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依照流程救治重症患者

2020-12-23 齊魯壹點

常常夜幕降臨後,人們進入夢鄉時,急診科的白衣天使們仍然穿梭在各個病床間,兢兢業業地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用疲憊的身體、瘦弱的身軀組成最前方的「鋼鐵長城」。急診科是醫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種最多、搶救和管理任務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診病人入院治療的必經之路。正是由於急診科的這種性質,所以在接診時有獨特的一套流程。

車禍傷者進急診,值班醫師迅速接診救治

「人在那裡躺著,不管誰的責任,是你們撞成這樣的吧?你得出錢看病吧?」

「已經報警了,交警會鑑定事故責任,責任清楚後,該我們賠償的治療費、誤工費……一分錢都不會少。」

5月7日下午4點10分,泰安市中心醫院接到了一位從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轉院來的車禍傷員,受傷的是一名五十歲左右的中年男士,傷勢較重,脖子上戴著頸託固定,同行的一名中年女士左眼處受傷。交通事故的起因是一輛機動三輪車與轎車相撞,機動三輪車主受傷昏迷。

在泰安市中心醫院急診大廳繳納掛號費時,轎車司機家屬以目前事故責任鑑定不明拒絕墊付治療費用,病人家屬情緒比較激動,就在急診大廳與轎車司機家屬就以後治療費用問題發生了爭執,當時傷者獨自躺在擔架床上,意識不清。

正在急診科值班的劉洋醫師在與院前急診的醫師溝通時,了解到傷者頸椎神經受損,必須立即接受治療,與傷者家屬說清楚當前情況後,家屬表示理解後去繳納掛號費。目前,傷者已經辦理住院,轉到觀察病房,進行後期的康復治療。

劉洋醫師說,作為當時在急診科值班的一名醫生,在遇到突發事件傷情嚴重的病人時,肯定會以病人病情為主。即使是有些沒有家屬陪同的患者,如果病情急需救治,急診科有綠色通道,讓病人儘快接受治療。

急診治療有流程,重症患者先治療

泰安市中心醫院急診科護士長陳霞介紹;「急診與門診不同,急診是處理急症的地方,通常外傷,急症歸屬急診範疇,而門診分為專科門診和綜合門診。所以急診是以患者的病情輕重劃分就診次序,而不是像門診一樣按掛號的先後順序。」

急診科大廳門口有一個預檢分診處,預檢分診護士會詢問患者的傷痛症狀,了解患者是否屬於傳染病,測量體溫無異常後,再全面評估患者的體徵數據處於的級別,送往相應的診療區。全面評估的時間一般在2到5分鐘,並要平衡評估的快速性和準確性。

護士接診後會重點詢問患者的氣道、呼吸、循環、意識等方面,再利用分診處的多功能監護儀,檢測心率,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徵,結合患者的基本資料、來院方式等,從而準確為患者定級,急診患者分診級別的準確性關係著急診醫療護理的服務質量和患者的安全,也是最大程度上合理配置醫療資源。

急診科將接診的患者根據病情分為4類,分別是急危症、急重症、急症和非急症。急危症患者到後須即刻應診,評估與救治同時進行,進入搶救室復甦區搶救;急重症患者應迅速到搶救室搶救區急診處理,醫生和護士10分鐘內應診;急症患者在密切觀察診療區候診,並優先安排就診,響應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非急症患者在普通診療區候診,並根據來診時間順序安排就診。

聽從醫囑別著急,醫患之間要信任

陳霞在急診科工作有27年了,最常遇到的就是患者來到急診大廳後,分診時評估該患者病情不是特別嚴重,就先救治病情嚴重的其他患者,而該患者因此情緒激動,甚至會發生衝突。

「我很理解患者及家屬的這種心理,來急診科就診的患者都比較著急,但是希望患者能相信我們,急診科一天接診病人有兩三百人,當同一時間段來就診的患者較多時,要先救治重症患者。」陳霞說。

急診科可能壓力更大,工作節奏更快,24小時不分晝夜,而且醫生都需要具有獨立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迅速診斷病因、緊急救治。短時間內,信息掌握有限,要做出正確的判斷。急診科最忙的時候是在前半夜,門診已經下班之後,這個時候來診患者多,突發事件也很多。

有一個地方,永遠是燈火通明,那就是急診科;有一群人,永遠是奮不顧身、爭分奪秒,那就是急診人!他們是生命的最後防線的守護者,承載著對生命的敬畏,承載著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默默堅守、兢兢業業的救死扶傷的責任和義務。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鑫茹

相關焦點

  • ...熱血千裡支援——記援渝幹部泰安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王薇
    通訊員 耿志偉泰安市作為重慶市巫溪縣對口支援幫扶工作點,多年來積極開展各項幫扶工作。泰安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王薇,是2019年泰安市衛健委選派至重慶市巫溪縣進行幫扶協作的支醫隊員,執行為期一年的魯渝幫扶任務。
  • 泰安市中心醫院入院患者及陪人核酸「應檢盡檢」工作流程公告
    泰安市中心醫院入院患者及陪人核酸「應檢盡檢」工作流程公告為進一步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根據省市有關規定,所有住院患者及陪人均須在入院24小時內完成核酸檢測,現將入院患者及陪人核酸檢測流程公告如下:一、普通新入院患者及陪人所有擬入院普通患者均需進行新冠抗體及核酸檢測
  • 市中心醫院創傷中心:敬畏生命 撫平「創傷」
    為了落實國家《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和國家衛健委《關於進一步提升創傷救治能力的通知》,烏蘭察布市中心醫院積極開展創傷中心的建設工作,2018年12月市中心醫院創傷中心掛牌啟動。「創傷往往具有不可預見性、救治緊迫性和傷情多系統性,及時有效的救治,對於創傷患者尤為重要,而創傷中心建設的目的便在於此,另一方面,它能夠有效打通以往創傷救治工作的流程『梗阻』,提升救治水平,讓更多患者受益。」
  • 醫院急診科現場體驗如何看急診 紅黃綠分區分級救治
    本報訊 日前,記者前往無錫市人民醫院急診科體驗,發現這裡從功能結構上被分為紅、黃、綠三區。而病人也根據「三級」病情,分別給予紅、黃、綠的標籤,既有效保障了急診病人的安全,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傳播風險,讓患者在疫情期間獲得安全、有序的救治服務。
  • 如何打造以危重患者為中心的急診一體化服務流程
    根據病情分級診療、分區救治在成立之初,該科室運營嚴重依賴其他科室,除科主任和少數幾名醫師固定外,值班醫生大部分由內科、外科等其他專業輪流派駐急診科,造成了醫生流動性大,對他們的管理存在困難1993年,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根據急救形勢的發展需要,成立了急救中心重症監護治療病房(EICU)。2001年,為了優化急診患者的接診、救治等流程,該醫院將急診科和急救中心合二而一,命名為「急診醫學科」。「兩個科室合併後,建立了從急診、搶救、留觀、重症監護治療、康復和門診隨訪一體化的院內急診醫療服務系統。」該學科科主任柴豔芬告訴健康界。
  • 市中心醫院創傷中心:敬畏生命 撫平「創傷」——烏蘭察布新聞網
    為了落實國家《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和國家衛健委《關於進一步提升創傷救治能力的通知》,烏蘭察布市中心醫院積極開展創傷中心的建設工作,2018年12月市中心醫院創傷中心掛牌啟動。「創傷往往具有不可預見性、救治緊迫性和傷情多系統性,及時有效的救治,對於創傷患者尤為重要,而創傷中心建設的目的便在於此,另一方面,它能夠有效打通以往創傷救治工作的流程『梗阻』,提升救治水平,讓更多患者受益。」
  • 53天,救治77位重症患者!
    第三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醫療組組長、江蘇省人民醫院老年重症醫學科周靜主任醫師告訴記者。  今日出院的患者李阿姨臨別前流下了激動的淚水,「今天出院特別高興,是江蘇醫療隊救了我的命,感謝你們的精心照顧。這些天我肩周炎犯了,可是醫院沒有特效藥,是你們把自己的艾灸貼送給我為我治療!感謝你們,江蘇的親人們!」
  • 長沙市第一醫院接受中國胸痛中心授牌
    救治好胸痛患者,就是保護生命線長沙市第一醫院胸痛中心通過多學科合作,整合資源、優化流程,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準確的診斷、危險評估和恰當的治療手段,通過提高胸痛患者的早期診斷,從來提高救治效果,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改善臨床預後。
  • 婁底市中心醫院實施ECMO手術搶救危重症患者
    人民網長沙11月20日電 冬日暖陽灑進婁底市中心醫院36病室(心內科)的病房,經歷過九死一生的28歲年輕女子嚶子(化名)露出了開心的笑容,這是她從重症監護室轉入普通病房的第6天。「我終於活下來了!」嚶子姑娘顯然「命大」,因暴發性心肌炎合併多器官功能嚴重衰竭到鬼門關前走了一遭。
  • 急診科醫生:醫院裡的「特種兵」
    他們幾乎每天都在跟死神「抗爭」,在快節奏的工作中,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在對患者醫療信息知曉極少的情況下,能迅速判斷病情實施救治,又時常默默忍受患者的不理解,他們就是被稱為醫生裡「特種兵」的急診科醫生。
  • 陝健醫二一五醫院胸外科聯合多學科成功搶救一例重症胸外傷患者
    近日,一位因攪拌機絞壓胸腹部及左上肢的重症胸外傷患者在二一五醫院急診科、胸外科、創傷骨科、普外科、手麻科等多學科共同努力下成功脫險,再一次創造了生命的奇蹟。患者李某,在工作時不慎被攪拌機絞壓胸腹部及左上肢,急診轉入醫院時,顏面部青紫,上半身遍布出血點,左側胸廓塌陷,反常呼吸明顯,右側呼吸音明顯減弱,腹部壓痛明顯,左上肢嚴重毀損,情況十分危急。急診科醫護人員立即開通綠色通道,快速完成CT檢查,實施緊急救治,並通知胸心外科和麻醉科及輔助科室做好搶救準備。
  • 嵐山區人民醫院急診科:勇做應急救治的「急先鋒」!
    他們,是嵐山區人民醫院急診對每位進入急診科的患者及家屬,測量體溫、詢問流行病學史、填寫發放患者就診告知書等等。平均每天百餘人次的體溫檢測和預檢分診,無數次的耐心解答,仔細的巡診和檢查,這是急診科預檢分診人員的常規工作,他們從未懈怠,從未抱怨。急診科主任李雷,疫情發生以來一直堅守在防控崗位上,幾乎沒有回過家。
  • 「再見,希望再也不見」黑龍江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舉行「告別...
    3月26日清晨,群力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一個簡短又樸素的「告別」儀式在這裡舉行。2月12日,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成立。在哈醫大一院醫療團隊的基礎上,哈醫大二院、哈醫大腫瘤醫院、哈醫大四院與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大慶等地12家醫院的114名醫護人員先後抵達救治中心,陸續收治了61名患者。43天來,他們日夜奮戰,與時間賽跑,與病魔鬥爭,不斷上演著一場場生死時速的營救瞬間。3月2日,救治中心首名患者治癒出院。3月18日,ICU內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以多學科診療模式成功搶救刀傷重症患者
    、雙上肢被砍十數刀、失血性休克的病人,需要立即手術,請做好準備」,4月2日8點28分,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麻醉科接到醫院創傷中心團隊的緊急電話。  原來,一名30歲年輕女性被砍傷,兄弟醫院120救護車接診後急轉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立即查看病人,此刻病人身中十數刀,刀刀致命、滿身鮮血,深度昏迷,瞳孔放大,光反射遲鈍,頭頸部可見大片血跡及血凝塊粘附與毛髮,頸動脈搏動微弱,病情危重,隨時可能因失血性休克及窒息危及生命。
  • 北京醫院拒接急診患者將降級:不能容忍推諉病人
    要優化就醫流程,開闢綠色通道,按照復甦、搶救、重症和輕症分級診療,解決急、危、重症患者的優先救護問題。  方來英說,救治病人分「輕重緩急」,一直是急診科的工作原則。至於是否會存在一些醫生擔心的社會環境不允許,患者不理解等問題,方來英認為,需要執行一段時間看效果,但他認為絕大部分患者會理解,會尊重急症病人的優先搶救。
  • 林芝市首個縣級醫院重症醫學科建成
    本報訊  近日,西藏自治區林芝市首個縣級醫院重症醫學科在工布江達縣人民醫院揭牌並投入使用,標誌著工布江達縣人民醫院急危重症疾病搶救能力跨上新的臺階。工布江達縣地廣人稀,群眾就醫路程遙遠,特別遇到急危重症疾病,以往從縣城到最近的林芝市人民醫院就診,最少要1個多小時的路程,住在縣裡偏遠的鄉鎮患者普遍都要花3個小時以上的轉運時間,客觀的地理條件使到急危重症患者錯過最佳的搶救時機,如何在縣裡建立一個急危重症搶救中心顯得迫不及待。
  •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急診科:首都疫情防控的「守門人」
    首都疫情防控的「守門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急診科聞令而動,黨員骨幹衝鋒在前,為數千名發熱患者進行檢測診斷,為守衛首都人民群眾和官兵生命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凌晨兩點,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急診科的發熱門診依舊燈火通明,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進行的核酸檢測已經持續了一整天。
  • 常德市第一中醫醫院ICU成功救治一名烏頭鹼、馬錢子中毒男子
    近日,在醫院急診科,一位面色蒼白並已陷入昏迷的老年男子因惡性心率失常、心源性休克從急診轉入中心ICU進行搶救,醫護人員立即給予心電監護、吸氧、呼吸機輔助支持,並迅速使用升壓和抗心律失常對症治療,但監護儀上的數據仍在不斷的報警,心率持續在150次/分左右,居高不下。
  • 生死邊界挽救生命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彰顯醫者仁心
    危急時刻挽救患者生命  近日,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象湖院區重症醫學科收治了一位情況危急的患者,患者曾某,10月10開始咳嗽,13號出現發燒,還一度燒到了39度,起初曾某以為只是小問題,只當普通感冒處理,直到10月25日,曾某感到呼吸困難,26日下午曾某到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象湖院區急診科就診,因為曾某呼吸困難,急診科就先對曾某進行了氣管插管
  • 金銀潭醫院ICU醫療組長房明浩:重症救治就像「走鋼絲
    金銀潭醫院南七樓的ICU重症監護室,收治的是最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直到3月1日輪休,「救火隊長」房明浩已經在此堅守40餘天。 房明浩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急診和重症醫學科副主任,1月21日,也就是鍾南山院士證實「新冠肺炎有人傳人現象」的第二天,他趕赴金銀潭醫院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