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重症患者進行救治,意味著每天都要跟死神搏鬥,有時真的會有一種無力感,經常會想我盡了這麼大的努力,想了這麼多辦法,為什麼還不能將病人救起來。」被稱為「重症八仙」之一、蘇北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鄭瑞強告訴健康時報記者。
1月23日接國家衛健委通知緊急前往武漢,4月26日才返回江蘇,在武漢的95天裡,鄭瑞強有很多稱號,「重症八仙之一」「國家留在武漢的最硬的鱗」。但鄭瑞強卻告訴健康時報記者,「這些稱號都是開玩笑時起的,對於我個人來說,只是代表著更大的責任。」
鄭瑞強在工作中 武漢市肺科醫院/攝
初到武漢:每天在「紅區」都要待很長的時間
1月23日,鄭瑞強接到了請他去武漢支援的電話。「沒有問題,什麼時候到?」鄭瑞強沒有絲毫猶豫,只說了這一句話。得到的回應是,「今天。」
「其實接到這樣的通知並不意外,一直都有這樣的心理準備。」鄭瑞強告訴記者,下午一點半從家出發,平時只需要3個小時左右的路程,他這一次用了8個半小時的時間,到達武漢安頓下來已經是深夜11點了。
第二天一早,鄭瑞強和其他3位專家一起進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下午他便一個人去了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症病房,這也是他之後在武漢支援時間最久的一個地方。
「到達肺科醫院後,我看到他們重症一區十張床位的病人全部在做氣管插管、有創通氣等,當時已經有兩臺ECMO在運轉。」鄭瑞強告訴記者,來到武漢之後才發現,整個武漢的疫情比我想像的嚴重的多,病人非常多,危重病人也非常多,病人存在住院困難客觀現實,很多武漢市民處於恐懼心理一窩蜂擠在發熱門診。
1月25日,大年初一,鄭瑞強和武漢市肺科醫院ICU主任胡明早上8點開始進入紅區,晚上7點才出來。「當天根本沒有意識到時間已經過去了這麼久,其實,最開始的階段每天在紅區都要待很長的時間。」鄭瑞強笑著說,時間的長短完全取決於病人治療的需要。
「剛去武漢的時候有很多問題,護目鏡起霧、N95口罩水蒸氣冷凝下來形成冷凝水、防護服和鞋套都流滿了汗水等等。」鄭瑞強告訴記者。能多救一個是一個。這句話是我們的心聲,,我們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踐行著。
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呼吸治療流程被國家治療方案所採納
鄭瑞強介紹,「早期時,一些醫生對於高危的操作有一定畏懼心理,比如氣管插管,因為這是一個傳染病,早期大家都沒有經驗,這是可以理解的。」
鄭瑞強告訴記者。在武漢市肺科醫院近80天的時間裡,鄭瑞強、胡明和北京朝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李緒言被譽為武漢市肺科醫院的「重症三個火槍手」,他們聯手創製新冠肺炎患者「重症危重症患者呼吸治療流程」,並被國家治療方案所採納。他們聯手救治危重症患者約80餘名。
鄭瑞強三人寫的診療方案,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對什麼情況下插管,達到什麼指正的時候要上有創通氣等等治療程序做規範化的指導。「當時我們想的就是,雖然武漢是戰時狀態,但是病人的救治不能是戰時狀態,一定要規範。」鄭瑞強說。
「當時在各個定點醫院進行巡查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會對一些高危操作進行示範,這也是為了給大家一個認識,就是只要做好有效的防護,這些操作就是安全的。」鄭瑞強介紹,當時武漢市肺科醫院的一個年輕的醫生,給他講了一句話說,「專家來了之後不在於做了多少操作,更多的是你們告訴我們這些年輕醫生,這些操作是安全的,讓我們敢去做這些事。」
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症病房在鄭瑞強等三人的帶領下,創造了一個有一個生命的奇蹟,一個病區7臺ECMO同時運轉。
「7臺ECMO同時運轉,對於醫生而言是非常巨大的壓力,要不停的監測,因為平時很少有一個醫院有這麼高比例的ECMO同時運轉。」鄭瑞強表示,日常工作中,保障一臺ECMO正常運轉,至少需要2個醫生,3個護士。
最難忘的病人:將近50天才把ECMO撤下來
「在重症病區工作,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程序,那就是任何高危操作都需要家屬的知情同意。」鄭瑞強告訴記者,「疫情期間,病危通知依然要按照規定下達給家屬,但是家屬們過來醫院籤字又不合適,我們的醫護人員就會通過打電話、發微信錄音的方式去履行這一程序。」
「病危通知下去,家屬們都表示相信我們醫生的操作,讓我們放開治療。」鄭瑞強表示,家屬們也都說,知道醫護人員是在不惜一切代價,盡力對他們的家人進行救治。
鄭瑞強說,「這只要你有辦法救治,不用考慮費用的問題,只考慮救治的問題。鄭瑞強給記者講了自己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位病人,「他做了55天的ECMO,我們想盡了一切辦法,他的肺功能都不回來,那時候真的感受到了無力。」
「還有病人將近50天才把ECMO撤下來,這在平時是很難碰到的。」鄭瑞強說,因為一般來說四個星期左右的ECMO這個病人還救不回來,我們就認為救回來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另外家屬經濟方面也很難承受。
「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會不停地問自己,我還能怎麼辦,還有什麼辦法。」鄭瑞強無奈地表示,「最嚴重的時候,做夢都是我還能幹什麼,我還能用哪些手段這個病人才會好起來。」
鄭瑞強告訴記者,「重症患者的救治,不可能把所有的病人都救過來,這是不符合客觀規律的,我自己的想法的就是如果病人沒有搶救過來一定要清楚為什麼沒有救過來,這種問題在其他病人的治療上一定不能出現。要總結成功的經驗,但是不成功的教訓更需要總結。」
「因為這些病人的治療需要ICU的醫生,而我正好是一個ICU的醫生。」鄭瑞強說,「95天的時間,真的見證了武漢這座城市的不容易,體會到了武漢人民的不容易,武漢挺過來了,也一定能恢復以前的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