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去了一趟北京,四天三宿那是玩得好吃得好,回來以後簡直紅光滿面。但說起吃的時候,不少人都暗自捂嘴。原來,這傢伙去北京吃飯,竟然選錯了酒。北京是古都,不僅僅有包容的歷史文化,更有豐富的飲食文化和酒文化。要說酒文化,我先說兩個大家比較陌生的詞兒:大酒缸、小酒窯。
一.大酒缸
大酒缸是歷史產物,據說解放後就慢慢消失了。如今對大酒缸依稀有印象的恐怕也是80多歲的耄耋老者。那麼大酒缸為何會在老北京酒文化中佔據一席之地呢?其實,這還要從大酒缸的受眾說起。大酒缸顧名思義,一個店面,裡面是一口口的大水缸。水缸裡是酒,上面置一木板,客人在木板上喝酒,不夠呼喚夥計打酒,這酒就從身下的酒缸裡出。大酒缸是老北京酒文化的一種濃縮,也是萬千平民尋找心頭好的理想之地。在1940年的北京,兩個人喝得美美的,也不過十個銅子。
二.地道小酒館,喝什麼酒的多?
其實啊,古代的酒沒有現代的豐富,也不像超市裡那樣天南海北的酒全都有。那時候交通不方便,喝得最多的還是北京地產酒。在清末民初的時候,大概最火的老北京酒要屬源升號,這也就是所謂的小酒窯了。源升號就是現在的紅星二鍋頭,與北京二鍋頭、牛欄山二鍋頭號稱現代三大鍋,去北京小館子吃飯的你,選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