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妙法蓮華經》法師品第十:
「佛告藥王,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摘錄《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十:
「阿難。若復有人,遍滿十方所有虛空,盈滿七寶。持以奉上微塵諸佛,承事供養,心無虛度。於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緣,得福多不。
阿難答言:虛空無盡,珍寶無邊。昔有眾生施佛七錢,捨身猶獲轉輪王位。況復現前虛空既窮,佛土充遍,皆施珍寶。窮劫思議,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邊際。
佛告阿難。諸佛如來,語無虛妄。若復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羅夷,瞬息即經此方他方阿鼻地獄,乃至窮盡十方無間,靡不經歷。能以一念將此法門,於末劫中開示未學。是人罪障,應念銷滅。變其所受地獄苦因,成安樂國。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萬億倍,如是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出自佛教大藏經《法華傳記》(十卷)
〖唐僧詳撰〗大正藏
白話版
在古時候,潯陽江湖邊,有一個老婆婆以殺魚為業,把別人捕的魚買來,賣時就幫買的人殺,就這樣殺了幾十年的魚。閻王就問這個老婆婆:你以前活著的時候,有沒有修過善業?這個老婆婆沒有辦法答得上來,好像沒有修過善業,就沉默不答。這個老婆婆想了想說:以前有一次去收購魚,半路上下大雨,發大水,船不能走,就被困在一個小島上,島上有一個廟,裡面有個僧人正在講說妙法蓮華經。我因為被困在島上,無事可做,就只好坐下來聽那個僧人講妙法蓮華經,一聽就是一下午。請問我聽了佛經,這個算是善業嗎?閻魔王聽了大為高興:甚微妙善,這個善業實在是太好太微妙了啊!現在我放你回陽,使你復活。但是你以前殺了太多的魚,你想看一下你本來應該受的苦報嗎?閻魔王就召一個冥官把老婆婆帶到地獄的業海裡面去,只看見業海的邊上,有上千個生前是捕魚的罪人,都被鐵繩捆住勒緊了脖子,杻械枷鍱,纏絡其身,從空中有大火輪掉下來,掉到罪人的頭頂,火輪鑽入身體剎那燒盡,暫時死生三十餘返,死了又活,活了又死,各各叫喚道:痛哉,痛哉,痛啊,痛啊,我們以前隨便殺魚,現在受到大苦報了啊!叫喚完了,就暈倒在地上,眾多獄卒。手執釰刃割其身肉。折骨破髓。各各食啖已。還吐骨肉活如本。如此罪人受苦處。無量無邊。冥官就對老婆婆說:汝可以往彼處問:作何業受此苦惱?老婆婆很害怕,不敢問。冥官即問:汝等作何罪業受此苦痛?罪人答曰:吾等愚痴,殺魚龜為食,賣魚肉以求活利,以是因緣故受苦。如斯次第巡撿,有獄卒而無罪人。即問:何故汝空手無治罪人。答:潯陽江湖邊有老女,為治彼業而在此處,彼依聞法華故,免脫地獄,是以空手而坐。說是語已,無量罪人,以聽《南無妙法蓮華經》七個字的緣故,都忽然消失不見。官及老婆婆還白王。王言,吾誤吾誤。遣汝使見受苦之罪人。彼罪人聞妙法,罪滅生天。汝還人間,告江頭人,以明善業果報(云云)。潯陽江湖邊。有一客老女。不知何處人。亦失姓。耽魚肉不識因果。買賣魚鱗。貪收其利以存活。亦無他業。一生空過。失人間利。死至閻魔王所。王問。汝生人界修何善根。女默無言。王復問。汝全無善不。女憶知。昔求魚肉利出市。大雲頓興起。暴雨頻下。江湖滿水。不能往還。半日寄潮堂。聞講法華。此非大善耶。即以此答王。王言。甚微妙善。今放汝還人間。但汝罪業受苦處能見不。答未見。王召一人冥官。相共遣海畔。見海濱有百千捕魚人。皆以鐵繩束其頸。杻械枷鍱。纏絡其身。從空中大火輪下。當罪人頂。火論入身剎那燒盡。暫時死生三十餘返。各叫喚曰。痛哉。吾等昔恣殺生命。而活吾命受大苦。唱此言已僻地。眾多獄卒。手執釰刃割身肉。折骨破髓。各各食啖已。還吐骨肉活如本。如此罪人受苦處。無量無邊。冥官告女言。汝當往彼處可問作何業受此苦惱。忙怖不欲問。官即問。汝等作何罪業受此苦。罪人答曰。吾等愚痴。殺魚龜為食。買魚肉以求活利。以是因緣故受苦。如斯次第巡撿。有獄卒而無治罪人。即問。何故汝空手無治罪人。答潯陽江湖邊有老女。為治彼業而在此處。彼依聞法華故。免脫地獄。是以空手而坐。是時老女。舉聲唱如是言。南無妙法蓮華經。聞是語已。無量罪人。欻然不見。官及女還白王。王言。吾誤吾誤。遣汝使見受苦之人。彼聞妙法言。罪滅生天。汝還人間。告江頭人。以明善業果報(云云)老女得活。對江頭人說此事。親傳聞在實矣。《法華經卷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如是功德」就是「方便」,「方」就是「如」,「便」就是「是」。菩薩教化眾生,無分別不妨分別。對個別的劣性眾生講大法,他接受不了,就通過世間善法慢慢引導。而妙音菩薩不管在什麼時候對什麼人,都是講《妙法蓮華經》。遊諸國土:不光是娑婆世界,十方佛土都有觀世音菩薩和妙音菩薩教化眾生。
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想一想,觀世音菩薩需要不需要我們供養啊?不需要。「應當」,「應」是道交感應,「當」是正當名分。明白了什麼是「觀世音」,你就是「應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就是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萬法。再觀照前面的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我們明白了「觀世音菩薩」,明白了「如來藏」道理,明白了「阿彌陀佛」,是不是就成就了「如是功德」?「如」也是你,「是」也是你,一切萬法都是你。你以此心觀照世界,即是以此心加持世界,即是以此心成就自己,這就是「應當供養」。
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明白了「阿彌陀佛」,我們就是「阿彌陀佛」;明白了「觀世音」,我們就是「觀世音」;明白了十方三世一切萬法皆是「我」,那就是我;明白了是我,就是我。這就是《法華經》講「我獨無所畏」。凡是明白了如來藏道理的人,都是「施無畏」。明白了萬法都是你,你就是布施了一切萬法;明白這個道理,你沒有任何的恐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