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條》為什麼不動人?|百家故事

2020-12-24 人物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無知未必是最大的力量,但絕對是最大的勇氣與熱情的來源。這也是這部影片最大的問題所在。

當主人公在奧斯陸的機場自由港裡遇到從前的自己並與之打鬥時,他就了解了事情的真相,過去是不能被改變的。而這一命題的被揭示,也就代表著影片的戲劇張力的耗盡。於是一切都變得確定無疑,所有的懸念已經失效。

文|梅雪風

1

你當然得承認《信條》的複雜度以及時間鉗形攻擊的精妙感。

最讓人覺得奇妙的是,影片最後順時針與逆時針同時摧毀一棟樓房。順時針摧毀了樓房,於是在這個時間點之後,它就只是個廢墟,逆時針摧毀了這棟樓房,那麼在這個時間點之前,它也是個廢墟。也就是說,只有在這個時間點,它才是個樓房。或者說當他們想攻擊它時,它才變成一個樓房,而在他們攻擊的時刻之外,它從來都是個廢墟。

順時針與逆時針同時摧毀一棟樓房

《信條》關於時間線的獨特處理有太多值得探討的地方。與此同時,這部電影的情感部分卻顯得相當的寡淡。但情感的寡淡,倒不在於影片在這方面著墨不夠。原因與影片關於時間的精妙設定有關。

影片涉及回到過去,自然會引出一個問題,就是影片中提到的祖父悖論。

大多數優秀的科幻電影都遵循祖父悖論所設定的限制,也就是回到過去並不能改變世界本來的走向。當然,也有優秀的電影採取了另外一種方式,即主人公回到過去時,他對過去的擾動,創造出了一個與他之前經歷的世界完全不同的平行世界。

在這方面的代表是鄧肯·瓊斯的《原始碼》,男主人公不願意再以一個殘破的腦電波的方式活著,成為軍方的機器。於是他央求他人拔掉了他身上的生命維持系統,在應該結束的八分鐘之後,這個世界並沒有結束,它繼續向前,他在一個平行世界裡面獲得了新的生命。這是一種向死而生的極致浪漫。

而回到過去卻不能影響過去的設定,即你回到過去,試圖改變結果,最終發現你的回去是促成先前那個結果的原因。

這是一種相當宿命的世界觀,但也是有著相當情感張力的世界觀,因為它完全抹殺了人的主觀能動性,人的命運就在這個怪誕的死局裡面打轉,它取消了結果與原因之間的界限,它把我們人類與這個世界的關係推到了一種極致,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勞無功,所有的智慧都是自以為聰明的愚蠢,我們所有的進步,其實只是更精妙的走回頭路。

這種無意義的悲愴,是這類電影的最主要的情感驅動力。這樣的片子很多,比如《少數派報告》,比如《12猴子》。

《少數派報告》是主人公被先知預測將會殺人,他在被追捕的過程中去尋找真相,但這一尋找真相的過程最終導致了他殺人事件的發生。

只是導演史匹柏非常溫柔,他在這裡選擇相信人是有自由意志的,於是在這最後的關頭,主人公選擇放棄殺人,而是將對方繩之以法。

《12猴子》則更為悲涼,主人公被派到過去去尋找12隻猴子,但在他被投入精神病院後,他關於12隻猴子的言論啟發了另外一個瘋子,這個瘋子創造了12隻猴子兵團,最終毀滅了人類。

在這個時間閉環裡,結果和原因互相嚙合。這種首尾相交的結構,是對線性時間結構下進步論的極大否定,與循環往復的宿命論暗通款曲,這種人不能掌控自己命運的悲愴是無數電影人的靈感。

《信條》採用的也是這樣一個時間閉環,但它的問題是完全放棄了這一首尾相接的結構裡面的悲劇性。

《信條》中時間倒放的世界

2

這種悲劇性的核心,在於主人公的無知。

由於主人公對於命運一無所知,所以他才會殫精竭慮地試圖去改變命運,也才會在最終成為命運的同謀者時驚慌失措面如土色。正如《信條》裡面說的那句臺詞:無知是最大的力量。

無知未必是最大的力量,但絕對是最大的勇氣與熱情的來源。這也是這部影片最大的問題所在。

當主人公在奧斯陸的機場自由港裡遇到從前的自己並與之打鬥時,他就了解了事情的真相,過去是不能被改變的。而這一命題的被揭示,也就代表著影片的戲劇張力的耗盡。因為在這時,他已經知道,他接下來的所有動作,只是去完成時間拼圖的一部分。於是一切都變得確定無疑,所有的懸念已經失效。

所謂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或者世界末日,已經喪失了它本來應有的威脅性,因為過去不能被改變,而那場核爆早已發生,並沒有導致世界末日,於是那場末日就根本不存在。他們去取出世界末日的算法,只是去當一次演員。這讓影片最後的大戰變得輕飄而廉價。

更廉價的是,主人公對於這種未來註定的遊戲感的時間閉環拼圖工作毫不抗拒。

他們當然並非對這種無意義毫無感知,就如同他們在貨櫃裡面的對話,他們提到了祖父悖論,也提到了平行時空。他們顯然知道自己行為的荒誕,但他們卻又興致盎然地去完成它,似乎根本沒有覺得這其中有什麼問題。這就是諾蘭構思這部電影時的最大bug,我們只能認為也許是他們太過於無聊所致。

我在看的時候就想,他們既然已經看到了這種循環的無意義,為什麼沒有一個人站起來反抗這種無意義?比如拒絕按照既定的規程去拯救世界,甚至是去反抗這種規程去幫助想要毀滅世界的反派,整個故事也許會變得好玩得多。

3

這部影片裡沒有反抗,也就是沒有真正的選擇。很多人調侃諾蘭的電影都會死老婆,其實死老婆這一故事設定賦予了諾蘭電影最主要的情感力量。

它讓諾蘭的主人公處在一種掙扎當中。

在他的《記憶碎片》裡,這種掙扎體現在面對妻子死去的這種痛苦,他是選擇去相信自己殺了妻子,還是選擇相信妻子是歹徒殺害的。是選擇相信自己已經殺了仇人,還是選擇相信沒有找到仇人,所以一直找下去。

也就是主人公面對的是自欺還是面對現實的問題。片中主人公選擇了自欺,因為面對現實太痛苦。

於是他選擇去報仇。大仇得報是一件欣慰的事,但隨之而來的是一件更加痛苦的事情。因為大仇得報,他的人生也就再也沒有了目標。特別是他是一個失憶患者,沒有了報仇,他的世界一片空白。於是他選擇了相信仇人沒找到,這樣他就永遠行走在尋找仇人的路途上,這讓他的人生永遠痛苦,卻又充滿了意義。

在《魔道爭鋒》當中,妻子的死去讓休·傑克曼與克裡斯蒂安·貝爾之間的鬥法變得越來越沒有底線,妻子的死是兩者爭鬥升級的情感基石,沒有他妻子的慘死,這兩者之間的爭鬥將失去意義。

在《盜夢空間》當中,同樣的是妻子的死出來擾動他們的盜夢大計。這裡面又涉及到男主人公的掙扎,也就是承認妻子已經死去這一現實,還是沉醉在妻子沒死的夢裡,和妻子在他無意識的最底層快樂而單調地永遠生活下去。

在《星際穿越》裡,主人公則在女兒和全人類的命運當中掙扎。

顯然,《信條》沒有這種情感的掙扎。

當然,你可以說主人公選擇回到逆時間去救女主人公是一種掙扎一種選擇。但這只是一種虛假的選擇。真正的選擇是在兩種價值均衡的代價當中去抉擇,是一種兩難,是你得到的同時,你會失去同樣重要的東西。

從這個角度來看,男主人公只是順手做一件好人好事。

當然,你可以說,男二號有著他的選擇。也就是影片的最後他選擇回到逆時間去替男主人公擋子彈。但我們知道,按影片的邏輯線索來說,男二號現在死了,但在未來,他還會活著,他將在未來等待男主人公,然後開始他的又一次時間逆行,並循環往復無止無休。

對,正是這種無休無止,讓死變得失去了它原來的重量,這讓影片這時強調犧牲的悲壯變得多餘。

這就是這部影片的真正問題,當死亡變得不再可怕,所有的選擇也就沒有了意義。諾蘭的潛意識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他從不讓他的主人公停下來思考,也順便不讓觀眾停下來思考,因為一思考,上帝和人類就會發笑。

堅固無比的宿命,也與自由意志產生著衝突。或者說,自由意志所導致的選擇也只是人類自我的一種妄念。於是,他的主人公沒有任何猶疑,他們是上帝最盲目的僕從,從不懷疑,從不反抗,忠實地充當著那毫無意義的時間修理工。

《信條》結尾男主與男二號的對話

相關焦點

  • 《信條》為什麼不動人
    《信條》採用的也是這樣一個時間閉環,但它的問題是完全放棄了這一首尾相接的結構裡面的悲劇性。所謂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或者世界末日,已經喪失了它本來應有的威脅性,因為過去不能被改變,而那場核爆早已發生,並沒有導致世界末日,於是那場末日就根本不存在。他們去取出世界末日的算法,只是去當一次演員。這讓影片最後的大戰變得輕飄而廉價。更廉價的是,主人公對於這種未來註定的遊戲感的時間閉環拼圖工作毫不抗拒。
  • 《信條》為什麼不動人?
    《信條》關於時間線的獨特處理有太多值得探討的地方。與此同時,這部電影的情感部分卻顯得相當的寡淡。但情感的寡淡,倒不在於影片在這方面著墨不夠。原因與影片關於時間的精妙設定有關。 在這方面的代表是鄧肯·瓊斯的《原始碼》,男主人公不願意再以一個殘破的腦電波的方式活著,成為軍方的機器。於是他央求他人拔掉了他身上的生命維持系統,在應該結束的八分鐘之後,這個世界並沒有結束,它繼續向前,他在一個平行世界裡面獲得了新的生命。這是一種向死而生的極致浪漫。
  • 這部新片比《信條》還燒腦?|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最近話題最熱的電影,非《信條》莫屬。影迷朋友間打招呼的方式都由"《XX》你看了嗎?"變成了"《信條》你看懂了嗎?"逆熵,時間鉗形,是誰殺了我,而我又殺了誰......
  • 我為什麼不喜歡《信條》
    比如《敦刻爾克》本來要講在有限的時間裡大撤退,這種故事當然用線性的倒計時最具衝擊力,然而諾蘭卻花哨地把時間切為單位不同的三條線,把驚險的沙漏變成了精巧的拼圖,觀眾最後感嘆的不是軍隊終於撤走了,而是敘事終於拼起來了。《信條》是諾蘭生涯的集大成,也是他缺點的集大成。
  • 我為什麼不喜歡《信條》
    《信條》劇照這幾年諾蘭一直聰明反被聰明誤,形式與內容脫節。比如《敦刻爾克》本來要講在有限的時間裡大撤退,這種故事當然用線性的倒計時最具衝擊力,然而諾蘭卻花哨地把時間切為單位不同的三條線,把驚險的沙漏變成了精巧的拼圖,觀眾最後感嘆的不是軍隊終於撤走了,而是敘事終於拼起來了。
  • 《信條》為什麼賣不動了?
    手握《黑暗騎士》《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敦刻爾克》等多部口碑票房雙收大作,在內地市場幾度「封神」的諾蘭,為什麼會在這部《信條》上失靈了?《信條》之爭議也延續到了內地市場。在豆瓣平臺上,一段僅給了影片二星的觀眾長評獲贊一千餘次:「一刷能大致懂諾蘭的敘事目的,我也相信他的故事一定能邏輯自洽,N刷可以理清時間線和細節,但一刷的觀影快感太低了,完全支撐不起我N刷的欲望。
  • 《信條》為什麼會跌落神壇?
    諾蘭為什麼在《信條》上翻了車?無論是內核還是運用的理論,諾蘭這次都沒有把握好,他實現了自己心中一個夢一般的設想之後,卻讓整個電影故事為它做了嫁衣。》這部電影,解答大家對電影的一些疑惑,指出其中一些不該有的bug,最後給出一個答案:之前也曾熟練遊弋於時空中的諾蘭,為什麼在《信條》上翻了車?
  • 和尚為什麼喜歡念「南無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意思?|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佛教是最早流傳於我國的宗教之一,從佛教傳入我國以來,歷朝歷代都建了不少寺廟。那大家知道和尚為什麼喜歡念這同一句話?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在佛經當中,「南無」是歸願、致敬、歸敬的意思,代表佛教信徒一心歸順於佛祖,一生信佛,代表對佛祖的尊敬和皈依,也用來勸導別人禮佛向善。「阿彌陀佛」是一位得道高僧立地成佛之後的名號,是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佛,代表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 為什麼叫「信條」?
    鑑於自己肯定也是不專業的,而且人家請的科學顧問還給寫了好幾頁自己根本看不懂的公式,也就不逼逼太多了,不然大概率是打自己臉。02除此之外我還好奇電影為什麼叫「信條」,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搞懂啊 ,我是沒太想明白,之前對信條這個詞語也沒有太多概念,聽得最多的就是「刺客信條」了,不過肯定跟這個有沒有關係。在網易公開課看一個視頻的時候,我跟著一個up主的思路進行了一次搜索。
  • |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作者|羅發財···電影院終於要開門了。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近期聽到的最好消息。即使疫情過後,這些坐標也再也回不來了。那些曾經發生在這些電影院的故事,只能成為永遠不能「重映」的回憶。
  • 信條中尼爾到底是誰?尼爾為什麼會在正向世界給男主開門?
    《信條》中尼爾到底是誰?《信條》的劇情中,男主和尼爾之間的故事線其實是最戳人的,男主為了拯救世界,在未來創立了「信條」組織,並結識了年輕的尼爾,兩人共度了一段時間,建立了友誼,這時候,年輕的尼爾回溯,經歷N年回到過去,和年輕的男主相遇了,此時的尼爾已經成了大叔,但他還是在慢慢老去的過程中幫助男主完成任務,最後男主功成身退,而尼爾卻為了男主死在了過去。
  • 比《信條》更讓人看不懂的,是克里斯多福·諾蘭
    但出乎意料的是,其中「看不看得懂」成影片最大爭議。一方面有人認為《信條》「燒腦」「暗藏玄機」「值得二刷」;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看不懂」「故弄玄虛」「導演諾蘭跌下神壇」。金宇軒在《今日影評》節目中指出,《信條》之所以引起觀眾關於「看沒看懂」的爭執,首要原因在於人物情感的缺失,「正是由於情感上相對薄弱,才使得觀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它邏輯相關的部分」。同時,這種人物情感不夠動人導致的疏遠感、隔離感,也必然成為影響票房的一大重要因素。
  • 《信條》到底是不是大爛片|信條;票房;故事結構;諾蘭;爭議;_網易新聞
    上周末,《信條》上映,遭遇了完全兩級的評價。《信條》的爭議為什麼這麼大?它是諾蘭最差的一部電影嗎?一如既往喜歡諾蘭電影的人,覺得這部電影的設定和結構都非常厲害;但是,更多在電影院被電影裡高密度的動作戲,炸得快要耳聾的觀眾,覺得它完全不顧及觀影感受,故事老套沒有新意。到今天,《信條》的豆瓣評分已經跌到7.9,這幾乎是諾蘭唯一一部評分低於8的電影(《失眠症》諾蘭交出了編劇權)。那麼,《信條》的爭議為什麼這麼大?它是諾蘭最差的一部電影嗎?
  • 觀影指南:回到故事中,如何「勉強」看懂《信條》?
    這篇文章,就是為打算再次回到故事中的觀眾準備的。我不能也無意保證,只要看完這篇文章就能看懂《信條》,但或許能幫助打算再進影院的觀眾獲得更豐富的觀影體驗。這一設定也不獨屬於硬科幻,比如超級英雄電影《X戰警:逆轉未來》,甚至新海誠的動畫作品《你的名字》都巧妙運用了時空穿梭的概念。全球觀眾早已過了會被這種複雜時空設定嚇退的階段,但為什麼《信條》還是如此難懂?有人可能會被影片中提出的「熵」、時間鉗形等概念所迷惑。但這些只是為了給設定提供理論支撐。
  • 我為什麼不喜歡《信條》?我為什麼喜歡《花木蘭》?
    最近熱門的《信條》因為燒腦也捧得很高,但我對電影裡的逆向時空、需要猜謎一樣的細節無法著迷,因此也不喜歡。雖然我個人喜歡《花木蘭》,但我也是很理解別人為什麼不喜歡這個故事對於我而言也一點都不燒腦(燒腦的地方我不多想),總結起來不過是好萊塢裡常見的敘事,一個英雄為了拯救世界而多次來回穿越。
  • 面對恐懼的方法|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百家故事#恐懼,這個詞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與生俱來的,就像人無名之中就是怕比如有的人不敢做過山車,但若真正的去玩一次,認真去享受那種過山車遊戲一般的樂趣,也是一種解決恐懼的方法。四,通過適應恐懼,從而認識到恐懼對象是安全的,無害的,把恐懼對象當做一種生活習慣。
  • 《信條》封不了神
    開門見山,身為諾粉,我不喜歡《信條》。當年看完《記憶碎片》我也同樣理不清時間線,但絲毫不妨礙我跪下喊爽。並且,之前聽某位晚期諾粉信口雌黃說《信條》跟《盜夢空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我還特意去再刷了一遍《盜夢空間》。
  • 教育故事:兩隻小兔子|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兩天遇到了一件事,終於讓我再次開始寫故事……今天我們說的,是兩隻小兔子的故事。
  • 這一次,被罵的李誕一點兒都不冤|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文 | 柳飄飄李誕又惹爭議了。這一次,是因為他在節目中與傅首爾的一段「互掐」。可是,一個對自己的人生有著清醒認知,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到底為什麼要改變,又該改變什麼呢?聽到朱丹的反問後,李誕仍然是滿臉的不認同,直接被傅首爾懟了一句:「你不要說話,我不在乎你的話。」
  • 為什麼相愛變得越來越難?|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你有多久沒談戀愛?你是否覺得相愛變得越來越難?民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單身成年人口已經超過2億,獨居成年人口超過7700萬。與此同時,年輕人仍然在努力地試圖進入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