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噶爾汗國與沙俄的戰爭

2021-02-13 蒙古文化微刊

上述視頻俄國人與準格爾厄魯特蒙古人一場戰役,這支3000多人的沙俄侵略軍在額爾齊斯河中遊左岸的亞梅什湖遭1萬多準噶爾騎兵包圍,幾乎全軍覆沒,倒黴的雷納特再次當了俘虜。準噶爾汗策妄阿拉布坦(一代梟雄噶爾丹的侄子)同樣慧眼識珠,把他當做「外籍專家」好吃好喝好招待供養起來。

從明朝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開始,哥薩克軍在準噶爾汗國的傳統遊牧地上先後建立託木斯克,庫茨涅茨克、葉尼塞斯克,克拉斯諾雅爾斯克等軍事堡壘,並以武力為後盾,脅迫準噶爾汗國首領歸服俄國。與此同時,準噶爾厄魯特蒙古部為維護民族獨立開始了反對俄國兼併其牧地的鬥爭。這一鬥爭的前一階段是在巴圖爾琿臺吉和僧格的領導下進行的,後一階段則是以策妄阿拉布坦和噶爾丹策零為領導者。

巴圖爾琿臺吉任準噶爾部首領時,葉尼塞河上遊的吉爾吉斯人是準噶爾厄魯特蒙古人的屬民,他們向巴圖爾琿臺吉交納貢賦。鄂畢河中遊也是準噶爾部屬民的牧地,在這裡,準噶爾部首領曾與俄國人談判,確定雙方以鄂木河與鄂畢河上的黑角沿線為界,以北屬俄國,以南屬準噶爾部[事見俄國對外政策檔案館資料]。在額爾齊斯河東岸庫隆達草原西部的雅梅什湖[此湖有鹽礦,則必為鹹水湖,查今日地圖,庫倫達平原上只有一個鹽湖——斯拉夫哥羅德附近的庫倫達湖,餘以為該地的鹽礦對僻處內地的準噶爾汗國實具有戰略意義,成為準噶爾的禁臠]常駐有準噶爾部的邊防軍隊。專事保護該湖的鹽礦資源。俄國對衛拉特蒙古的實際盟主,擁有強大實力的巴圖爾琿臺吉十分重視,多次派遣使團出使準噶爾部,拉攏巴圖爾琿臺吉。巴圖爾琿臺吉則不斷地向俄國使臣表明自己維護民族獨立的態度,並指責哥薩克的軍事侵略活動。

崇德五年(明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他向俄使明索伊·列密佐夫指出「吉爾吉斯人是他巴圖琿臺吉的屬民。」他指責說:「你,明索伊攜帶皇上的賞物、禮品來我這裡;而另一方面,俄國人卻在攻打我的屬民」。他要求俄國託博爾斯克將軍停止向吉爾吉斯人收取實物稅,不再襲擊和捉走吉爾吉斯人。巴圖爾琿臺吉還組織了武裝抗俄鬥爭。崇禎七年(1634年),俄國軍隊進入雅梅什湖開採鹽礦,準噶爾軍兩千餘名前往阻擊,並進而攻擊了塔拉和秋明的俄軍。順治六年(1649年),巴圖爾琿臺吉又組織準噶爾軍襲擊了託木斯克的俄軍。這些鬥爭有效地阻止了俄軍的入侵。在巴圖爾琿臺吉死去,僧格繼位後,俄國又多次派遣使團前往準噶爾汗國,拉攏僧格和其叔楚琥爾烏把什。

在接見俄使時,僧格和楚驍爾烏把什維護本民族尊嚴,堅持不按俄使提出的「禮儀程序」,站起來接受沙皇的書信和禮物。康熙五年(1666年),俄使庫爾文斯基來到楚琥爾烏把什的大帳,極不禮貌地說;「喂,臺吉,站起來,恭敬地接受大君主的禮品和書信!」楚渡爾烏把什憤怒地回答;「難道我是大君主(指沙皇)的藩屬,要這樣恭順地和有損於臺吉尊嚴地接受他的禮物和書信!你們都給我離開烏魯斯滾回託木斯克去,大君主的禮物、信件也統統帶回去!……我也不準你們去僧格的烏魯斯」。

僧格和楚琥爾烏把什堅持要俄國交還搶掠的準噶爾部屬民。因俄國地方當局扣留了派去交涉的準噶爾汗國使臣,1667年夏,僧格率領準噶爾軍四千餘名,包圍了克拉斯諾雅爾斯克,要求交還他的吉爾吉斯屬民和人質。僧格還進軍託木斯克,向當地的吉爾吉斯人徵收了實物稅。以後,僧格向俄國使臣伯林談到,自己曾六次派使臣向沙皇交涉屬民問題,「如果皇上陛下還不交出他們,我就要攻打託木斯克和庫茲涅茨克城,那就不能怪我了」。巴圖爾琿臺吉和僧格領導的反俄鬥爭是蒙古民族抗擊俄國入侵鬥爭的序幕。

策妄阿拉布坦和噶爾丹策零任準噶爾部首領時期,俄國在西西伯利亞的勢力已更為強大。在準噶爾汗國牧地以北的克拉斯諾雅爾斯克、託木斯克、鄂木斯克一線,俄國的軍事力量不斷增強,當地遊牧的準噶爾部屬民吉爾吉斯人迫於俄國勢力的威脅,已逐步西遷到巴爾喀什湖南部的伊塞克湖畔遊牧,這部分吉爾吉斯人在清代史籍中又被稱為布魯特人。策妄阿拉布坦對哥薩克軍不斷蠶食自己的牧地極為惱火。1714年他在給俄國西伯利亞總督加加林的信中,要求把建在他的牧地上的託木斯克、克拉斯諾雅爾斯克、庫茨涅茨克等城堡拆除,「否則,他將用武力攻佔這些城市」。同年,沙皇籤署命令,任命布赫戈利茨中校率遠徵軍取道額爾齊斯河谷赴天山南路葉爾羌尋找金礦。

布赫戈利茨率俄軍潛入額爾齊斯河流,深入到準噶爾所屬的雅梅什湖地區,在當地構築軍事要塞,對準噶爾部形成嚴重威脅。策妄阿拉布坦採取強硬對策,派大策凌敦多布率軍前往徵討。1716年大策凌敦多布率領一萬大軍,在雅梅什湖畔包圍了俄軍,切斷其供給線,並發起攻擊。這次徵討,俘虜俄軍數百人,死傷近三千人,布赫戈利茨被迫炸毀要塞,乘船順流北逃。但以後,俄國趁策妄阿拉布坦和哈薩克開戰,軍隊西調的機會,再次派軍隊進入雅梅什湖地區建立軍事要塞,並溯額爾齊斯河而上,聯結起來為額爾齊斯堡壘線,對準噶爾部構成軍事威脅。噶爾丹策零繼位後,多次派使臣向俄國交涉,要求拆除這些要塞。

1742年他派使臣喇嘛達什前往彼得堡,直接與沙皇安娜·伊凡諾芙娜交涉。在致沙皇的信中,他詳盡闡述了準噶爾汗國方面的看法。他指出,過去為了避免發生邊界爭端,「兩國君主同意標定國界,於是在黑鄂木河河口造有禁林,立標定界,並約定,從那時起雙方任何人不得進入他方捕捉野獸,建造要塞和其他住房……。從此兩國屬民不再往返越界,……可是後來另一個沙皇(指彼得一世,——茲拉特金)執政時,你方卻在黑鄂木河口建造了要塞(指亞梅舍沃)。為拿下要塞我們曾出兵,……現在你們的人又在我們的地方築堡,挖金、取銅,……為此請下令撤出你們的上述人員,否則我決不能容忍他們在我的土地上生活」。噶爾丹策零汗的這些看法和要求反映了準噶汗國在其北部疆域上的觀點和立場。但是,噶爾丹策零汗收復雅梅什湖地區,恢復原有疆域的計劃尚未實現,他的靈魂像閃電一樣飛翔長生天。從此他的不爭氣的子孫,為了汗位爭奪,把昔日強盛的準噶爾汗國斷送在自己手裡。

相關焦點

  • 清朝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平定準噶爾汗國,究竟有什麼歷史意義?
    看過《康熙王朝》的朋友們一定還記得,康熙皇帝與準噶爾汗葛爾丹那場驚心動魄的殊死較量。但是,或許大家並不知道,清朝與準噶爾汗國的戰爭遠遠不止在康熙年間的那一系列較量,兩國之間的爭鬥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前後耗時70餘年,直到準噶爾汗國徹底覆滅為止。
  • 陳柱 | 準噶爾汗國對布魯特的徵戰、防守與汗國內部的布魯特人(下)
    準噶爾汗國徵服布魯特之後,將一部分布魯特人遷徙和納入汗國之內。前文已經論及策妄阿喇布坦將布魯特諾依古特部遷徙安置於烏什、噶爾丹策零先後將布魯特胡什齊部遷徙安置於伊犁和喀什噶爾的情況。除了烏什和喀什噶爾,準噶爾汗國還將大批布魯特人遷徙安置於珠勒都斯和喀喇沙爾地區。
  • 《最後的可汗——蒙古帝國的餘輝》(遊牧民族的終極亮劍——準噶爾汗國)(一)
    待走到十七、八世紀的時候,遊牧民族馳騁於天地之間的日子走到了盡頭,一個個近代化國家的崛起,使他們再沒有了亮劍的機會。大多數,安於作為陪襯,滿足於弱勢的安樂。  但總有例外,總會有「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的劍客,為了尊嚴,寧可倒下。  準噶爾汗國,便是這個例外。身處與俄羅斯和清兩大帝國之間,雖明知對手強大,卻頻頻亮劍,不甘心自認弱小,直至國亡種滅。
  • 準噶爾汗國與清朝之間有何仇怨,為何清朝一定要將其徹底消滅?
    歷史上的噶爾丹以及他所建立的準噶爾汗國,可以說是康熙皇帝以及當時的大清王朝最為危險的敵人,以至於康熙要連續三次御駕親徵直至噶爾丹敗亡。在這之後,噶爾丹的繼任者們依然給清朝製造了大量的麻煩,最終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王,才最終將準噶爾問題徹底解決。而伴隨著準噶爾汗國的覆亡,大清王朝也來到了其疆域最為鼎盛的時期,達到了1300多萬平方公裡。
  • 花費大清帝國60多年才平定的準噶爾叛亂到底有何重大意義
    大清帝國歷經三代帝王、花費60多年的光陰最終平定準噶爾部落的叛亂,這次戰爭的勝利,是一次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的正義戰爭,不僅維護了民族的獨立,更展現了中華民族艱苦抗爭,不讓祖國寸土流失的決心和勇氣,是註定永遠記錄史冊的偉大功績。
  • 成吉思汗打下橫跨歐亞的龐大汗國是如何退出歷史舞臺的?
    其中察合臺汗國存在的時間最長,延續到大清王朝被準噶爾汗國所滅。接下裡我們詳細敘述這四大汗國和元朝的前世今生。這幾個成吉思汗後裔建立的政權中窩闊臺汗國國祚最短,只有五十八年;察合臺汗國存在時間最長,長達300多年;影響力最大的當然還是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國。而窩闊臺一系最悲催,由於成吉思汗當時傳汗位給窩闊臺所以給予老三一系的直屬封地最小。
  • 從偏安一隅到橫跨歐亞大陸,沙俄的領土擴張,從徵服四大汗國開始
    從伊凡雷帝開始,歷代沙皇們為此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戰爭,最終吞併西伯利亞和東歐的四大汗國,使沙俄的疆土擴展到2000多萬平方公裡,成為世界上版圖最為遼闊的國家。一、鏖戰喀山汗國沙俄第一個吞併的土地,就是位於莫斯科公國南方的喀山汗國。
  • 乾隆為了不給子孫留後患,徵服準噶爾部後,將其滅族
    康雍乾三朝時期,準噶爾部始終是大清北部的邊患,十分的野性難馴。雖然康熙和雍正持續被西北用兵,但是準噶爾對其的威脅仍然存在,最終在乾隆的精心準備下,清軍打敗了準噶爾,在乾隆給前線將領的秘旨中,下令滅族準噶爾部。
  • 此國從未入侵中國,卻是佔有中國領土第二多的國家
    1900年,八國聯軍以「保護大使館」為由入侵北京,當時清朝部署在北京、天津以及華北地區的人數超過了11萬人,反觀八國聯軍,雖然對外宣稱是5萬人,但實際上只有2萬人,然而就是這區區2萬人,竟在泱泱大國長驅直入,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清朝,在戰爭打響後,北京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被攻破,慈禧太后攜年幼的大清天子倉皇出逃,號稱「萬園之園」的圓明園被付一炬
  • 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為何一定要消滅準噶爾汗國?
    五世某喇嘛死掉,可是死訊卻被第巴桑結嘉措隱瞞了下來,某喇嘛的權勢被桑結嘉措所壟斷,看出端倪的和碩特部拉薩汗殺了桑結嘉措,清廷扶立了六世某喇嘛,但是西藏王公統統不承認。 就在這時候,策妄阿拉布坦參與了進來,他晝伏夜出趕路,出其不意的幹掉了拉薩汗,實行區域統治,大清出兵也被大策凌敦多布擊敗。
  • 【蒙古帝國君王譜】卡爾梅克汗國
    卡爾梅克汗國 卡爾梅克汗國,是在1630年代由衛拉特中土爾扈特人和鄂爾勒克建立的汗國,範圍在伏爾加河下遊的斯塔夫羅波爾至阿斯特拉罕一帶。
  • 沙俄到底侵佔多少中國故土?試圖把長城以北變成「黃俄羅斯」
    13世紀初,基輔羅斯及東歐的眾多公國被蒙古大汗拔都(成吉思汗之孫)建立的欽察汗國(金帳汗國)所徵服,成為其附庸。 莫斯科公國:1283年,留裡克王朝支系的莫斯科公國建立,是基輔羅斯公國分裂出的眾多公國之一,首都位於莫斯科。從14世紀初期開始,莫斯科公國接受欽察汗國的冊封,取得了代徵全俄貢納的特權,藉此陸續兼併四周的王公領地,逐漸成為全俄羅斯地區最強大的公國。
  • 【蒙古帝國君王譜】哈薩克汗國(上):歷史
    後汗國衰弱,直到額什木汗時代再起,後再衰退,而且受準噶爾攻擊,直到頭克汗才恢復力量,在1723年,準噶爾大舉入侵哈薩克汗國。1757年,清朝滅準噶爾以後,1767年哈薩克牧民被清廷準許進入今新疆北部遊牧。 18世紀中葉,哈薩克汗國中帳、小帳的長老與蘇丹雖然籤訂了臣服於俄國的證書,但這種臣服只是名義上的,哈薩克人實際上仍在其汗王統治下過著遊牧生活。
  • 東察合臺汗國衰亡原因:遊牧與定居之爭
    )遷至亦力把裡(今伊寧市),準噶爾盆地面臨瓦剌的進攻,自此逐漸喪失了汗國重心的地位。公元1428年,歪思汗死於對瓦剌的戰爭。歪思汗留下兩個兒子,長子羽努思,幼子也先不花。在各部異密(埃米爾)的擁戴下,東察合臺汗國開始分裂。以後的幾次分裂,大多是王子們爭權奪位的野心,和異密們求擁立之功的圖謀共同推動的。
  • 清朝時期,康熙為何主動將貝加爾湖讓給沙俄?原因其實很簡單
    之後的五代十國和宋朝不提,燕雲十六州還沒有恢復,又哪裡能夠指望的上遙遠的貝加爾湖呢?《尼布楚條約》並且在當時西北的準噶爾汗國又開始崛起,並且不斷地入侵喀爾喀蒙古,康熙皇帝急於從東北的戰事中脫身,不想和俄羅斯人在東北問題上在做饒舌,更別說清帝國北部的貝加爾湖了,但是又不想白白的便宜了俄國人,最後只確定了清俄東部的一段分界線
  • 準噶爾巔峰時期也只有7萬軍隊,拿什麼與3億人的大清打了60年的仗
    而縱觀整個準噶爾與清朝的整體戰爭走向,我們不難發現這場戰爭斷斷續續竟然打了60多年,一直到乾隆時期才算徹底終結。要知道那個時期的準格爾部族全體加起來也只有60餘萬人,而用於作戰的軍隊平時也就4萬多人,最高的時候不會超過7萬人,而康乾盛世時期的大清王朝,人口鼎盛時期都達到了3億多人。以區區60萬部眾對抗一個擁有3億人口的強大帝國,準噶爾還能支撐60年的戰爭,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康熙最終國庫存銀800萬兩,雍正留下6000萬兩,乾隆留下多少?
    2020-12-22 10:22:28 來源: 陶陶講歷史 舉報   清朝康熙最終國庫存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