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我和大家的口味是越來越不一樣了。你們喜歡《八佰》,我不喜歡,你們不喜歡《蕎麥瘋長》,我喜歡。
最近熱門的《信條》因為燒腦也捧得很高,但我對電影裡的逆向時空、需要猜謎一樣的細節無法著迷,因此也不喜歡。
《花木蘭》呢,我昨天看豆瓣分數還是5.9,現在變成4.9了。這分數跌得很厲害,甚至有點誇張。我在知乎發了影評後,有人給我私信發了短評重複的截圖,疑似有人買了水軍給差評。
雖然我個人喜歡《花木蘭》,但我也是很理解別人為什麼不喜歡《花木蘭》,因為它確實存在一些讓人無法忍受的槽點。比如戰爭場面看不到血(考慮了分級)、演員都說英文、演員們的服裝和妝容不適宜、中國人物敘事卻是好萊塢式、動作戲十分一般……
這些缺陷是真實存在的。
每個人都對電影有著自己的觀感,喜歡或不喜歡,只取決於你自己。有不一樣的評價,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看電影是一件幸福的事,不要為了電影吵架啦~~
接下來po下我這兩部電影的觀後感。
看《信條》的過程中,有幾個想法一直在我腦海裡縈繞,有錢人的日子真好啊,諾蘭能成為導演真好啊,諾蘭導演是個造夢家啊,我好羨慕他佩服他啊。
但看完了我會有些失望。
我得承認它的故事完整而有邏輯,加入了一些我以前並不了解的概念,比如經歷時間逆向遇到的一切都是反的,火變成了冰,左變成了右。這些都是我在大銀幕第一次被接受這樣的設定,對於我來說算是創新,給了我一種新奇的體驗。
但這樣的新奇體驗對於我一個看過幾百本網文小說的人來說,並不會覺得有什麼了不起。
這個故事對於我而言也一點都不燒腦(燒腦的地方我不多想),總結起來不過是好萊塢裡常見的敘事,一個英雄為了拯救世界而多次來回穿越。
電影最致命的還是故事裡的人,我看不到男主拯救世界的內在動力,也看不到反派想要毀掉世界的內在衝動(至少電影裡的解釋是無法說服我的)。
對於我來說,《信條》是一部無法感受的電影,是一部只能看看的電影。
在看《花木蘭》之前,我是抱著看爛片的想法看的。或許是預期太低了,結果看完出人意料是有點喜歡的。
朋友們,這完全是一部女權爽片!!!
(以下有劇透)
影片中鞏俐扮演的女巫因為是女性,即使擁有一身本領,卻一直不受認可。因為找不到身份上的認同,她走上了歪道。而花木蘭的出現,讓她看到了女性可以成為一個戰士,可以被男權社會裡的男人們認可。女巫的轉變,源於她看到了身為女性仍然可以大有作為的希望。可以說,花木蘭成就了女巫。
鞏俐這個新加入的角色,是有其現實意義的。世界上還有哪個女性沒有被男權打壓過嗎?
妝容在電影裡看是真的不行
我之所以說這是部女權爽片,因為電影裡的男士兵在各個方面都比不過花木蘭,武力比不過、顏值比不過、堅韌比不過(背兩桶水上山)……
拯救皇帝的終極任務,也由花木蘭一人主導,只因為她的實力讓那群男士兵甘拜下風。
真正的女人贏了男人。
對於其他朋友質疑的一些點,我也有一些不一樣的想法分享。
花木蘭雖然與我們了解的花木蘭有一定出路,但改編就是如此,要改,而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改的話,問題就是是否合理。
花木蘭代父從軍合理不合理?家中只有女兒,父親殘疾,從小被教育背負家族的榮譽,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代父從軍並不難理解。
後期花木蘭選擇公開自己的女子身份,也是層層遞進的。在軍隊裡,念忠誠、勇敢、真誠時,她感到迷茫,感到不安。因為她隱瞞了自己的性別,她不真誠,不真誠的人沒有資格成為一名士兵。在戰場上,她又因為自己的隱瞞,而使得自己的功夫不能全力發揮,讓她差點喪失性命,無法承擔士兵的責任和義務。
兩次因為隱瞞性別遇到的困境,使得她再也無法忽視自己的女性身份。這是她身為人的覺醒,也是一個女人尊重自己、愛自己的覺醒。
很久沒看花木蘭的影視劇了,這部電影,讓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花木蘭,不一樣的女性故事。
當然,我也有特別想吐槽的。
女巫死去的方式太令人無語了,為了死而死。給我感覺女巫在死去的瞬間成為了一個工具人——我被花木蘭拯救了哦,我的女權意識被花木蘭喚醒了哦,我要為花木蘭犧牲哦,我不犧牲的話就是我救了皇帝,會搶了花木蘭的功勞哦。
……就是這樣。加入了一個全新角色,前期安排得好好的,快結尾了突然把這個戲份僅次於女主的角色放棄了。
編劇明明需要再勤快一點點就好,卻偏偏不。好了,有了這麼一個大的bug。(攤手)
今天就說到這裡啦,歡迎你有不同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