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新指數再創新高 創新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

2020-11-17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2019年中國創新指數達到228.3,比上年增長7.8%——


中國創新指數再創新高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測算結果顯示,2019年中國創新指數達到228.3,比上年增長7.8%,延續較快增長態勢。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統計師李胤指出,2019年中國創新環境明顯優化,創新投入穩步提高,創新產出大幅提升,創新成效進一步顯現,創新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


  創新環境明顯優化


  測算結果顯示,2019年,在4個創新分領域的21個指標中,有19個指標指數比上年有所提高。其中,享受加計扣除減免稅企業佔比、百家企業商標擁有量、發明專利授權數佔專利授權數的比重及萬名科技活動人員技術市場成交額等4個指標指數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創新能力迅速增強,源於創新環境的不斷改善。從測算結果看,2019年中國創新環境明顯優化,分領域指數值達249.9,比上年增長10.5%。


  財政科技投入力度不斷加大。2019年,國家財政科技支出達10717.4億元,比上年增長12.6%。


  加計扣除減免政策成效顯著。近年來,對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實施提高扣減比例和擴大適用範圍的相關政策不斷出臺落地。2019年,受惠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5萬家,比上年增長43.2%;研發加計扣除減免稅達1399.7億元,首次超千億元。


  「中國創新指數的走勢表明,2019年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效顯著,創新發展新動能加速聚集,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持續提升。」李胤表示。


  研發投入增長較快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以來,創新投入不斷增加,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逐年縮小。從測算結果看,2019年,分領域指數值為199.1,比上年增長3%。


  研發投入保持較快增長。2019年,中國R&D(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達22143.6億元,比上年增長12.5%,連續4年實現兩位數增長,投入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投入強度(R&D經費與GDP之比)為2.23%,比上年提高0.09個百分點,已超過2018年歐盟15國平均水平,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差距逐年縮小。2019年,中國R&D人員全時當量達480.1萬人年,保持全球第一,比上年增長9.6%,增幅為近7年來最高;每萬人口中的R&D人員全時當量為34.3人年,增長9.2%。


  基礎研究經費快速增長。李胤表示,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是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關鍵。2019年,中國基礎研究經費為1335.6億元,比上年增長22.5%,增速為近8年來最高。


  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持續穩固。2019年,中國企業R&D經費達到16921.8億元,比上年增長11.1%。企業R&D經費對全社會R&D經費增長的貢獻為68.5%,拉動全社會R&D經費增長8.6個百分點。


  創新產出成果豐碩


  從測算結果來看,創新投入得到了相應的回報。2019年創新產出大幅提升,分領域指數值達295.3,比上年增長11.8%。


  創新產出成果豐碩。2019年,中國國內專利授權數為247.4萬件,比上年增長6.0%;發表科技論文195萬篇,增長6.0%;專利和論文產出水平不斷提高。


  技術市場發展迅速。2019年,中國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達22398.4億元,比上年增長26.6%。李胤分析,技術交易額不斷創出新高,表明技術成果轉移轉化通道正加速打通,技術市場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創新成效進一步顯現,分領域指數值為168.8,比上年增長3.1%。


  新產品銷售佔比再創新高。2019年,中國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新產品銷售收入16.6萬億元,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為24.9%,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佔比創2005年以來的新高。


  能耗水平持續下降。據初步核算,2019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為48.7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3.3%;煤炭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57.7%,比上年下降1.3個百分點;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23.4%,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雖然我國科技創新實力不斷提高,但基礎科學研究短板依然突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變。」李胤表示,下一階段,要繼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記者徐佩玉)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2019年中國創新指數較快增長 創新發展新動能加速聚集
    據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中國創新指數研究》課題組測算[1],2019年中國創新指數達到228.3(以2005年為100),比上年增長7.8%。分領域看,創新環境指數、創新投入指數、創新產出指數和創新成效指數分別達到249.9、199.1、295.3和168.8,分別比上年增長10.5%、3.0%、11.8%和3.1%。
  • 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原標題: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核心提示 ■ 中國需要在創新之路上走出自己的「S型曲線」 ■ 要想實現升級版的中高速增長,創新驅動是關鍵 ■ 下一步要利用政策工具促進新技術快速進入成長期
  • 新昌「中國工業百強縣」「中國創新百強縣」排名再創新高
    、把握新方略、實現新突破」為主題、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的第三屆「中國縣域工業經濟發展論壇(2020)」在江蘇省江陰市舉行。論壇期間,發布了《中國縣域工業競爭力地圖》,揭曉了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縣」「中國創新百強縣」榜單,我縣均榜上有名,且排名再創新高。其中,「中國創新百強縣」榜單中居第7位,較去年前進1個名次;「中國工業百強縣」榜單進位較快,位居第68位,較去年的第85位前進17個名次。工業經濟,我縣獨樹一幟,「新昌經驗」被各地複製推廣。
  • 國際社會積極評價中國「十三五」時期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表示,中國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為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中國深度參與全球科技創新治理,科技創新的全球化水平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已成為全球科技創新合作重要推動力量。「中國社會形成大膽創新、勇於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不久前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位列第十四名。
  • 讓創新為發展注入新動能
    >◎「十四五」時期,我省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展望二〇三五年,我省區域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區塊鏈+」 加出活力新雲南創新是引領雲南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在《建議》中,「建設創新型雲南」也是雲南未來5年濃墨重彩的一章。
  • 長沙市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為長沙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9625525長沙市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為長沙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97055政務動態 長沙市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為長沙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來源:長沙晚報
  • 紀錄片《創新強國》第二集《創造新動能》
    紀錄片《創新強國》由中國科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製作。全片以黨十八大以來制定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指導,從凝聚創新力量、夯實創新基礎、堅守創新精神、驅動創新發展四個角度,客觀真實地展示出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進程中的創新實踐和精神風貌。
  • 為中國影視的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評論周「影視技術創新與產業論壇」即將舉行
    2020•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評論周「中國特色影視產業和技術的創新與發展論壇」將於2020年11月10日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行,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韓子勇研究員致辭並參與對話。本次論壇不僅邀請了童剛、侯光明等領導和學界專家,同時也邀請了路陽、曹盾等著名影視導演與業界一線的數字視效製作機構、視效指導進行深度研討。屆時,將在論壇現場播映當下全球最先進的影視特效視頻。
  • 創新發展,第一動力勁頭足
    「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我們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儘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這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關鍵。」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時,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 陳勁:不斷改善科技創新生態
    北鬥系統建設與發展的26年,也展示出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方法論。參研參建的400多家單位、30餘萬名科研人員的協同創新實踐說明,科技創新不能單打獨鬥,而需要從系統思維的高度改善科技創新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關鍵是要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當前,我國在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並跑、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
  • 協同創新 融合發展 第20屆中國·安平國際絲網博覽會開幕
    開幕式現場,河北省絲網產業技術研究院正式揭牌本屆展會會期三天,以「協同創新 融合發展」為主題,堅定走創新引領、科技支撐、綠色發展之路,緊緊圍繞持續深化「六大行動」、著力構建「六大體系」、發展現代會展經濟等工作部署,
  • ...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動能!「嶧榴智創·協同創新聯盟」今日...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8日訊 12月18日,「嶧榴智創·協同創新聯盟」揭牌儀式暨第一次成員會議在棗莊嶧城舉行,中關村跨界創 新聯盟科技服務中心主任楊建忠,棗莊市委副書記、嶧城區委書記於玉,嶧城區委常委、辦公室主任李義,嶧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呂濟禹,區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副主任
  • 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 | 「科技保險服務科技產業發展及科技創新分...
    同時,保險業正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轉型發展,人工智慧、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等創新科技在保險行業綜合運用更加廣泛,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加速跟保險業融合,合力改變並重塑保險全價值鏈,保險科技已經成為保險企業能力升維和保險生態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
  • 創新 從「領先一步」到「步步為營」
    成都全面構建以國家科技創新中心、西部(成都)科學城、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天府實驗室為核心的多層次創新平臺,不斷完善科技服務保障體系。在全球創新指數(GII)科技集群排名中位列全球第47位。 創新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 創新發展,第一動力勁頭足(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
    「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我們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儘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這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關鍵。」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時,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
  • 商務部辦公廳關於創新展會服務模式 培育展覽業發展新動能有關工作...
    創新展會服務模式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部署,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推動行業加快恢復和發展的重要舉措。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等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推進展會服務創新、管理創新、業態模式創新,加快培育行業發展新動能,發揮展覽業在擴大對外開放、增加社會就業、拉動消費增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助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統籌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和展覽業復工復產工作
  • 【大戰大考 記錄2020 創新·神州全景】創新引擎驅動「中國號」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儘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創造有利於新技術快速大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的獨特優勢,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升產業鏈水平。
  • 增強創新制勝的決心定力
    增強創新制勝的決心定力——二論貫徹落實市委十四屆十一次全會精神志之所趨,無遠勿屆;志之所向,無堅不入。市委十四屆十一次全會強調,「十四五」時期最適合創新也最能夠創新,提升城市競爭力最需要創新也最考驗創新,全市上下要進一步把握「新」的特徵,增強創新制勝的決心定力。
  • 王海峰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演講:人工智慧加速創新發展
    人工智慧正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中快速發展。11月23日,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正式在浙江烏鎮拉開帷幕。今年大會創新性的以「線上+線下」的論壇形式,圍繞疫情科學防控、助推數字經濟與科技創新等主題開展。來自國內外政府部門、國際組織、網際網路領域領軍企業的重要嘉賓均出席論壇,並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 創新發展,中醫藥行業迎來新機遇
    總體看,前三季度,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巨大衝擊和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各地區各部門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有效推動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供需關係逐步改善,市場活力動力增強,就業民生較好保障,國民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        在各行各業開始穩步復甦之際,中醫藥產業也迎來了最好的時代。