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宴會講究參與感,各色酒令層出不窮

2020-12-25 騰訊網

唐朝絕對是我國中國古代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個朝代,經營出輝煌璀璨萬國來朝的景象,也墜入過最無邊的黑暗中無法自拔。

多民族的大一統氛圍裡,唐朝人最愛氣勢恢宏的集體活動,一來社會安寧物資豐茂,經歷多年動蕩的民眾期待娛樂休閒的活動放鬆自我。

二來多民族的環境氛圍裡,集體活動可以令文化情感得到充分交流,使得人們結成友愛團結的大家族。觥籌交錯的各類宴會流轉不停,除了美酒佳餚,各類宴會助興節目也成為唐人宴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很多人說如今是娛樂時代,其實任何時代都需要娛樂,以及這娛樂背後都有著複雜的人情世故。

一、各式各樣的酒令使得唐人宴會趣味頗多

1其一唐朝宴會講究參與融合感

在唐朝的宴會上,美酒佳餚自然是不可缺少的。然而這些食物酒水並不是最緊要的。唐人更加注重宴會歡喜相聚的氛圍營造,讓每個來參加宴會的人都能融入其中是宴會的宗旨。這也是時至今日,中國人偏愛的餐桌氣氛,團圓而喜慶。

而唐朝宴會如此注重參與感與融合感,則是出於大一統王朝的文化習慣,將所有人心與文化凝結在一起仿佛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也只有通過對生活中各類瑣碎活動的滲入,才能始終保持大一統多民族王朝的威嚴與安定。很多西方人眼中覺得中國人的宴會文化太過嘈雜與繁瑣,那是他們不懂得正是這些濃厚的參與感令國人緊緊團結在一起。

為了讓宴會的參與者獲得融入感,除了推杯換盞的飲酒閒談,各色酒令也層出不窮地出現。形式多樣的行酒令遊戲使得宴會更加有趣味性,在座賓客無論親疏性格都能很快熟悉聯動起來,有效消除社交隔閡。

2其二唐人宴會裡雅俗兼備的行酒令

行酒令並非唐人首創,自西周起便在宴會上出現。唐人在繼承前人行酒令的基礎上,更是添加了諸多朝代特色元素。有著深厚唐詩文化底蘊的唐朝,行酒令裡自然也不能缺少吟詩作對的雅令。大抵是行令官說出首句,接下來的人依著韻腳詩意接下去,引經據典,當席作詩,不能承接前者即為輸。

獲勝者還可以獲得彩頭,令整個行酒令活動變得趣味橫生同時更是充滿刺激感。除了雅令,還有各類門檻低的通令,以划拳、抽籤以及猜數等方式進行。雖然不若雅令那般文趣,但只要能讓參與者歡呼雀躍,也算是極佳的宴會助興活動了。此外還有擊鼓傳花這類時至今日依舊活躍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遊戲。

緊張刺激的傳花過程,隨著鼓點的急緩牽動人心。不過擊鼓傳花這個遊戲,大抵是現在人們的年幼時光回憶,很少出現在宴會助興活動上了。唐人雅俗兼備的行酒令活動,讓參與者們永不落單,都可以暢享宴會的非凡熱鬧,在恣意玩樂酒酣耳熱之際,有多少煩惱憂愁都可以拋卻腦後。

二、歌舞助興令唐人宴會活色生香

1其一重視各民族音樂的教化作用

除了行酒令的娛樂助興,歌舞可以說是唐人宴會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魏晉南北朝幾百年的腥風血雨,朝代更迭,使得整個中原地區風骨不存,民心不淳。是以,隋文帝初定天下時,聽從臣子建議,重編宮廷樂,不僅復古音,更吸納其他民族的音樂內容,龜茲樂等諸多異族風情的音樂便是在那個時節進駐中原皇家的。統治者希望通過這場音樂復興與融合可以重振中原子民的自信,更令他族民眾擁有歸屬感。

及至唐朝,以音樂教化的目的被完美繼承,不僅在音樂推廣上不遺餘力,連舞蹈也隨著異族風情元素的注入格外受歡迎。上至君王,下到各類教坊,絲竹之音,舞蹈之姿都令觀賞者們興致盎然。雖然,統治者對舞樂最初的目的與期待是有一定的政治目的,但恰如火藥的謬誤一般,從武器變成了娛樂工具,舞樂這件華麗的工具最終也不可避免地成為娛樂大眾的存在。

2其二舞樂元素使宴會熱鬧非凡排面強大

舞樂的感染力與氣氛烘託作用,是任何宴會都不可缺少的元素。唐人的宴會之上更是將出色的舞樂表演作為自己的門面。在《長安十二時辰》裡,教坊裡出色的歌姬是各大宴會爭搶的對象,行程繁忙得很。如同現如今受人喜愛追捧的明星一般。對舞樂的追捧,唐明皇可算榜上有名。他不僅精通音律,更是擅長胡旋舞。

自己的寵妃楊玉環更是憑藉霓裳羽衣舞,成為了他的摯愛知己,更成為了著名的紅顏禍水。帝王后妃可算是那個時代引領時尚潮流的人,他們的喜好自然也影響著民間。舞樂本就有牽動人心的力量,又有貴族王公的追捧認可,唐人的宴會上更是以擁有絕佳的舞樂為榮耀。除了舞樂本身烘託氣氛的能力,能夠擁有接近上流的娛樂活動也使得參與者與主持宴會的人,與有榮焉。

三、為何唐朝宴會活動如此繁盛

1其一唐朝需要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

唐朝可以說是整個中國古代史最輝煌的時光,即使後來有宋朝的富庶與文雅,也抵不過唐朝給予人們的璀璨光芒。因為唐朝不僅是富庶先進的所在,更是擁有睥睨天下的驕傲。唐朝的這份繁榮除了時局的饋贈,更多的還是民眾的付出與努力。所以,唐朝在建立初期就尤為重視對集體力量的發掘。

上至宮廷,下到民間的遊藝活動,以及流水一般的宴會。這些宴會的次第誕生,不僅僅是為了飲酒作樂,朝廷鼓勵支持它更是出於對集體凝聚力的考量。

他們要用最繁華熱鬧的宴會告訴人們,大唐是富庶強大的,大唐的社會氛圍是積極和樂的,在這樣日積月累的氛圍洗禮下,民眾們自然會生出積極向上的心緒。因為,他們滿目看到的是繁華是希望,在這樣的社會氛圍裡,自然是值得也是應該要積極努力的。而正是這股民眾的熱情與自信,帶著唐朝不斷攀向高峰

2其二溫飽思淫慾

當然,宴會這樣的娛樂活動能盛行開,自然還是要歸結到物質的富裕上。糧食的大量剩餘才有了酒與宴席的誕生。也正是因為人們溫飽得以解決,才會在娛樂上花時間與精力。試想,整個國家籠罩在愁雲慘澹裡,又如何有歌舞昇平的宴會場景。雖然,隨著唐朝統治的腐朽與國勢的衰落,出現了杜甫口中「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慘澹景象,這也只能說明財富越來越集中在少數權貴的手中。

宴會的燭火徹夜長明之下亦有太多悲慘的賣炭翁困於那個時代,不得解脫。然而無論局勢好壞,權貴總得以悠閒溫飽,所以他們也就自然而然地思量各類娛樂活動,宴會自然是不可或缺的。

也正是因為這些權貴的喜好,關於宴會以及其中的行酒令、舞樂聲才可以在那個時代不絕於耳。普通的民眾們雖不得有幸加入其中,但關於宴會的氛圍與內容依舊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人們或自願或被迫地奔向這場王朝盛宴,直到曲終人散無人問津。

3其三重要的社交場所

雖然,隋煬帝開創了科舉考試給了天下寒門子弟一個絕佳的上升階梯,但是後繼者唐朝並沒有將科舉完美地繼承下來。雖然這項制度有著明文規定,但終唐一朝,得以考試晉升的名額大多是在幾個門閥世家裡打轉。唐朝定天下基本是依靠門閥世家的,所以作為政治回報,唐朝的君王也只能將寒門子弟犧牲掉。

既然,勤勉刻苦的科舉考試不能成為步入仕途的途徑,結交名門望族,依靠他們的推薦便成了諸多出身平凡子弟的唯一機會。唐朝的宴會則發揮了絕佳的社交作用,流水般的宴席開啟,推杯換盞間亦是上演著各路人馬的試探與示好。酒酣耳熱,氛圍歡暢的時刻最適合討論緊要的事情,中國人的酒桌社交直到今天都在社會上擁有一定地位。

畢竟這些門閥貴族並不是隨意可以見到的,能在宴會上相遇並巧妙地展示自身才華,或許自己的前程便能一片光明了。是以,那些為了步入仕途的人除了要學富五車更要學會在唐朝的宴會裡把握住屬於自己的時機。有著如此重要作用的宴會,自然會被人們頻繁安排與參與。

四、總結

唐朝是極盡繁華的時代,所以它的宴會娛樂性也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行酒令、歌舞以及其他遊戲活動,無不展現著唐朝人生活的富足與絕佳的品質。生於那個時代的人們是幸福的,在一片祥和繁榮的氛圍裡輕易就能擁有生活的希望與熱情。

正是這樣積極的源動力使得唐朝成為超級大國,但盛極必衰,那些曾經能與民同樂的宴會活動,逐漸成為上層貴族的遊戲,並越發糜爛。人情世故摻雜其中,使得原本獲得歡愉的宴會變得更加複雜。如同今世之人的諸多聚會,雖然玩法多樣,但早已失去最初歡聚的真情,更多的是攀比、結交以及各種物慾橫流。

參考文獻:

《酒令》

《新唐書》

《隋書》

文/羽昕

相關焦點

  • 流傳已久的划拳酒令,「五魁首」、「八匹馬」,到底是什麼意思?
    酒令就是宴會上喝酒助興的遊戲,隋唐時期是酒令文化發展非常迅速的時期,尤其是酒令中的雅令。詩詞是必備的,大家在一塊喝酒的時候,為了烘託氣氛,為喝酒助興,大家選出一人作為令官,選擇一種合適的詩詞遊戲,大家引經據典、即興發揮,如果有人做出來的詩詞不符合要求,那就要被罰喝酒。
  • 【國學知識】行酒令
    到了秦漢之間,承襲前人遺風,文人們亦在席間聯句,名之曰「即席唱和」,用之日久,作為遊戲的酒令也就產生了。「酒令」一詞,最早見於《後漢書·賈逵傳》:「(賈逵)嘗作詩,頌、誄、連珠、酒令凡九篇。」這裡提到的酒令,即是行令的令辭。魏晉時,文人雅士多喜襲古風,整日間飲酒作樂,清談老莊,遊心翰墨,作流觴曲水之舉。
  • 行酒令
    飛花令就是古時候人們經常玩一種"行酒令"的遊戲。誕生於西周,完備於隋唐,是中國古代酒令之一,屬雅令。雅令的行令方法是:先推一人為令官,或出詩句,或出對子,其他人按首令之意續令,所續必在內容與形式上相符,不然則被罰飲酒。
  • 穿越唐朝定居指南
    唐朝人們的日子過得就沒有這麼滋潤了,尤其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哪裡吃得出如今這般花樣。首先,如果你「穿越」回唐朝,千萬不要把成為「西點師」當成畢生的事業,連當廚師恐怕都不行,因為「唐朝沒辣椒、沒土豆、沒炒鍋、沒花生,連水煮魚和宮保雞丁都做不了,就算簡單煮個玉米或烤個紅薯都無法實現」。
  • 行酒令,中國的酒文化
    酒令是筵宴上助興取樂的飲酒遊戲,較早誕生於西周,完備於隋唐。飲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別風行,他們還常常賦詩撰文予以讚頌。
  • 唐朝食譜:五花八門的烹製方法,魚在唐人刀俎之間變化萬千
    鯽魚雖細刺極多,但其味道鮮美,攔不住唐朝眾多吃貨對它的開發。用鯽魚製作魚膾,更要講究刀工,需切的絲絲分明,這樣才能更好的去盡細刺,以免魚刺影響魚肉的鮮嫩可口,這是唐人在長期的飲食實踐中得出的結論。提到這裡,大家一定想起了日本的生魚片,在唐朝長達兩個半世紀的統治時間內,日本曾十多次遣派使團來唐朝學文化,恰巧日本關於吃生魚片的歷史記錄最早的也在公元七世紀,可見生魚片是由唐朝傳到日本的。魚膾製成也講究擺盤,成餚後,造型美觀,更能激發人的食慾。同時魚膾也常出現在宮廷宴會中,如五代後蜀君主的寵妃花蕊夫人在《宮詞》裡寫到,「日午殿頭宣索鱠,隔花催喚打魚人」,提到宮廷宴會上魚鱠是不可缺少的佳餚。
  • 「俗令」不俗,北方酒令裡的禁忌、規矩、學問和智慧,你知曉多少
    中國人講究「酒逢知己千杯少」,也追求「不醉不歸」。每人分發一定量的酒,讓大夥悶不作聲地喝下去,豈但是毫無意趣,這直接就是懷有敵意的折磨。所以如何讓一場酒喝出氛圍、喝出滋味、喝出情義,就逐漸演化出了一門大學問。於是,酒令文化就應運而生了。在《詩經》裡,就出現了「凡此飲酒,或醉或否。
  • 【酒令】人在江湖飄 哪有不挨刀
    酒令,漢族民間風俗之一。是酒席上的一種助興遊戲,一般是指席間推舉一人為令官,餘者聽令輪流說詩詞、聯語或其他類似遊戲,違令者或負者罰飲,所以又稱"行令飲酒"。酒令是一種有中國特色的酒文化。酒令由來己久,最早誕生於西周,完備於隋唐,演變至今變成了~划拳~ 行酒令的方式可謂是五花八門。文人雅士與平民百姓行酒令的方式自然大不相同。文人雅士常用對詩或對對聯、猜字或猜謎等,一般百姓則用一些既簡單,又不需作任何準備的行令方式。而如今,我們是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 紅樓酒令之猜拳與拇戰淺解
    《紅樓夢》第六十二回,由湘雲提議玩的酒令是拇戰,戚序本和商務本《石頭記》均誤作「猜起拳來」[4],第六十三回「怡紅夜宴」中,眾人玩佔花令散去之後,老嬤嬤們吃酒時所玩的酒令才是「猜拳」,由這些沒有文化且被作者稱為「魚眼睛」的人來玩,可知這種酒令是當時酒令遊戲中最普通的一種了。
  • China Story 第10期 | 飛花流觴行酒令
    今天的酒館就來和大家聊聊傳統的酒令(Traditional Chinese drinking games)。酒令是筵宴上助興取樂的飲酒遊戲,是中國人在飲酒時助興的一種特有方式。酒令由來己久,可追溯至西周時代,最初可能是為了維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設立的,提醒人們不要過量飲酒,在享受美酒的同時也不要忘記保持風度和禮儀。
  • 行酒令:「五魁首、六六順,八匹馬」,啥意思?80後基本不知道
    我們熟知的酒令古代人對於喝酒很有講究,喝酒之前通常會作「行酒令」,可能很多人對行酒令這三個字很陌生。這些行酒令我們都耳熟能詳,但是他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嗎?「行酒令」的背後隱藏著深厚的「酒文化」。然而「酒文化」的形成、豐富、發展的過程,受到了許多衝擊。那麼大家知道這些行酒令的意思嗎,我們一起來看下。
  • 「酒桌」文化之酒令和划拳,一定要掌握口訣規則和技巧
    它增添酒興,烘託喜慶,是漢族民間「酒令」的一種。一般酒過三巡 後就是開始啦!划拳需要很強的技巧性,因玩時須大聲喊叫,情緒高昂易讓人興奮,極富挑戰性。在民間特別是農村地區比較普及,哥幾個在一塊,喝個小酒劃個拳,日子快活又逍遙。
  • 宴請八方《浮生為卿歌》宴會玩法火熱進行中
    PS: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參與「蓮影露花」活動專題或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丨3D開放式古風養成手遊
  • 唐朝文化——千姿百態的唐朝女子髮髻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開明王朝之一。從「唐朝婦女髮髻樣式對比圖」中可以看出,唐朝婦女的髮髻花樣翻新、層出不窮,眾多造型美麗的髮髻引來了唐朝及後世文人的由衷讚美。 唐朝婦女髮式有半翻髻、反挽髻、樂遊髻、愁來髻、百合髻、蹄順髻、盤桓髻、變環望仙髻及各種鬟式等。唐朝女俑髮型的時代特徵,鮮明而突出。從出土的紅白陶女俑及三彩女俑的髮型中可以概括為上梳、平梳、下梳三種髮型。
  • 自帶999條行酒令的天津小酒,你買到了嗎?
    999條行酒令怎麼玩都不重複!沒買上的差點大打出手……這陣仗讓我以為7-11在搞什麼促銷活動……50ml迷你裝自帶萌感,一件外套裡竟然能藏10瓶!撕開酒標看酒令,999條行酒令總有一款能直戳心窩子,來酒局還想推酒?
  • 老鐵們,划拳酒令中的「六六順、八匹馬」你都知道啥意思嗎?
    酒令是筵宴上助興取樂的飲酒遊戲,最早誕生於西周,完備於隋唐。飲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別風行,他們還常常賦詩撰文予以讚頌。白居易詩曰:「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後漢賈逵並撰寫《酒令》一書。清代俞效培輯成《酒令叢鈔》四卷。通令的行令方法主要擲骰、抽籤、划拳、猜數等。通令很容易造成酒宴中熱鬧的氣氛,因此較流行。
  • 日料刺身源於唐朝,2千年前中國就開始吃,講究起來真的大開眼界
    看到日料刺身那精緻的擺盤,日本大廚精細高超的刀工,以及他們特有的儀式感,你可能會覺得日料刺身是日本的原創,其實不是,日料刺身起源於中國唐朝!日料刺身源於唐朝唐朝是我國古代少有的幾個國力強盛萬邦來朝的歷史朝代之一,是那時候名副其實的國際中心,對周邊國家有著深遠影響,特別是對日本。日本當時派出了很多使節和僧侶過來,學習唐朝的飲食、服飾、文化等等各方面的內容。
  • 酒場搖色子搞氣氛,文人行酒令談高雅
    現代社會酒場搖色子來提升氣氛,我們來看看文人行酒令的遊戲,來提升一下酒場的高雅。從前,一些文人有時利用字素分析作酒令。酒令是喝酒時作的一種文字遊戲。酒令都有一定的要求,不會或者不合要求,就罰他喝酒。就和現在我們流行的搖色子、吹牛、划拳是一樣性質,只不過酒令顯得更加的高雅。
  • 濮陽記憶:酒令一籮筐(上)
    為活躍氣氛,濮陽人會行五花八門的酒令。過年了,少不了小酌幾杯,現搜集整理一籮筐酒令,奉送給大家,希望對你有用。濮陽人說的猜枚其實是划拳,是最魏傳統的酒令之一。主要規則是飲酒時兩人同時伸出一隻手,幾個手指或蜷或伸,並各說一個數, 誰說的數目跟雙方所伸手指的總數相符,誰就算贏,輸的人喝酒。雙方都不伸手指,對應數是零;雙方手指都伸開共十個手指,對應數是10。從0到10十個數,有對應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