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佩斯大飯店》:關於色彩和構圖之外的

2020-08-09 山羊郵件

今天想給大家介紹一位我很喜歡的導演。

WHO

原本定於今年10月16上映的《法蘭西特派》已經宣布撤檔,目前還沒有新檔期,這是韋斯·安德森的第十號作品。

如果你看了開頭的視頻,我想你應該可以大概了解他的風格了。

在他的電影之間,你會看到相似的表現手法,精準對稱的中心構圖、治癒豐富的色彩、荒誕怪異的角色形象...

從服裝、道具、布景再到配色、配樂,韋斯·安德森都未上映的《法蘭西特派》已經宣布撤檔,目前還沒有新檔期,這是韋斯·安德森的第十號作品。

如果你看了開頭的視頻,我想你應該可以大概了解他的風格了。

在他的電影之間,你會看到相似的表現手法,精準對稱的中心構圖、治癒豐富的色彩、荒誕怪異的角色形象...

從服裝、道具、布景再到配色、配樂,韋斯·安德森都斟酌得細緻入微。

韋斯安德森

他最吸引我的,是能通過這些極細微的方面去定義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係和衝突,用奇特的非現實的韻律去完成對故事的敘述。

他的電影有一種獨特的韻調,這種韻調沒有人能模仿。

除了敘事結構和拍攝手法,有時候我也會想,那些有好的作品的導演,他們的想法都是從哪裡來的。

能在一部電影中找到對其他創作者的「致敬」,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所以對於安德森的作品,我也這樣做了。

布達佩斯大飯店

The Grand Budapest

如果你不熟悉韋斯·安德森《布達佩斯大飯店》無疑是最容易入門的電影,在這裡你可以充分了解他的風格。

它的靈感來自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

影片故事發生在在20世紀20年代末,圍繞著一位有傳奇色彩的酒店「大堂經理」古斯塔夫和他的年輕門生zero展開。


故事還涉及一副文藝復興時期的畫的失蹤與追回,一名望族的財產紛爭,以及這些瑣事是如何反映當時歐洲的歷史變遷的。

電影以&34;這種傳統的講故事手法作為開頭。

史蒂芬·茨威格《昨日的世界》,序言裡有一段類似的描述:」一八八一年,我出生在一個強大的帝國,哈布斯堡王朝的帝國...."

儘管故事跟茨威格的小說並沒有直接的聯繫,韋斯·安德森希望達到的是在茨威格的回憶錄《昨日的世界》中的東歐氛圍,一種對舊歐洲的榮耀、輝煌和青春的緬懷。

茨威格筆下,布達佩斯是歐洲最好的一角,它多情、浪漫,不喧不鬧,卻時不時在某一刻激起人心中的嚮往。

而當它淪陷時,也意味著舊時的浪漫消亡,昔日的美好如今卻只能讓人緬懷。



如果你了解茨威格的話,看到這部影片最後流露出來的惆悵和悲傷,轉瞬即逝彰顯出來的人性的光輝,一定會讓你觸動。

影片最擊中我的片段,是主人公古斯塔夫在火車上為了保護zero和當時的」法西斯主義分子「發生口角,最後被槍殺的畫面。

那個時候並沒有將古斯塔夫被殺的情節表現出來,沒有激烈的打鬥場面,也沒有聽到槍聲,只有一句旁白:

「在野蠻的屠宰場上,還是有文明的微光存在的,那就是人性。」

直到影片最後古斯塔夫已經在那時被殺的消息才借一個老人之口說了出來。

這種悲傷是突如其來的,卻以一個不起眼的方式呈現出來。

我不知道高級的悲劇是怎麼樣的,但我想,《布達佩斯大飯店》描繪了其中一種。

茨威格和妻子在巴西雙雙自殺。那時正是1942年,德國法西斯肆虐歐洲,茨威格在歐洲淪陷時離開,因為舊世界和文明的隕落與滅亡而絕望。

《布達佩斯大飯店》電影截圖


《布達佩斯大飯店》以一個作家的視角來講述故事,主人公古斯塔夫的形象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茨威格。
這部電影舉重若輕,在開頭花了很長時間去描繪打鬧跑跳的場面,直到接近結尾的時候才慢下節奏,變成沉重的話題。

也正是因為這樣才給這部看似由豪華演員陣容撐起來的商業大片蒙上了另一層色彩。

想起來一句話。

「只有滿懷對世界的愛,茨威格才能成為茨威格;也只有滿懷對電影的愛,韋斯·安德森才會拍攝出這部《布達佩斯大飯店》。」

/原文在公眾號:FrantiChair,如果你喜歡的話,歡迎你來。

相關焦點

  • 《布達佩斯大飯店》:視覺盛宴般的完美構圖
    《布達佩斯大飯店》主要是通過一位無名作家(裘德·洛飾)與布達佩斯飯店主人(F·莫裡·亞拉伯罕飾)的對話講述了戰爭時期的布達佩斯大飯店發生的傳奇事件,這間飯店和故事的主角們也見證了歐洲半個世紀間的戰火硝煙和滄海桑田。這部電影是韋斯·安德森的第八部電影長片,也稱得上是最能體現韋斯·安德森獨特影像風格的集大成之作。單從美學方面來說,這部電影簡直就是一場視覺上的饕餮盛宴。
  • 《布達佩斯大飯店》:畫面配色和構圖果然是別具一格
    電影的畫面配色和構圖果然是別具一格。也難怪有說這是喜歡攝影的人必看的電影。濃豔的色彩、簡潔的構圖,電影的畫面把人一下子就吸引住。而且這部電影的敘事方式絕對和其他電影不一樣,值得觀看。作家為了創作,來到了布達佩斯飯店,在這裡無意間邂逅了飯店的主人穆斯塔法,穆斯塔法便將有關飯店的故事講給作家聽。
  • 電影 布達佩斯大飯店
    這周分享一部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  在部電影是我一個好朋友分享給我的。
  • 「構圖太美了,非常的漂亮 乾淨」|《布達佩斯大飯店》
    古斯塔夫這個人物很有趣 他在越獄的時候 也不忘噴香水 在沒有錢的情況下 也會給25元 他身上似乎是有貴族氣息 但他卻只是一個從門童做起來的大堂經理 缺乏安全感 虛榮 膚淺 金髮 她這樣形容她服侍過的婦人們 Zero也這樣形容他 整部電影對臺詞非常的講究 細緻 不知道以前的歐洲講話是不是真的是這樣感覺布達佩斯大飯店像一座避難所
  • 布達佩斯大飯店:攝影構圖經典方法,演繹如何用攝影表達復古
    《布達佩斯大飯店》承襲了韋斯·安德森(Wes Anderson)具有獨立精神的美學風格,在光鮮影像的雀躍下埋伏著一條國家淪陷、文化衰敗的深刻暗線。影片藉由布達佩斯大飯店的興盛沒落,描摹出歐洲大陸世代相傳的精神文明,因戰爭摧殘而走向滅亡的宏大景象。
  • 多變的色彩,荒誕的情懷:《布達佩斯大飯店》視覺盛宴中的美學
    《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導演韋斯·安德森被譽為好萊塢的童話導演,是目前美國新生代導演中最富有激情、創造力、文藝色彩和趣味性的獨立電影人,《布達佩斯大飯店》是他的巔峰之作,將他的美學理念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觀感上看,以紅、黃、藍為基礎的色彩,整體搭建了暖色調的復古氛圍;廣角鏡頭的廣泛使用,又進一步深化了這種色彩的氛圍感,產生了審美所必備的浪漫情緒。
  • 多變的色彩,荒誕的情懷:《布達佩斯大飯店》視覺盛宴中的美學
    《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導演韋斯·安德森被譽為好萊塢的童話導演,是目前美國新生代導演中最富有激情、創造力、文藝色彩和趣味性的獨立電影人,《布達佩斯大飯店》是他的巔峰之作,將他的美學理念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觀感上看,以紅、黃、藍為基礎的色彩,整體搭建了暖色調的復古氛圍;廣角鏡頭的廣泛使用,又進一步深化了這種色彩的氛圍感,產生了審美所必備的浪漫情緒。
  • 《布達佩斯大飯店》,每一個鏡頭都帶上「韋斯·安德森印記」
    而在我心中,無論是從鏡頭、色彩、劇情、隱喻……最具「安德森」美學代表性都是《布達佩斯大飯店》。在《布達佩斯大飯店》中,韋斯很少使用跳接、變焦等後期處理手段,而是花更多心思在難度更大的現場調度上,大量運用橫平搖以及固定機位拍攝,讓觀眾將注意力集中到構圖和色彩。同時,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韋斯對於各類「景框」的運用:除了攝像機構成的天然景框,還有畫框、門框、電梯甚至是望遠鏡視角……只要能框住畫面的一切,韋斯都沒有放過,這不僅增加了畫面的美感,更給觀影體驗增添許多趣味。
  • 運動著的音樂——《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的色彩語言
    不同的電影色彩體現了導演想要傳達給觀眾的不同的審美體驗,以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為例,電影中所使用的粉、黃、紅、藍、黑、白、紫等基調色,或溫馨明快,或熱情奔放,或憂鬱沉靜,或純潔神聖,無一不傳達著導演安德森的創作情感,觀眾的情感也隨著色調的變換產生變化。
  • 《布達佩斯大飯店》:套娃式結構
    布達佩斯大飯店2014(柏林電影節) 美國 導演:韋斯安德森黑色幽默 劇情 冒險 一旦為利益而爭人類的貪戀就像毒藥般在血液裡擴散人們恐懼無法得到所想只要最為可怕、不討人喜愛的人被愛他們便會像花兒般綻放韋斯安德森的復古色調構圖
  • 《布達佩斯大飯店》:一部被片名耽誤了的佳作
    影片講述了戰爭時期,歐洲著名的布達佩斯大飯店看門人的傳奇,以及他和一個後來成為他最信任門生的年輕僱員之間的友誼。他們在經歷了愛情、兇殺、越獄、以及戰爭的考驗之後,將這所有的經歷都留給了作家來記錄發表。飽滿的畫面色彩、對稱的構圖結構,再加上平移和快搖的拍攝方式,這一切都使得《布達佩斯大飯店》在戲劇性的基礎上更加荒誕,在精緻影像的背景裡更如電影童話。法國戰後現代電影理論的一代宗師安德烈巴贊曾說過:要更好的理解一部影片的傾向,如何最好先理解該影片是如何表現其傾向的。
  • 布達佩斯大飯店 | 最美麗的優雅世界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每個畫面都美得可以做壁紙的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  《布達佩斯大飯店》是由美國導演韋斯·安德森編劇、導演兼製片的電影,上映於2014年。故事通過一位酒店門房和他的門生的種種遭遇,為觀眾講述了一個荒誕而又令人唏噓的故事。  導演韋斯安德森,是一個極具個人風格的導演。他非常注重畫面的美感,甚至到了一種強迫症的地步。
  • 【欣賞】《布達佩斯大飯店》——獻給處女座
    年度話題之作《布達佩斯大飯店》純理成章成為豆瓣文藝青年前陣子的新寵。除了文藝得一塌糊塗的小清新配色和風格獨特的視覺效果,讓人津津樂道的還屬導演刻意追求的平衡美學,幾乎每一個鏡頭都呈現左右對稱的構圖。《布達佩斯大飯店》的海報拍攝極少的採用了綠幕搭景的麻煩方式,作為話題級別的電影,很多人還要為了住這個「大飯店」到布達佩斯去。
  • 從布達佩斯大飯店看安德森的電影美學
    首先是第一個「拜訪紀念碑的女人」的視點,女人從外走到紀念碑前,翻出一本名為《布達佩斯大飯店》的書,書的背面是一幅作者的照片,隨即視點發生轉變。青年人開始講述他在布達佩斯大飯店偶遇一位老人並聽他講其傳奇故事的經歷,這裡視點發生了第四次轉化,故事的講述者變為了「年長的穆斯塔夫」,穆斯塔夫作為真正的領路人帶我們進入了那個輝煌的黃金時代。
  • 解讀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
    《布達佩斯大飯店》是我很喜歡的韋斯安德森導演在2014年的一部優秀力作,沿襲了他一貫的畫面美學風格,對稱構圖、色彩鮮豔、人物個性鮮明,敘事幽默又諷刺,視覺效果美的如同夢境的成人童話卻飽含深意讓人回味無窮。
  • 強迫症患者的救星:《布達佩斯大飯店》——電影大師的視覺美學
    →_→嗯...果斷繞過劇情,《布達佩斯大飯店》應該說是最適合用「截圖看門道」的方式來分析的作品,一般來說,美國導演不太喜歡玩弄色彩,但是韋斯•安德森這個正牌的美國導演卻玩出了地道的歐洲復古風。它雖然運用了大量高飽和度的顏色(看完電影再面對家裡毫無生機的四面白牆時,心塞...)
  • 《布達佩斯大飯店》最後的童話王國
    它就是——《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影片是美國導演韋斯·安德森執導的第八部電影,全明星陣容可謂十分豪華,榮獲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藝術指導。整部電影畫面高飽和度的明豔色彩,構圖極致的對稱,平搖、縮放、固定機位等簡潔的拍攝手法,都能讓我們感受到導演韋斯·安德森鮮明的個人風格。故事的敘述方式也非常新穎,一個四層結構的套層敘述,層層倒敘,十分巧妙。100分鐘的電影,節奏緊湊又充滿趣味性,沒有一絲讓人感到瞌睡的臃腫。
  • 《布達佩斯大飯店》-童話VS現實
    我們都知道,在一部電影中,色彩作為一個構成影片的重要元素,有著非同一般的作用,好的色彩運用總是在第一眼就能吸引觀眾的眼球,奠定影片的成功的基礎,在《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電影中,瑰麗奇幻的色彩運用無疑是它的亮點之一。
  • 豆瓣8.8《布達佩斯大飯店》|緬懷藍圖中的電影美學盛宴
    電影海報如果關注電影美學,一定不能錯過《布達佩斯大飯店》。它像一杯溫暖的熱可可,以復古唯美的色彩情調,中軸嚴格對稱的構圖美學,輕鬆悅耳的配樂,暗含深意的詼諧幽默,將冰冷殘酷的盜竊、謀殺、逃獄、槍戰煉化於無形。
  • 豆瓣8.8《布達佩斯大飯店》| 舊世界的瑰麗,新世界的緬懷
    它像一杯溫暖的熱可可,以復古唯美的色彩情調,中軸嚴格對稱的構圖美學,輕鬆悅耳的配樂,暗含深意的詼諧幽默,將冰冷殘酷的盜竊、謀殺、逃獄、槍戰煉化於無形。這部電影是色彩構圖教父韋斯安德森的頂峰之作,融合了奧地利小說家茨威格的參與反戰、遭遇納粹驅逐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