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高分收藏片,差點「爽」死強迫症

2021-02-18 劇角映畫

這次給大家推薦的,是一部幼教片!而且非常可愛!

一點都不像油膩少年會看的片子……

《啊!設計》

デザインあ

這部面對兒童的幼教片,語速奇慢,文字簡單。

但是內容卻一點都不幼齒,讓無數大齡兒童邊看邊收藏。

節目還常常會請到日本設計界的大能。

比如製作無印良品壁掛播放機的深澤直人

他的許多作品都貫穿著「 顛覆常規慣性 」的思維。

比如香蕉味的牛奶盒子,讓人看了一眼就能聞出味道。

將鑰匙丟進底部,就會自動亮起來的檯燈。

還有微博熱搜過的紙制蜂巢椅,就是日本著名家具設計師吉岡德仁的作品:

這些好用又好看的作品,讓人不禁想,為什麼日本有這麼多的設計高手呢?

其實從它們的幼教片,我們就能窺到冰山一角。

啊!這節目的設計,首先就有點魔性。

什麼是設計?就是看見一件東西,能夠聯想到另一件東西。

聯想之前,要先「觀察」。

「觀察」能讓我們看到物與物之間的聯繫。

觀察的內容非常多,不同形狀的椅子、沙發、液體容器。

比如茶壺、玻璃瓶、醬油瓶的凹陷,就是為了拿取更舒適,才模仿的人體曲線。

而醬油瓶上按壓式氣孔,原來是為了防止滴落。

看完忍不住想要一個同款。

也許你會覺得這個環節太小孩子了。

但其實這才是設計中最重要的,通過對生活常見物品的觀察。

體會到,即使是平凡不起眼的東西,都有著其巧妙的心思。

那觀察之後呢?當然是拿過來摸一摸,「拆解」看看啦

拆解的過程,極度照顧強迫症。

不管是水果還是調味料,都能一粒一粒的掰開,妥善地安放好。

強迫症者們的「治癒良藥」。

我覺得如果灰姑涼擁有這個技能,就能跟王子多跳會舞了。

它還幹了許多,我小時候想幹卻不敢幹的事

比如上學的時候,總想動手拆解訂書機。

實在很好奇釘子是怎麼把萬惡的試卷釘在一起的。

但又怕拆了裝不回去,回家會被混合雙打。

然而它幹了:

我有預感,電視機前的家長們,請務必保護好,啊不對,請務必多買幾個訂書機。

因為拆解重裝,也是需要練習的。

不是一蹴而就,拆一個就能了事的。

又比如,有時候不想上學了,連書包都想一併拆了:

不過拆就算了,為什麼還要再裝回去.

你這樣和把小孩好不容易丟掉的暑假作業,送回來的警察叔叔有什麼區別。

最喪心病狂的是,漫畫都拆。

文字、符號、對話框,統統拆開:

陰影、色塊、分割線,一點都不留:

移動到最後只剩一張白紙,才肯罷休:


不過,「拆解」嘛,就是要讓人由內而外地了解事物的本質。


日本的設計師們認為,學會拆解事物是一項重要的能力。

每個拆解的物品,都像會走路的娃娃一樣。

用定格動畫的方式,整齊劃一,各自歸位。


看完忍不住也想動動手,抓起手邊的鍵盤也拆拆看。

不禁發出讚嘆,如果從小我就這麼幹。

看一看、拆一拆,再試著還原。

那麼不管多複雜的東西,就都能看得明明白白。

長大後也可能會成為一個,動手能力Max的達人了。

當然,它厲害的地方,不止讓你想動手,還想讓你看到,不同的思考方式。

比如緊接著「拆解」的「素描」單元。

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不管是性別、年齡,還是觀察的角度和繪畫習慣都千差萬別。

所以參與「素描」環節的人中,有活力四射學生、嚴謹嚴肅的上班族、慈祥睿智的老人,也有溫和優雅的婦女。

當他們開始繪畫時,就會發現,啊!原來萬事萬物,有那麼多面。


不同的繪畫手法,不一樣的觀察角度。


最後「圍繞式」地拼合成了一幅完整的圖景。


這讓人忍不住反思,我看到的椅子,就是椅子真正的樣子嗎?

我們所親眼看到的,就一定是真相嗎?

事物複雜,並非三言兩語就能說清,就像人一樣。

如果說「素描」表達的是,多角度觀察事物。

那麼「天馬行空」就會問一些你平時根本想不到的問題。

比如為什麼時鐘非得是圓的?

它也可以做成直線,或者做成三角形的樣子。

長方形和三角形,看起來好像也沒什麼大問題。

但是當投入使用時,卻發現。

長方形的時鐘,沒法解決走到「盡頭」的辦法,還不便於確認時間。


而三角形的時鐘,雖然解決了「盡頭」的問題,但是轉動起來,卻會把數字遮擋住。

無法循環、看不到數字,時鐘就失去了意義。

那如果做成圓形呢?

圓形,方便查看,方便計數,也方便時間的運行。

還有書為什麼一定要翻頁款,電話線為什麼是螺旋形的。

公交車上的吊環,為什麼有圓形也有三角形的?

這些問題,有些會讓我們莫名其妙,覺得沒有探討的必要。

但其實這是兩種教育方式間的差別。


在我們的教育中 ,追求的是標準答案,抑制的是對權威事物的質疑。

被標準的框子所束縛,這樣出來的往往都是高分低能的「人才」。

而日本的教育,提倡的卻是:否定現在,從源頭思考。

即使當下有了合適的辦法,也不就就此認定標準答案。

時鐘為什麼非得是圓的?不是圓的會怎麼樣?

對時鐘進行觀察、拆解之後,發現原來圓的是最好的形狀。

但是不是還有其它的解決辦法呢?

這是我們的教育,極少提到的東西。

試著說出不是圓形,也能運轉的時鐘設計

除了提升生活的便利、給觀看者美的感受之外。


還能引發對生活不同角度的觀察和思考。

所以《啊!設計!》,才會變成一檔不分年齡的全民啟蒙教育片。

因此我們也能從這些設計師身上,看到對事物不一樣的思考方法。

設計師吉岡仁德:

從生活當中去發現美的事物,東西本身的美和素材本身的多樣性,往往都是設計靈感的來源。

揉皺的紙,也是紙本身的美

圖案設計師原研哉:

如果住家附近就是機場,那出國遊玩就會很方便;如果手機長了濃密的毛,那麼摸起來會是什麼樣的感覺?

如果這樣的話會怎麼樣的想法,可以讓世界變得更有趣。


努力讓世界變得鮮活的原研哉

看起來像是在探討設計的切入方式。


其實更多的是在訴說,怎樣發現生活美好的一面。

簡簡單單地從身邊的每個人出發,不說教,也不複雜化。

帶著「仔細考慮使用者心情」的專注,去解決生活中碰到的難題。

這樣設計出來的作品,就充滿了對人的關愛和尊重。


解放媽媽雙手的,公共衛生間嬰兒椅

為了讓截肢的人也能帥氣奔跑,所設計的義肢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原研哉曾在《欲望的教育》中寫道:

「日本國民教育從小的美意識,才是日本設計源源不斷的寶藏」。

設計,並不是只有設計師才需要,而是每個人都需要擁有的一份財富。

在這份財富中,藏著能打破框架的思維,和能多方面觀察的思考。

這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有趣,更鮮活。

這樣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禁讓人羨慕。

只是可惜,我們長大了才懂。

想看的,去B站。



文章來源丨十點電影(ID:sdimov)

「 關注劇角 」

搜索  劇角映畫 或 magilm_forever

關於電影,你總想知道更多

相關焦點

  • 巧妙利用空間,110㎡的家耐看極了,收納更是爽死強迫症
    接下來分享一套使用面積110㎡的裝修案例,簡約實用耐看極了,收納更是爽死強迫症。(圖源:青雲居設計)原始結構圖平面布置圖,巧妙利用空間改造,讓居家動線和功能更合理,同時每個空間都儘可能的設計足夠的柜子,提高居家收納空間。走廊貫通客餐廳,大面積地使用淺色調,提升明亮弱化空間感,讓室內更顯開闊。簡約的家具搭配,符合現代人審美,同時營造一個簡單實用的居家氛圍。
  • 我快被強迫症逼死了-怎樣才能克服強迫症?
    我快被強迫症逼死了-怎樣才能克服強迫症?   眾所周知,強迫症是一種非常痛苦的疾病,病人對其強迫想法成年累月地進行著艱苦的自查搏鬥,他們力圖克制卻無法擺脫,對自己反覆出現的、明知不對的行為覺得不能控制,常誤認為或怕別人認為是精神病,內心痛苦到了極限。由於強迫症病人的自相搏鬥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使強迫症狀越演越烈,病人的信心不斷降低。所以,強迫症病人常會問醫生:強迫症是精神病嗎?
  • 強迫症是精神病嗎
    心理治療中的認知行為治療也是強迫症的一線治療方案,對改善強迫症帶來的影響有很好的療效。 具體的治療方法因人而異,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症狀及嚴重程度,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並需要定期觀察隨訪。 強迫症屬於一種慢性病,而且容易反覆發作,所以同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一樣,需要長期堅持治療。
  • 「強迫症」英語怎麼說?
    「強迫症」英語怎麼說?學英語單詞「強迫症」時你遇到了什麼問題?一、先「透徹」分析一下:學習英語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強迫症」時,你遇到了什麼問題?就連我這個英語專業出身的「牛人」也時常遇到表達英語「強迫症」時常常把英語單詞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和另外一個英語單詞procrastination/procrastinate混為一談!
  • 晚睡強迫症鬧哪樣?
    然而過了一段時間後,半夜該刷手機的還是在刷……隨著「我知道該睡了,我累了,但我就是放不下手機,就是沒法去洗漱…」這個問題越來越普遍,有個詞也在慢慢興起——晚睡強迫症。人生就是有這麼多身不由己,以至於大家分分鐘就可以把一個東西定義為「症」。和很多流行語一樣,晚睡強迫症本身的範疇並不明確。
  • 原本隨和、佛系的我,學美術患上了強迫症
    話說美術生有10大強迫症,看看你中了幾條,一定要看到文章最後,那是治好你強迫症的終極方法!對色彩異常敏感整齊有序,由淺到深畫面賞心悅目才能贏得美術生的喜愛然鵝,總有不和諧的畫面譬如下方的神圖亂入(氣死強迫症的那種
  • 你了解強迫症嗎?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強迫症!
    很多人以為,這就是強迫症,你們真是"Too yong to simple"到底什麼才是強迫症?《你了解強迫症嗎?這究竟是不是強迫症?你就可能有強迫症。有強迫症的人不知道自己表現的很不尋常。強迫症被認為是神經錯亂。
  • 餘光強迫症的解法
    餘光這一類強迫症的解決方法,其實和闖入性思維強迫症的解決方法本質是一樣的。就是明白現實規律,放棄強求(接納)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有餘光強迫症的朋友,因為自己總有餘光看到周圍的東西,想要不注意到餘光,但自己越去控制不注意餘光,反而越注意到餘光,導致自己做事都無法專心因此痛苦不堪。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知道「精神交互作用」的規律,就是你越想消除不去注意到餘光,由於你排斥情緒的傾注,就越會加強你去注意到餘光。
  • 不要沒事說自己強迫症,真正的強迫症越想擺脫越痛苦
    文/老K只要說到強迫症,很多人可能就會聯想到自己要把書籍擺放整齊,床上不能有雜物等等。但真正的強迫症卻是一種心理疾病,而且非常痛苦。什麼是強迫症?常見的強迫症可以分為兩種: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強迫思維可以分為這幾種:攻擊型強迫症(aggressive obsessions):自己害怕會傷害他人,特別苦惱和痛苦。
  • 李宇春有強迫症嗎?從媒體報導來看,似乎李宇春粉絲也有強迫症
    只是,在李宇春表達自己的祝福之情的時候,卻有媒體報導稱李宇春強迫症怕是藏不住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李宇春有強迫症嗎?之前怎麼沒聽說過呢?不僅如此,當媒體報導稱李宇春有強迫症的時候,從媒體報導來看,似乎李宇春粉絲也有強迫症!
  • 十二星座不作會死的強迫症!(421)
    是真的不規律會死!雙子座:不話癆會死  雙子的話癆強迫症相信曾經困擾過很多人,尤其是那些跟他們不是很熟,個性比較孤僻不喜歡被人搭訕的人。其實很多雙子自己並不喜歡搭訕,私底下甚至很安靜。但問題是,他忍受不了在任何有他跟別人同時存在的場合,沒有人說話。  所以只要他發現有冷場的跡象,他就不由自主地炒氣氛。
  • 強迫症患者方文山
    或者說方文山是個押韻強迫症患者。他本人還將自己的創作詮釋為現代新體詩的的一個新類別「素顏韻腳詩」。所謂「素顏韻腳詩」強調兩個標準和特點:一、沒有標點符號和外國文字;二是每一行都押韻。如果你手邊有從某寶淘來的諸如《方文山詩集》、《素顏韻腳詩》、《方文山歌詞大全》,翻開讀一讀,你會震撼於作者「詞不押韻死不休」的執拗。
  • 12星座舞者會有哪些不作會死的強迫症?
    2.金牛座:不規律學舞會死每個金牛都有自己的獨特的生活節奏。每周有固定的食譜,去固定的餐館,有固定的活動安排。學舞蹈,會一步步來,早上練功、下午上舞蹈專業課、晚上繼續練習。。這樣規律的學習舞蹈,是真的不規律會死!3.雙子座:舞蹈課不話嘮會死學舞蹈的圈子裡,屬雙子座的孩子,話最多!
  • BBC紀錄片《強迫症 · 心魔》
    時下「強迫症」常常作為一個娛樂化的詞語出現,用來形容一個人做事認真,追求乾淨整潔、精確完美。
  • 你的「騎車強迫症」嚴重嗎?快自測一下吧
    強迫症(OCD)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是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其特點為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並存,一些毫無意義、甚至違背自己意願的想法或衝動反反覆覆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
  • 4個強迫症的表現,對照看看自己有沒有
    強迫症是一種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很多人都不認為自己有強迫症,覺得自己只是完美主義。完美主義是會督促人們越來越好的習慣,但是強迫症就屬於精神方面的疾病了。強迫症的人會有一些表現,大家如果懷疑自己有強迫症,可以一一對照一下。
  • 進食障礙與強迫症常見共病「臨床研究」
    橫斷面研究的數據顯示,14%的厭食症患者和9%的貪食症患者目前存在共病,19%的厭食症患者和13%的貪食症患者存在終身共病。前瞻性研究的數據表明,終生共病的患病率要高得多:厭食症患者的共病率為44%,貪食症患者的共病率為19%。 研究人員指出,關於飲食失調的橫斷面研究往往包括青少年和年輕人,而前瞻性研究中的患者可能年齡較大。
  • 南京首開「強迫症」門診,來的都是「90後」
    據了解,接診當天,因小時候患有抽動症、長大後伴發強迫症的患者,除了王小明外,還有另外兩位,一位17歲、一位16歲,且都已經休學。27歲的劉同強迫症症狀較為嚴重,在就診的過程中,會不停地回頭看,就診結束後反覆檢查,在診間繞了好幾趟才關門離開。據劉同自己介紹,他患有強迫症多年,因為不想吃藥,雖然接受過十多次心理治療,但效果不好。
  • 臺灣電影 愛的強迫症《怪胎》
    用「強迫症」來帶出愛情的酸甜苦樂,真是再好不過的選擇,看似一堆怪異、重複還有點變態的行為,完全描述人在戀愛裡的脫序行徑。 後來,你才發現那些強迫症在說明著人在戀愛裡,明明知道那樣很變態,卻一再重複地執行相同的事情:等在通訊軟體前看著對方的已讀、不讀,想著這個人此時此刻到底在做什麼?
  • 強迫行為≠強迫症,專家教你區別兩者
    生活中很多人都說自己是強迫症患者,手機app的右上角一定不能有小紅點,家裡地面上一定不能留一根頭髮,所有物品必須分類擺擺好……最近,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接診了多例這樣的患者,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治醫師侯正華博士提醒,強迫行為不等於強迫症,科學區分是關鍵。 什麼是強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