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痕春雨漫評春秋戰國(四十八) 弭兵大會即將召開 崔杼砍倒鷹派齊莊公

2021-03-05 淚痕春雨記不住的那天



上一節,我們分析了,所謂崔杼戴了綠帽子,所以才弒殺齊莊公的故事,根本經不起推敲。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崔杼為什麼要弒殺齊莊公呢?

這個,需要從晉國的一次內訌說起。

當時的晉國,是七大家族並立。分別是欒、範、中行、智、趙、魏、韓。

公元前552年,因為各種原因,欒氏家族的首腦欒盈,被晉國其它幾大家族逼得走投無路,只能亡命天涯。

公元前551年,欒盈就逃到了齊國。

面對欒盈的到來,齊國馬上分成主戰、主和兩派。

主戰派的態度很簡單,那就是,這是一個可遇不可求的機會。晉國起了內訌,這是齊國反超晉國的機會啊。

主和派的態度也很簡單,那就是,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定時炸彈。欒盈在晉國沒法立足了,齊國收留他,這很容易引發晉國、齊國大戰的。

主戰派的代表人物,就是齊莊公。

齊莊公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藉助欒氏家族在晉國的影響力,先把晉國攪個天翻地覆再說。

欒盈在與齊莊公見面時,肯定沒少誇大晉國內部的矛盾,更沒少誇大自己在晉國的影響力。總而言之,只要齊國願意幫助自己,自己就可以重新殺回晉國,並且成為晉國最有影響力的家族。

在這種背景下,齊莊公就把欒盈當成貴賓看待,並且與欒盈一直進行各種密謀。欒盈的目標很簡單,那就是讓齊國幫助自己殺回晉國,成為晉國最有影響力的實權派;齊莊公的目的也很簡單,那就是利用晉國的內訌,讓齊國反超晉國。

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有很多,最著名的人是晏子。

對於晏子,我們應該比較熟悉,因為我們小學課本中就有《晏子使楚》一文。晏子是春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聽到齊莊公想趁火打劫晉國,晏子告訴齊莊公,千萬不可以這樣。因為這樣很危險。

秋,欒盈自楚適齊。晏平仲言於齊侯曰:「商任之會,受命於晉。今納欒氏,將安用之?小所以事大,信也。失信,不立。君其圖之。」弗聽。退告陳文子曰:「君人執信,臣人執共。忠、信、篤、敬,上下同之,天之道也。君自棄也,弗能久矣。」

欒盈猶在齊。晏子曰:「禍將作矣。齊將伐晉,不可以不懼。」

主和派中,崔杼無疑是其中最強硬的一個。

崔杼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天下均勢已形成,齊國這樣招惹晉國,除了招來晉國的報復,不會有別的。

因為說破了天,晉國也是七大家族並立;欒氏家族再牛X,也在晉國處於邊緣位置了;而且家族首腦欒盈,也被逼得無法在晉國立足了。

齊國與欒氏家族合作,能有什麼結果呢?無非是遭受晉國的報復罷了。

崔杼諫曰:「不可。臣聞之:小國間大國之敗而毀焉,必受其咎。君其圖之。」弗聽。

因為右派力量強大,所以崔杼就有意無意的放出狠話說,如果齊莊公繼續一意孤行,大家可以考慮用武力解決他。

陳文子見崔武子,曰:「將如君何?」武子曰:「吾言於君,君弗聽也。以為盟主,而利其難。群臣若急,君於何有?子姑止之。」

但是,主戰派容易佔據天然的輿論優勢,畢竟,面對晉國的欺壓,齊國忍氣吞聲多年,應該雄起一回了。

所以,崔杼為代表的右派力量,雖然非常強大,但是也終於不敢對齊莊公隨便下手。在這種背景下,崔杼的態度也很簡單,那就是姑予待之,讓主戰派再表演一段時間。

公元前550年,在齊莊公的幫助下,欒盈秘密潛回了晉國。

與此同時,齊莊公也親率齊國大軍,深入了晉國境內。

欒盈回到晉國後,很快獲得欒氏家族積極響應;並且獲得了魏氏家族的支持。

但是,晉國畢竟是七大家族並列的格局,欒氏家族只是其中之一,就算聯繫了魏氏家族 ,也不過是兩大家族啊!

關鍵是,魏氏家族也很快被其它家族策反了。

在這種背景下,欒氏家族很快被清理出局了。

晉國七大家族並列的格局,從此就變成了六大家族並列。

與此同時,齊莊公親率的齊軍,攻克了晉國地處中原的朝歌。

然後,兵分兩路深入晉國腹地,一路打到孟門;一路打到熒庭。

孟門處於黃河岸邊;隔著黃河就可以看到秦國。

從這層意義上,晉國被齊軍打穿了;因為齊軍從晉國最東部的地區,一直殺到了晉國最西部的地區。

熒庭處於晉國都城附近,齊國大軍在這裡耀武揚威,並且把晉軍的屍體收集起來,埋成一個大墳。

雖然說,齊軍終究不敢殺到晉國都城之下,但是這種勝利,多少可以一雪,多年被晉國欺壓的恥辱了。

齊侯遂伐晉,取朝歌。為二隊,入孟門,登太行。張武軍於熒庭,戍郫邵,封少水,以報平陰之役,乃還。

但是,這就好像,殺人很容易,善後卻很難。

齊國趁晉國內亂,痛擊一下晉國,也沒有什麼難的。真正的問題在於,它如何善後呢?因為晉國肯定不會就此善罷幹休的。

等晉國緩過勁來,晉齊大戰一觸即發。

現在,齊國應該如何做呢?

如果此時的主戰派,還一如既往的強硬;一切還好說。

問題是,主戰派顯然認慫了。關鍵是,主和派勢力非常強大,所以當時的齊國,一邊倒的希望與晉國求和。

在這種背景下,曾經力主與晉國開戰,並且大舉進攻晉國的齊莊公,算什麼呢?

齊莊公被殺,是公元前548年的事。

弭兵大會的召開,是公元前546年的事。

單看這個時間線,我們也知道,呼籲世界和平的聲音,在當時是佔據主流的。

關鍵是,面對晉國隨時可能展開的大舉進攻,齊國如果想求和,總得表示一定的誠意吧!

不管怎麼說,前不久,晉國有內亂,齊國曾試圖趁火打劫,並且對晉國造成了巨大的傷害,這總得有個說法吧!

賠晉國一大筆錢,這是必須的。其它條件呢?

齊國的主和派,決定先把齊莊公的人頭送出去。

換而言之,此前的一切,就是齊莊公的個人行為,是他一意孤行的結果。現在,反對戰爭、酷愛和平的齊國人民,把齊莊公殺了;換一個希望推動世界和平的齊景公上位。

失去這種背景下,崔杼敢弒殺齊莊公,那就是他不想混了。

是的,崔杼的勢力非常大。問題是,崔氏家族,說破了天,也就是六大家族之一。

如果因為私人恩怨,崔杼就敢殺了齊國老大,那不是作死嗎?

關鍵是,齊國是六大家族聯合執政的格局,齊莊公的勢力到底有多大,實在是個未知數。他靠什麼敢公然給崔杼戴綠帽子呢?

殺掉齊莊公後,齊國是六大家族聯合執政。

崔氏家族首腦排在第一位;慶氏家族的首腦排在第二位;國氏、高氏、田氏、鮑氏四大家族首腦排在後面。

兩年之後,也就是弭兵大會剛剛結束,崔氏家族起了內訌。

慶氏家族首腦抓住機會,背後捅了崔氏家族一刀,於是偌大的崔氏家族就此出局了。

慶氏家族可以坐在最前排,是因為他與崔氏家族實現了默契。現在崔氏家族出局了,慶氏家族很快也被清理出局了。

這樣一來,齊國就是四大家族聯合執政了。

到目前看,齊國的政治格局發展,與晉國是驚人的相似。

但是,後來急轉直下,田氏家族把握機會,把其它三大家族都擠到邊緣地位,於是田氏家族在齊國一枝獨大,經過若干年的發展,終於把姜姓齊國和平演變了。

弭兵大會之後,春秋時代的歷史,一下變得突然平靜起來。

因為世界和平了,英雄創業的故事,就沒有空間了;因為世界和平了,腦殘亡國的故事,也沒有了空間。總而言之,大家都各守著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過日子,誰也沒有了起大起大落。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吳、越兩國突然成了春秋時代的主角。

吳越地區,因為特殊的地理環境,所以在過去的許多年裡,一直都是相對落後的未開化地區;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這裡終於大面積開發出來。

於是,英雄創業的故事了,腦殘亡國的故事也有了,讀者終於感覺又有故事看了。

歡迎大家關注下一節  歷史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麼

點擊下方標題,閱讀往期文章

淚痕春雨漫評春秋戰國


淚痕春雨漫評系列之漫評水滸

評書《廣盛原傳奇》

扁舟聽雨 晚唐系列之安史之亂

淚痕春雨漫評系列之玄武門之變

關注公眾號 關注淚痕春雨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記不住的那天》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欣賞淚痕春雨往期文章

相關焦點

  • 淚痕春雨漫評春秋戰國(四十七) 狗血之極的崔杼弒君
    總不成,左丘明、司馬遷寫的歷史都不可信,就你淚痕春雨發明的歷史才可信吧。我以前,一再表達過一個觀點。二十四史那種級別的歷史,通常都是官方大報的精選、彙編。許多內容的真實性、可靠性,二十四史的作者,通常都是不會多管的。作者關心的,只是自己的內容,是否有權威的出處,是否能宏揚主旋律。
  • 崔杼弒君:朋友妻不可欺,齊莊公欺臣妻的教訓
    崔杼弒君:朋友妻不可欺,齊莊公欺臣妻的教訓齊莊公名叫姜光,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君主,他在位六年,沒有多少建樹,但卻留下過許多歷史典故,成語「螳臂擋車」以及著名的「孟姜女哭長城」的原型,都出自他那個時期,更有一件著名的歷史事件與他有著直接的關聯,就是「崔杼弒君」事件。
  • 土雲亭 | 談談「崔杼弒君」
    二十有五年春,齊崔杼帥師伐我北鄙。夏五月乙亥,齊崔杼弒其君光。.大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春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齊太史書曰「崔杼弒莊公」,崔杼殺之。
  • 囈語 | 崔杼說
    朝堂上日日共事的大夫們同樣知道,所以每次和崔杼說話時總是慢條斯理,從不急於要他回答。然而齊莊公對此卻很不滿意。起初齊莊公對崔杼頗為敬重,討論國事、會見使者時總不免要聽聽他的意見,但結果往往要等崔大夫蹙眉沉吟上片刻,方才開口。開口上來多為兩字:不可。讓齊莊公在朝堂上甚是尷尬。
  • 齊靈公喜歡女扮男裝,齊莊公喜歡有夫之婦,晏子父子也有心無力
    不只崔杼愛東郭姜美麗,齊莊公也愛。齊莊公與東郭姜私通,頻繁出入崔家。這也就算了,還把崔杼的帽子拿走賞賜給別人,連他身邊的侍者都看不下去了,勸齊莊公不要這樣。齊莊公根本不聽勸,於是崔杼懷恨在心。 前邊說過齊莊公挑戰晉國,也不想想晉國是當時春秋第一大國,齊國怎麼能是晉國的對手?晉國當時內有卿族之亂,但過後肯定要報復齊國。
  • 尺度驚天--春秋戰國的那些男女(上)
    談及春秋戰國,人們津津樂道的多是諸子百家、各種戰爭、奇謀詭計、外交辭令。殊不知,春秋戰國的時期的淫亂也是出了名的。
  • 崔杼弒君
  • 成語說史 | 曹玉騫:《崔杼弒君》講解
    故事發生在春秋後期的齊國。這個時候的齊國,內政混亂,對外戰爭中又連連敗給晉國。國君齊莊公則是一個不懂政治,卻又好勇兼好色的傢伙。齊國有一個勢力很大的貴族叫崔杼,他的妻子棠姜很漂亮,被齊莊公看上了。於是齊莊公一有空就跑到崔杼家裡和棠姜私通,而且完全不避諱,還經常待在崔杼家中,用崔杼的東西賞賜手下人。
  • 崔杼弒君,人人心中一把尺,度量著自己最在乎的東西!
    春秋亂世,國家多,國君多,臣子更多。昏君不斷,權臣不絕,名士無數。
  • 張鳴:崔杼聞名於世,是因為弒君
    原標題:崔杼弒君。作者張鳴,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長於北大荒。出生趕上鳴放,故曰:鳴。著有《北洋裂變》、《直截了當的獨白》、《歷史的底稿》、《歷史的壞脾氣》等作品。崔杼聞名於世,是因為弒君——把齊國的君主齊莊公給殺了。弒君之前,崔杼跟莊公挺哥們的,關係很膩,來往密切。
  • 《歷史感應統紀 · 卷一》· 史記篇 · 齊莊公
    崔杼的妻子叫棠姜,是崔杼家臣東郭偃的姐姐。棠姜原是齊國大夫棠公的妻子。棠公死時,崔杼讓東郭偃為自己駕車前去弔唁,見棠姜長得很美,便想娶棠姜。這事讓東郭偃很犯愁,他對崔杼說:「自古以來,男女同姓不成婚,主公是丁公之後,下臣是桓公的後代,同為姜姓。主公欲娶臣姐,恐怕不大合適吧。」(譯者註:姓、氏本有分別,姓起於女系,氏起於男系。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例如,齊莊公呂光,是姜姓,呂氏,名光。
  • 春秋時期的史官有多霸氣,即使全家被殺,也要記錄事實
    崔杼弒君的故事體現的就是史官的霸氣。崔杼弒君的事情發生在春秋時期的齊國,崔杼殺的是齊國的國君齊莊公。齊莊公與崔杼的妻子東郭姜通姦,多次去崔杼家,還把崔杼的帽子賞給別人。在那個思想開放的年代,說真的男歡女愛是常事。但是你和人家老婆發生姦情後,還把人家的帽子送給別人,這可以說是極大的侮辱。
  • 崔杼與慶封
    (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崔杼與慶封崔杼與慶封謀殺齊莊公。莊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慶封又欲殺崔杼而代之相。於是扌豕 崔杼之於,令之爭後。崔杼之子相與私哄,崔杼往見慶封而造之。慶封謂崔杼曰:"且留,吾將興甲以殺之。"因令盧滿嫳興甲以誅之。盡殺崔杼之妻子及支屬,燒其室屋,報崔杼曰:"吾已誅之矣。"
  • 《呂氏春秋》:為人處事講道義,莫如慶封害人又害己
    慶封畫像慶封,春秋時齊國大夫。公元前538年,楚靈王伐吳,楚令屈申破朱方,殺慶封,滅其族。刺殺莊公《呂氏春秋》有云:「崔杼與慶封謀殺齊莊公。莊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慶封又欲殺崔杼而代之相,於是椓崔杼之子,令之爭後。崔杼之子相與私哄。崔杼往見慶封而告之。
  • 【一說春秋】 864.崔杼弒君
    齊國太史記錄這一件事情為:「崔杼弒其君」。崔杼看到記錄以後,說,竟然把我寫成弒君之臣,不行,要改。可是太史不改,崔杼就殺掉了太史。接著,太史的弟弟繼續寫,又是「崔杼弒其君」。崔杼一怒之下連續殺死了太史的兩個弟弟,可是太史的第三個弟弟來寫,還是「崔杼弒其君」,這下崔杼也沒脾氣了,我都殺光有什麼用啊?就是要這麼著寫啊!於是,他無奈的離開了。
  • 《歷史感應統紀 · 卷一》· 史記篇 · 崔杼 慶封
    崔杼和慶封是春秋時齊國的大夫,兩人聯合弒齊莊公,共立齊靈公的幼子杵臼為君,就是齊景公。崔杼自立為右相,慶封為左相。景公年幼,崔杼專橫,獨攬朝政大權,威勢震壓齊國。慶封心中暗懷嫉妒,想殺了崔杼以取代相位。當時崔杼家中,鬧起廢長立庶的糾紛,慶封趁機誘引崔氏子弟自相爭奪。崔杼將家中發生的變故,向慶封哭訴。慶封佯裝不知,驚訝地說:「這兩個孺子,怎敢這樣目無尊長呢?
  • 【原創】弒君未必不仁義,崔杼功過誰評說
    弒君未必不仁義,崔杼功過誰評說崔杼,是春秋時齊國的大夫,因為弒君和三殺太史官而在歷史上留下了惡名。我知道崔杼的名字是讀《論語》的時候,在《論語》第五篇中,記述了孔子與弟子子張的對話。子張問:「齊國大夫崔杼殺了齊莊公之後,陳文子家雖然有四十匹馬,但他捨棄掉逃離齊國。
  • 齊莊公是如何死的?垂涎功臣的美妻,做鬼也風流
    說到齊莊公大家不一定熟悉,沒有特別傑出的政治事跡,也沒有風流倜儻的容貌,倒是他的死因使他流傳至今還被一些人知曉,還是茶餘飯後的笑柄。歷史上有兩位齊莊公,我們今天說的倒不是那位政治內亂,使齊國穩定發展的齊前莊公呂購,而是齊后庄公呂光。說到今天這位主人公倒是風流,自己的後宮佳麗絲毫不感興趣,倒是垂涎自己的開國功臣崔杼妻子的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