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Nouveau · 布達佩斯大飯店 · 哈爾濱

2021-02-07 王介南


【友情提示】

看這篇文章一定要先看之前寫的這篇

從《了不起的蓋茨比》到Tamara De Lempicka

今天想來寫寫《布達佩斯大飯店》。

好電影和好書一樣,是越看越有趣的,一次次重新看重新感受,也是對自己和曾經的自己最鮮明的一種審視。

這次看《布達佩斯大飯店》時,發現了反派人物的形象設計是帶有席勒特性的。


電影裡也出現了席勒的作品。

男主角還有門童Zero的感覺,和亨利盧梭的特別像,有一種喪喪的幽默感。


但無論如何,重新看《布達佩斯大飯店》心裡覺得出彩的是建築。


日版《布達佩斯大飯店海報》

(圖都是今天現截的,有點粗糙)

《了不起的蓋茨比》裡整體的美學風格都是1920年代的Art Deco。

而《布達佩斯大飯店》整體其實也是有對應的準確風格的,比Art Deco早十幾年的Art Nouveau

電影裡和一百年前的建築師手稿一模一樣的屋簷

電影與同樣一百年前的古董手稿

《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的桌子

靈感來源於大自然的新藝術運動時期的房間

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發源於20世紀前後的歐洲,也就是《布達佩斯大飯店》裡所探討的古典與現代衝撞的時代。

當時有新古典主義,也有印象派,而新藝術運動藝術家們所想做的,創造出一套適應現代社會的、全新的藝術語言。

如果說Art Deco的特徵是幾何形與快速移動感。

而Art Nouveau的特徵是鞭形曲線圖案和飄搖感,有點像徐志摩的,「在康河的柔波裡,我願做一條海草」。

就像洛可可是女性版的巴洛克一樣,在我心裡Art Nouveau就是女性版的Art Deco。

十九世紀末,德國生物學家 Ernst Heinrich Haeckel 發表了一系列海洋生物插圖,拉開了新藝術運動的序幕,這些精巧和諧、充滿藝術感的線條就像造物主的神來之筆,描繪出了Art Nouveau的獨具浪漫情懷的精神。

《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的地毯

雖然Art Nouveau\新藝術運動這個名詞並不是特別廣為人知,但是最出名的幾個新藝術運動藝術家還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安東尼·高迪(Antoni Gaudi)

就像Gaudi說過的最著名的一句話: 「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屬於上帝。」

Gaudi的建築從我高中時候第一眼看到就有一種神秘的海底世界感覺,但是今天就覺得一點都不意外了。

既然是處於被海洋生物插圖所影響的Art Nouveau的建築大師。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Gustav Klimt)

特斯夫人的衣著,明顯取材於克裡姆特的作品,迷幻、中東風情和裝飾感。

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牆上掛著,同樣是克林姆特的風景畫。

阿爾豐斯·穆夏(Alphonse Maria Mucha)

穆夏可以說是為新藝術運動起了最大推動作用的藝術家,新藝術運動在很多地方甚至被稱為Mucha風格。

受穆夏影響的新藝術運動首飾

得益於廣東博物館的穆夏展,這位我覺得一直被低估的藝術家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

之前寫到穆夏是在月野兔藝術簡史裡,《美戰》作為一部少女漫,而且是高度女性崇拜的少女漫,和極富女性浪漫精巧氣質的Art Nouveau在審美內核上同樣達到了統一。

雖然在電影裡穆夏的元素沒有很多的體現,但是穆夏風在《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好幾個版本的海報裡都出現了。

穆夏作品

總而言之,Art Nouveau比Art Deco更纖細,更唯美,更加具有女性魅力。

但是如果沒有辦法去布拉格,哈爾濱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法國在新藝術運動建築裡面,兩個城市最集中,巴黎是排第一位的,南希排第二位。那麼,以哈爾濱新藝術運動建築的數量,在世界上可以排到第三位。」

俄羅斯一直都崇拜歐洲藝術,所以Art Nouveau從法國傳到俄羅斯時。俄羅斯把這種建築風格當作最時髦的東西,應用在了哈爾濱城建裡。

哈爾濱是伴隨著俄國人修建中東鐵路而誕生的城市,所以在哈爾濱、和鐵路有關的老建築都呈現了Art Nouveau的風格。

哈爾濱老火車站

在《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結尾,這棟優雅妙曼的Art Nouveau建築被軍事機構徵用。在槍聲中,布達佩斯大飯店被打得彈痕累累,滿目瘡痍。

一個時代結束了。一些人,一些講求優雅、體面與藝術的人,也隨著這個時代駕鶴而行,不知所蹤。

Art Nouveau的風潮只存在了短短十幾年,前幾天看到高迪的聖家族教堂將會在2026年到2028年竣工,每每想到都會覺得心酸心痛,就像小時候聽浦島太郎的故事,當他回到自己的家鄉時,才發現這個世界已經物是人非。

現在世界需要的是像馬斯克一樣更科技,更先進的藝術家。

但我想,聖家族大教堂竣工的那天,我想去巴塞隆納看看。就像一曲極美極美的輓歌,獻給那個永遠不再的20世紀、永遠逝去的時代。

-END-

月野兔藝術簡史|月光情書|小姐姐與畫|紀念碑谷 

美術館參觀指南|夢幻少女|敦刻爾克|「小朋友」畫廊

維密秀|紀錄片|巴爾蒂斯|共產主義大樓|達明安·赫斯特

竹林七賢|紅樓夢|梵谷|藝術家傳記電影|張國榮|東京遊記

賈科梅蒂|鐵達尼號|名畫女神圖鑑|拉斐爾前派|藤田嗣治

知乎專欄:一生一畫

https://zhuanlan.zhihu.com/nanmeimei

我們一起遊蕩在夜的黑暗中,然後被烈火吞噬

We Go Round and Round in the Night, Consumed by Fire

微博:Babyakikobaby

相關焦點

  • Art Nouveau(新藝術風格)
    , architecture and applied art, especially the decorative arts, that was most popular between 1890 and 1910.
  • 下一站,《布達佩斯大飯店》
    故事要從一位無名作家說起,為了專心創作,他來到了名為「布達佩斯」的飯店,在這裡,作家遇見了飯店的主人穆斯塔法,穆斯塔法邀請作家共進晚餐,席間,他向作家講述了這座飽經風雨的大飯店的前世今生。   飯店曾經的主人名叫古斯塔夫,而年輕的穆斯塔法在當時不過是追隨著他的一介小小門童。
  • 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美
    總有一部畫面美麗復古,故事戲劇幽默的好電影會給你帶來驚喜並讚嘆不已,而《布達佩斯大飯店》就是這樣一部可以給人別樣感受的一部電影。它講述了戰爭時期一個歐洲的著名飯店看門人葛斯塔夫先生和和他最信任的門童的友誼羈絆之間的故事。這部電影還獲得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藝術指導等重要獎項。故事的開頭由一個作家對一個沉默老人的好奇展開,並以兩人共進晚餐的開始解決作家心中的疑惑而引申。
  • 電影 布達佩斯大飯店
    這周分享一部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  在部電影是我一個好朋友分享給我的。
  • 《布達佩斯大飯店》最後的童話王國
    它就是——《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影片是美國導演韋斯·安德森執導的第八部電影,全明星陣容可謂十分豪華,榮獲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藝術指導。故事由一個女孩手中的一本小說引出,小說的名字就是《布達佩斯大飯店》,書的封底是已經離世的作者照片。 鏡頭切換,回到1985年,年邁的作者講述自己創作這本小說的靈感來源。
  • 《布達佩斯大飯店》:虛構的飯店 真實的戰前歐洲
    《布達佩斯大飯店》劇照片名:《布達佩斯大飯店》(美國) 導演: 韋斯-安德森編劇: 韋斯-安德森主演: 拉爾夫-費因斯/ 蒂爾達-斯文頓/ 威廉-達福/ 裘德-洛/ 艾德裡安傑夫-高布倫/ 哈威-凱特爾類型: 劇情/喜劇評分:7 觀影反應:熟悉導演作品的影迷,繼續為那些熟悉的風格和話嘮式臺詞叫好,時不時發出歡笑預測:最佳編劇、最佳藝術貢獻獎「野牛草伏特加共和國(Zubrowka Republic)熱忱歡迎您的劇組來選景拍攝」,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
  • 【欣賞】《布達佩斯大飯店》——獻給處女座
    年度話題之作《布達佩斯大飯店》純理成章成為豆瓣文藝青年前陣子的新寵。除了文藝得一塌糊塗的小清新配色和風格獨特的視覺效果,讓人津津樂道的還屬導演刻意追求的平衡美學,幾乎每一個鏡頭都呈現左右對稱的構圖。《布達佩斯大飯店》的海報拍攝極少的採用了綠幕搭景的麻煩方式,作為話題級別的電影,很多人還要為了住這個「大飯店」到布達佩斯去。
  • 視·界丨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
    (女孩捧著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小說)《布達佩斯大飯店》的故事裡也有一段懸疑和一段越獄,並且沒有避開那些血腥的殺人場景。但是這裡面的懸疑和越獄都帶有幽默色彩,你會輕鬆跟著電影一步步尋找答案。 Zero是個因為戰爭流離失所的難民,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打工,由此便與M.Gustave結下了深刻的交情。
  • 《布達佩斯大飯店》-童話VS現實
    曾有人說過,如果從講述戰爭的電影來講,那《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電影一定是其中的美味珍饈,還是鑲嵌著葡萄瓊漿的慕斯蛋糕,讓人忍不住想要進來品嘗一下。我們都知道,在一部電影中,色彩作為一個構成影片的重要元素,有著非同一般的作用,好的色彩運用總是在第一眼就能吸引觀眾的眼球,奠定影片的成功的基礎,在《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電影中,瑰麗奇幻的色彩運用無疑是它的亮點之一。
  • 《布達佩斯大飯店》是假的!布達佩斯沒有大飯店,卻有這些比大飯店更值得的景點
    色彩明豔的畫面,流暢多元的攝像機位,傳奇的人物和荒誕的表演所營造的真實「夢幻感」~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看過這部以色彩出名的《布達佩斯大飯店當時看完這部電影,就對布達佩斯產生了深深的嚮往!於是特意去查了一下,結果發現原來這部電影不是在布達佩斯拍攝的,而且布達佩斯也沒有大飯店。。。
  • 布達佩斯除了大飯店還有啥?
    看過甜蜜夢幻的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簡直是對布達佩斯這座城市充滿了憧憬!
  • 解讀《布達佩斯大飯店》的「色」與「像」
    前幾天奧斯卡提名終於揭曉,《布達佩斯大飯店》包攬了9項提名,極有可能成為今年奧斯卡的大贏家。
  • 雙語-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finds US director Wes Anderson back in familiar stylistic terrain, but his particular whimsical touch hasn’t overstayed its welcome, and it’s arguably at its most engrossing.
  • 【焦點影評】《布達佩斯大飯店》》:滿懷對世界的愛
    《布達佩斯大飯店》》:滿懷對世界的愛文.木衛二(北影節特邀影評人) 如果你不熟悉韋斯·安德森,那麼《布達佩斯大飯店》無疑是最適合的一部電影,藉此你可以充分了解他的作品風格。而如果你熟悉韋斯·安德森,那麼,《布達佩斯大飯店》簡直是一次無以倫比的豪華盛筵,一場停不下來的華麗舞會——就像義大利導演維斯康蒂的鴻篇巨製《豹》。 如果你剛好認識奧地利作家茨威格,這部《布達佩斯大飯店》的靈感來源,那麼,電影在最後流露出來的的惆悵與悲傷——轉瞬即逝卻彰顯出來的人性光輝,它一定會猝不及防地擊中你。如果你
  • 《布達佩斯大飯店》:被喜劇標籤掩埋的枯萎文明史
    《布達佩斯大飯店》是由韋斯·安德森執導,於2014年上映的一部電影。這部影片大牌雲集,即使是最小的角色也是你所熟知的演員。那麼,我們不禁會問《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電影和大文豪茨威格之間有什麼關係呢?這有點像我們熟知的《一千零一夜》,用一個大的故事結構來囊括其中的小故事,也可以被稱作是「套娃式結構」。在《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電影中,共穿插了四層敘事、四個敘事者來講述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前世今生。第一層敘事:年老作家影片伊始是一個年輕女孩子在紀念碑前悼念《布達佩斯大飯店》這本書作者的場景。之後鏡頭便切換到一位年老的作家身上。
  • 從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聊到茨威格
    從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聊到茨威格文/騷客vlog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海報如果把【布達佩斯大飯店】比喻成粉色的門德爾蛋糕(電影裡反覆出現的美味蛋糕,同時也是門童與糕點女郎之間愛情的象徵),電影的音樂便是其美妙絕倫的口味,亞力山大-迪斯普拉特也如願以償的在8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捧到了他的小金人。
  • 《布達佩斯大飯店》—完美細節控
    《布達佩斯大飯店》通過講述這個大飯店的來世今生向觀眾展示了一個完美主義的家具設計風格,對裡面的對稱設計和配色,只有一個字「服」!對稱,不失時尚飯店整體極其講究高對比度、極致的平衡對稱,所有的裝飾都極為注重細節,使得整個飯店對稱又不失古板,這些都是家裝設計中值得借鑑的要素。
  • 《布達佩斯大飯店》:四層嵌套式敘事結構
    在影片的開始,一個戴著帽子的少女手中拿著一本名叫 《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粉紅色書來到公園墓地,書上印刷的作者照片成為下一層敘事的主要場景。第二層敘事第二層敘事是女孩手中的 《布達佩斯大飯店》的作者在鏡頭前娓娓道來,而敘事場景恰好是書中印刷的作者照片的同樣場景。
  • 《布達佩斯大飯店》:一部被片名耽誤了的佳作
    影片講述了戰爭時期,歐洲著名的布達佩斯大飯店看門人的傳奇,以及他和一個後來成為他最信任門生的年輕僱員之間的友誼。他們在經歷了愛情、兇殺、越獄、以及戰爭的考驗之後,將這所有的經歷都留給了作家來記錄發表。接下來,我們就從三個方面去解析,為何《布達佩斯大飯店》能夠優勝於其他電影。
  • 布達佩斯沒有布達佩斯大飯店,但有極度對稱雄偉的匈牙利國會大廈
    《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電影一定荼毒了很多的文藝青年,和每個朋友聊起我要去布達佩斯,他們都提醒我一定要去看看布達佩斯大飯店。可現實是,那是虛構的啊。布達佩斯沒有布達佩斯大飯店。 但是布達佩斯有雄偉壯觀的匈牙利國會大廈,與布達佩斯大飯店異曲同工的是,它也是結構程式完全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