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佩斯大飯店》,每一個鏡頭都帶上「韋斯·安德森印記」

2021-01-14 茶葉蛋影視訊

《布達佩斯大飯店》,每一個鏡頭都帶上「韋斯·安德森印記」

文/茶葉蛋影視訊

拋開故事不談,作為一名「強迫症患者」,韋斯·安德森絕對是令我觀影體驗最佳的導演。

自《瓶裝火箭》開始,到《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月升王國》、《布達佩斯大飯店》等等,再到今年的新作《犬之島》,韋斯的個人風格依舊鮮明獨特並得以延續,攝影構圖及色彩調度仍極富標誌性,力求每個鏡頭均對稱協調,其超高的影像辨識度讓每一個畫面、每一個鏡頭都帶上「韋斯·安德森印記」——於是我們自然就可以理解在影視圈很火的一句「一不小心就安德森」。而在我心中,無論是從鏡頭、色彩、劇情、隱喻……最具「安德森」美學代表性都是《布達佩斯大飯店》。

韋斯安德森「籤名式」的標誌便是其對稱構圖,在《布達佩斯大飯店》中隨處可見那精確得讓觀眾連頭髮絲兒都無比舒服的對稱畫面,無論是酒店大門、樓梯、火車、監獄等建築的空鏡頭還是包含人物的畫面,要是你從中軸線劃分下來,兩邊幾乎可以完美無缺的拼合上,即便不是五五分的對稱,韋斯也是時刻追求著黃金比例,這也是為什麼韋斯的畫面總是讓人覺得很完美的存在。在我看來,極致規整、協調的對稱式畫面相對於自由式,帶來的視覺衝擊與記憶是更強更深的。

如果畫面審美僅是「安德森」美學的表面,那麼影片體現的拍攝技巧與鏡頭風格便是更深一層的闡釋。在《布達佩斯大飯店》中,韋斯很少使用跳接、變焦等後期處理手段,而是花更多心思在難度更大的現場調度上,大量運用橫平搖以及固定機位拍攝,讓觀眾將注意力集中到構圖和色彩。同時,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韋斯對於各類「景框」的運用:除了攝像機構成的天然景框,還有畫框、門框、電梯甚至是望遠鏡視角……只要能框住畫面的一切,韋斯都沒有放過,這不僅增加了畫面的美感,更給觀影體驗增添許多趣味。

關於色彩,其實偏愛高飽合度和暖色的導演有很多,如執導《天使愛美麗》的讓·皮埃爾·熱內、執導《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中島哲也,《花樣年華》也表現出王家衛對飽暖色的偏好。在《布達佩斯大飯店》中,「安德森式」的色彩設計更是堪稱經典,韋斯毫無掩飾地在用色彩來傳達他的想法,而這些信息是能夠被觀眾直觀感知的:三十年代的布達佩斯畫面飽和度高,偏暖色調,光彩奪目;六十年代的布達佩斯色彩不再是那麼鮮豔,給人蕭條清冷的感受;用明豔的粉紅與粉藍構築兩個年輕戀人的美好世界,再用深厚的咖啡色、洋紅、黃金烘託老歐洲的氛圍……影片中的色彩表意性與劇情推進、人物形象塑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豐富和提升了影片敘事的藝術性和趣味性。

再談談劇情,我之所以認為《布達佩斯大飯店》是最具「安德森」美學代表性的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影片在構圖對稱的基礎上,連故事劇情和導演邏輯的對稱性都近乎完美:整部影片起幅在一個女人帶著一本布達佩斯大飯店的書在紀念碑旁看,落幅同樣在女人看完併合上書時結束; 關於火車的場景,兩次都是車被軍隊攔在了田野上,兩次都是軍官檢查出入身份證,同樣都是Zero被帶走,古斯塔夫保護Zero……多處的前後照應均體現了劇情邏輯的嚴謹與完整,韋斯可以說是將他對畫面對稱的「安德森」美學遷移到了劇情上,讓觀眾在嘆服之餘能夠完全的信服與投入。

較之色彩、鏡頭這些純技術上的特色,要說韋斯更令人敬仰的,便是他在作品裡安置的晦澀又絕妙的隱喻,大到影片對茨威格《昨日的世界》的無聲致敬,對逝去的歐洲文明的反思,小到影片中名畫《蘋果少年》與古斯塔夫之間關係的隱喻……這些被韋斯巧妙地包裹起來的內容,大幅地增加了其作品的厚度與趣味。不得不提,韋斯的另一部作品《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也體現了其大師級別的隱喻功力。

剪紙般對稱的構圖、永遠的固定機位、簡單橫直搖、童話般誇張的色調、嚴謹的劇情邏輯、高超的致敬與隱喻……《布達佩斯大飯店》,真是 「一不小心就安德森」!

相關焦點

  • 韋斯·安德森祭出《布達佩斯大飯店》故事板,完成度太犯規!
    韋斯·安德森祭出《布達佩斯大飯店》故事板,完成度太犯規!·安德森備受喜愛的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近日被 CC 標準收錄,同時釋出一個 25 分鐘的分鏡動畫故事板,並由安德森親自手繪及配音解說。通過動畫,安德森解釋了他是如何預見到各種各樣的畫面和鏡頭運動。除了動畫故事板,CC 此次還收錄了一個新的關於電影製作的幕後紀錄片。  下面這段實拍就是正片之前,無名作家在布達佩斯大飯店裡亂晃,直至與飯店老闆共進晚餐,這一段時間裡的故事。
  • 打開《布達佩斯大飯店》還是熟悉的「韋斯·安德森風格」風格到死
    色彩一直都是電影的重要元素,而韋斯·安德森被譽為「好萊塢的童話導演」,不僅僅是因為他電影的夢幻,也是因為他影片都有很強烈的個人風格,色彩豔麗,能夠給觀眾帶來酣暢淋漓的視覺盛宴!以茨威格小說《昨日的世界》為藍本,韋斯·安德森的《布達佩斯大飯店》力求再現茨威格筆下歐洲傳統文明的衰亡史。
  • 打開《布達佩斯大飯店》還是熟悉的「韋斯·安德森風格」風格到死
    色彩一直都是電影的重要元素,而韋斯·安德森被譽為「好萊塢的童話導演」,不僅僅是因為他電影的夢幻,也是因為他影片都有很強烈的個人風格,色彩豔麗,能夠給觀眾帶來酣暢淋漓的視覺盛宴!以茨威格小說《昨日的世界》為藍本,韋斯·安德森的《布達佩斯大飯店》力求再現茨威格筆下歐洲傳統文明的衰亡史。
  • 《布達佩斯大飯店》:隨便一個截圖都能當壁紙的電影!
    今天跟大家講的電影是《布達佩斯大飯店》,《布達佩斯大飯店》是美國導演韋斯·安德森的第八部電影長片,由拉爾夫·費因斯、託尼·雷沃羅利等主演,此片在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上,獲得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藝術指導兩項大獎。
  • 解讀《布達佩斯大飯店》的「色」與「像」
    而近日知名的室內設計雜誌《Apartamento》對導演韋斯·安德森的採訪更是將大家的目光引向了這部電影迷人的視覺藝術。《布達佩斯大飯店》慢慢推進的長鏡頭或是長時間的鏡頭定格,把人物居中於畫面,而這時人物背後的家裝,就成了畫面不可忽視的部分,觀眾自然就會漸漸把視線從人物延伸到這些本來並非是主角的布景上去。
  • 【欣賞】《布達佩斯大飯店》——獻給處女座
    年度話題之作《布達佩斯大飯店》純理成章成為豆瓣文藝青年前陣子的新寵。除了文藝得一塌糊塗的小清新配色和風格獨特的視覺效果,讓人津津樂道的還屬導演刻意追求的平衡美學,幾乎每一個鏡頭都呈現左右對稱的構圖。《布達佩斯大飯店》的海報拍攝極少的採用了綠幕搭景的麻煩方式,作為話題級別的電影,很多人還要為了住這個「大飯店」到布達佩斯去。
  • 《布達佩斯大飯店》最後的童話王國
    它就是——《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影片是美國導演韋斯·安德森執導的第八部電影,全明星陣容可謂十分豪華,榮獲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藝術指導。故事由一個女孩手中的一本小說引出,小說的名字就是《布達佩斯大飯店》,書的封底是已經離世的作者照片。 鏡頭切換,回到1985年,年邁的作者講述自己創作這本小說的靈感來源。
  • 《布達佩斯大飯店》:被喜劇標籤掩埋的枯萎文明史
    《布達佩斯大飯店》是由韋斯·安德森執導,於2014年上映的一部電影。這部影片大牌雲集,即使是最小的角色也是你所熟知的演員。電影海報《布達佩斯大飯店》中最為人所稱道的是導演韋斯·安德森的中軸線構圖法,幾乎電影中的每一幀都像是一張中世紀歐洲的明信片
  • 在《布達佩斯大飯店》裡,我們還相信膠片時代的童話
    從這部影片的預告中,依然可以看到韋斯·安德森的軸對稱扁平風格,依然是眾星雲集,依然穿插著熟悉的默片表演方式,依然在多種屏幕畫幅之間切換……裡面的無數元素都讓人想起上映於6年前的《布達佩斯大飯店》。據說《布達佩斯大飯店》是在匈牙利尋找到了一座老的百貨大樓作為它造型的主要參照,但是除了在很少的鏡頭裡出現了那座百貨大樓的外觀之外,其他的所有的的場景都是由影片的美工師,也就是《月升王國》和《為奴十二載》的美工師繪製完成的。
  • 鏡頭語言世界的最佳美顏-韋斯·安德森復古濾鏡
    韋斯·安德森構建出的鏡頭語言世界不僅以一種復古的節奏在講述故事,我們看到的韋式世界也是一個加了他特有的復古濾鏡的世界,不是那麼真實、也不完全是超現實的、似乎還帶一些魔幻主義。比如:主旋律為勇敢和家庭溫暖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橙色,《月升王國》的黃綠色既代表孩子的好奇心和活力同時也是西方童子軍的代表色,表現家庭安全感和安慰的《天才一族》的暖黃色,貫穿《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灰粉色讓一個略顯沉重和憂傷的故事有了浪漫和詼諧的基調。
  • 《布達佩斯大飯店》:用喜劇的方式講一個舊日故事
    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看了四分之一,就有一種熟悉的感覺,查了一下資料,果然是韋斯·安德森的作品。不是說我對電影的敏感度有多高,而是安德森作品的辨識度太高了。這部電影有《月升王國》的精巧靈動華麗,有《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緊湊敘事魔法,還有《穿越大吉嶺》的荒誕與諷刺。《布達佩斯大飯店》是韋斯·安德森導演的第八部電影長片,他自編自導,拒絕CG,完全實景拍攝。
  • 【電影推薦】[布達佩斯大飯店] 幾度糖衣幾度霜
    [故事簡介]:1968年,布達佩斯大飯店孤獨地佇立在戰火與革命後的廢墟間,備顯悽涼。謎樣主人穆斯塔法(F·墨瑞·亞伯拉罕飾)邀請作家(裘德·洛飾)共進晚宴,席間滔滔不絕地講起了一段久遠的往事。開片於現代,冷清蕭索的公墓坐著三個時間灰燼般的老人家,年輕人手中的《布達佩斯大飯店》小說跳接到1985年的老作家,一小段頗為茨威格的自述後,再跳到1968年業已冷清蕭索的布達佩斯大飯店。這裡客人無一例外的特徵是孤獨,彼時中年的孤獨作家結識了孤獨的飯店主人穆斯塔法,聽他說一段往事,於是再往前跳到了1930年代。這樣時空的一唱四疊,像打開層層包裹的禮盒。
  • 【焦點影評】《布達佩斯大飯店》》:滿懷對世界的愛
    《布達佩斯大飯店》》:滿懷對世界的愛文.木衛二(北影節特邀影評人) 如果你不熟悉韋斯·安德森,那麼《布達佩斯大飯店》無疑是最適合的一部電影,藉此你可以充分了解他的作品風格。有不少評論家認為,《布達佩斯大飯店》浪費了一個架設好的套層結構,即去掉小女孩、中老年作家等序幕鋪墊,其實影響不大,但電影沒有成為「永遠的零」(Zero)是有原因的。 從古怪的貴婦到愚蠢的警察,從滑稽的門童到可笑的殺手,《布達佩斯大飯店》把其他人都織在了一張大網上,但他們統統只是為了映襯古斯塔夫的存在。
  • 《布達佩斯大飯店》導演的高豔美學 幕後
    《布達佩斯大飯店》斬獲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大獎。關於這部電影,有太多有趣的話題可說,而其中最直觀又奪人眼球的,還是它獨特的鏡頭美學。《Apartamento》雜誌,也就是那本來自巴塞隆納的極嗲的家居雜誌,去年有一期裡面有韋斯·安德森的訪問,這位以《布達佩斯大飯店》紅遍全球時尚界的導演,絕對是如今的當紅炸子雞。
  • 《布達佩斯大飯店》:視覺盛宴般的完美構圖
    《布達佩斯大飯店》主要是通過一位無名作家(裘德·洛飾)與布達佩斯飯店主人(F·莫裡·亞拉伯罕飾)的對話講述了戰爭時期的布達佩斯大飯店發生的傳奇事件,這間飯店和故事的主角們也見證了歐洲半個世紀間的戰火硝煙和滄海桑田。這部電影是韋斯·安德森的第八部電影長片,也稱得上是最能體現韋斯·安德森獨特影像風格的集大成之作。單從美學方面來說,這部電影簡直就是一場視覺上的饕餮盛宴。
  • 他們找到了現實版「布達佩斯大飯店」美景,上海居然也有
    從他早期成名的《特倫鮑姆一家》《穿越大吉嶺》,到進入全球影迷視野的《月升王國》《布達佩斯大飯店》……《特倫鮑姆一家》《穿越大吉嶺》《月升王國》《布達佩斯大飯店》韋斯·安德森極具特色的視覺風格,俘獲了全球大批文藝青年。
  • 偉大的建築是文明的紀念碑《布達佩斯大飯店》影評
    而《布達佩斯大飯店》中,安德森強迫症發作似的將這種風格推向極致:片中近乎所有鏡頭都筆直的對準角色;房間、走廊、公路的中軸線永遠停留在鏡頭中分線;人物表情接近呆滯,行動如卡通樣誇張而簡潔;布景都加上了大大的字表示其用途(比如計程車上寫著大大的粗體字」計程車「)而更具有玩具風格.
  • 《布達佩斯大飯店》:四層嵌套式敘事結構
    在影片的開始,一個戴著帽子的少女手中拿著一本名叫 《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粉紅色書來到公園墓地,書上印刷的作者照片成為下一層敘事的主要場景。第二層敘事第二層敘事是女孩手中的 《布達佩斯大飯店》的作者在鏡頭前娓娓道來,而敘事場景恰好是書中印刷的作者照片的同樣場景。
  • 武商廣場丨《布達佩斯大飯店》 高豔美學的極致運用
    大面積鮮豔色塊以及色差用在場景中以及服裝上,造成強烈的視覺感受;隨著劇情的進展,又利用光影明暗的強烈對比表現追逐,追殺等場景。在德國小鎮格爾裡茨拍攝時,他把早期歐洲各地的元素都放進了大飯店,形成混搭風。
  • 《布達佩斯大飯店》:關於色彩和構圖之外的
    從服裝、道具、布景再到配色、配樂,韋斯·安德森都斟酌得細緻入微。Grand Budapest如果你不熟悉韋斯·安德森,《布達佩斯大飯店》無疑是最容易入門的電影,在這裡你可以充分了解他的風格。布達佩斯大飯店》描繪了其中一種。茨威格和妻子在巴西雙雙自殺。那時正是1942年,德國法西斯肆虐歐洲,茨威格在歐洲淪陷時離開,因為舊世界和文明的隕落與滅亡而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