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大孝至簡
盛安生
百善孝為先,大孝行百善。大孝至簡,簡則易也。孝道是簡易之道,人生在世,只要盡孝心,行孝道,是簡單易行的事情。
一位老婦人過百歲壽誕,祝壽議程安排給老婦人拜壽,行跪拜大禮,老婦人回絕了,執意不讓跪拜叩頭。民間信仰中,講究有多大的功德,享受多大的福報。給老人祝壽,許多人講究排場,要面子,擺闊氣,大操大辦,給老人過生日,追求個熱鬧,宴請賓客,高朋滿座。唱堂會,能唱幾天戲。有些家庭祝壽,孩子自顧得上迎來送往,招待客人,卻顧不得照顧過生日的老人,甚至顧不上給老人端飯吃,真是本末倒置,喧賓奪主。還有些家庭給老人過生日,過生日的老人忙活著給兒女們做飯,兒女們作一大片,等著老人做好飯吃飯,這其實是倒行孝。
老人覺得自己如果沒有那麼大功德,如果接受拜壽大禮,尤其是高朋貴人前來拜壽,真是承受不起,不僅不能增壽,反而會折壽限。因此,許多老人過壽誕都主張簡辦,簡則易也。給老人過壽誕,設家宴,一家人能夠團聚,吃個團圓飯,家庭和睦,其樂融融。
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婦人給人們在一起說話,她說起當官的兒子要給她過生日,還給她要3000塊錢,說是招待客人。老人聽了非常生氣,說:「你腐敗想藉助給我過生日收禮,還讓我老婆子給你扎本錢,真是在家裡和外頭都想著摟錢!我一個老婆子一個月百兒八十塊錢的養老費,說啥也不給你這3000塊錢。再說過個生日花3000塊錢吃一頓飯,自己一個老婆子咋著也吃不了幾口,以後這年吧子過日子也沒有吃飯的錢了!」
俗話說:「過日子比樹葉還稠。」兒女在老人跟前行孝,其實是非常簡單易行的事情,平時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能夠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行了。比如每天做好飯,把飯菜端給老人,老人喝水,給老人端個茶水,一日三餐,餓不著肚子就中了。冬天有棉衣穿,夏季有單衣穿,洗洗換換有衣服就中了。老人要坐下,給老人搬個板凳,老人生活有個照應,老人患病有人照顧,這就是行孝。兒女對父母的一句體貼的問候,一個細微的關心,一封家書,給老人打一個電話,一個可掬的笑臉,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很簡單的事情,卻蘊含著孝道的能量。
孝敬父母是做兒女的天職。民間說盡孝心,行孝道,這個很重要,從倫理上講,盡孝心不僅是給老人物質上的滿足,也不是僅僅照顧老人。現在是老齡化社會,六七十歲的老人不需要兒女在生活有多少照顧,甚至還需要照顧家庭生活。有不少八九十歲的老人在生活還能夠自理,甚至還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因此不需要兒女多少照顧。然而,這不是說當代的老人就不需要兒女盡孝道了,兒女們還是要盡孝心的!
隨著社會物質文明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老人在物質生活中對兒女的依賴性越來越小。在老人生活中,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大,因此盡孝心就越發現代重要。在當代老人生活中,老人們認為兒女行孝其實很簡單,不如出門在外只要注意德行,不做虧心事,不讓人家罵娘,不惹老人生氣,就是行孝;出門在外,廣結善緣,幫助人,做公益事業,做好事不做壞事,積德積福,就是行孝,大孝尊親。在家庭生活中,家庭和睦,父子和母女關係親切,夫妻關係密切,婆媳關係融洽,家裡不生氣,鄰裡之間和睦相處,不結恩怨,兒女不在家的時候,鄰居之間能夠有個照應,女兒就是盡了孝心,這是說德行既是孝行。
大德無形,大孝至簡。古代帝王講究以孝治天下,創造了歷代的太平盛世。女兒的德性好,德行就好。好兒女不論是在家庭或是在社會上,只要具有良知良能,在自己老人面前行孝也好,出門在做善事積福報也好,只要是堂堂正正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做好事不做壞事,積德而不是積怨,都能夠給家中的老人有一種安全感和幸福感,這其實就是盡孝心,行孝道。如果全社會的人都能夠大行孝道,就自然能夠以孝道治天下。
2020年10月21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