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導演韋斯·安德森被譽為好萊塢的童話導演,是目前美國新生代導演中最富有激情、創造力、文藝色彩和趣味性的獨立電影人,《布達佩斯大飯店》是他的巔峰之作,將他的美學理念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觀感上看,以紅、黃、藍為基礎的色彩,整體搭建了暖色調的復古氛圍;廣角鏡頭的廣泛使用,又進一步深化了這種色彩的氛圍感,產生了審美所必備的浪漫情緒。
《布達佩斯大飯店》講述了一個套層故事,故事結構並不複雜。電影將背景設置在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的歐洲,酒店禮賓員在意外情況下被捲入了家族遺產的鬥爭之中。隨著一幅家族名畫的藏匿和追尋,酒店禮賓員經歷了戰爭、兇殺、越獄、愛情等考驗,並將財富和經歷留給了當時的一位作家。
《布達佩斯大飯店》採用了「回」字形的俄羅斯套娃結構的敘述方式。在影片中有導演敘述、女孩視角、作家講述、澤羅回憶等四位敘事主體。在四位敘事主體的四層時空結構中,導演運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去表現不同的時空背景,給予每位敘事主體頗具特色的時空環境。
《布達佩斯大飯店》描繪的是20 世紀初的歐洲,整個背景以豪華和復古為主導,暖色調佔據了銀幕。在酒店大堂由紅金色和咖啡色構成,反映了那一時期的歐洲氛圍。
影片開頭,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大飯店和高大連綿的雪山,將童話般的世界全面展現在觀眾面前。電影這時用粉色和白色營造出了一個溫馨的格局,配合身著燕尾服、戴著紅色領結的經理,襯託出一種謹嚴和尊貴,給觀眾帶來直接性的視覺衝擊。而門生的衣服是紫色,並配上紅色的襪子,襯託出了門生地位的卑微。打手喬普林出場時則身穿黑色皮質大衣,並在手上戴了骷髏飾品,突出體現了打手這一角色的心狠手辣形象。
韋斯的電影中經常使用五彩斑斕的顏色,視覺衝擊十分強烈。在《布達佩斯大飯店》中,韋斯使用醬紫、粉紅、橙黃、藍色、紅色等色彩打造了夢幻的童話王國。在布達佩斯大飯店坐纜車的時候,山上的鹿、房頂、群山都被籠罩在粉紅色之中,就像進入了童話王國;在描述戰爭的時候,導演運用色彩畫面對戰爭場景進行展示,賦予戰爭場景以童話色彩;在寫阿加莎與門童的戀愛的時候,又大量使用藍色和粉紅色,讓人感覺像是王子和公主在戀愛。
在整部電影的結尾部分,古斯塔夫重新找回了遺產,穆斯塔法也與阿嘉莎幸福地走到了一起。但就是在看起來要完成的美滿結局中,古斯塔夫為了徒弟挺身而出,最後被槍殺身亡。在處理這一部分時,韋斯放棄了彩色的表達,讓黑白畫面進入到了觀眾的視野當中,利用黑白畫面使得古斯塔夫的悲愴結局更加地觸動人心。
《布達佩斯大飯店》為每個故事都配用了一個主題顏色,並通過色彩來體現情節的變化。電影中人物的穿著、建築物的顏色以及環境氛圍都使用不同的顏色來講述不同的故事。電影開頭,為了顯示大飯店的優雅,為飯店外觀和周圍的環境選擇了粉色,突出體現了飯店的優雅與浪漫;在描寫監獄的時候使用了黑色等深色,來描述監獄的牆壁、圍的樹木和監獄的天空,給人以壓迫感,讓人從顏色中體會到監獄的陰冷和恐怖。
藝術作品的內容、形式及藝術感染力是通過各種藝術手法表現出來的。就色彩而論,它在視覺上給我們留下什麼印象、產生什麼樣的情緒和感情,其效果強烈與否,取決於富有魅力的色彩。
色調是畫面色彩的總體傾向,在畫面中總體概括了各種各樣的色彩變化,從而達到「多樣化的統一」,組成整體的、和諧的、有色彩節奏感和韻律感的畫面。而色彩會對人的情緒進行控制,人們看到不同的色彩會產生不同的聯想,因此色調成為了作者傳達思想感情的媒介,讓觀眾得到共鳴。
韋斯的電影畫面構圖嚴謹對稱,色彩濃豔而和諧,鏡頭運動規律穩定的特點,在《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發揮到了極致。他渲染他所創造的世界裡的色彩,整部電影像是精心配製過的調色盤。
《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的顏色多採用暖色調,顏色十分飽和。那洋紅色調的飯店大廳、紅色的地毯、暖色的飯店吊燈都向觀眾展示了當時上層社會的情境。在伯爵夫人進入電梯的時候,酒店紅色的電梯、 紅色的電梯牆壁,伯爵夫人紅色的外套、紅色的帽子、古斯塔夫和門童紫色的燕尾服,使得紅色和紫色這兩種高飽和的色彩形成了鮮明的視覺對比,增強了畫面的美感,更突出體現了人物的等級和身份。
《布達佩斯大飯店》非常注意結合觀眾的精神狀況和審美內涵的應用,試圖對人們生活中的壓力進行有效性的緩解。它通過對審美元素的分析,藉助於一種特殊的審美距離,將客觀的現象進行虛擬世界的反應,在視覺的設計和色彩的重塑中,實現的情感上的寄託。
這部電影在拍攝時,大量使用了廣角鏡頭,攝像機所構建出來的畫面擁有更廣闊的視野,整體效果表達出來強烈的縱深感。在影片剛開始的時候,作家進入到布達佩斯大飯店見到經理,導演利用的廣角鏡頭將樓梯、天花板以及牆上的裝飾藝術都容納了進來,從而形成一種較為柔和的情景,表達出整體氛圍的俏皮感和幽默感。古斯塔夫在參加伯爵夫人的葬禮時,同樣使用了廣角鏡頭將大廳和走廊容納到了一個畫面當中,利用變形的誇張暗示了即將到來的陰謀與冒險。
色彩的變化隱喻人物命運是這部影片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韋斯將每個人物的命運與其所處環境的環境聯繫起來,與故事情節共同組成一條線。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內心的期待與視野期待不斷吻合,由此與影片產生情感共鳴,並在心靈的顫動中實現情緒的釋放,產生美的享受。
古斯塔夫是布達佩斯飯店經理,總是蓄著小鬍子,梳著乾淨利落的頭髮,穿著紫色合身的燕尾服,配精緻的小領結,穿灰色平整的西褲和烏黑髮亮的皮鞋。這些色彩不僅顯示了他的主管職務,更刻畫出他如魚得水的生活。
在古斯塔夫的情人——伯爵夫人突然死去後,影片由暖色調轉變為幽暗的冷色調。古斯塔夫在火車上遇到法西斯軍隊的毆打,昏暗的車廂和士兵灰黑色的制服顏色,加強了影片的壓抑感,也暗示著古斯塔夫在接下來的遭遇。
當古斯塔夫走入城堡大堂時,影片畫面中出現的深褐色木質牆壁、昏暗的燈光、黑色的燈臺以及棺木周圍墨綠色的葉子,也暗示古斯塔夫的將跌入人生低谷。在煙霧繚繞的遺產宣布會現場,鋪在大廳中央的熊皮、掛滿鹿頭的牆壁、高大黑暗的門窗無不渲染著緊張和詭異的氛圍,這些顏色上的細節呈現,都在暗示著古斯塔夫的命運走向。
影片的後半部分,鏡頭被重新推回布達佩斯大飯店。這時的飯店已被法西斯軍隊佔領,古斯塔夫也換 上了淺藍色的工作服,抱著淡粉色的蛋糕盒。這些暖色調場景的回歸暗示著古斯塔夫的命運也將有所轉折。在找到第二份遺囑的複本後,古斯塔夫又回到了原先平淡幸福的生活。
影片的結尾,古斯塔夫與澤羅夫婦在火車上的場景,被導演將背景轉為黑白色調,這樣的安排正與古斯塔夫最終被法西斯士兵殺害的結局相呼應。
從酒店到雪山,從主管到犯人,影片的色彩變換始終推動著故事情節的發展,陪伴著電影不斷深化的內涵。韋斯導演拼盡全力打造一場「成人童話」般的視覺盛宴的同時,又實現了唯美與人性的統一,使觀眾在享受了色彩大餐之後又不忘細細的品味其中的韻味。
電影不僅僅要注重形式上的美感,也要結合代表性的美學相關元素,將電影中的主題特點全面烘託出來。《布達佩斯大飯店》的主題正是通過一種輕鬆歡快的步調,將喜劇外衣下的悲劇逐漸體現出來,體現了電影深化的內涵。
從心理角度來說,色彩擁有強烈的情緒性,同時具有象徵、比喻、重複和省略等多種視覺語言功能。韋斯一直對溫和的暖色視覺效果情有獨鍾,但在《布達佩斯大飯店》中,他特意運用了更多的冷色視覺效果,用紅、粉、紫、黃、白、藍、黑七種主色彩相互搭配,使得整部影片冷暖色調的對比極為強烈。
《布達佩斯大飯店》在講述一個充滿奇遇故事的同時,也是對歐洲逝去的貴族精神高唱的一首輓歌。 影片帶有明顯的懷舊風格,不僅體現在建築風格元素上, 更體現在色彩的運用上。韋斯將歐洲的文明都縮影到了布達佩斯大飯店裡,濃縮到一部電影中,這裡有各種歐洲的風情,從哥德式建築到俄羅斯式的音樂,無不充斥著財富和奢華,以及高貴優雅的騎士。
布達佩斯大飯店籠罩在一股粉色的煙雲當中,這樣絢爛多姿的顏色,預示著這一時期歐洲思想的明麗。而在布達佩斯大飯店之外的世界裡,充滿了霧蒙蒙的白色,讓人看不到希望和盡頭。魯茲灰暗的城堡則是在暗示德國的法西斯的黑暗。
從色彩變換角度可以將《布達佩斯大飯店》分為「粉白溫暖的布達佩斯」、「黑暗壓抑的城堡」、「灰藍的越獄」、「蒼白的逃亡」、「華麗的童話世界」以及「黑白的法西斯惡行」六個劇情片段。韋斯像畫家一樣調配著自己的調色盤,色彩幫助他營造電影語言無法完成的意境。
色彩能引導觀影者的觀影心理,在特定的情況下使用能夠充分表達其氣氛感情的色調,是和觀眾心理相契合的重要藝術表現手段。《布達佩斯大飯店》的色彩美學體現,被韋斯利用自身獨特的審美給觀眾帶來了靈魂的淨化,無形中引導觀者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重新定義自身和周圍的人事以及社會環境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