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八仙」之一鄭瑞強:晚上做夢都是病人還能怎樣救治

2020-12-23 健康界

「對重症患者進行救治,意味著每天都要跟死神搏鬥,有時真的會有一種無力感,經常會想我盡了這麼大的努力,想了這麼多辦法,為什麼還不能將病人救起來。」被稱為「重症八仙」之一、蘇北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鄭瑞強告訴健康時報記者。

1月23日接國家衛健委通知緊急前往武漢,4月26日才返回江蘇,在武漢的95天裡,鄭瑞強有很多稱號,「重症八仙之一」「國家留在武漢的最硬的鱗」。但鄭瑞強卻告訴健康時報記者,「這些稱號都是開玩笑時起的,對於我個人來說,只是代表著更大的責任。」

鄭瑞強在工作中 武漢市肺科醫院/攝

初到武漢:每天在「紅區」都要待很長的時間

1月23日,鄭瑞強接到了請他去武漢支援的電話。「沒有問題,什麼時候到?」鄭瑞強沒有絲毫猶豫,只說了這一句話。得到的回應是,「今天。」

「其實接到這樣的通知並不意外,一直都有這樣的心理準備。」鄭瑞強告訴記者,下午一點半從家出發,平時只需要3個小時左右的路程,他這一次用了8個半小時的時間,到達武漢安頓下來已經是深夜11點了。

第二天一早,鄭瑞強和其他3位專家一起進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下午他便一個人去了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症病房,這也是他之後在武漢支援時間最久的一個地方。

「到達肺科醫院後,我看到他們重症一區十張床位的病人全部在做氣管插管、有創通氣等,當時已經有兩臺ECMO在運轉。」鄭瑞強告訴記者,來到武漢之後才發現,整個武漢的疫情比我想像的嚴重的多,病人非常多,危重病人也非常多,病人存在住院困難客觀現實,很多武漢市民處於恐懼心理一窩蜂擠在發熱門診。

1月25日,大年初一,鄭瑞強和武漢市肺科醫院ICU主任胡明早上8點開始進入紅區,晚上7點才出來。「當天根本沒有意識到時間已經過去了這麼久,其實,最開始的階段每天在紅區都要待很長的時間。」鄭瑞強笑著說,時間的長短完全取決於病人治療的需要。

「剛去武漢的時候有很多問題,護目鏡起霧、N95口罩水蒸氣冷凝下來形成冷凝水、防護服和鞋套都流滿了汗水等等。」鄭瑞強告訴記者。能多救一個是一個。這句話是我們的心聲,,我們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踐行著。

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呼吸治療流程被國家治療方案所採納

鄭瑞強介紹,「早期時,一些醫生對於高危的操作有一定畏懼心理,比如氣管插管,因為這是一個傳染病,早期大家都沒有經驗,這是可以理解的。」

鄭瑞強告訴記者。在武漢市肺科醫院近80天的時間裡,鄭瑞強、胡明和北京朝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李緒言被譽為武漢市肺科醫院的「重症三個火槍手」,他們聯手創製新冠肺炎患者「重症危重症患者呼吸治療流程」,並被國家治療方案所採納。他們聯手救治危重症患者約80餘名。

鄭瑞強三人寫的診療方案,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對什麼情況下插管,達到什麼指正的時候要上有創通氣等等治療程序做規範化的指導。「當時我們想的就是,雖然武漢是戰時狀態,但是病人的救治不能是戰時狀態,一定要規範。」鄭瑞強說。

「當時在各個定點醫院進行巡查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會對一些高危操作進行示範,這也是為了給大家一個認識,就是只要做好有效的防護,這些操作就是安全的。」鄭瑞強介紹,當時武漢市肺科醫院的一個年輕的醫生,給他講了一句話說,「專家來了之後不在於做了多少操作,更多的是你們告訴我們這些年輕醫生,這些操作是安全的,讓我們敢去做這些事。」

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症病房在鄭瑞強等三人的帶領下,創造了一個有一個生命的奇蹟,一個病區7臺ECMO同時運轉。

「7臺ECMO同時運轉,對於醫生而言是非常巨大的壓力,要不停的監測,因為平時很少有一個醫院有這麼高比例的ECMO同時運轉。」鄭瑞強表示,日常工作中,保障一臺ECMO正常運轉,至少需要2個醫生,3個護士。

最難忘的病人:將近50天才把ECMO撤下來

「在重症病區工作,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程序,那就是任何高危操作都需要家屬的知情同意。」鄭瑞強告訴記者,「疫情期間,病危通知依然要按照規定下達給家屬,但是家屬們過來醫院籤字又不合適,我們的醫護人員就會通過打電話、發微信錄音的方式去履行這一程序。」

「病危通知下去,家屬們都表示相信我們醫生的操作,讓我們放開治療。」鄭瑞強表示,家屬們也都說,知道醫護人員是在不惜一切代價,盡力對他們的家人進行救治。

鄭瑞強說,「這只要你有辦法救治,不用考慮費用的問題,只考慮救治的問題。鄭瑞強給記者講了自己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位病人,「他做了55天的ECMO,我們想盡了一切辦法,他的肺功能都不回來,那時候真的感受到了無力。」

「還有病人將近50天才把ECMO撤下來,這在平時是很難碰到的。」鄭瑞強說,因為一般來說四個星期左右的ECMO這個病人還救不回來,我們就認為救回來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另外家屬經濟方面也很難承受。

「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會不停地問自己,我還能怎麼辦,還有什麼辦法。」鄭瑞強無奈地表示,「最嚴重的時候,做夢都是我還能幹什麼,我還能用哪些手段這個病人才會好起來。」

鄭瑞強告訴記者,「重症患者的救治,不可能把所有的病人都救過來,這是不符合客觀規律的,我自己的想法的就是如果病人沒有搶救過來一定要清楚為什麼沒有救過來,這種問題在其他病人的治療上一定不能出現。要總結成功的經驗,但是不成功的教訓更需要總結。」

「因為這些病人的治療需要ICU的醫生,而我正好是一個ICU的醫生。」鄭瑞強說,「95天的時間,真的見證了武漢這座城市的不容易,體會到了武漢人民的不容易,武漢挺過來了,也一定能恢復以前的繁華。」

相關焦點

  • 揚州「抗疫英雄」鄭瑞強歸來 講述95天「疫」線故事
    他是國家衛健委最早派往武漢支援當地醫院的4名專家之一,是聞名全國的「重症八仙」之一,也是我市第一位馳援武漢、最後一位返回的醫務人員。「在武漢的95天,我把它分成三個階段,即最困難期、同質化治療期和收尾期。」鄭瑞強說,「95個日日夜夜,我們不辱使命,和全國4萬多名醫護人員用辛勞與淚水換來了一座城市的春暖花開。」
  • 「新華網獨家連線」「重症八仙」管向東再赴黑龍江 當地重症救治...
    新華網北京1月15日電(記者李由 陳杰)14日,國家衛健委派出專家組奔赴黑龍江綏化,國家重症救治組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被人們稱為「重症八仙」之一的管向東就在其中。專家組將如何開展工作?重症患者救治情況如何?14日晚間,新華網記者與他進行了獨家連線。
  • 「重症八仙」已有五位抵達河北石家莊 四川重症醫學專家康焰已在抗...
    封面新聞記者 沈軼 李佳雨1月15日,河北石家莊市舉行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1場新聞發布會,在對疫情防控相關情況進行通報的同時,石家莊市醫學會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生池也表示,曾經參與武漢新冠肺炎醫療救治的「重症八仙」現在已經有5位來到石家莊,開始指導參與新冠肺炎患者的醫療救治
  • 武漢重症八仙都有誰 協和醫院杜斌、朝陽醫院童朝暉等個人簡介
    截至4月1日24時,全國重症病例400例,其中武漢397例。事實上,在武漢有八位從全國來馳援的重症醫學科主任,坐鎮7家定點醫院,他們被臨床醫生們稱為「重症八仙」。他們是:北京協和醫院內科ICU主任杜斌、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副院長童朝暉、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ICU主任姜利、四川大學華西醫院ICU主任康焰、中山大學附一院ICU主任管向東、東南大學中大醫院黨委副書記邱海波、東部戰區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趙蓓蕾、蘇北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鄭瑞強。
  • 「重症八仙」康焰再出發!目的地:河北!
    接國家衛健委指令昨天(1月12日)上午湖北抗疫「重症八仙」之一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院長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教授康焰緊急奔赴河北石家莊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提供支援△清晨六點,康焰愛人送他出門時拍下的「出徵照」「重症八仙」之一康焰教授啟程目的地:河北石家莊去年湖北武漢抗擊疫情期間全國各地專家組成員馳援武漢他們稱得上是中國重症領域的「頂配」陣容其中8名專家坐鎮武漢7家重症定點醫院與各醫療隊一起攻堅最後的重症堡壘被同行和網友稱為「重症八仙」△康焰在去往河北的動車上
  • 名列「重症八仙」的他六度馳援戰疫情
    2021年1月14日至今黑龍江綏化市大洋網訊 14日上午,名列全國「重症八仙」、同行尊稱「管爺」的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主委、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管向東結束在遼寧瀋陽的戰疫工作後,又奉國家衛健委指令,啟程奔赴黑龍江綏化市支援新冠肺炎救治工作。
  • 「重症八仙」,五位已抵石家莊!
    對於新冠肺炎病人的治療,石家莊市醫學會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生池介紹,總的治療原則是:早期心理幹預;加強生命體徵的監測;鼓勵患者適量運動;加強營養;加強氧療的管理;加強病人每天出入量的管理;加強中醫中藥治療。王生池表示,曾經參與武漢新冠肺炎醫療救治的「重症八仙」現在已經有5位來到石家莊,開始指導參與新冠肺炎患者的醫療救治。
  • 「重症八仙」管向東再赴黑龍江
    14日,國家衛健委派出專家組奔赴黑龍江綏化,國家重症救治組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被人們稱為「重症八仙」之一的管向東就在其中。專家組將如何開展工作?重症患者救治情況如何?記者與他進行了獨家連線。
  • ...國家衛健委專家:危重病人佔比?治療周期多長?重症救治有哪些經驗?
    3月11日疫情應對:重症救治(完整版視頻)1、重症中約1/5-1/6為危重症患者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杜斌:據我的了解,其實在最高位的時候,危重症可以佔到1/4,但是現在這個比例肯定是有所下降的,可能在1/5-1/6。
  • 搶救重症病人:36個患者走了17個,給病人插管的醫護被叫「敢死隊」
    國家衛健委重症巡查組的專家分成12個組,搭配武漢本地專家,每天從各家定點醫院的ICU病房「撈人」:對輕症病人進行評估,篩查出重症病人,將其轉至救治重症和危重症的定點醫院。 楊芳的生命掌握在一根軟管能否順利插入喉嚨。
  • 武漢抗疫時「重症八仙」已有5人來到石家莊
    石家莊市醫學會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生池稱,目前國家級重症醫學專家、省級重症醫學專家已開始指導新冠肺炎病人的診療,在武漢抗擊新冠疫情的戰役中,全國著名的「重症八仙」已有5位來到石家莊。王生池說,ICU由省級重症醫學專家及醫院的專家組成雙主任負責制;重症/危重症病人一人一團隊;中醫診療一人一方劑;醫護人員24小時連續密切監護,病情一旦有變化立即匯報。
  • 金銀潭醫院ICU醫療組長房明浩:重症救治就像「走鋼絲
    當時,包括金銀潭ICU的主任吳文娟在內,該科室的三位醫生和兩名護士都病倒了。原本支援的房明浩,變成了臨時主任。 疫情初期,金銀潭的重症病房,「病人排隊一樣進來,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病人只剩一口氣了。」
  • 「重症八仙」之一康焰帶隊!華西醫院援河北醫療隊今晚入駐石家莊市...
    這支隊伍,由先期抵達石家莊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天府醫院院長、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教授康焰帶隊,他之前因赴湖北抗疫被稱為「重症八仙」之一。61名醫護人員中,多數參加過援助湖北醫療隊和成都公共衛生醫療中心。↑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教授康焰已先期抵達石家莊「醫療上,61人基本都是有過抗疫經歷的醫生和護士,去了再根據病區情況分工和製作工作流程等。
  • 泰安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依照流程救治重症患者
    急診科是醫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種最多、搶救和管理任務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診病人入院治療的必經之路。正是由於急診科的這種性質,所以在接診時有獨特的一套流程。車禍傷者進急診,值班醫師迅速接診救治 「人在那裡躺著,不管誰的責任,是你們撞成這樣的吧?你得出錢看病吧?」
  • 瑞金醫院成功救治肺栓塞英國患者,病人送上英文錦旗
    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成功救治來自英國的患者克裡斯。出院當天,克裡斯在家人陪同下送來一面錦旗,上面寫著「You see us at our worst,we see you at your best.」呼吸科副主任醫師陳巍翻譯為「你見我憐,我見你安。」
  • 重症速遞——我院重症醫學科運用「血液灌流」技術成功救治一農藥...
    近日,我院重症醫學科在科室醫務人員緊密配合下,成功為一藥物中毒患者實施了血液灌流術,此項技術可以為藥物中毒病人迅速去除體內的毒性藥物。患者因不規則服用抗躁狂藥物,導致藥物中毒,家人發現後緊急送至我院。患者情況危急,一旦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的。在危急時刻重症醫學科李主任指出,由於患者體內存在的大量有毒藥物為有效清除,有毒物質滯留體內無法有效排出,會對身體各個器官和機能造成巨大的損傷。目前較好的治療手段就是進行血液灌流治療,可以迅速並且有效清除體內的有毒物質 。李主任對患者病情進行了分析後並且結合了實驗室反饋的血藥濃度結果,為患者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
  • 醫道·有醫說醫|5G「黑科技」重症會診時能幹啥?
    他被稱為中國「重症八仙」之一!他是四川醫療隊王炸中的王炸!他是華西醫院外派時間最久的醫生!他就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 康焰!康焰醫生,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歷任外科住院醫師、外科及ICU主治醫師、ICU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教授,現任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新冠疫情爆發後作為領隊隨四川醫療隊赴湖北支援,返回成都後又再次出發支援黑龍江。在疫情中「專家少、患者多」的情況下,康焰教授多次都是通過MDT多學科5G遠程會診參與重症患者會診,對於重症醫學來說,MDT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黑科技?
  • 53天,救治77位重症患者!
    交匯點訊 3月25日下午1點40分,隨著一位患者康復出院,及8位患者平安轉運至醫院緩衝病房,由第三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120名醫護人員接管的武漢同濟中法新城院區的重症病房今日「清零」。  「今天要和江蘇醫療隊說再見了,雖然我還不能出院,但是我真心地感謝你們,因為疫情你們義無反顧來到這裡救治我們,是你們精湛的醫術一次次把我們從鬼門關裡拉回來,等我出院一定要當面去謝謝你們!」患者劉先生也懇切地說道。  對於今天病區「清零」,醫療隊員們也有諸多激動和不舍。最後一次進入病區,江蘇醫療隊的5位醫生、14位護理人員都不約而同地在防護服上寫上了「完美收官」四個字。
  • 深夜出擊、ECMO保駕,安徽溺水昏迷重症患者起死回生
    重症轉運分隊出動,深夜跨省速救「我們醫院有一位49歲患者溺水後出現意識喪失,情況十分危急,能否前來會診?」6月23日晚上8點多,皖北某醫院向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發出會診請求,醫院迅速安排由重症醫學科主任助理謝劍鋒博士、李曉青護士長、吳昌德醫生等4人組成的重症轉運分隊深夜趕往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