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布達佩斯大飯店》的「色」與「像」

2021-02-07 時尚芭莎藝術

前幾天奧斯卡提名終於揭曉,《布達佩斯大飯店》包攬了9項提名,極有可能成為今年奧斯卡的大贏家。提名中就包括了最佳服裝設計獎……對啊正本片子裡面華麗麗的服裝和道具真的讓人一秒愛上。而近日知名的室內設計雜誌《Apartamento》對導演韋斯·安德森的採訪更是將大家的目光引向了這部電影迷人的視覺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


慢慢推進的長鏡頭或是長時間的鏡頭定格,把人物居中於畫面,而這時人物背後的家裝,就成了畫面不可忽視的部分,觀眾自然就會漸漸把視線從人物延伸到這些本來並非是主角的布景上去。一切都是悅目的,你甚至不用把畫面定格下來細緻領略,因為導演已經給你留足了充分的時間。

《布達佩斯大飯店》劇照


「你甚至可以把韋斯·安德森和室內裝潢設計師相提並論」,《Apartamento》的總編輯Marco Valerdi這樣說。《Apartamento》的創辦人Nacho Alegre則說「我總是說一個人住家的照片相較於肖像更能展現出他的個性。」而對於韋斯·安德森來說或許一部電影中人物所處的場景如何布置,比任何描述或臺詞都更能使人物的靈魂與性格活靈活現。細緻入微一絲不苟的獨特場景設計已經成為韋斯安德森的標誌,他透過場景敘述故事與角色。

正如Valerdi所說「如果你仔細看安德森的作品,其中有許多複雜的場景裝潢,特別而精確的空間構造以及人物服飾,韋斯對於所有細節都充滿熱情,這也是為何他的作品如此迷人的原因。」


首先來說說色彩的設計,色彩渲染了每一場景的整體氛圍,例如律師即將遭到殺害時場景呈詭異的灰綠色。Zero和戀人被置身於粉藍色的甜美布景中襯託出二人愛情的美好。還有很多時候人物的衣著與周圍的環境和諧的融為一體,再或者進行極不和諧的反差對比,形成一種角色闖入場景的感覺來渲染某一情節,例如在酒店中德米特裡追逐阿加莎時一身黑衣,面容詭異的他忽然間被至於粉金色的場景正中……而總的來說或明麗或甜美的暖色調是布達佩斯大飯店的主要基調!

《布達佩斯大飯店》劇照


這樣的色彩設計除了導演的個人喜好和使觀眾感到賞心悅目之外。大量使用的濃豔色彩也有助於凸顯故事的戲劇性,也就是說,觀眾可以通過色彩感知到,韋斯所講述的故事並不太可能是真實發生的,很大程度上融入了傳奇和幻想的成分。這與故事裡荒誕不經的細節是吻合的。

在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雖是喜劇卻描繪著緊張的情節又影射著一個美麗世界的崩塌的憂傷主題的電影中這些明豔色彩的使用更是起到了一種驚人的反襯人物內心的驚慌,無奈與沉重的特別效果。其實電影中溫暖明快的色調也有可能是在極儘可能的渲染出一個迷人的時代的迷人之處,在那個時候就連監獄的看守看到漂亮的點心也不忍心戳上一刀去檢查了。

《布達佩斯大飯店》劇照


再有就是電影中那些令人印象深刻對稱得乾淨精確的五五開畫面,以及這些規整、協調的畫面帶來的不可忽視的視覺衝擊。隨著對稱鏡頭的遊走推進,觀眾就像聽到他在說:「嘿,注意了注意了!這裡我是在強調!」電影鏡頭每一幀都極為精緻,幾乎每一個畫面都可以被定格下來截取成一幅完美的繪畫。

《布達佩斯大飯店》劇照


被大量使用的平行推拉鏡頭或代表人物的慌亂情緒,或用以描繪異於常態的景象。而景象的非常態則常常是人物內心焦躁沮喪的映像,而處於這些意外狀況中的人,反而表面平靜,語調沉穩,仿佛一切聽天由命,與我無幹。大量使用移動的長鏡頭,或是鏡頭定格,人物或者緩緩的進入鏡頭,或者長時間的被鏡頭盯住在畫面中央,產生一種審視,闖入,唐突,冒昧,尷尬又滑稽的感覺,仿佛是在讓演員和觀眾都無時無刻不感受到鏡頭的存在。

《布達佩斯大飯店》劇照


使用俯視視角來呈現場景,特別是桌面上的物體,例如書本,文檔或是器具雜物。這種手法有效地提供了觀眾對細節的主觀審視,那絕不含糊的細緻甚至帶來一種喜感。這些物件的細節也變得極為重要。


韋斯·安德森邀請了著名平面設計師Annie Atkins來負責一切電影內出現的平面元素:片頭、海報、情節裡的信函以及酒店裡要出現的一切用品。對於這些細節的執著同樣也是這部電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導演對自己所締造的虛構世界之認真,讓人無法對其美妙產生半點懷疑。


菜單和菸灰缸上精心設計的酒店logo↓↓

Mendl家的糕點盒子↓↓


甚至為這虛構的國家設計了一絲不苟的紙幣↓↓


再有就是精心設計的服飾,例如Madame D所著的華麗精緻的金色衣服據說正是以貼金作畫的克裡姆特的作品為原型,而一幅克裡姆特的畫之後也確實出現在Madame D家中一個角落裡。


再比如在火車上當古斯塔夫對Zero說自己與拿蘋果的少年相似時,他穿著的正是與拿蘋果的少年相似的紅色絲絨衣服。(這一幕中畫面將Zero的臉置於畫作前方擺放的圓鏡中,使得這一對話場景中的三個主體同時以正面出現在鏡頭中,而不是將鏡頭在古斯塔夫和Zero之間進行切換)

還有就是作為門童的Zero頭上所戴的制服帽子上印製的大大的「Lobby Boy」(門童)的字樣,這字樣在電影中始終伴隨著Zero,與他的臉幾乎成為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很多定格的鏡頭或長鏡頭的鎖定下形成了一種極其荒誕的喜劇效果。

門童Zero


韋斯·安德森作為一個「作者導演」,保持著鮮明的個人風格,精準而含蓄地表達著深刻豐富的內涵,同時卻又努力使觀眾獲得愉悅的觀影體驗。布達佩斯大飯店依然是一部喜劇,如果說它憂傷,也是堅定的「甜到憂傷」。其實安德森自己在電影中那不斷重複的偏執的精緻與華麗的畫面就像是古斯塔夫先生堅持念誦禱文,總是引用詩歌,在逃難中也堅持使用那體現著尊嚴的L』air de panache香水——「即便在他進入這個世界之前屬於他的時代就早已經結束了」;亦像是安德森通過電影向其致敬的茨威格用生命作為代價換來的那一種「無視過時」的態度——老歐洲的精準的華麗與「人道主義的最後之光」。


[編輯/Jackie][文/徐瑞鈺][本文由芭莎藝術新媒體原創,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我們的內容?
點擊右上角的按鈕選擇「查看官方帳號」
點擊「關注」
從此每天都有芭莎藝術原創的精品內容,心靈雞湯、心靈硫酸、心靈木瓜燉銀耳一應俱全,晉級資深藝術粉


相關焦點

  • 解讀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
    《布達佩斯大飯店》是我很喜歡的韋斯安德森導演在2014年的一部優秀力作,沿襲了他一貫的畫面美學風格,對稱構圖、色彩鮮豔、人物個性鮮明,敘事幽默又諷刺,視覺效果美的如同夢境的成人童話卻飽含深意讓人回味無窮。
  • 布達佩斯大飯店 | 最美麗的優雅世界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每個畫面都美得可以做壁紙的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  《布達佩斯大飯店》是由美國導演韋斯·安德森編劇、導演兼製片的電影,上映於2014年。故事通過一位酒店門房和他的門生的種種遭遇,為觀眾講述了一個荒誕而又令人唏噓的故事。  導演韋斯安德森,是一個極具個人風格的導演。他非常注重畫面的美感,甚至到了一種強迫症的地步。
  • 《布達佩斯大飯店》-童話VS現實
    我們都知道,在一部電影中,色彩作為一個構成影片的重要元素,有著非同一般的作用,好的色彩運用總是在第一眼就能吸引觀眾的眼球,奠定影片的成功的基礎,在《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電影中,瑰麗奇幻的色彩運用無疑是它的亮點之一。
  • 【幕後】攝影師解讀《布達佩斯大飯店》
    韋斯·安德森一系列個性鮮明的電影包括《瓶中火箭》、《青春年少》、《特倫鮑姆一家》、《水中生活》、《穿越大吉嶺》、《月升王國》以及最近的《布達佩斯大飯店
  • 《布達佩斯大飯店》:被喜劇標籤掩埋的枯萎文明史
    《布達佩斯大飯店》是由韋斯·安德森執導,於2014年上映的一部電影。這部影片大牌雲集,即使是最小的角色也是你所熟知的演員。那麼,我們不禁會問《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電影和大文豪茨威格之間有什麼關係呢?這有點像我們熟知的《一千零一夜》,用一個大的故事結構來囊括其中的小故事,也可以被稱作是「套娃式結構」。在《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電影中,共穿插了四層敘事、四個敘事者來講述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前世今生。第一層敘事:年老作家影片伊始是一個年輕女孩子在紀念碑前悼念《布達佩斯大飯店》這本書作者的場景。之後鏡頭便切換到一位年老的作家身上。
  • Art Nouveau · 布達佩斯大飯店 · 哈爾濱
    但無論如何,重新看《布達佩斯大飯店》心裡覺得出彩的是建築。日版《布達佩斯大飯店海報》《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的桌子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牆上掛著,同樣是克林姆特的風景畫。哈爾濱老火車站在《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結尾,這棟優雅妙曼的Art Nouveau建築被軍事機構徵用。在槍聲中,布達佩斯大飯店被打得彈痕累累,滿目瘡痍。
  • 玩設計|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家居配色美學
    ——布達佩斯大飯店韋斯·安德森導演的布達佩斯大飯店,獲得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化妝&髮型設計、最佳原創配樂獎。電影除了它故事背景敘事手法吸引人之外,電影中的大飯店也是其中一大亮點,讓無數影迷神魂顛倒。
  • 下一站,《布達佩斯大飯店》
    故事要從一位無名作家說起,為了專心創作,他來到了名為「布達佩斯」的飯店,在這裡,作家遇見了飯店的主人穆斯塔法,穆斯塔法邀請作家共進晚餐,席間,他向作家講述了這座飽經風雨的大飯店的前世今生。   飯店曾經的主人名叫古斯塔夫,而年輕的穆斯塔法在當時不過是追隨著他的一介小小門童。
  • 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美
    總有一部畫面美麗復古,故事戲劇幽默的好電影會給你帶來驚喜並讚嘆不已,而《布達佩斯大飯店》就是這樣一部可以給人別樣感受的一部電影。它講述了戰爭時期一個歐洲的著名飯店看門人葛斯塔夫先生和和他最信任的門童的友誼羈絆之間的故事。這部電影還獲得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藝術指導等重要獎項。故事的開頭由一個作家對一個沉默老人的好奇展開,並以兩人共進晚餐的開始解決作家心中的疑惑而引申。
  • 「構圖太美了,非常的漂亮 乾淨」|《布達佩斯大飯店》
    古斯塔夫這個人物很有趣 他在越獄的時候 也不忘噴香水 在沒有錢的情況下 也會給25元 他身上似乎是有貴族氣息 但他卻只是一個從門童做起來的大堂經理 缺乏安全感 虛榮 膚淺 金髮 她這樣形容她服侍過的婦人們 Zero也這樣形容他 整部電影對臺詞非常的講究 細緻 不知道以前的歐洲講話是不是真的是這樣感覺布達佩斯大飯店像一座避難所
  • 《布達佩斯大飯店》:虛構的飯店 真實的戰前歐洲
    《布達佩斯大飯店》劇照片名:《布達佩斯大飯店》(美國) 導演: 韋斯-安德森編劇: 韋斯-安德森主演: 拉爾夫-費因斯/ 蒂爾達-斯文頓/ 威廉-達福/ 裘德-洛/ 艾德裡安傑夫-高布倫/ 哈威-凱特爾類型: 劇情/喜劇評分:7 觀影反應:熟悉導演作品的影迷,繼續為那些熟悉的風格和話嘮式臺詞叫好,時不時發出歡笑預測:最佳編劇、最佳藝術貢獻獎「野牛草伏特加共和國(Zubrowka Republic)熱忱歡迎您的劇組來選景拍攝」,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
  • 長沙有座「布達佩斯大飯店」
    它的色盤曾被深入討論過很多次,幾乎令大家誤以為粉嫩的復古夢幻色系才是裝修最可取的靈感來源。貝貝家就是以這種暖色色盤為靈感的,整體做出來的感覺,不是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照搬,而是融入了更多自己想法的另一種理解。
  • 看【布達佩斯大飯店】走進神秘的匈牙利!
    《布達佩斯大飯店》,乍看這部電影,有很多吸引你的內容,比如大腕雲集的卡司陣容,精妙的攝影構圖,和獨有的韋斯安德森的電影色調。但如果真的要看懂這部電影,僅僅對電影的解讀是不夠的,需要你對藝術、文學、一戰二戰的歷史,擁有足夠多的知識儲備。
  • 電影 布達佩斯大飯店
    這周分享一部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  在部電影是我一個好朋友分享給我的。
  • 《布達佩斯大飯店》是假的!布達佩斯沒有大飯店,卻有這些比大飯店更值得的景點
    色彩明豔的畫面,流暢多元的攝像機位,傳奇的人物和荒誕的表演所營造的真實「夢幻感」~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看過這部以色彩出名的《布達佩斯大飯店當時看完這部電影,就對布達佩斯產生了深深的嚮往!於是特意去查了一下,結果發現原來這部電影不是在布達佩斯拍攝的,而且布達佩斯也沒有大飯店。。。
  • 【焦點影評】《布達佩斯大飯店》》:滿懷對世界的愛
    《布達佩斯大飯店》》:滿懷對世界的愛文.木衛二(北影節特邀影評人) 如果你不熟悉韋斯·安德森,那麼《布達佩斯大飯店》無疑是最適合的一部電影,藉此你可以充分了解他的作品風格。如果你不認識,或許聽聞過茨威格和妻子在巴西雙雙自殺,那時正是1942年,德國法西斯肆虐歐洲。茨威格因為歐洲的淪陷而離開,因為舊世界和人類文明的隕落和毀滅而絕望。《布達佩斯大飯店》便是借一名作家(他)的口吻來講述故事,主人公古斯塔夫更是在外形上與他有相仿神似。
  • 視·界丨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
    (女孩捧著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小說)(曾經的Zero給作家講飯店的故事)「五個章節」《布達佩斯大飯店》有五個小章節,使電影更有條理和節奏,像是在翻閱小說。《布達佩斯大飯店》的故事裡也有一段懸疑和一段越獄,並且沒有避開那些血腥的殺人場景。但是這裡面的懸疑和越獄都帶有幽默色彩,你會輕鬆跟著電影一步步尋找答案。
  • 《布達佩斯大飯店》最後的童話王國
    它就是——《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影片是美國導演韋斯·安德森執導的第八部電影,全明星陣容可謂十分豪華,榮獲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藝術指導。故事由一個女孩手中的一本小說引出,小說的名字就是《布達佩斯大飯店》,書的封底是已經離世的作者照片。 鏡頭切換,回到1985年,年邁的作者講述自己創作這本小說的靈感來源。
  • 舊時代有多美好,看過《布達佩斯大飯店》才知道
    韋斯安德森在他的《布達佩斯大飯店》當中,給上個世紀二戰前夕的時光打上了自己特有的「童話色」濾鏡,《布達佩斯大飯店》也成為了韋斯安德森最出名也最得意的作品。韋斯安德用講述童話的方式讓那個時代散發出獨特的色彩,濃縮到了布達佩斯大飯店和它的掌門人古斯塔夫先生身上。
  • 《布達佩斯大飯店》:套娃式結構
    布達佩斯大飯店2014(柏林電影節) 美國 導演:韋斯安德森黑色幽默 劇情 冒險 >他用超凡的魅力維持了這種假象一旦為利益而爭人類的貪戀就像毒藥般在血液裡擴散人們恐懼無法得到所想只要最為可怕、不討人喜愛的人被愛他們便會像花兒般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