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767字, 所享閱讀時間5分鐘
「李澤言生日快樂,你不要大驚小怪,是刷你黑卡買的。」
1月13日,社交網絡上鋪天蓋地都是這句話,並且還登上了深圳京基100大樓LED大屏。這不是什麼流量明星,而是粉絲為蘇州疊紙推出的手遊《戀與製作人》中的一位角色在慶生。
據非官方消息稱,上述提到的手遊《戀與製作人》首月充值流水有望破億,無數少女為了裡面的四位主角「一擲千金」。
根據遊工委發布的《2017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2017年中國二次元移動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159.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5%。隨著二次元遊戲的入局者越來越多,行業開始思考究竟滿足哪些元素可以成就二次元遊戲的爆款?
日系畫風+聲優≠二次元遊戲
如何去判斷一款二次元遊戲,我們試圖尋找答案。
首先,有動漫IP的遊戲不等於二次元遊戲,擁有日系動漫畫風的也不一定是二次元遊戲。B站副總裁張峰認為,二次元遊戲玩家主要關注四個方面:
第二是玩法類型,玩法也足夠創新的遊戲,在二次元用戶中會得到更廣泛的歡迎;
第三是聲優,聲優是非常重要的標配,最好是找日方的聲優來配;
此前,國內手遊市場上大部分遊戲主要是由傳統遊戲廠商研製,在移動端遊戲逐漸興起的背景下,這些遊戲大廠沿用了此前在頁遊、端遊、網遊上的經驗,推出的玩法仍以玩家間的對決爭鬥為主的模式。這些傳統手遊相比起角色和劇情,更加注重的是遊戲本身玩法,尤其是氪金要素的設計布局。
而隨著二次元市場發展方興未艾,通過角色和劇情吸引泛二次元用戶的手遊成為爆款後,傳統遊戲廠商也開始進入這個領域。在APP store上搜索「二次元遊戲」可以找到數百款遊戲,但是產品品質參差不齊,不少遊戲看上去粗製濫造和山寨造假。
這些遊戲本質上仍是在傳統手遊的玩法基礎上,再套用日系動漫畫風,對於二次元核心玩家而言,這些遊戲並不能達到吸引他們的目標,並不能粗放地稱之為「二次元遊戲」。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熱門的二次元遊戲中,除了擁有精美日系風格的人物立繪,知名國內外配音演員配音外,還擁有豐富獨特的故事劇情,在遊戲玩法類型上也開始向更加細分遊戲市場領域入手。
比如《崩壞3》主打的是3D動作遊戲;《戀與製作人》切入的是仍有大片空白的國內女性向手遊市場,深入國內戀愛經營玩法的垂直領域;《永遠的7日之都》則是以都市幻想RPG為賣點,採用日式文字冒險遊戲的多結局和角色支線故事玩法。
米哈遊總裁劉偉曾經公開表示,二次元遊戲玩家的付費衝動來自於對角色的喜愛,這與傳統遊戲主要通過玩家間的對決從而引導玩家在「變強」上付費不同。
B站副總裁張峰認為,二次元遊戲玩家有三點特徵,第一個是極度挑剔又極度寬容,喜歡的東西就極度寬容,討厭的東西就極度挑剔;第二點是近乎信仰般的熱愛;第三點是特別沉浸虛擬世界,對虛擬世界的認同遠超想像。
因此,角色(包括立繪、配音等)、劇情和玩法構成一款二次元遊戲中最核心的部分。在網易現象級手遊《陰陽師》推出伊始,官方宣傳的方向也是以由日本團隊打造的傳統妖怪奇談故事,各個角色的精美立繪,邀請的知名聲優,以及式神召喚和養成玩法等方面入手的。
在此基礎上,遊戲官方通過大量線下漫展活動的推廣,在遊戲上線初期吸引了不少對日系動漫風格有好感的泛二次元用戶。部分用戶逐漸成為粉絲之後,開始自發創作同人作品向外傳播,形成二次擴散的效果。
例如手遊《戀與製作人》在2017年7月官方微博初上線時,從7月15日至8月24日期間,分別參加了螢火蟲漫展、成都CD漫展、廣州YACA漫展和上海CP漫展,收穫了一批初期用戶。在2017年11月時,發起同人作品徵集賽,截止1月15日,話題#戀與製作人同人#閱讀量4.2億,話題#戀與製作人#閱讀量達到22.8億次,位於遊戲榜第一名。而此前手遊《陰陽師》剛上線一個月時,#陰陽師手遊#話題的閱讀量在12億左右。
傳統遊戲大廠入局
二次元手遊如何長線作戰
儘管市場中亂入的「野蠻人」很多,但值得注意的是,擁有強大的資源和資本的傳統遊戲大廠也開始紛紛入局了。
諸如騰訊遊戲推出了《蔚藍戰爭》、《火影忍者》等原創或日本動漫IP改編遊戲,網易遊戲繼《陰陽師》後又推出《永遠的7日之都》、《魔法禁書目錄》等產品,盛大遊戲在《乖離性百萬亞瑟王》後又推出了《神無月》,完美世界上線了女性向手遊《夢間集》,遊族代理了日本知名女性向刀劍擬人遊戲《刀劍亂舞》等等。
在遊戲大廠進場競爭的同時,二次元遊戲品質也得到了提升。網易遊戲Zen工作室總監,《陰陽師》製作人金韜表示,《陰陽師》手遊開發經歷將近20個月,並且針對核心二次元群體進行了遊戲細節上的調整和設計,並且特別強調了對同人產品和二次創作的看重。
因此在《陰陽師》推出的前期,通過核心二次元群體自發的同人作品宣傳,遊戲熱度一路上漲,屢次登上國內APP store遊戲暢銷榜前十。遊戲上線首月的2016年10月,《陰陽師》官方宣布DAU已經突破1000萬,在上線不到半年的2017年2月,全球下載量突破2億。
然而根據極光大數據發布的《2017年9月陰陽師app研究報告》中提到,《陰陽師》9月的用戶規模為683萬,滲透率為0.71%,DAU為149萬,MAU為602萬,各項數據下滑嚴重。也正是這段時間內,《陰陽師》連續出現了幾次玩家跟遊戲官方發生衝突的事件。
最初是遊戲在2016年12月推出了人氣式神的皮膚,只能通過反覆刷副本才能夠獲得,一方面是遊戲公頻上不斷有人刷出皮膚,另一方面是不少玩家辛苦刷了多日未果,並且經玩家反映,部分刷出皮膚的遊戲ID多為剛建的1級帳號以及多日未登錄的帳號,不少玩家質疑遊戲官方數據的真實性。
之後在2017年1月,出現了部分玩家利用遊戲重大BUG反覆刷材料,影響了遊戲的公平性,在玩家反映後官方遲遲未有所反應,最終的處理結果也不盡人意。2017年3月,《陰陽師》遊戲策劃開通微博,但是部分發言引起了玩家的不滿,後續遊戲的部分更新也加劇了玩家流失。
進入2017年,二次元手遊市場的競爭也日益激烈,新遊戲的不斷推出也導致了部分玩家的退出。其中,有部分同樣採用日式動漫畫風,邀請知名聲優配音,甚至是引進知名IP改編遊戲,但是因為遊戲運營時出現了或多或少的情況,導致最終出現熱度下滑,甚至面臨關服的問題。
樂元素日本公司推出的自研RPG手遊《梅露可物語》,於2014年1月在日本上線,曾獲Google Play評選日本地區「最佳幻想類遊戲」。國服在2014年7月開服,在3年的運營中,國服推出了不少優質的原創卡牌,不斷刺激玩家付費,沿用了傳統遊戲的模式的運營最終導致了玩家口碑的流失,最終在2017年11月宣布停止運營。
另一款同為日本官方授權,B站與mobcast共同開發的手遊《魔法少女小圓》,儘管擁有著知名IP,在泛二次元用戶最集中的B站上線。但最終因為遊戲玩法單一,角色收集和養成系統不夠吸引人,在運營了一年後,也於2017年11月宣布結束運營。
因此,在遊戲風口期過去之後,如何沉澱下來穩步發展成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布局IP泛娛樂產業,推動IP長線發展是一個方法。
《陰陽師》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開始陸續曝光上線包括音樂劇、同名漫畫、同名泡麵番等衍生產品,並且在2018年初上線了IP衍生的MOBA手遊《決戰!平安京》。在持續的新聞話題熱度推動下,根據應用雷達的數據表示,《陰陽師》在遊戲榜上的表現有所回溫。
《崩壞3》也是採用同樣的打法,劉偉表示,「崩壞」系列從一開始就有輕小說、漫畫、音樂,不是作為遊戲的一部分,而是共同組成「崩壞」IP整體。
目前國內二次元手遊市場仍有很多待開發的空白區,當市場出現空白時,先挖掘的公司搶佔了先機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後,資源會逐漸趨向於頭部作品,只有不斷挖掘新的細分領域,並且通過泛娛樂布局推動IP長線發展,才能夠在市場上最終存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