都城由別失八裡(位於今吉木薩爾縣境內)遷至亦力把裡(今伊寧市),準噶爾盆地面臨瓦剌的進攻,自此逐漸喪失了汗國重心的地位。公元1428年,歪思汗死於對瓦剌的戰爭。
歪思汗留下兩個兒子,長子羽努思,幼子也先不花。在各部異密(埃米爾)的擁戴下,東察合臺汗國開始分裂。以後的幾次分裂,大多是王子們爭權奪位的野心,和異密們求擁立之功的圖謀共同推動的。
在此先介紹一下東察合臺汗國的大致情況。雖然汗國建立伊始,就在禿黑魯帖木兒汗的強力政策下皈依伊斯蘭教,治下百姓也大多是畏兀兒人(維吾爾族),但傳至此時,它仍是蒙古族政權。在大汗之下,汗國由各個部落構成,各部落首領即是異密。(最初與其他蒙古族一樣,稱為諾顏,改宗後採用「異密」)
在準噶爾盆地逐漸被瓦剌蠶食後,汗國的主要領土分為三塊:第一,汗國本部,即亦力把裡附近,由伊犁河谷、準噶爾盆地以及中亞部分地區構成。第二,吐魯番盆地,也歸大汗控制。第三,塔裡木盆地,杜格拉特部屬地。
準噶爾盆地失去重心地位後,汗國的重心分為伊犁河谷和吐魯番盆地兩處,杜格拉特部龐大的領地阻隔了亦力把裡和吐魯番,為汗國的分裂造成了地理條件。
下面說回汗國的第一次分裂。起初,也先不花得到多數異密的支持,佔據了絕對優勢,羽努思只能投奔中亞的帖木兒帝國。帖木兒帝國扶持羽努思汗,想讓東察合臺汗國陷入內亂之中。在帖木兒帝國的支持下,羽努思佔據了吐魯番地區,開始了汗國後期的第一次分裂。
公元1462年,也先不花逝世,其子篤思忒馬黑麻即位,此人昏庸無道,待人刻薄,西部汗國衰落。篤思忒馬黑麻死後傳位怯別。1472年,羽努思汗西徵,重新統一了汗國。
二、馬哈木與馬黑麻
公元1478年,帖木兒帝國內亂,羽努思汗乘機西徵。一部分異密對西徵行動不滿,挾持羽努思汗的幼子阿黑麻(又譯艾哈邁德)回到吐魯番,羽努思汗帶著長子馬哈木(又譯穆罕默德)西徵,定居於塔什幹(今屬烏茲別克斯坦),汗國第二次分裂。
如果說第一次分裂是偶然,那麼第二次分裂則是汗國內部矛盾的體現。矛盾的雙方,是以羽努思汗和馬哈木為代表的定居派,與阿黑麻代表的遊牧派。
吐魯番地區位於東部,靠近蒙古高原,是遊牧派的勢力範圍,西部汗國受綠洲的自然環境與中亞文化的影響,城鎮發達,是定居派理想的都城所在。
蒙古本是遊牧民族,但東察合臺汗國統治了大片農耕區域,使統治者內部出現分化。羽努思汗傾向定居,但仍遵照蒙古傳統將都城設在遊牧區的吐魯番。公元1478年的西徵行動,使兩派分道揚鑣。
羽努思汗西徵後,與月即別人(烏茲別克人)結盟,從帖木兒帝國手中奪得了河中的大片土地。1487年,羽努思汗逝世,馬哈木汗在塔什幹即位。不久,月即別人大敗帖木兒帝國,佔領其都城撒馬爾罕。
實力大增的月即別人轉而圍攻馬哈木汗,西部汗國的統治本就不穩,塔什幹很快處於月即別人的包圍中。馬哈木汗向東面的弟弟阿黑麻汗求援,時間約在公元1501年。
吐魯番的阿黑麻汗聞訊,將長子滿速兒(又譯曼蘇爾)留下,自己和次子賽義德去西部汗國支援。不久,馬哈木、阿黑麻兄弟與賽義德都成了月即別人的俘虜,汗國第二次分裂至此結束。
雖然分裂狀態結束了,但東察合臺汗國在此階段內接連喪失領土,準噶爾盆地基本被瓦剌佔據,河中地區的疆土也淪於月即別人之手。
三、滿速兒與賽義德
不久後,三人被月即別人釋放,阿黑麻汗未及東歸就逝世於阿克蘇,長子滿速兒汗即位。
馬哈木汗和侄子賽義德的關係惡化,賽義德拉攏吉利吉思人奪取汗位,馬哈木投奔月即別人,被月即別的昔班尼汗處死。賽義德佔據西部汗國後不久,滿速兒汗派兵擊敗了他,賽義德出逃河中,伊犁河谷被吉利吉思人趁機佔據。
現在,滿速兒汗擠走了弟弟,成為東察合臺的唯一統治者,但汗國仍然無法統一。幾次大亂之後,汗國實力損耗幾盡,天山以北的地區已基本喪失,杜格拉特部也成了獨立王國。
杜格拉特部異密阿巴拜克爾佔據了塔裡木盆地的一大半,幾次打退滿速兒汗的進攻。他自稱蘇丹,通過橫徵暴斂和暴力考古,積累起巨額財富,在喀什葛爾、葉爾羌(今莎車縣)等地修築堅固城堡。
賽義德在被哥哥滿速兒汗玩命追殺後,投奔他的表哥,帖木兒帝國的巴布爾。在巴布爾的支持下,賽義德在公元1514年擊敗阿巴拜克爾,奪取杜格拉特部的世襲領地。由於定都於葉爾羌,後世稱之為葉爾羌汗國。
1516年,賽義德與滿速兒會面,賽義德承認滿速兒汗的宗主地位,兄弟倆正式和解。後世為與葉爾羌汗國相區別,將吐魯番的察合臺政權稱作吐魯番汗國,以滿速兒汗或以羽努思汗為開端。
賽義德汗與滿速兒汗其實都傾向於遊牧,但賽義德的葉爾羌汗國,是在西部汗國的基礎上建成的。因此,賽義德與滿速兒的分裂,仍是之前分裂的延續,西部的葉爾羌汗國,最終逐步由遊牧轉向了定居,實現了蒙古與畏兀爾的民族融合。
結語
東察合臺汗國後期瓦剌的強大,使準噶爾盆地作為遊牧區無法發揮維繫汗國的作用。定居與遊牧兩種生活方式對於統治者的分化,遂在此情況下演變為統治集團的內訌。此外,在蒙古政治傳統中,各部貴族權力過大,君主由忽裡臺大會推舉,與嫡長子繼承制相比穩定性不足。
上述都是東察合臺汗國分裂的原因,在葉爾羌汗國建立後,其中大部分又成為左右汗國興衰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