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絕對是我國中國古代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個朝代,經營出輝煌璀璨萬國來朝的景象,也墜入過最無邊的黑暗中無法自拔。
多民族的大一統氛圍裡,唐朝人最愛氣勢恢宏的集體活動,一來社會安寧物資豐茂,經歷多年動蕩的民眾期待娛樂休閒的活動放鬆自我。
二來多民族的環境氛圍裡,集體活動可以令文化情感得到充分交流,使得人們結成友愛團結的大家族。觥籌交錯的各類宴會流轉不停,除了美酒佳餚,各類宴會助興節目也成為唐人宴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很多人說如今是娛樂時代,其實任何時代都需要娛樂,以及這娛樂背後都有著複雜的人情世故。
一、各式各樣的酒令使得唐人宴會趣味頗多
1其一唐朝宴會講究參與融合感
在唐朝的宴會上,美酒佳餚自然是不可缺少的。然而這些食物酒水並不是最緊要的。唐人更加注重宴會歡喜相聚的氛圍營造,讓每個來參加宴會的人都能融入其中是宴會的宗旨。這也是時至今日,中國人偏愛的餐桌氣氛,團圓而喜慶。
而唐朝宴會如此注重參與感與融合感,則是出於大一統王朝的文化習慣,將所有人心與文化凝結在一起仿佛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也只有通過對生活中各類瑣碎活動的滲入,才能始終保持大一統多民族王朝的威嚴與安定。很多西方人眼中覺得中國人的宴會文化太過嘈雜與繁瑣,那是他們不懂得正是這些濃厚的參與感令國人緊緊團結在一起。
為了讓宴會的參與者獲得融入感,除了推杯換盞的飲酒閒談,各色酒令也層出不窮地出現。形式多樣的行酒令遊戲使得宴會更加有趣味性,在座賓客無論親疏性格都能很快熟悉聯動起來,有效消除社交隔閡。
2其二唐人宴會裡雅俗兼備的行酒令
行酒令並非唐人首創,自西周起便在宴會上出現。唐人在繼承前人行酒令的基礎上,更是添加了諸多朝代特色元素。有著深厚唐詩文化底蘊的唐朝,行酒令裡自然也不能缺少吟詩作對的雅令。大抵是行令官說出首句,接下來的人依著韻腳詩意接下去,引經據典,當席作詩,不能承接前者即為輸。
獲勝者還可以獲得彩頭,令整個行酒令活動變得趣味橫生同時更是充滿刺激感。除了雅令,還有各類門檻低的通令,以划拳、抽籤以及猜數等方式進行。雖然不若雅令那般文趣,但只要能讓參與者歡呼雀躍,也算是極佳的宴會助興活動了。此外還有擊鼓傳花這類時至今日依舊活躍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遊戲。
緊張刺激的傳花過程,隨著鼓點的急緩牽動人心。不過擊鼓傳花這個遊戲,大抵是現在人們的年幼時光回憶,很少出現在宴會助興活動上了。唐人雅俗兼備的行酒令活動,讓參與者們永不落單,都可以暢享宴會的非凡熱鬧,在恣意玩樂酒酣耳熱之際,有多少煩惱憂愁都可以拋卻腦後。
二、歌舞助興令唐人宴會活色生香
1其一重視各民族音樂的教化作用
除了行酒令的娛樂助興,歌舞可以說是唐人宴會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魏晉南北朝幾百年的腥風血雨,朝代更迭,使得整個中原地區風骨不存,民心不淳。是以,隋文帝初定天下時,聽從臣子建議,重編宮廷樂,不僅復古音,更吸納其他民族的音樂內容,龜茲樂等諸多異族風情的音樂便是在那個時節進駐中原皇家的。統治者希望通過這場音樂復興與融合可以重振中原子民的自信,更令他族民眾擁有歸屬感。
及至唐朝,以音樂教化的目的被完美繼承,不僅在音樂推廣上不遺餘力,連舞蹈也隨著異族風情元素的注入格外受歡迎。上至君王,下到各類教坊,絲竹之音,舞蹈之姿都令觀賞者們興致盎然。雖然,統治者對舞樂最初的目的與期待是有一定的政治目的,但恰如火藥的謬誤一般,從武器變成了娛樂工具,舞樂這件華麗的工具最終也不可避免地成為娛樂大眾的存在。
2其二舞樂元素使宴會熱鬧非凡排面強大
舞樂的感染力與氣氛烘託作用,是任何宴會都不可缺少的元素。唐人的宴會之上更是將出色的舞樂表演作為自己的門面。在《長安十二時辰》裡,教坊裡出色的歌姬是各大宴會爭搶的對象,行程繁忙得很。如同現如今受人喜愛追捧的明星一般。對舞樂的追捧,唐明皇可算榜上有名。他不僅精通音律,更是擅長胡旋舞。
自己的寵妃楊玉環更是憑藉霓裳羽衣舞,成為了他的摯愛知己,更成為了著名的紅顏禍水。帝王后妃可算是那個時代引領時尚潮流的人,他們的喜好自然也影響著民間。舞樂本就有牽動人心的力量,又有貴族王公的追捧認可,唐人的宴會上更是以擁有絕佳的舞樂為榮耀。除了舞樂本身烘託氣氛的能力,能夠擁有接近上流的娛樂活動也使得參與者與主持宴會的人,與有榮焉。
三、為何唐朝宴會活動如此繁盛
1其一唐朝需要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
唐朝可以說是整個中國古代史最輝煌的時光,即使後來有宋朝的富庶與文雅,也抵不過唐朝給予人們的璀璨光芒。因為唐朝不僅是富庶先進的所在,更是擁有睥睨天下的驕傲。唐朝的這份繁榮除了時局的饋贈,更多的還是民眾的付出與努力。所以,唐朝在建立初期就尤為重視對集體力量的發掘。
上至宮廷,下到民間的遊藝活動,以及流水一般的宴會。這些宴會的次第誕生,不僅僅是為了飲酒作樂,朝廷鼓勵支持它更是出於對集體凝聚力的考量。
他們要用最繁華熱鬧的宴會告訴人們,大唐是富庶強大的,大唐的社會氛圍是積極和樂的,在這樣日積月累的氛圍洗禮下,民眾們自然會生出積極向上的心緒。因為,他們滿目看到的是繁華是希望,在這樣的社會氛圍裡,自然是值得也是應該要積極努力的。而正是這股民眾的熱情與自信,帶著唐朝不斷攀向高峰。
2其二溫飽思淫慾
當然,宴會這樣的娛樂活動能盛行開,自然還是要歸結到物質的富裕上。糧食的大量剩餘才有了酒與宴席的誕生。也正是因為人們溫飽得以解決,才會在娛樂上花時間與精力。試想,整個國家籠罩在愁雲慘澹裡,又如何有歌舞昇平的宴會場景。雖然,隨著唐朝統治的腐朽與國勢的衰落,出現了杜甫口中「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慘澹景象,這也只能說明財富越來越集中在少數權貴的手中。
宴會的燭火徹夜長明之下亦有太多悲慘的賣炭翁困於那個時代,不得解脫。然而無論局勢好壞,權貴總得以悠閒溫飽,所以他們也就自然而然地思量各類娛樂活動,宴會自然是不可或缺的。
也正是因為這些權貴的喜好,關於宴會以及其中的行酒令、舞樂聲才可以在那個時代不絕於耳。普通的民眾們雖不得有幸加入其中,但關於宴會的氛圍與內容依舊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人們或自願或被迫地奔向這場王朝盛宴,直到曲終人散無人問津。
3其三重要的社交場所
雖然,隋煬帝開創了科舉考試給了天下寒門子弟一個絕佳的上升階梯,但是後繼者唐朝並沒有將科舉完美地繼承下來。雖然這項制度有著明文規定,但終唐一朝,得以考試晉升的名額大多是在幾個門閥世家裡打轉。唐朝定天下基本是依靠門閥世家的,所以作為政治回報,唐朝的君王也只能將寒門子弟犧牲掉。
既然,勤勉刻苦的科舉考試不能成為步入仕途的途徑,結交名門望族,依靠他們的推薦便成了諸多出身平凡子弟的唯一機會。唐朝的宴會則發揮了絕佳的社交作用,流水般的宴席開啟,推杯換盞間亦是上演著各路人馬的試探與示好。酒酣耳熱,氛圍歡暢的時刻最適合討論緊要的事情,中國人的酒桌社交直到今天都在社會上擁有一定地位。
畢竟這些門閥貴族並不是隨意可以見到的,能在宴會上相遇並巧妙地展示自身才華,或許自己的前程便能一片光明了。是以,那些為了步入仕途的人除了要學富五車更要學會在唐朝的宴會裡把握住屬於自己的時機。有著如此重要作用的宴會,自然會被人們頻繁安排與參與。
四、總結
唐朝是極盡繁華的時代,所以它的宴會娛樂性也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行酒令、歌舞以及其他遊戲活動,無不展現著唐朝人生活的富足與絕佳的品質。生於那個時代的人們是幸福的,在一片祥和繁榮的氛圍裡輕易就能擁有生活的希望與熱情。
正是這樣積極的源動力使得唐朝成為超級大國,但盛極必衰,那些曾經能與民同樂的宴會活動,逐漸成為上層貴族的遊戲,並越發糜爛。人情世故摻雜其中,使得原本獲得歡愉的宴會變得更加複雜。如同今世之人的諸多聚會,雖然玩法多樣,但早已失去最初歡聚的真情,更多的是攀比、結交以及各種物慾橫流。
參考文獻:
《酒令》
《新唐書》
《隋書》
文/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