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故人莊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斜的讀音是xié,是指不正,跟平面或直線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另有古音念xiá,在部分古詩中使用古音以求押韻。)
譯文:
老朋友準備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田舍做客。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一脈青山在城郭外隱隱橫斜。
推開窗戶面對穀場菜園,共飲美酒,閒談農務。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我還要來這裡觀賞菊花。
注釋:
⑴過:拜訪。 故人莊:老朋友的田莊。 莊,田莊。
⑵具:準備,置辦。 雞黍:指農家待客的豐盛飯食(字面指雞和黃米飯)。 黍(shǔ):黃米,古代認為是上等的糧食。
⑶邀:邀請。 至:到。
⑷合:環繞。
⑸郭:古代城牆有內外兩重,內為城,外為郭。這裡指村莊的外牆。 斜(xiá):傾斜xié。因古詩需與上一句押韻,所以應讀xiá。
⑹開:打開,開啟。 軒:窗戶。 面:面對。 場圃:場,打穀場、稻場; 圃,菜園。
⑺把酒:端著酒具,指飲酒。 把:拿起。端起。 話桑麻:閒談農事。桑麻:桑樹和麻。這裡泛指莊稼。
⑻重陽日:指夏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
⑼還(huán):返,來。 就菊花:指飲菊花酒,也是賞菊的意思。 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時,對上姓田的朋友家做客這件事的描寫。作者心曠神怡,讚嘆著美麗的田園風光,創作出這首詩。
簡析:
《過故人莊》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五律,寫的是詩人應邀到一位農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經過。在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之中,主客舉杯飲酒,閒談家常,充滿了樂趣,抒發了詩人和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這首詩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細細品味就像是一幅畫著田園風光的中國畫,將景、事、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賞析:
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農家恬靜閒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通過寫田園生活的風光,寫出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嚮往。全文十分押韻。詩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語言樸實無華,意境清新雋永。作者以親切省xǐng淨的語言,如話家常的形式,寫了從往訪到告別的過程。其寫田園景物清新恬靜,寫朋友情誼真摯深厚,寫田家生活簡樸親切。
全詩描繪了美麗的山村風光和平靜的田園生活,用語平淡無奇,敘事自然流暢,沒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跡,然而感情真摯,詩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學情趣,從而成為自唐代以來田園詩中的佳作。
一、二句從應邀寫起,「故人」說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寫山村風光的名句,綠樹環繞,青山橫斜,猶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畫。五、六句寫山村生活情趣。面對場院菜圃,把酒談論莊稼,親切自然,富有生活氣息。結尾兩句以重陽節還來相聚寫出友情之深,言有盡而意無窮。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具」和「邀」說明此飯局主人早有準備,說明了故友的熱情和兩人之間的真摯的情感。「感惠徇xùn知」在文學藝術領域真摯的情感能催筆開花。故人「邀」而作者「至」,大白話開門見山,簡單而隨便。而以「雞黍」相邀,既顯出田家特有風味,又見待客之簡樸。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走進村裡,作者顧盼之間竟是這樣一種清新愉悅的感受。這兩句上句漫收近境,綠樹環抱,顯得自成一統,別有天地;下句輕宕dàng 筆鋒,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則又讓村莊不顯得孤獨,並展示了一片開闊的遠景。由此運用了由近及遠的順序描寫景物。這個村莊坐落平疇[ píng chóu ]而又遙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靜而絕不冷傲孤僻。正是由於「故人莊」出現在這樣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中,所以賓主臨窗舉杯。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軒窗一開上句描述的美景即入屋裡來,「開軒」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經意地寫入詩的,細微的動作表現出了主人的豪邁。窗外群山環抱綠樹成陰,窗內推杯換盞,這幅場景,就是無與倫比的古人詩酒田園畫。「場圃」的空曠和「桑麻」的話題又給人以不拘束、舒展的感覺。讀者不僅能領略到更強烈的農村風味、勞動生產的氣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場圃上的泥土味,看到莊稼的成長和收穫。有這兩句和前兩句的結合,綠樹、青山、村舍、場圃、桑麻和諧地打成一片,構成一幅優美寧靜的田園風景畫,而賓主的歡笑和關於桑麻的話語,都仿佛縈繞在讀者耳邊。這就是盛唐社會的現實色彩。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深深為農莊生活所吸引,於是臨走時,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再來觀賞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兩句詩,故人相待的熱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間的親切融洽,都躍然紙上了。杜甫的《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中說:「月出遮我留,仍嗔chēn 問升鬥。」杜甫詩中田父留人,情切語急;孟浩然詩中與故人再約,意舒詞緩。杜甫的鬱結與孟浩然的恬淡之別,讀者從這裡可以窺見一些消息。
一個普通的農莊,一回雞黍飯的普通款待,被表現得富有詩意。描寫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頭語,描述的層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筆筆都顯得很輕鬆,連律詩的形式也變得自由和靈便了。這種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風格,與作者描寫的對象——樸實的農家田園和諧一致,表現了形式對內容的高度適應,恬淡親切卻又不是平淺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蘊藏著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個句子都幾乎不見費力錘鍊的痕跡,另一方面每個句子又都不曾顯得薄弱。比如詩的頭兩句只寫友人邀請,卻能顯出樸實的農家氣氛;三四句只寫綠樹青山卻能見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寫把酒閒話,卻能表現心情與環境的愜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說重陽再來,卻自然地流露出對這個村莊和故人的依戀。這些句子平衡均勻,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意境,把恬靜秀美的農村風光和淳樸誠摯的情誼融成一片。這是所謂「篇法之妙,不見句法」(沈德潛《唐詩別裁》),「不鉤奇抉異……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yǐng州孟亭記》)。他把藝術美融入整個詩作的血肉之中,顯得自然天成。這種不炫奇獵異,不賣弄技巧,也不光靠一兩個精心製作的句子去支撐門面,是藝術水平高超的表現。正是因為有真彩內映,所以出語灑落,渾然省淨,使全詩從「淡抹」中顯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濃飾盛妝」了。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qīng,一座傾服,為之擱筆。唐玄宗詔 zhào 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qīng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招致幕府,後隱居。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
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yì ,後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備註:
心曠神怡 [ xīn kuàng shén yí ]:心境開闊,精神愉快。宋範仲淹《嶽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曠(kuàng):空闊。 例 句:雨後初晴,登上峰頂,遙望黃河,令人~。
淳樸 [ chún pǔ ]:誠實樸素:外貌~。民情~。也作純樸。
平淡如水 [ píng dàn rú shuǐ ]:平平常常,像水面一樣平靜。
真摯 [ zhēn zhì ]:真誠懇切(多指感情):~的友誼。
恬靜 [ tián jìng ]:安靜;寧靜:環境幽雅~。~的生活。
閒適 [ xián shì ]:清閒安逸:~的心情。生活~。
醇厚 [ chún hòu ]:1.(氣味、滋味)純正濃厚。 2.同「淳厚」
顧盼 [ gù pàn ]:向兩旁或周圍看來看去:左右~。
平疇 [ píng chóu ]:平坦的田地:千裡~。~沃野。
推杯換盞 [ tuī bēi huàn zhǎn ]:喝酒喝到興頭時,有推杯換盞之說,互相敬酒,後來一般形容關係交好。
平易近人 [ píng yì jìn rén ]:1.態度和藹,使人感到親切,容易接近。 2.(文字)通俗易懂。 出 處:《史記·魯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例 句:周總理一向~,和藹可親。
錘鍊 [ chuí liàn ]:1.磨鍊:在艱苦的環境裡~自己。 2.刻苦鑽研,反覆琢磨使藝術等精練、純熟:~藝術表現手法。
契合 [ qì hé ]:1.符合:扮演屈原的那個演員,無論是表情還是服裝都很~屈原的身份。 2.合得來;意氣相投:他倆說話投機,感情~。
昊瀚至書院,
每日為您誦讀詩詞、美文!
詩詞,聽了就會背誦;
美文,以文見生活之真諦,
啟迪思維,提高閱讀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