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不喜歡《信條》?我為什麼喜歡《花木蘭》?

2020-09-10 LisaSister

我發現我和大家的口味是越來越不一樣了。你們喜歡《八佰》,我不喜歡,你們不喜歡《蕎麥瘋長》,我喜歡。


最近熱門的《信條》因為燒腦也捧得很高,但我對電影裡的逆向時空、需要猜謎一樣的細節無法著迷,因此也不喜歡。


《花木蘭》呢,我昨天看豆瓣分數還是5.9,現在變成4.9了。這分數跌得很厲害,甚至有點誇張。我在知乎發了影評後,有人給我私信發了短評重複的截圖,疑似有人買了水軍給差評。



雖然我個人喜歡《花木蘭》,但我也是很理解別人為什麼不喜歡《花木蘭》,因為它確實存在一些讓人無法忍受的槽點。比如戰爭場面看不到血(考慮了分級)、演員都說英文、演員們的服裝和妝容不適宜、中國人物敘事卻是好萊塢式、動作戲十分一般……


這些缺陷是真實存在的。


每個人都對電影有著自己的觀感,喜歡或不喜歡,只取決於你自己。有不一樣的評價,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看電影是一件幸福的事,不要為了電影吵架啦~~



接下來po下我這兩部電影的觀後感。


看《信條》的過程中,有幾個想法一直在我腦海裡縈繞,有錢人的日子真好啊,諾蘭能成為導演真好啊,諾蘭導演是個造夢家啊,我好羨慕他佩服他啊。


但看完了我會有些失望。


我得承認它的故事完整而有邏輯,加入了一些我以前並不了解的概念,比如經歷時間逆向遇到的一切都是反的,火變成了冰,左變成了右。這些都是我在大銀幕第一次被接受這樣的設定,對於我來說算是創新,給了我一種新奇的體驗。



但這樣的新奇體驗對於我一個看過幾百本網文小說的人來說,並不會覺得有什麼了不起。


這個故事對於我而言也一點都不燒腦(燒腦的地方我不多想),總結起來不過是好萊塢裡常見的敘事,一個英雄為了拯救世界而多次來回穿越。


電影最致命的還是故事裡的人,我看不到男主拯救世界的內在動力,也看不到反派想要毀掉世界的內在衝動(至少電影裡的解釋是無法說服我的)。


對於我來說,《信條》是一部無法感受的電影,是一部只能看看的電影。



在看《花木蘭》之前,我是抱著看爛片的想法看的。或許是預期太低了,結果看完出人意料是有點喜歡的。


朋友們,這完全是一部女權爽片!!!



(以下有劇透)


影片中鞏俐扮演的女巫因為是女性,即使擁有一身本領,卻一直不受認可。因為找不到身份上的認同,她走上了歪道。而花木蘭的出現,讓她看到了女性可以成為一個戰士,可以被男權社會裡的男人們認可。女巫的轉變,源於她看到了身為女性仍然可以大有作為的希望。可以說,花木蘭成就了女巫。


鞏俐這個新加入的角色,是有其現實意義的。世界上還有哪個女性沒有被男權打壓過嗎?


妝容在電影裡看是真的不行


我之所以說這是部女權爽片,因為電影裡的男士兵在各個方面都比不過花木蘭,武力比不過、顏值比不過、堅韌比不過(背兩桶水上山)……


拯救皇帝的終極任務,也由花木蘭一人主導,只因為她的實力讓那群男士兵甘拜下風。


真正的女人贏了男人。



對於其他朋友質疑的一些點,我也有一些不一樣的想法分享。


花木蘭雖然與我們了解的花木蘭有一定出路,但改編就是如此,要改,而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改的話,問題就是是否合理。


花木蘭代父從軍合理不合理?家中只有女兒,父親殘疾,從小被教育背負家族的榮譽,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代父從軍並不難理解。


後期花木蘭選擇公開自己的女子身份,也是層層遞進的。在軍隊裡,念忠誠、勇敢、真誠時,她感到迷茫,感到不安。因為她隱瞞了自己的性別,她不真誠,不真誠的人沒有資格成為一名士兵。在戰場上,她又因為自己的隱瞞,而使得自己的功夫不能全力發揮,讓她差點喪失性命,無法承擔士兵的責任和義務。


兩次因為隱瞞性別遇到的困境,使得她再也無法忽視自己的女性身份。這是她身為人的覺醒,也是一個女人尊重自己、愛自己的覺醒。


很久沒看花木蘭的影視劇了,這部電影,讓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花木蘭,不一樣的女性故事。



當然,我也有特別想吐槽的。


女巫死去的方式太令人無語了,為了死而死。給我感覺女巫在死去的瞬間成為了一個工具人——我被花木蘭拯救了哦,我的女權意識被花木蘭喚醒了哦,我要為花木蘭犧牲哦,我不犧牲的話就是我救了皇帝,會搶了花木蘭的功勞哦。



……就是這樣。加入了一個全新角色,前期安排得好好的,快結尾了突然把這個戲份僅次於女主的角色放棄了。


編劇明明需要再勤快一點點就好,卻偏偏不。好了,有了這麼一個大的bug。(攤手)


今天就說到這裡啦,歡迎你有不同的意見:)

相關焦點

  • 我為什麼不喜歡《信條》
    文|黃遠帆 相傳,三島由紀夫少年時鼓足勇氣去鰻魚店見太宰治,只為當面跟他說一句:我不喜歡你的書。
  • 我為什麼不喜歡《信條》
    文|黃遠帆 相傳,三島由紀夫少年時鼓足勇氣去鰻魚店見太宰治,只為當面跟他說一句:我不喜歡你的書而太宰治笑著回應:你來了,說明你還是喜歡的。 我趕去電影院看《信條》了,說明我還是喜歡諾蘭的。但看完之後又必須承認,真的不喜歡。用故作諾蘭的方式來說:世界上有兩個諾蘭,一個是我基於其早期佳作如《追隨》《記憶碎片》再加酷炫預告片所腦補的諾蘭,一個是現實的諾蘭。從我的視點來看,仿佛一個潛力無限的童星長殘了。從物理學的視點來看,諾蘭的水平在開倒車。
  • 《信條》《花木蘭》未映先被看低,為什麼?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電影業界獲悉,對於兩部新上映的好萊塢新片,業界並不看好:《信條》周五首日的表現可能會不錯,但總體下行壓力大;《花木蘭》檔期比較「磨蹭」,很可能不會在電影市場引起多大波瀾。具體到《信條》,這部影片最大的槽點是「看不懂」,而且宣發方竟然把這個當成了「買點」。諾蘭前作《盜夢空間》故事複雜,對於《信條》,宣傳點放在了「更難懂」。比如,《信條主演:劇本太複雜真的看不懂》這樣的消息,加重了這樣的印象。業界分析,《信條》看不懂這樣的營銷點,對部分對影片好奇的觀眾不夠友好,三四線城市的《信條》票房不被看好。
  • 我為什麼沒有急著去電影院看《花木蘭》
    文|十裡荷塘秋水長新電影開始陸續上映,我挺想去看個啥。睿睿去看了《花木蘭》,問我要不要跟她一起去,我看看日程安排表,說不了,你先去吧!我可看可不看。睿睿說不像你呀!你不是特別喜歡看電影,最近是怎麼了?我說沒有激發我特別想看的欲望唄!
  • 外國人為什麼拍不好《花木蘭》?中外評分差別大
    《信條》在國內已經上映了,豆瓣評分8分左右,很多人說看不懂,配樂太吵等,但是還算可以;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在網上已有了,但是豆瓣評分只有5.8分,非常低,可以說是&34;。為什麼《花木蘭》在國內的評分這麼低?
  • 中國觀眾為什麼不喜歡真人版《花木蘭》?
    與此同時,在故事內容的發生地,中國,《花木蘭》則迎來了一邊倒的吐槽,在影迷聚集地豆瓣,它的評分很快便從5.9掉到了4.9分(目前更是達到了4.7),創下了迪士尼電影的史上最差成績。很多中國演員都願意,你看甄子丹,演完《俠盜一號》演《花木蘭》,或者吳亦凡,演完《極限特工3》演《星際特工》,忙得也是不亦樂乎。但老實說,這種做法觀眾似乎並不買帳,2017年《俠盜一號》國內票房4.7億,比上一部《原力覺醒》低了3億多。在這個情況下,《花木蘭》如此的思路你便可以明白了。
  • 為什麼中西方觀眾都不喜歡真人版《花木蘭》
    李連杰、鞏俐、甄子丹主演的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9月在美國、中國等地上映後,得到的是觀眾幾乎全面的差評。觀眾看完電影打低分,原因無外乎電影難看或者不符合預期。分析《花木蘭》怎麼爛的文章已經有很多了,事實上小萬覺得,惹怒中西方觀眾更主要是「不符合預期」西方觀眾想看到童年回憶裡1998年動畫片《花木蘭》,有著歌舞片段、有著木須龍和各種搞笑橋段復刻,畢竟從《美女與野獸》《阿拉丁》到《獅子王》,迪士尼真人版都是這麼照著拍的。
  • 我為什麼不讓女兒看花木蘭?
    上周五一上映,我就迫不及待的拉全家看了。我跟娃們說,陪媽媽看一場電影吧,是迪士尼,花木蘭,中國的故事,女英雄……超厲害,特好看,保證你們喜歡!木蘭不是普通人,她是被神選中的人!我們認識的那個普通女孩,喜歡做針線活的木蘭,為了保護父親硬著頭皮咬牙上戰場的木蘭,變成了天生女超人!迫於父母壓力一直不敢釋放自己,終於有機會上戰場後輕鬆碾壓所有男人的超人木蘭。你讓她出生就生在了終點線,我們看客除了翻白眼還能說啥?這就像你聽說一個女性領導500強覺得很牛逼,結果發現她爹是總裁一個道理。
  • 我為什麼要去電影院看《花木蘭》?
    對我而言,從劉亦菲確認出演花木蘭以後,我就莫名的感動,非要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不可。而我並不是劉亦菲的粉絲,可是我內心卻無比激動。說起這部迪士尼電影版的《花木蘭》,上映故事頗為曲折。本片原定於今年3月在北美院線上映,後因疫情影響,上映日無限期擱置,網上多次傳出《花木蘭》定檔的消息,而本片終於在8月10日確認大陸引進,這個好消息也讓中國的影迷們鬆了一口氣。
  • 《信條》VS《花木蘭》哪一部在內地電影票房會更勝一籌?
    《信條》VS《花木蘭》哪一部在內地的最終電影票房會更好?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這兩部電影從一開始就經常被拿來做比較,這次在內地的上映日期僅間隔一周:《信條》(9月4日)《花木蘭》(9月11日)。搶跑的《信條》是否就會笑到最後呢?我想從以下幾個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推測。
  • 晨讀 | 《花木蘭》線上首映成績出爐,西方人為什麼喜歡?
    ▸ 為什麼說《花木蘭》的線上首播是迪士尼的試金石?▸ 迪士尼是如何逐步培養用戶習慣的?說白了,這種不尋常就在於——為了看《花木蘭》,哪怕你已經是迪士尼線上平臺的付費用戶,你還需要去另外付費(premium),才能把視頻 down 下來點映。
  • 本周影訊|《信條》《花木蘭》強勢來襲
    《獨立報》(The Independent)指出:《信條》是克里斯多福·諾蘭迄今為止最古怪、最令人困惑的電影。我想說的是,我真的很喜歡它,它讓我感覺像一個小小的嬰兒漂浮在無邊無際的宇宙中。電影界正在經歷其歷史上最艱難的時期,《信條》這部影片極好地提醒人們,大片可以追求什麼,以及為什麼在一個巨大的、黑暗的房間裡觀看是最好的體驗。
  • 《花木蘭》中國人不待見,外國人不喜歡
    迪士尼憋著勁要來個「中西方通吃」,然而現在的結果是外國人不買帳,中國人不待見,兩邊不討好。1998年,由迪士尼出品的動畫片《花木蘭》不僅票房成績驕人,豆瓣7.8的評分也證實了它的品質。劉亦菲、鞏俐、李連杰、甄子丹等華裔明星擔綱主要角色,可謂誠意滿滿,可是為什麼真人版《花木蘭》卻被中國人嫌棄呢?
  • 《信條》和《花木蘭》倆硬貨互拼
    但昨日,隨著劉亦菲版《花木蘭》正式敲定9月11日的中國內地公映檔期,大神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信條》也迎來了最強勁的對手。看來整個9月,將是這兩硬貨互拼的戰場。《花木蘭》空降9月大銀幕本以為9月的大銀幕是《信條》一家獨大,但昨日,它迎來了一位超實力對手——《花木蘭》。迪士尼最新真人電影《花木蘭》一直備受關注,但因為受疫情影響,上映時間一拖再拖。甚至在北美地區,迪士尼取消了《花木蘭》的影院上映計劃,取而代之的是在視頻流媒體網站「迪士尼+」播出,而且該網站會員必須額外支付29.99美元的費用。這一決定讓不少北美影迷哀嚎。
  • 劉亦菲:你可以不喜歡《花木蘭》!在追求夢想的路上我無怨無悔
    就如劉亦菲本人所說:「我還記得我幾年前來洛杉磯試鏡的時候,我甚至不敢想像如果我成功了我會有多幸福,但我做到了。夢想可以帶你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所以珍惜它們。」至少我們從整個《花木蘭》所有場景和布局來說,他一如既往表現的是迪士尼水準,只不過《花木蘭》的編劇不了解中國,不太清楚花木蘭這個故事講述的不僅僅是木蘭從軍,最核心的是女性獨立之路。這條線的主角講的是一個女性在軍營的成長,兒女情長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女性的成長故事。
  • 《信條》不打算寫了,《花木蘭》等上映了再看
    近些天有不少讀者粉絲在問我《信條》的影評什麼時候寫、寫不寫的問題,在此做個簡單的統一回復。
  • 《信條》《花木蘭》口碑雙雙遇冷:好萊塢公式不靈了?
    文 | AI財經社 徐曼菲編輯 | 王曉玲影院復工已近兩個月,《八佰》《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等影片構成的復工檔最終累計實現近70億票房。原以為《信條》《花木蘭》兩大強IP能繼續發力,成為復工後的強心劑,結果雙雙撲街。截至發稿,《信條》和《花木蘭》的票房分別為3.19億元和1.06億元。
  • 《信條》為什麼賣不動了?
    手握《黑暗騎士》《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敦刻爾克》等多部口碑票房雙收大作,在內地市場幾度「封神」的諾蘭,為什麼會在這部《信條》上失靈了?在爛番茄平臺上,《信條》新鮮度已跌至74%,成為自《黑暗騎士》以來口碑倒數第二的諾蘭影片,口碑遠低於《盜夢空間》、《黑暗騎士崛起》、《黑暗騎士》、《敦刻爾克》。北美專業媒體評分MTC則達到69分,與近日上映的《花木蘭》幾乎處於同一緯度。
  • 花木蘭的妝容為什麼這麼醜?把我亦菲仙子畫得跟鬼一樣!原因..
    迪士尼電影《花木蘭》在海外上線了。海外的評價總體不錯,爛番茄鮮度78%,超過同期電影《信條》。,網友表示:花木蘭的妝容為什麼這麼醜?但文旅君認為,這可能是導演故意的,了解的人都知道,在木蘭的時代,對女子的要求就是嫁個好人,好好的生娃就能為家族帶來榮耀。木蘭這樣的人被稱為「女巫」,母系社會之後,父權當道,有大男子主義的人看到女性獨擋一面,甚至在某些領域超越男性是非常不舒服的。
  • 真人版《花木蘭》為什麼這麼爛?
    真人版《花木蘭》的角色、劇情、服道化都全線崩塌,不敢相信這是迪士尼出品的電影。反正這個花木蘭,是讓人喜歡不起來。動畫版裡的木須龍和蟋蟀的角色刪減了,歌舞片段沒有了,反而暴露了《花木蘭》的缺點——對中國文化的不夠了解。動畫版通過木須龍和蟋蟀的插科打諢的小幽默,還有歌舞的加入,看起來會比較輕鬆,至少適合小朋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