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夜幕降臨後,人們進入夢鄉時,急診科的白衣天使們仍然穿梭在各個病床間,兢兢業業地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用疲憊的身體、瘦弱的身軀組成最前方的「鋼鐵長城」。急診科是醫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種最多、搶救和管理任務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診病人入院治療的必經之路。正是由於急診科的這種性質,所以在接診時有獨特的一套流程。
車禍傷者進急診,值班醫師迅速接診救治
「人在那裡躺著,不管誰的責任,是你們撞成這樣的吧?你得出錢看病吧?」
「已經報警了,交警會鑑定事故責任,責任清楚後,該我們賠償的治療費、誤工費……一分錢都不會少。」
5月7日下午4點10分,泰安市中心醫院接到了一位從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轉院來的車禍傷員,受傷的是一名五十歲左右的中年男士,傷勢較重,脖子上戴著頸託固定,同行的一名中年女士左眼處受傷。交通事故的起因是一輛機動三輪車與轎車相撞,機動三輪車主受傷昏迷。
在泰安市中心醫院急診大廳繳納掛號費時,轎車司機家屬以目前事故責任鑑定不明拒絕墊付治療費用,病人家屬情緒比較激動,就在急診大廳與轎車司機家屬就以後治療費用問題發生了爭執,當時傷者獨自躺在擔架床上,意識不清。
正在急診科值班的劉洋醫師在與院前急診的醫師溝通時,了解到傷者頸椎神經受損,必須立即接受治療,與傷者家屬說清楚當前情況後,家屬表示理解後去繳納掛號費。目前,傷者已經辦理住院,轉到觀察病房,進行後期的康復治療。
劉洋醫師說,作為當時在急診科值班的一名醫生,在遇到突發事件傷情嚴重的病人時,肯定會以病人病情為主。即使是有些沒有家屬陪同的患者,如果病情急需救治,急診科有綠色通道,讓病人儘快接受治療。
急診治療有流程,重症患者先治療
泰安市中心醫院急診科護士長陳霞介紹;「急診與門診不同,急診是處理急症的地方,通常外傷,急症歸屬急診範疇,而門診分為專科門診和綜合門診。所以急診是以患者的病情輕重劃分就診次序,而不是像門診一樣按掛號的先後順序。」
急診科大廳門口有一個預檢分診處,預檢分診護士會詢問患者的傷痛症狀,了解患者是否屬於傳染病,測量體溫無異常後,再全面評估患者的體徵數據處於的級別,送往相應的診療區。全面評估的時間一般在2到5分鐘,並要平衡評估的快速性和準確性。
護士接診後會重點詢問患者的氣道、呼吸、循環、意識等方面,再利用分診處的多功能監護儀,檢測心率,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徵,結合患者的基本資料、來院方式等,從而準確為患者定級,急診患者分診級別的準確性關係著急診醫療護理的服務質量和患者的安全,也是最大程度上合理配置醫療資源。
急診科將接診的患者根據病情分為4類,分別是急危症、急重症、急症和非急症。急危症患者到後須即刻應診,評估與救治同時進行,進入搶救室復甦區搶救;急重症患者應迅速到搶救室搶救區急診處理,醫生和護士10分鐘內應診;急症患者在密切觀察診療區候診,並優先安排就診,響應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非急症患者在普通診療區候診,並根據來診時間順序安排就診。
聽從醫囑別著急,醫患之間要信任
陳霞在急診科工作有27年了,最常遇到的就是患者來到急診大廳後,分診時評估該患者病情不是特別嚴重,就先救治病情嚴重的其他患者,而該患者因此情緒激動,甚至會發生衝突。
「我很理解患者及家屬的這種心理,來急診科就診的患者都比較著急,但是希望患者能相信我們,急診科一天接診病人有兩三百人,當同一時間段來就診的患者較多時,要先救治重症患者。」陳霞說。
急診科可能壓力更大,工作節奏更快,24小時不分晝夜,而且醫生都需要具有獨立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迅速診斷病因、緊急救治。短時間內,信息掌握有限,要做出正確的判斷。急診科最忙的時候是在前半夜,門診已經下班之後,這個時候來診患者多,突發事件也很多。
有一個地方,永遠是燈火通明,那就是急診科;有一群人,永遠是奮不顧身、爭分奪秒,那就是急診人!他們是生命的最後防線的守護者,承載著對生命的敬畏,承載著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默默堅守、兢兢業業的救死扶傷的責任和義務。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鑫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