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南無大乘妙法蓮華經》,無量罪人超脫地獄得生天上!

2021-12-30 永興聞道

《大乘妙法蓮華經》法師品第十:

「佛告藥王,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摘錄《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十:

「阿難。若復有人,遍滿十方所有虛空,盈滿七寶。持以奉上微塵諸佛,承事供養,心無虛度。於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緣,得福多不。

阿難答言:虛空無盡,珍寶無邊。昔有眾生施佛七錢,捨身猶獲轉輪王位。況復現前虛空既窮,佛土充遍,皆施珍寶。窮劫思議,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邊際。

佛告阿難。諸佛如來,語無虛妄。若復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羅夷,瞬息即經此方他方阿鼻地獄,乃至窮盡十方無間,靡不經歷。能以一念將此法門,於末劫中開示未學。是人罪障,應念銷滅。變其所受地獄苦因,成安樂國。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萬億倍,如是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出自佛教大藏經《法華傳記》(十卷)

〖唐僧詳撰〗大正藏

白話版

在古時候,潯陽江湖邊,有一個老婆婆以殺魚為業,把別人捕的魚買來,賣時就幫買的人殺,就這樣殺了幾十年的魚。閻王就問這個老婆婆:你以前活著的時候,有沒有修過善業?這個老婆婆沒有辦法答得上來,好像沒有修過善業,就沉默不答。這個老婆婆想了想說:以前有一次去收購魚,半路上下大雨,發大水,船不能走,就被困在一個小島上,島上有一個廟,裡面有個僧人正在講說妙法蓮華經。我因為被困在島上,無事可做,就只好坐下來聽那個僧人講妙法蓮華經,一聽就是一下午。請問我聽了佛經,這個算是善業嗎?閻魔王聽了大為高興:甚微妙善,這個善業實在是太好太微妙了啊!現在我放你回陽,使你復活。但是你以前殺了太多的魚,你想看一下你本來應該受的苦報嗎?閻魔王就召一個冥官把老婆婆帶到地獄的業海裡面去,只看見業海的邊上,有上千個生前是捕魚的罪人,都被鐵繩捆住勒緊了脖子,杻械枷鍱,纏絡其身,從空中有大火輪掉下來,掉到罪人的頭頂,火輪鑽入身體剎那燒盡,暫時死生三十餘返,死了又活,活了又死,各各叫喚道:痛哉,痛哉,痛啊,痛啊,我們以前隨便殺魚,現在受到大苦報了啊!叫喚完了,就暈倒在地上,眾多獄卒。手執釰刃割其身肉。折骨破髓。各各食啖已。還吐骨肉活如本。如此罪人受苦處。無量無邊。冥官就對老婆婆說:汝可以往彼處問:作何業受此苦惱?老婆婆很害怕,不敢問。冥官即問:汝等作何罪業受此苦痛?罪人答曰:吾等愚痴,殺魚龜為食,賣魚肉以求活利,以是因緣故受苦。如斯次第巡撿,有獄卒而無罪人。即問:何故汝空手無治罪人。答:潯陽江湖邊有老女,為治彼業而在此處,彼依聞法華故,免脫地獄,是以空手而坐。說是語已,無量罪人,以聽《南無妙法蓮華經》七個字的緣故,都忽然消失不見。官及老婆婆還白王。王言,吾誤吾誤。遣汝使見受苦之罪人。彼罪人聞妙法,罪滅生天。汝還人間,告江頭人,以明善業果報(云云)。潯陽江湖邊。有一客老女。不知何處人。亦失姓。耽魚肉不識因果。買賣魚鱗。貪收其利以存活。亦無他業。一生空過。失人間利。死至閻魔王所。王問。汝生人界修何善根。女默無言。王復問。汝全無善不。女憶知。昔求魚肉利出市。大雲頓興起。暴雨頻下。江湖滿水。不能往還。半日寄潮堂。聞講法華。此非大善耶。即以此答王。王言。甚微妙善。今放汝還人間。但汝罪業受苦處能見不。答未見。王召一人冥官。相共遣海畔。見海濱有百千捕魚人。皆以鐵繩束其頸。杻械枷鍱。纏絡其身。從空中大火輪下。當罪人頂。火論入身剎那燒盡。暫時死生三十餘返。各叫喚曰。痛哉。吾等昔恣殺生命。而活吾命受大苦。唱此言已僻地。眾多獄卒。手執釰刃割身肉。折骨破髓。各各食啖已。還吐骨肉活如本。如此罪人受苦處。無量無邊。冥官告女言。汝當往彼處可問作何業受此苦惱。忙怖不欲問。官即問。汝等作何罪業受此苦。罪人答曰。吾等愚痴。殺魚龜為食。買魚肉以求活利。以是因緣故受苦。如斯次第巡撿。有獄卒而無治罪人。即問。何故汝空手無治罪人。答潯陽江湖邊有老女。為治彼業而在此處。彼依聞法華故。免脫地獄。是以空手而坐。是時老女。舉聲唱如是言。南無妙法蓮華經。聞是語已。無量罪人。欻然不見。官及女還白王。王言。吾誤吾誤。遣汝使見受苦之人。彼聞妙法言。罪滅生天。汝還人間。告江頭人。以明善業果報(云云)老女得活。對江頭人說此事。親傳聞在實矣。

《法華經卷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如是功德」就是「方便」,「方」就是「如」,「便」就是「是」。菩薩教化眾生,無分別不妨分別。對個別的劣性眾生講大法,他接受不了,就通過世間善法慢慢引導。而妙音菩薩不管在什麼時候對什麼人,都是講《妙法蓮華經》。遊諸國土:不光是娑婆世界,十方佛土都有觀世音菩薩和妙音菩薩教化眾生。

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想一想,觀世音菩薩需要不需要我們供養啊?不需要。「應當」,「應」是道交感應,「當」是正當名分。明白了什麼是「觀世音」,你就是「應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就是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萬法。再觀照前面的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我們明白了「觀世音菩薩」,明白了「如來藏」道理,明白了「阿彌陀佛」,是不是就成就了「如是功德」?「如」也是你,「是」也是你,一切萬法都是你。你以此心觀照世界,即是以此心加持世界,即是以此心成就自己,這就是「應當供養」。

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明白了「阿彌陀佛」,我們就是「阿彌陀佛」;明白了「觀世音」,我們就是「觀世音」;明白了十方三世一切萬法皆是「我」,那就是我;明白了是我,就是我。這就是《法華經》講「我獨無所畏」。凡是明白了如來藏道理的人,都是「施無畏」。明白了萬法都是你,你就是布施了一切萬法;明白這個道理,你沒有任何的恐懼心。

相關焦點

  • 一句「南無妙法蓮華經」,無量罪人超脫地獄得生天上
    這個老婆婆沒有辦法答得上來,好像沒有修過善業,就沉默不答。閻魔王又提醒似的問她:你真的一點善業也沒有嗎?這個老婆婆想了想說:以前有一次去收購魚,半路上下大雨,發大水,船不能走,就被困在一個小島上,島上有一個廟,裡面有個僧人正在講說妙法蓮華經。我因為被困在島上,無事可做,就只好坐下來聽那個僧人講妙法蓮華經,一聽就是一下午。請問我聽了佛經,這個算是善業嗎?
  • 一句「南無妙法蓮華經」,無量罪人超脫地獄得生天上!
    這個老婆婆沒有辦法答得上來,好像沒有修過善業,就沉默不答。這個老婆婆想了想說:以前有一次去收購魚,半路上下大雨,發大水,船不能走,就被困在一個小島上,島上有一個廟,裡面有個僧人正在講說妙法蓮華經。我因為被困在島上,無事可做,就只好坐下來聽那個僧人講妙法蓮華經,一聽就是一下午。請問我聽了佛經,這個算是善業嗎?閻魔王聽了大為高興:甚微妙善,這個善業實在是太好太微妙了啊!現在我放你回陽,使你復活。
  • 南無妙法蓮華經
  • 慈航法師:《妙法蓮華經》講記 前言 本經簡介
    《妙法蓮華經》講記前言慈航法師·講義編輯學《妙法蓮華經》,主要從三方面:⑴、本經在整個佛法裡面,地位顯著。⑵、本經有7卷28品,量很龐大,先知其大意。28品,相當於28個章節。品就是一段、一節的意思。6萬9千餘字,收錄於《大正藏》第九冊。
  • 震撼3D動畫:《妙法蓮華經》全集
    《看得見的佛法》夢參長老:妙法難得,不忘初心!《法華經》素有「經中之王」之稱。在《法華經》中,世尊盛讚此經「於一切諸經法中,最為第一」;抄寫以及受持讀誦《妙法蓮華經》,今生以及將來可以獲得世間乃至出世間的廣大利益增福消業不可思議。【若但書寫】,是人命終當生忉利天上。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版
    根據《乾隆大藏經》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部,第133部,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等譯《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原藏影印本校正注音。句讀、注音僅供參考。共修南無觀世音菩薩(guanyin966)關注後回復以下數字即可查看!
  • 成佛的《妙法蓮華經》,這部經究竟「妙」在何處?
    佛門中自古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開悟的楞嚴」,歷代祖師教化眾生,《法華經》、《華嚴經》以及《楞嚴經》都是必修的經典。智者大師登壇弘揚《法華經》時,單講「妙」字,就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本文中,我們就來說一說,這部成佛的《妙法蓮華經》究竟「妙」在何處。
  • 經中之王《大乘妙法蓮華經》
    《 妙法蓮華經》 / 簡介《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後秦鳩摩羅什譯,七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餘字
  • 印經典的功德是最大的,也開你本有的智慧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94囑累品第二十二◎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現在這《妙法蓮華經》講到第二十二品,是〈囑累品〉。為什麼要有〈囑累品〉呢?因為佛所說的經典,是教化眾生的一種法。
  • 地獄裡的人聽到這 七個字 就升天了!
    這個老婆婆沒有辦法答得上來,好像沒有修過善業,就沉默不答。閻羅法王又提醒似的問她:你真的一點善業也沒有嗎?這個老婆婆想了想說:以前有一次去收購魚,半路上下大雨,發大水,船不能走,就被困在一個小島上,島上有一個廟,裡面有個僧人正在講說妙法蓮華經。
  • 大悲心陀羅尼經和淨土三經往生條件一覽表
    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回向願生極樂國。【上品下生】: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中品上生】若有眾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惡。以此善根,回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惡。
  • 溫州樂清法雲寺將舉行共修《大乘妙法蓮華經》法會
    觀音殿共沾甘露法雨,內心得生歡喜。2019年12月19日至25日(農曆十一月廿四——三十),溫州樂清法雲寺將舉行共修《大乘妙法蓮華經》法會,並行焰口、供天、放生等法事,祈願十方檀那、護法居士遠離煩惱,業障轉消,福慧增長,諸事圓滿。《大乘妙法蓮華經》略稱《法華經》或《妙法華經》,是佛教中的重要經典,被稱為「經中之王」。該經與《無量義經》、《觀普賢經》合稱「法華三部經」,是天台宗和日本日蓮宗所依據的主要經典。
  • 《妙法蓮華經》講記·信解品第四(4)【第三次修訂版】
    我等昔來真是佛子,而但樂小法,若我等有樂大之心,佛則為我說大乘法,於此經中,唯說一乘,而昔於菩薩前,毀訾聲聞樂小法者,然佛實以大乘教化,是故我等,說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如佛子所應得者,皆已得之。佛希望一切眾生都成佛,他絕對不會慳吝,否則就要受報。佛知道一切萬法都是自己,只要有一個人沒有成佛,他這一尊佛就不圓滿。
  • 妙法蓮華經第十一品
    開經偈無上甚深唯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意。
  • 念了一輩子《妙法蓮華經》,它的真實含義,你知道嗎?
    智者大師依靠前世的力量通達《法華經》之後,弘法、修行都圍繞這部經而展開。後來,他造了《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被稱為「天台三大部」,是天台宗的立宗根本。《妙法蓮華經》的經名是什麼意思呢?妙法指此法殊勝,具足初善、中善、末善,詞句和意義美妙,圓滿無缺等很多特點。
  • 經中之王——《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後秦鳩摩羅什譯,七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餘字,收錄於《大正藏》第9冊,經號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為「妙法」。Pundarika 意譯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為喻,比喻佛法之潔白、清淨、完美。Sūtra 意為「經」,故此經之全名為《妙法蓮華經》。
  • 大乘妙法蓮華經講記·序品第一13(附音頻)
    有四緊那羅王,法緊那羅王、妙法緊那羅王、大*法緊那羅王、持法緊那羅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緊那羅,譯作「疑神」。怎麼「疑神」呢?他的外相跟人一樣,就是頭上都有一個角。他的職業是專門演奏法樂。我們唱佛歌、贊子,不同於世間音樂。佛贊含義深刻,莊嚴、肅穆、開智慧。
  • 末學受持《妙法蓮華經》的福報!絕對真實!
    《妙法蓮華經》殊勝無邊!末學講述一下自己受持法華寶經的感應,絕對真實!1、我母親這些年總夢見我過世的姥爺受大苦難,在那個世界境況悽慘,缺衣少食。自從我讀《法華經》回向姥爺離苦得樂之後,我母親再也沒有做過這類噩夢,反而夢見姥爺推著自行車去上班。姥爺可能是因為《法華經》的巨大加持力被超度了。
  • 妙法蓮華經第七品
    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佛告諸比丘:『乃往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大通智勝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國名好城,劫名大相。   爾時彼佛受沙彌請,過二萬劫已,乃於四眾之中、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說是經已,十六沙彌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皆共受持,諷誦通利。說是經時,十六菩薩沙彌皆悉信受,聲聞眾中、亦有信解,其餘眾生、千萬億種,皆生疑惑。佛說是經,於八千劫、未曾休廢,說此經已,即入靜室,住於禪定、八萬四千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