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承志對話梁冬 | 生活中再簡單的故事,都經得起吟唱

2021-01-11 澎湃新聞

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 

糰子說

今年 1 月,金老師和梁冬老師進行了一次對談。內容已在近期的《梁品》中與大家見面。

他們聊生活,聊斜槓青年,聊到「人格分裂者的春天,正在來臨」。金老師還分享了製作《音樂大歷史》課程的初衷,解讀了中世紀的格裡高利聖詠。

以下為節目精選內容。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習慣在青年一詞的前端加上許多定語,比如「佛系」,比如「斜槓」,比如「文藝」。

是什麼鑄就了他們身上的千百種可能?在時代的浪潮裡,他們在思索著什麼、努力著什麼,又在如何發揮著自己的力量?

那個唱過《張士超你昨天晚上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在哪裡了?》《感覺身體被掏空》《春節自救指南》等的彩虹室內合唱團或許可以給我們一個答案。他們的作品深入青年生活,一上線便火爆全網。

今天,我們邀請到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藝術總監、指揮、「團魂」金承志,對話《梁品》主持人梁冬,為你還原當代青年的多樣面貌,帶你走進都市年輕人的真實內心。

梁冬

《梁品》主持人

金承志

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

藝術總監

青年作曲家、指揮家

生活中再簡單的故事,

都經得起吟唱

梁:我昨天在聽《感覺身體被掏空》的時候,想跟您聊聊一個東西,您對現在都市人的這些精神狀態捕捉得這麼精準,是怎麼做到的?

十八天沒有卸妝

月拋帶了兩年半

作息紊亂 我卻越來越胖

起來徵戰北五環

《感覺身體被掏空》歌詞片段

金:因為我就是都市人,我也不是都市麗人,對吧?都是底層的混飯吃的人。

一個是我觀察東西喜歡觀察細節。比如說這個人跟你說話的時候,那邊風是什麼樣子的,樹葉什麼樣子的,我喜歡捕捉這些小的東西。包括我喜歡觀察自己內心的情緒變化,然後就把它們寫出來。所以我比較關注的是很微弱的情緒跟不起眼的景物。

在這些過程當中,我開始發現人好像沒有什麼話題是不能說的。以前說合唱很高大上,我就在想,我能不能用一個比較宏大的敘事方式,但是談論的議題是比較生活化的。

因為這一塊好像流行音樂當中談得很少,流行音樂基本講愛情。但實際上生活裡面有大量的雞毛蒜皮的、雞飛狗跳的小事情值得我們去講述,愛情只是裡面很小的一部分。

梁:所以你會花更多時間在愛情以外的雞毛蒜皮的事情上。其實不是雞毛蒜皮,我覺得它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當下大部分人的一種生活困境。因為我以前發現很多做創作的人,其實他生活裡跟陌生人接觸的機會,除了公司同事、客戶以外,就是跟出租汽車司機(接觸),沒有太多他朋友圈子以外的人。你會不會也面臨這樣的困境?就是很快你的生活圈子的那些細節都被寫完了。

金:不會。因為第一個,我受到創作感召的多半是源於憤怒。比如說我排隊,有人插隊;比如說我上高鐵,有人摳腳。這些都是因為憤怒想去寫的課題。

還有一個就是反面,這個現象感染到我了,比如我看到一個小朋友坐在爸爸媽媽的自行車背後笑得很開心、春天很美好,我就也想書寫。

我們還有一個好處是,我們是一個合唱團,來來去去有六七十號人,這些人又是流動的,每個人代表了一段故事,所以大家其實生活在類似於一個小的社區裡面。

我們每周排練一次,排練完的時間大家都是可以玩的、互相交流的。每個人來自不同職業,比如他搞科學的,你就說說你科學家最近在煩什麼?家庭主婦也有家庭主婦的困擾。所以雖然圈子很固定,但是我們可以接觸到不一樣的人。

02

擁抱音樂如生命,

他們「每周六活一次」

梁:你們在做的事情,在世界的藝術框架裡面,大概總有些人對它下定義,它是什麼呢?

金:真的沒有。拿合唱當事業幹的,或者說不是拿合唱去跟某種類似於舞臺劇、話劇或音樂劇的劇種合作的藝術形式,目前我們沒有看到類似的東西,所以也很難去定義它。新興事物總是這樣,很難先有概念、再有內容。

對於整個藝術圈,我認為拿來主義或者旱地拔蔥式的叢林時代已經過去了,大家開始慢慢回歸到一個自己比較小的圈子。

這也更像網際網路時代,每個人去關注一件小事情。比如以前我們知道有個錄音設備圈,現在可能就已經細化到了錄音設備這根線的圈子——全國喜歡這根線的有5萬人,這5萬人打死了都要喜歡這根線。

我們也是這樣,如果有一天我們創造出了一個新的東西,可能這個圈子裡的人不是很多,但他們對這件事情的興趣跟喜歡是十足的。

梁:是的,我就是你們的粉絲之一。我開始的時候還在想到底如何定義這件事情,後來想也不用定義,因為喜歡是不需要定義的。在你們所有的表演團員身上,我看到了一種快樂。

看到每一個人,我都大概知道這個人可能在政府工作,這個人可能在IT公司工作,這個人可能在在幼兒園工作,這個人可能就是一個家庭婦女,對吧?

但是當他們來到你們的表演場域、被你點燃的時候,在我看來,他們很熟悉又很陌生。我就很想請教您,您是怎麼描述這種生命狀態的?

金:我在試圖解釋這個現象。有一天有個專門做音樂演出的大佬到我們後臺來玩,看到我們後臺,他說我做音樂也幾十年了,我見過所有的專業樂手,但沒有一個樂手像你們這群人這樣的。

我問他是什麼特點?他說太吵了。我說原因是什麼?他說興奮。

其他樂手認為這是「活兒」、這是工作,我來了小提琴拉倆拉,我搖滾樂團上去唱完也就唱完了。大家在後臺很安靜,因為要保存體力,上臺演完回家睡覺。

可是我們這群人,周一到周五都是他們認為特別苦的生活。所以有個團員說我們「每周六活一次」:那三個小時我認為我在活著,通過唱歌證明我活著。

在擁抱這第二條生命的時候,比如排練,比如演出,他們就無比陶醉在這件事情裡面。所以他們會吵,因為每一次的擁抱都令人興奮。

這是我在團員眼中看到的很神奇的地方,因為我自己是做音樂出身的,我沒有辦法特別感同身受。直到我有一天發現自己一周的工作當中,跟音樂相關的時間不到半天,而這半天恰恰是跟我團員發生關係的時候。我明白了:其實我們都是在把音樂當成愛好,而不是工作。在這個前提下,所有人都會有一種重新爆發出來的感覺。

梁:我想起了一部電影,講某個公司的財務總監,平常都很活得很 boring,後來不小心加入了一個花樣遊泳的小團體。大概五六個人,他們有個憲章,就是入夥之後不準問彼此是幹什麼的,下了水之後就認真遊泳。

這部電影很無釐頭,但是它在講一件事情,原來我們中真的有很多人對自己日常的生活深惡痛絕,就想找一個地方躲一躲、逃一逃,在城市裡面的另外一層樓,逃成另外一個角色。這似乎變成了社會的通病,那你該怎麼辦呢?

金:所以我平常做的工作跟音樂無關。比如說講音樂史,在我看來它是一個更理論性的事情,不像是在做音樂。

對我來說,創作是音樂,比如說寫作品那一刻,我跟吃了人參果一樣,太爽了;還有一個是排練,也是一種創作。只要是涉及創作的,我就很開心。但我不是天天在創作,我絕大多數時間也是要上班的,這個過程當中,自己在做的事情跟音樂沒有太大關係,所以其實我也在逃。

梁:說到這個地方的時候,我開始慢慢能理解你了。當我們開始進入創作領域的時候,有一種不是為了生活而真正進入生活的狀態。人格分裂的春天已經來臨,我們瞬間就接受了。

03

在成為工具人的路上,

找回野人的快樂

梁:我跟一個投資人吃飯,他說 b 站很好,他認為嗶哩嗶哩更能彰顯出一種時代的真實的特徵。上一次跟我推薦嗶哩嗶哩的人是吳伯凡,他說這上面有很多很好的在其他平臺看不到的紀錄片。

我舉這兩個例子,都在呼應一個我看你們作品的感覺:你們似乎自然而然地走上了一條道路,打破傳統經典和流行文化的界限,創造一種新的生存樣式,這種樣式又和我們每一個人現在的這種人格分裂的狀態很契合。

金:我覺得我們有一種回歸自然的狀態。因為一開始音樂家是多功能的,你可能是你主人的僕人,賓客來了以後吹個笛子,吹完笛子讓你吟詩一首,主人說你再來個飛刀,那你明天練練……你要有很多絕招,你本身還是一個僕人,有自己的主業。

在音樂發展的過程當中,其實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精緻。比如像藝術管理,就是學管理的,學管劇場、學樂團運營,可能只要把譜子管好,就能獲得一份報酬。

分工越來越細的好處在於專精,但缺點在於除了這件事情以外,其他是比較薄弱的,就造成了大家的多樣性比較差。再加上樂團發展到今天,指揮的權力變得越來越大,就會有一種一人獨大的感覺,指揮說什麼話好像都是聖旨。

但是我們團不是這個樣子的,我們團尊重每一個團員的感受,團員想幹嘛就幹嘛,我約束不了他們,同時他們也約束不了我,相互之間是一種很微妙的平衡感,這也就讓我跟他們不是一種自上而下的關係了。他們本身又具有多樣性,所以這種像愛好者同盟的關係,就會體現出人本身的五彩斑斕性,和對人的尊重。

梁:這背後是不是預示著一個可能性,就是人們重新找回了四五百年前一個豐富的人的可能?

金:我覺得是的,其實我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豐富的人。在城市的發展過程當中,人慢慢會變成工具人,但是人本能的想要抵抗這個感覺。

野人為什麼要唱歌?唱歌其實沒有用,那麼他為什麼要唱?他就是單純地想要去做這件事情,這些都是反工具人化的。

梁:某種程度上來說,我覺得有很多形成勢力的網站,都已經開始具備某種價值觀的導向。但是 b站這樣的平臺,它彰顯出了一種可能性,「大家各玩各的,對於你是什麼人,我不那麼關心」。這樣的話,它就會創造出一些以前我們想不到的跨界的創作的可能性。

有許許多多類似於像你們這樣合唱團的物種出現了,我們還沒有辦法定義它的時候,它可能就已經消失了。但這個過程其實是一個「生物大爆炸」的過程,也讓我們看到了人豐富的多樣性和可能性。

原標題:《金承志對話梁冬 | 生活中再簡單的故事, 都經得起吟唱》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梁冬對話徐文兵:《黃帝內經·靈樞》之「三魂七魄」
    「胎光」,生命之光。2.「爽靈」,決定人的智慧,反應能力。3.「幽精」,控制人體性腺,性取向。徐文兵:人肯定每天要產生這種廢物,產生這種垃圾,很多人情緒的平復啊都是在睡夢中完成的。旁白:熬夜的生活狀態將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傷害?
  • 梁冬對話倪海廈:中醫到底科不科學?
    掃碼可進入《梁冬對話倪海廈七講合集》公益手冊播出時間:《中國之聲》2009.12.26主講:倪海廈  主持:梁冬梁冬:是的,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重新發現中國中醫太美。大家好,我是梁冬。歡迎收聽今天晚上的國學堂。
  • 國學堂-梁冬對話李家安3:慧眼識琴
    20120429國學堂-梁冬對話李家安第三講01—
  • 金承志 平凡著燃燒
    沒有預想中那種熱鬧的聲音爆發出來,一個人摸過之後傳給下一個人,所有人都很安靜。或許就像金承志一直所說的,彩虹總是要回歸生活的,我們就是普通人而已。燃燒過後,生活還要繼續。到上海採訪金承志的那天,漫長的梅雨季終於結束了,氣溫驟升到 35 度,空氣中再感受不到一絲雨水的氣息。
  • 金承志 平凡著燃燒
    沒有預想中那種熱鬧的聲音爆發出來,一個人摸過之後傳給下一個人,所有人都很安靜。或許就像金承志一直所說的,彩虹總是要回歸生活的,我們就是普通人而已。 燃燒過後,生活還要繼續。空氣中再感受不到一絲雨水的氣息。
  • 把玩笑變成史詩 金承志
    ▼ 點擊觀看2016年四月,繼《張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在哪裡了》之後,金承志與他的彩虹合唱團在北京的演出中,又創造了一首合唱版神曲《五環之歌》。輿論和大眾圍繞著他,又是一輪喧譁。在北京的那兩場演唱會上,有一個細節,沒去現場的人不知道。謝幕時,金承志將合唱團的一名團員從隊伍中請出,給了她單獨謝幕的機會。這名團員叫張耿,即將出國留學。
  • 對話彩虹室內合唱團金承志:《春節自救指南》何以再成現象級作品
    先看「神曲」部分歌詞:我錯在,人生規劃太簡單,還沒讀研就上班、沒聽二叔的話去他的單位當個保安我錯在,花開了不敢去摘、大學都不懂戀愛、喜歡的人不是學歷太低就是身高太矮我應該,幫國足小組出線,給宇宙飛船充電一家老小的願望都交給我來實現我應該,畢業一個月內就任總裁閃電相親,立馬結婚,生小孩最好是龍鳳胎。
  • 梁冬對話蔡志忠:生命為何如此美妙,這得益於我們善於思考和創造
    梁冬:我們很多朋友都很熟悉,這一邊的五十年代,大概在你們那一邊的五十年代是個什麼樣的生活?蔡志忠:當時最多的公務員都在臺中,就是中興新村,政府大概有幾萬個公務人員,以前報紙比較少,所以就開始流行武俠小說。
  • 神曲背後的金承志
    我不想用所謂的定義和標籤去貼在金承志與彩虹室內合唱團身上,畢竟,他們身上覆蓋的「標籤」已經夠多。其實,合唱藝術天生地具有古典和流行的雙重性格,它以古典音樂的作曲技法做鋪墊,再經由音色、唱腔、詮釋方式各異的三四十種人聲揉到一起,產生了化學反應。在音樂藝術當中,合唱本來就是最特別也最自由的一種。
  • 梁冬對話湯道生:騰訊到底有沒有做2B的基因?
    梁冬:換句話說,你們是開放的系統,也希望與不同量級的企業形成行業互補,幫助每一個消費者提高生活效率,這其實也是「科技向善」的一種注釋。我們今天的主題是「生命的演化和組織的使命」,有一種觀點認為,企業和生態與生命一樣,都有一個演化的過程,但演化不等於進化,演化是沒有方向的變化,可以是簡單到複雜的變化,也可以是從複雜到簡單的變化。
  • 國學堂推薦節目:梁冬對話倪海廈之重新發現中醫太美--之一
    最初就是他來開辦的這個……梁冬:換句話說,臺灣也歷經了一個從反對中醫到慢慢慢慢地,重新又需要中醫之後,重新又再培養中醫這樣一個過程。倪海廈:是的,沒錯。梁冬:OK!那您剛才說到,就是說從小的時候你還是對醫術有興趣,後來再去拜師的嘛。
  • 《生命·覺者》梁冬對話酈波全集(音頻、視頻、文字)
    《說文解字》中說,靜者,審也。自審,向內看,所以叫自省嘛。儒家講的「審」是向內的,內視。「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是儒家靜坐的關鍵所在。朱熹解釋「精」,精而不雜,純而不雜,對應人心惟危的「危」的。現實生活中,我們信息何其多也。信息社會,不要說垃圾信息了,就是你覺得有用的信息,都是鋪天蓋地,這個就不是「精」,「精」一定是純而不雜。
  • 專訪金承志:不正經的人,往往最誠懇
    如果說第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是一次誤打誤撞的嘗試,那之後的再創神曲,就顯得有跡可循了。2017年1月《春節自救指南》點擊率破千萬,他們火到連《人民日報》都評價「(彩虹合唱團是)真正熱愛生活的人。他們接地氣,能汲取生活的養分;他們會換氣,能吐納生活的靈動。更重要的是,他們有力地撐起了整棵文化之樹。」
  • 彩虹合唱團金承志:曾想把《詩經》與合唱藝術融合
    原標題:對話彩虹合唱團金承志:只關注我們幽默的部分,也不可惜從《張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哪裡了》橫空出世紅遍網際網路,到《五環之歌》,再到上周再次刷爆社交媒體的《感覺身體被掏空》,金承志和他的彩虹室內合唱團,刷新了普通人對室內樂的認知,原來室內樂不是那麼晦澀難懂,而且可以如此生動詼諧。
  • 【專訪】彩虹合唱團指揮金承志:我不擔心靈感會消失,因為生活每天...
    「我認為能做到的首先是不去抗拒新時代,而且任何古老藝術在新時代都能找到新生命。我們說音樂廳可能是基石,而抖音這樣的平臺我們也應該努力去表達和拓展。我不認為一定要搞笑才有效果,我們能分享給觀眾15秒的美好也是一件好事。(而且)我還是要把內容做好,之後我再去做切割,進行不同的表達。」
  • 國學堂--梁冬對話倪海廈1-1-倪師學中醫行中醫【含音頻】
    2009年12月26日梁冬對話倪海廈的第一講(1)
  • 金承志 我關心柴米油鹽,也關心遠方|明星
    隨著《張士超你到底把鑰匙放哪兒了》《五環之歌》《感覺身體被掏空》接連成為爆款,彩虹室內合唱團火了,但指揮兼作詞作曲的金承志「人生基本沒有特別大的變化」,這與他爸媽的教育有關:生活得自然,真誠面對生活。他爸住在澤雅山上,金承志回澤雅山,山民們很激動,好像都認識他。他打算把團服「造化隨順,風雅之誠」送給他們,讓他們種田的時候穿。
  • 專訪彩虹合唱團金承志:音樂教育的真義是享受反哺而來的美感
    由此,無論是個人經歷、鄉村生活、還是親友趣事,都被金承志寫進了歌裡。他認為,不用拘泥,古典音樂只是一種表達形式,「什麼東西都可以進來,不然這個藝術就死了」。創作時,金承志善於捕捉內心對生活的細緻感受,作品往往能引發當代青年的共鳴。有聽眾評論:「他用他的筆,臨摹著他的生活與內心,卻感動了無數人。」甚至,他會把生活裡的「憤怒」寫成作品「罵」回去。
  • 彩虹合唱團十年 我們和金承志聊了聊
    關於原因,有媒體報導過這樣一個段子:某次綜藝節目錄製現場,也是要PK投票,導演讓金承志說個故事拉票:「就說你的夢想是帶著彩虹合唱團站到更大的舞臺上,讓全世界聽到中國的合唱團。」被拒絕之後,導演讓他帶團員臨場唱一段,金承志說「導演,真不行的,合唱團不是張口就來的,這都是要排練很久的。」最後,眾目睽睽之下,金承志帶著所有人開始鞠躬,持續一分鐘。
  • 梁冬對話蔡志忠(視頻合集)
    《生命》梁冬對話蔡志忠文章丨梁冬「心念一閃,振動十方。」我常常和大家分享這句話。大概在兩三個月以前,我陷入到一種突如其來的迷茫,就是到底自己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當時他們都說,應該由師父來告訴你,我也不知道,在這個階段應該出現的師父,會告訴我什麼。我有四位老師,三位已經仙去,另外一位遠在廣州,深居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